利用多巴胺的快感機制,驅動自己追求夢想,佔領未來的制高點

2021-01-10 小務虛

我們在上一章節中,提出了一個關鍵的模型,那就是做減法的模型,在當今這個信息過載的社會裡,學會如何正確做減法,可以讓你少奮鬥幾年。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很多時候,並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不懂得怎麼努力,你只是不懂得怎麼做而已。

有一位讀者發來如下問題:

不知道為什麼都上到高二了,感覺一無所獲,學了那麼多知識可又完全不知道學了什麼,是不是還沒有建立一個完整的思維模型,還能補救嘛

小務虛回了一句:「看小務虛的36個第一性原理的認知模型,有詳細分析」

該讀者繼續問:

請問一下,這種思維模型適合高中嗎,就是學習效率太低了,完全在浪費時間,如果有用的話,我願意投資自己 謝謝

小務虛:「如果你能在這麼年輕的時候真正吸收我的東西,那是你的幸運,我只是感慨自己當初沒這個機會。當然,還是自己判斷,取決於你有沒有信心」。

當小務虛知識面越來越廣,並且具有深度與廣度時,我就越來越感慨,為什麼我在學生時代或者在畢業後的幾年,無法接觸到如此華貴的知識體系。

或者這樣說,我確實都接觸到了,但為什麼學習了都沒有用?為什麼我無法把學習到的知識真正吸收然後應用到生活裡面。

要是早些年也能如此深入的了解這些知識,運用這些知識,我真的可以少奮鬥幾年!

這又回到了佛陀所說的三重境界:【聞】【思】【修】,而小務虛早年的全部學習,基本停留在最初級【聞】,連思的級別都沒達到,更別說要能運用到生活裡面。

因此,小務虛此次模型訓練的重點,就是【思】,但請大家一定注意,即使是思,本身也具有相當大的難度的,而從思到進入到能運用到生活裡面,是還有很長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了。

我們不求此刻就能達到修,先突破思,這是必須先達到的中間的步。

因此,整個模型訓練的課程,我一方面要在【思】的方向不斷縱深,一方面爭取全面融入生活,我自己會在生活裡面不斷踐行這些理念,然後分享給大家,而把理念運用到生活裡面,是最難的一步,也是最有意義的一步。

請大家一定要清楚這三個階段,並且深刻認知自己正處在哪個階段,上面的這位高二的學生,關鍵的問題,就是停留在聞的階段,正如小務虛的前十年,我基本就在【聞】的階段 ,而且是大量的【聞】。

不是我不努力,相反 ,我是超級努力的,只是我把所有的精力用在大量的【聞】上,閱讀了無數的書籍,教程,學習了各種各樣的項目等等分散精力的事情,這就是問題的關鍵。

選擇大於努力

選擇大於努力,這是句是成立的,很多時候,僅僅就是選擇對了,就獲得比別人拼命努力更好的結果。

而小務虛早年的教訓,就驗證了這一點。

要知道,我在高中,大學及畢業後的6-8年,我是相當拼命的學習與務實的,畢業後也是極為激進的務實主義者,純粹就是為了現實的名與利,因為我成長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裡,因此一切對我來說,太正常不過了,然而正是這樣一個極為功利的目的,牽扯著我在畢業後的8年中,不斷的做任何可以有利於名利的事情,當一個事情做著做著,感覺無利可圖時,我就會切換項目,每個項目大概持續1年,甚至有些更短,我因此折騰了大量的項目,當然,早年有行業紅利,比如我08-12年的時候做外貿電商,確實賺到了第一桶金,隨後外貿開始走下坡,於是我轉向國內電商,15年開始跟朋友在國內電商平臺創業至19年。

由於畢業後就一直忙於務實,忙於各種表層的操作,因此在這5年的創業中,開始一路走下坡,正是在這5年的下滑期間,我拼命的尋找答案,為什麼我的人生會是這樣的,為什麼我如此的努力,但結果反而如此的不如人意。

如果要我為這10年做個總結,那就是當你為了某些很功利的目的去做事情時,那麼對你來說,什麼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是你的欲望,當事情不重要時,那麼我們就不可能把心思花在上面,不可能極致的專注在這個事情上。

更為麻煩的是,你沒有全部心思在事情上,沒有啃到底的精神,因此,在如今競爭越來越惡劣的社會裡面,如果別人有那股工匠般的精神,或者說傻到只專注在一顆螺絲釘般的精神,十年如一日,那麼在這個細分領域,你一定競爭不過他,不管你如何努力,不管你是否比他努力,只因為你的目的是為功利,因此,你分散了精力,你不斷做加法,甚至不斷切換項目。

