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並不能使你快樂

2020-12-05 P小姐的思考日記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在睡覺前不停地刷小視頻,手指仿佛不受大腦控制,等再看時間時,已經是後半夜。

看起了手機小說,被一個又一個的情節吸引,不知不覺看到了天亮。

我們覺得自己做這件事的時候是快樂的,是滿足的,是放鬆的。

但是第二天早晨醒來,想想前一夜睡得那麼晚,對著鏡子看看黯淡發黃的皮膚,無神的黑眼圈,又覺得後悔懊惱。

為什麼就總是管不住自己呢?

然後在新的一天清晨,對自己說,今天一定要早睡。

可是到了晚上,猶如陷入魔咒一般繼續熬夜娛樂。

這,就是多巴胺導致的上癮。

多巴胺,並不是產生快樂的源泉。

這裡有一個誤區,在鋪天蓋地的科普文中,人們普遍認為多巴胺是產生快樂的源泉。他們舉出了很多例子,其中包括抑鬱症是因為缺少多巴胺。

所以,你的不快樂,是因為多巴胺分泌變少了嗎?或者是因為多巴胺分泌穩定,沒有變化?

首先,我們要了解多巴胺的原理。

它產生於「大腦獎勵系統」,大腦進化出這個功能的目的,是讓人類能夠存活下去。

大腦會定下一個獎勵的承諾,然後分泌多巴胺,承諾只要你在多巴胺的驅動下有所行動,就可以得到獎勵。

例如,原始森林中的人類,當見到肥肉、脂肪、糖類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會促使他們不顧一切地進行得到這些東西、吃下去這些動作,保證身體的能量,這樣才能活下去(這就是獎勵)。同樣的,為了繁衍,當看到裸體異性時,大腦也會分泌多巴胺,促使雙發發生性行為這個動作,使人類得以延續(這也是獎勵)。

所以,多巴胺的作用是刺激人體產生一個行為,這個行為的目的是得到特定的獎勵。

仔細想想,為什麼在熬夜刷視頻之後,第二天會覺得懊悔?甚至有時候會一邊刷視頻一邊看時間一邊有罪惡感?

因為多巴胺的本質並不是讓人感到快樂,而是促使人不停地進行某個動作。

它是雙面的,會給人帶來希望的同時,帶來壓力和焦慮。

這就是欲望的壓力。

它會讓人一邊期待著得到獎勵,一邊讓人因為壓力、一直得不到獎勵而感到焦慮不安。

多巴胺可以帶來希望、欲望,但是不會帶來幸福、快樂。人們在多巴胺分泌時,更多的感受到的是渴望,而不是切切實實的幸福或快樂。

而當獎勵,也就是渴望一直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形成強迫症、焦慮症。

當獎勵遲遲未來,就會形成上癮行為。例如許多遊戲會設置最終關卡,誘使玩家們奔著那個目標一直玩下去,不分晝夜,甚至如新聞中報導的連續幾天幾夜不睡而導致的猝死。

上癮行為產生後,大腦就會放大及時行樂的快感,而不關心長期後果。

他們會期待和希望自己能夠得到獎勵,但這種感覺本質並不是幸福和快樂,它們並不等同。

事實上,讓人感覺到幸福快樂的物質並不是多巴胺,而是由大腦中完全不同的一個區域分泌的另一種物質,這裡不展開討論。

然而多巴胺的分泌對我們的大腦是必須的。

多巴胺可以讓人產生希望、動力、希望,對生活充滿興趣。

而缺乏多巴胺,會帶來冷漠、抑鬱,並不是平靜。這也解釋了抑鬱症,當多巴胺分泌減少時,並不是大多數人以為的不快樂,而是沒有動力去追求快樂。

如何利用多巴胺。

這一點市場營銷做得非常好。

如今的商家實際上正是在運用這種方法。飯店的菜單或宣傳圖片,總是將食物製作得看上去油汪汪、水嫩嫩,服裝店或者內衣店則會擺出身材極好的模特圖片,誘惑路過的潛在顧客。

路過蛋糕店,從裡面飄出濃濃的蛋糕香味,總是讓人流連忘返。

刷小視頻的時候是不是會激動?那是因為大腦覺得,某個小視頻會讓你捧腹大笑;或者某個小視頻會帶來未知的某種,例如不知名的民族趣事,世界上某個角落發生的暴力。

讓大腦分泌多巴胺的獎勵有很多:食物、性、新鮮感、多樣性,關於讓人類生存下去的一切。

可關鍵是,我們已經不再生活在原始世界,然而大腦進化而來的、促使它分泌多巴胺的反應對象,已經不再適用於如今的世界。

但是,人類仍然被這些進化的原始功能而支配,從而做出許多身不由己的、並不想做的事情。

被多巴胺驅使著做出的事情,許多並不能夠帶來積極的效果,反而威脅我們的生活。

這就需要我們區分:

哪些是真實獎勵,它們使生活更有意義,也是我們意志力的來源。

哪些是虛假獎勵,它們消耗我們的精力,使我們上癮,對生活造成了威脅。

我們需要區分欲望引導我們的方向,以及何時該聽從欲望。

你是暫時地屈服於誘惑,是在緩解焦慮;還是基於長期目標,提高生活的意義?