你不可能死磕一個項目一個事情,那麼註定你競爭不過那些始終如一的人,競爭不過你就換項目,如此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實際上,小務虛每做一件事情,都是全力以赴的,都是拼命的,從上高中開始,可以說是全班級最勤奮的,大學也是最自律的,畢業後每天晚上必定折騰到12點,因此,所有網際網路的事情,我基本都懂,電商裡面的每一個崗位,我也基本是個半專業的人,甚至還學過程序開發,ios開發,如果我在十年前,能只專注在一個對的事情上,不作精力分散,那麼我今天必定已經成為行業專家。

這就是為什麼我今天偶爾會感悟,為什麼需要走了這麼多彎路,才能找到我今天的這個支點,要是我早些年也有這個覺悟,那該多好啊。

可以說,這10年來,我比大多數人都努力,但是我把精力分散了,什麼都學,結果是,當行業進入洗牌的時候,我所在的電商企業就是第一個被顛覆的,因為我們一直漂浮在表層,沒有真正沉下心來死磕產品。

不過正如那句話所說的,當上帝關上一扇門時,就會再打開一扇窗,正是近5年來的不斷下坡路,促使我不斷拼命的學習尋找答案,因此,早些年還被我定義為苦難的這一段時期,卻成就了今天的我,一切似乎是必須這樣走一次的。

不經歷如此瘋狂的務實過程,我估計也不會走上這條讓人充滿力量的純粹務虛之路。

今天,我非常清楚為什麼之前會失敗,這裡面最大的問題,就是我被多巴胺的快感系統給遮蔽住了,當你為了名利時,你首先就被多巴胺劫持了,所有與名利有關的事項都牢牢控制著你的本能,而所有外在的學習,外在的理念,由於他沒能獲得多巴胺的支持,因此在本能面前,一點作用都沒有。

因此,本篇的目的,就是在了解多巴胺的基礎上,利用多巴胺的快感機制,為我們的目標弱模型賦予價值與意義,使得我們發自身心有動力把這些弱模型在生活這個強模型裡面運用出來。

這是一個相當高階,相當有難度,但是卻對人生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多巴胺模型。

神經遞質:多巴胺

人類的大腦大概有800億個神經元細胞,每個神經元細胞可以發出多達7000個連結,而這些神經元細胞之間的連結,不是實際上連接在一起的,而是中間有空隙的,在這個空隙之間傳遞的就是神經遞質,這個空隙與突觸前膜還有突觸後膜就組成了一個突觸,也就是突觸這樣一個結構,就是兩個神經元細胞之間傳播信號的,電流在單個神經元細胞內傳遞到突觸,激發起突觸前膜釋放神經遞質,經過空隙到達突觸後膜,於是信號就傳遞到了下一個神經元細胞。

這裡重點理解就是兩個神經元細胞之間的信號傳遞,就是靠神經遞質完成的,而神經遞質是一種化學物質,是由大腦某些神經元細胞釋放出來的,然後在神經元之間起到傳遞信號的作用。

一個突觸,藍色小球就是神經遞質

可以這樣說,我們人體的情緒,就是由神經遞質控制的,大腦傳遞什麼樣的神經遞質,我們人體就會出現什麼樣的情緒,比如讓人恐懼緊張或者瞬間具有爆發力的腎上腺素,可以增強信任感的催產素,以及我們本文主要討論的驅動人行動的多巴胺,人體的神經遞質據說多達上百種之多,控制著人的七情六慾。

大腦內主要的神經遞質

我們此章節主要來認識下多巴胺神經遞質,如下圖中的兩個橢圓型的區域,就是兩處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區域,箭頭是多巴胺產生後,在大腦裡面傳遞的方向。

因此,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當電信號刺激這兩個橢圓區域時,大腦就產生多巴胺,多巴胺傳播至大腦某些位置,相應位置所控制的行為就會得到快感的獎賞。

圖片來自趙思家

大多數人都聽說過巴甫洛夫的狗,餵食人員多次餵食後,當狗看到餵食人員時,狗就會分泌唾液。也就是,原本狗只是對食物才會分泌唾液,對食物才會反應,但是現在通過訓練,通過連結,狗把餵食人員等同於食物,於是對餵食人員進行反應。

這個道理背後就是多巴胺的獎賞機制在起著作用,我們再參考如下這個實驗來理解。

研究人員在老鼠的大腦中植入了微電極,刺激大腦中某個特定的區域,如多巴胺系統,老鼠會廢寢忘食,不知疲勞的去按電極,也就是自我刺激,甚至是飢餓痛苦也在所不辭,美食的誘惑也沒用,甚至直至死亡。

這就是使人上癮的多巴胺系統,人類的所有上癮活動均跟它有關,比如沉迷遊戲的少年,會跟上面這隻老鼠一模一樣,飢餓也好,美食也好,棒棍也好,對他全部沒有用,打遊戲升級虐待他人的這一個過程所獲得的那個快感,甚至不亞於任何其他誘惑所帶來的快感。

實驗中還測試了把多巴胺系統摘除掉,結果這隻老鼠吃東西時也能感受到快感,但是它卻不懂得去獲取的這一個過程。

因此,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多巴胺是

一個行為驅動系統,當你做某些事情,你預期會得到某些結果,你就會有做這件事情的動力。當得到的結果與預期一致時,大腦就會釋放多巴胺,你就能得到快感獎賞。

人體的所有功能最初都是為趨利避害而設置的,那麼大腦如何促使人去趨利的?那就是給大腦設置一個快感,給避害設置一個恐懼痛苦感。

這裡的趨利不是得到利,而是人覺得要得到利了,或者會得到利,也就是期待時的快感,這個快感就是大腦的多巴胺機制驅動的,如果做了某件事情A,同時確實得到我們期待的結果A,也就是實現了當初趨利的預期,那麼大腦就會釋放巴胺體,我們就會得到快感獎賞。

我們這樣來理解,這個快感的獎賞會被某些神經元細胞所記住,然後這些細胞就會期待能再次獲得這個快感獎賞,然而大腦有個核心關鍵機制,那就是同樣的事情A,你要再次獲得同樣的快感獎賞,你必須超越上次獲得的結果A,你才會得到跟上次一樣多的快感獎賞。

如果獲得的結果一樣,那麼大腦獲得的快感獎賞會比上一次少。這就是為什麼,你必須不斷升級欲望,升級目標,才能得到一樣的快感。

同時,也正是這個多巴胺系統的驅動,人類社會或者說所有動物,表達出了不斷攀升,不斷向前滾動發展的現象。

因此,人類的所有的動力,甚至所有的喜好,特別是上癮習慣都跟大腦的多巴胺系統有關。

被劫持的多巴胺

比如對大多數人來說, 寫文章這件事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就會沒有動力。但是當文章拿到網上發表,能帶來流量與廣告收入時,寫文章就有了多巴胺的獎賞,就有了快感,於是寫文章就變得有意義了,這跟上面巴甫洛夫的狗看到餵食人員的道理一樣。

如果你的目的跟那隻狗一樣,只是物質,那麼所有能實現該物質的事情,都可以為你帶來快感獎賞,因此,你為了物質,你的快感本能就會去做所有能實現物質的事情,這就是人在默認情況下,不自覺做加法的原因。

這就是多巴胺劫持,如果你為了名,所有與名有關的事情都可以劫持你,控制你,比如豪車,比如名牌手錶,服飾等等;為了利,所有與利有關的事情也都可以劫持你,比如小務虛早年為了賺錢,所有與賺錢有關的事情都會去做,這些都是多巴胺驅動的結果。

如果某件事情所帶來的結果超出了你的預期時,你就會得到更多的快感獎賞,也就是這裡核心的關鍵是你的期待,你期待越低,越容易得到獎賞,你期待越高,越不容易得到快感獎賞。