以上就是第一步,理解多巴胺產生的而原理,以及明確知道大腦產生多巴胺,並不全是出於自己的意願。

當人們注意到獎勵的承諾不過是假象時,多巴胺所形成的魔咒就被打破了。

第二步,強迫大腦,真切地感受到現實狀況。當大腦一邊期待著獎勵(如買了衣服就會快樂、沒完沒了地刷小視頻就會開心)時,一邊感受到現狀,而現狀與獎勵並不匹配,那麼大腦最終會調整它的期待值,並不認為現下的行為會帶來快樂

例如讓暴飲暴食的人放慢吃飯速度,僅僅是放慢進食,一段時間以後,他們就會發現吃少一些的食物並不會讓他們更不開心,發現食物看著、聞著,反而也會讓人愉悅。

其實他們原本狼吞虎咽的時候,也意識到這樣做並沒有使身體更舒服,也沒有品嘗到食物的味道。

僅僅是將感受放到當下,仔細感受當前,大腦就會發覺這個獎勵是虛假的,類似於上癮般的行為並不會帶來快樂。

這個方法很簡單,具體:

允許自己接受誘惑。和你的期望比起來——這種體驗怎樣?是否會仍然促使你不停地消費、吃飯、刷視頻?什麼時候你會覺得滿足?你是否達到了沒法繼續的到程度,因為你太累了、淘寶了,無法得到承諾的「獎勵」了?結果就是,一些人會發現他們其實並不需要想像中的那麼多東西。

另一些人則發現,這種體驗完全無法讓他們滿足——這就是實際體驗與獎勵的承諾之間的差異。

那麼,如何利用多巴胺來使我們去做那些並不願意做、但是為了提高生活而必須要做的事情?

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原理,那就是當人在多巴胺的促使下行動,當得到的事物與原本承諾的獎勵並不符合時,大腦也不會釋放出停止的信號。甚至在承諾獎勵消失之後,人們也不會故態復萌——他們會繼續之前的積極行為。

也就是說,獎勵承諾是假象。只要我們執行了動作,就會消除焦慮,認為自己是在追求希望。雖然上面我們極力區分虛假獎勵,以此讓自己不那麼衝動,那是因為那些承諾的獎勵實際上也對生活不會帶來改觀。

而此刻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切切實實提高生活的質量。

很多人能夠知道,雖然在做這些難做的工作時,確實有拖延,但是當我們做完之後,卻會有成就感。這才是真實的幸福和快樂。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讓自己有動力去做,如何讓大腦在適當時候分泌多巴胺。

所以許多人會在辦公室放一些咖啡、甜品、麻辣鴨脖,這就是從食物上對自己的獎勵承諾。

有些人會在研究難以看懂的文件時,聽著喜歡的音樂,或者是活力十足的音樂,也是一種獎勵承諾。

然而獎勵承諾並不止這些。

研究發現,聲音、氣味、圖像、口味、那些難以琢磨的獎勵,都可以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

例如,一個雜亂的房間,她很早就想收拾了,但是一直拖著,導致這個房間越來越亂,然後進入惡性循環——越亂越不想收拾。

但是一項研究發現,節日的音樂和節日的味道,使顧客更願意呆在商店裡。於是這位女性由此想到一個方法——她在那個房間裡播放了聖誕歌,又點燃了節日蠟燭。然後她就在這兩樣東西的影響下,充滿幹勁地完成了打掃工作。

——當然,你也完全可以播放其他節日歌曲,例如《新年好》或者《咱們工人有力量》。

這樣長久的行為之後,甚至會形成條件反射,在打算工作時,大腦會自動分泌多巴胺。至此,你的好習慣業已形成。

THE END.