這就是為什麼自古就有一句名言:知足常樂。老祖宗們不知道大腦的原理,但是通過細緻的觀察現象,也可以得出結論。

相關焦點

  • 警惕易上癮的快感「多巴胺」擁抱長期的快樂「內啡肽」吧!
    它是我們一切行為的驅動力,如果腦內多巴胺合成受阻,我們會對任何事都失去興趣,也不會有動力去嘗試各種事物。  2.那麼多巴胺和自律有什麼關聯呢?  自律其實一種對於未來快樂和當下快樂的決策,我們對未來的期待和想像,使我們願意放棄當下的享受,選擇做一些痛苦的事來獲得未來的快樂。
  • 陳平:中國歷史定位 是追求高收入,還是佔領制高點?
    最後,我們結合當前形勢,來探討中國建設全面小康,佔領科技、產業、軍事、金融制高點的可能途徑。 鐵路工人的經驗啟發經濟學的新思維 我先解釋一下為什麼自號「眉山劍客」,別號「寂寞求錯」。首先因為名字叫陳平的實在太多了,不得不取個號區別一下。
  • 你以為多巴胺只和愛情快感有關?它卻還關乎成癮和精神分裂症
    你以為多巴胺只和愛情快感有關?這一「多巴胺愛情理論」在網上熱傳,「當兩人相互吸引時,丘腦就開始下令分泌『愛的使者』——多巴胺。」事實上,多巴胺並沒有人們想像中這麼浪漫,除了愛情和快感,成癮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也和多巴胺有關。多巴胺是存在於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是一種能直接影響人的情緒、激發人對異性好感的神經傳導遞質。
  • 由快感到成就:多巴胺VS內啡肽帶來的啟發
    悅跑圈聯合創始人兼COO 吳文業老師,他為我們帶來《由快感到成就:多巴胺VS內啡肽》。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對跑步、多巴胺和內啡肽有過了解,這和我的產品——悅跑圈有著莫大的關係。跑步會產生多巴胺和內啡肽,這是生物學的概念。我今天想談談這兩個生物概念,在運營中會起到什麼作用。
  • 羅振宇:有出息的人應該擺脫多巴胺,追逐內啡肽
    這就是自律的本質:多巴胺使我們產生對長遠的目標的渴望,驅動我們產生行為。想像長遠目標的畫面越清晰,多巴胺的驅動力越強。多巴胺的驅動作用,在自律前期是最強的。它能與嗎啡受體結合,產生跟嗎啡、鴉片劑一樣的止痛效果和欣快感。等同天然的鎮痛劑。利用藥物可增加腦內啡的分泌效果。內啡肽的分子結構說起內啡肽,我們可能不太了解,但是提及鴉片和嗎啡,我們或多或少都知道,嗎啡是一種毒品,也是在醫學上使用量最大的一種強效鎮痛劑。
  • 鈀碳回收,做一個擺脫多巴胺,追求內啡肽的人
    酒精進入人體後,會刺激人體釋放大量的多巴胺,使飲酒者產生欣快感,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讓大家喜歡喝酒。」朋友又說:「你這幾年開始運動,有沒有感覺運動以後,人會感覺很舒服。」我說:「確實是,每次運動的時候很累,不過運動完卻感覺很酸爽,有一種很奇妙的感覺。」朋友說:「那是因為跑步健身等等運動會刺激人體產生一種叫內啡肽的激素。這種激素會讓人感覺很舒服,有點類似鎮定劑的作用。」
  • 利用多巴胺效應進行科學努力,成功將事半功倍
    什麼是多巴胺的效應呢?這對於生物化學相關學科的人來說不算什麼問題,但是對於大多數的普通人就成了知識盲區。多巴胺是一種來自身體釋放的物質,這是一種可以引起身體和心理產生快感的物質,並且人類對這種物質有依賴性,通俗點理解就是容易上癮。
  • 讀懂多巴胺,讀懂你的情緒,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而其中一個有效的工具,就是之前介紹的冥想,可以參考《旁觀者清,冥想就是成為理性的旁觀者,去觀察那個情緒激動的自己》,就是如何巧妙的在生活裡面,通過切換局中人與旁觀者的不同角色,從而看清楚自己的本性,請注意,這是一個極具難度的技巧,因為它是要求你能夠在情緒當下,從被情緒左右著的局中人覺醒過來,然後切換到旁觀者,當下就觀察著自己的一行一動
  • 快感取決於多巴胺的分泌程度
    請注意這裡所說的金融男,特指那種直接進行金融衍生品投資或者進行策略制定的,在工作中幾乎會每天面對(下面馬上要談到的)超高多巴胺分泌狀態的人群 一個人獲得快感的程度取決於腦部多巴胺的分泌程度。一般的笑話可以導致多巴胺分泌30%,美食達到70%。性愛可以達到100%,高潮時200%。
  • 即使快樂是分泌多巴胺的結果,可大腦為何不一直保持分泌多巴胺呢?
    很簡單,大腦一直分泌多巴胺會導致嚴重的生理和精神方面的問題。多巴胺作為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確實與快樂有密切聯繫,例如夢想的實現、好友的重逢、遇見知己、性快感(高潮)等等。換句話來說,人類的興奮和歡快都是大腦分泌多巴胺的結果,所以多巴胺又有「快樂因子」之稱。
  • 解疑:愛上癮,始作俑者是多巴胺?
    「當遇到激動、興奮或新奇的場合時,大腦就會分泌出神經遞質多巴胺,讓人產生精神興奮、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等快感。一旦人體產生這些感受,就會積極地去執行這種行動、努力追求愉快情緒。」樊豐勢解釋,比如說嗜煙成癮者在吸菸時,菸草中的尼古丁成分就會刺激大腦中的多巴胺釋放,以此產生愉悅情緒,促使人通過不斷抽菸獲取一時的精神興奮。
  • 人類快感程度排行榜
    人類所有追求的本質並沒有什麼深刻重大的意義,不過都是為了圖一樂子!如果你所做的事情讓你感覺不到樂子,那你可能需要換方向了朋友。 今天我們也不說別的,就說說人類快感這件事兒——什麼會讓我們感到快樂?它們當中誰會讓我們分泌更多快樂多巴胺?
  • 多巴胺分泌得少你就容易胖因為它決定你對美食的快感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腦分泌的多巴胺可能是除過量飲食以外導致肥胖的又一因素。超重或肥胖的人因體內多巴胺較少而對美食反應遲鈍,進而需要用額外進食來補償對美食的滿足感。  多巴胺是一種腦部神經傳導物質,主要負責大腦中興奮、愉悅等快感的傳遞。  美國俄勒岡大學研究院資深科學家埃裡克·斯蒂斯博士主持了這項研究。
  • 羅胖60秒:多巴胺和內啡肽有什麼區別?
    她說了一句話,說一個人的奮鬥目標應該是「擺脫多巴胺,追逐內啡肽」。什麼意思?多巴胺和內啡肽都是人體內的兩種激素,都能夠提供快樂。但是產生的機理不一樣。2. 多巴胺是一種獎勵機制,也就是說你拿到了你想要的東西,比如吃好吃的,玩遊戲,多巴胺就分泌一下,獎勵你一下你爽一下。那結果是啥?
  • 人的大腦其實很可怕,為了快感會讓人瘋狂作死
    但多巴胺也還有另一個作用——讓大腦產生快感,所以有人稱多巴胺是快樂激素。(圖片來源:soogif.com)很多事物都可以刺激多巴胺的產生,給大腦帶來快感。例如,美食繾綣、性愛歡愉、極限冒險、功成名就等都會促進多巴胺的產生。
  • 多巴胺閾值:從性到商業帝國,你的愉悅來自新奇,而不是快感
    比如為了有助於物種的延續,造物主製造了一種機制:性不應期。什麼意思呢?就是讓哺乳動物交媾之後,即使原配偶就在身邊,雄性動物也對她無動於衷,不會再次與她交配。這種持續幾分鐘,也可能是幾小時,或者幾天的情況就是性不應期。但是,如果這時候出現一個新的雌性發情對象,雄性動物可能會立刻與之交配,哪怕是它幾分鐘之前才與原配交媾過。
  • 既然快樂是分泌多巴胺的結果,那大腦為什麼不一直分泌?
    很簡單,大腦一直分泌多巴胺會導致嚴重的生理和精神方面的問題。多巴胺作為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確實與快樂有密切聯繫,例如夢想的實現、好友的重逢、遇見知己、性快感(高潮)等等。因此,在進化過程中,大腦生成了一套自我平衡機制(或是說糾錯機制),防止負荷過度。以多巴胺為例,當分泌達到閾值的時候,大腦就會釋放出γ-氨基丁酸,抑制感受器神經受到過度刺激,以及觸發多巴胺能神經末梢對多巴胺的重攝取,讓興奮和歡快的情緒逐漸減弱,直到恢復平淡。
  • 揭秘多巴胺是快樂的源泉嗎?
    當你慢慢地咬下一口西瓜、打開自己喜愛的遊戲、收到喜歡的人的消息, 我們的大腦都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 但它真的是快樂的源泉嗎? 實驗發現, 猴子並不是在得到食物的時候分泌多巴胺,而是在它拉杆的這個過程階段大量分泌的 也就是說最後的獎勵並不能給它帶來太多的快感, 快感主要產生於獎勵將要來臨之時。
  • 多巴胺並不能使你快樂
    大腦會定下一個獎勵的承諾,然後分泌多巴胺,承諾只要你在多巴胺的驅動下有所行動,就可以得到獎勵。例如,原始森林中的人類,當見到肥肉、脂肪、糖類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會促使他們不顧一切地進行得到這些東西、吃下去這些動作,保證身體的能量,這樣才能活下去(這就是獎勵)。
  • 習近平:佔領轉基因技術制高點 多股將爆發(名單)
    習近平稱佔領轉基因技術制高點  最新出版的《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收錄了若干篇此前未公開的習近平講話文稿。本文是2013年12月23日習近平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這也是該文首次公開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