參考文獻:《自控力》(凱利.麥格尼格爾)

相關焦點

  • 揭秘多巴胺是快樂的源泉嗎?
    多巴胺, 很多人知道, 這是負責給我們帶來快樂的荷爾蒙。 當你慢慢地咬下一口西瓜、打開自己喜愛的遊戲、收到喜歡的人的消息, 我們的大腦都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 但它真的是快樂的源泉嗎?
  • 多巴胺是「快樂遞質」?多巴胺分泌越多,我...
    多巴胺是「快樂遞質」?多巴胺分泌越多,我們越快樂?這是一個流傳很廣的科學謬論,科學家已經證明,多巴胺跟快樂沒有直接關係。這一錯誤言論起源於老鼠的大腦自刺激實驗。如果把一根電極埋進腦內多巴胺通路附近,老鼠會不吃不喝不知疲倦地壓杆,想要獲取電刺激。當時人們以為,電刺激讓多巴胺釋放,老鼠會感到快樂。
  • 為什麼人不可以一直分泌多巴胺,一直快樂?
    簡單來說,就是多巴胺帶給你的快樂是你獲得獎賞的快樂值與預期的快樂值之間的差值。舉個例子,你本來預期回家吃一頓外賣,朋友突然說請你吃大餐和你本來就要去吃大餐獲得的快樂是不一樣的。並且多巴胺帶來的快樂還與多巴胺受體的綁定有關。相當於坑就這麼多。超出坑的蘿蔔也不能帶來更多的快樂了。
  • ...而多巴胺只能令人興奮,並不能讓人快樂,應該把減壓方式改為體育...
    其中提到購物、看電影、上網都只能提升多巴胺水平,而多巴胺只能令人興奮,並不能讓人快樂,應該把減壓方式改為體育、親友互動等,這樣能夠提升五羥色胺的水平,令人有平靜的愉悅。請問這個說法在已知的範圍內是否靠譜?
  • 都說運動分泌多巴胺使人快樂,為什麼你一想到運動都是痛苦呢
    簡單的說吧,例如你打牌時很快樂,就會分泌多巴胺,讓大腦記住這個情況,打牌這個事情讓我很快樂啊。當你下次打牌又會分泌多巴胺,當你不能打牌時,你就會想要這種快樂的東西。又比如,剛剛談戀愛的情侶,在一起很快樂,分泌多巴胺,大腦就會記住這種情況,這是快樂的源泉。當你和女朋友不在一起就會想念。更多的是一種預期獎勵,讓你想要這種東西。這是多巴胺的上癮機制。
  • 多巴胺能讓人快樂,教你3「提高」多巴胺的方法,天天開心沒煩惱!
    當我們的情緒屬於負面狀態時,身體當中的多巴胺就會急劇下降,人的情緒也會出現低迷的現象,因此很多女性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選擇吃甜食來讓自己高興,或者是選擇消費逛街的方式讓自己高興,但是這種方式有可能會讓自己變胖,而且會讓自己產生很多不理智的消費,等你心情變好之後會後悔。
  • 多巴胺能讓人快樂,教你5個方法提高多巴胺,拯救不開心
    多巴胺可以讓人感到快樂。多巴胺影響我們的感覺,情緒甚至學習能力,如果沒有足夠的多巴胺,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和大腦。有時我們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可以起到抑制或提升多巴胺水平的作用。多巴胺能讓人快樂,教你5個方法來提高多巴胺1、獲取酪氨酸多巴胺是由一種稱為酪氨酸的胺基酸在體內製成的,酪氨酸通過酶轉化為體內多巴胺,沒有足夠的酪氨酸,多巴胺水平就會受到影響。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胺基酸,特別是雞肉,牛肉,豬肉和海鮮等。研究表明,增加富含酪氨酸的食物的膳食攝入可以使大腦中的多巴胺水平正常化。當酪氨酸來源較低時,多巴胺水平會直線下降。
  • 多巴胺能使人快樂,教你4個辦法提高多巴胺,天天開心沒煩惱
    說起多巴胺,還要先跟大家說說吸菸。在日常生活中,你會發現很多的人都有吸菸的習慣,他們總是樂不思蜀。有的時候,會在自己情緒低落,或者是不開心的時候吸菸。 從這裡可以看出,多巴胺是快樂的源泉。
  • 快樂因子 —— 羥色胺( 血清素 )與多巴胺 | 標誌符號紋身
    究其原因 —— 因為它們不僅有別於普通的花花草草紋身,而是顯得有個性、有品位、有文化底蘊;最重要的,它們是寓意著你幸福和快樂的源泉,具有很好的精神鼓舞作用,這就是具有代表性的羥色胺(血清素)與多巴胺。別小看這小小的符號它們可都是讓你找到幸福與快樂的因子
  • 警惕易上癮的快感「多巴胺」擁抱長期的快樂「內啡肽」吧!
    如果自律分為前期中期和後期階段,那麼前期是最容易的,中期是最難的,等到後期我們就會享受到自律的快樂。  怎麼樣度過最難的「自律中期」階段,享受到自律的快樂呢?  答案是:擺脫多巴胺追逐內啡肽。  這篇文章將會為你詳細講述多巴胺和內啡肽與自律的關係,以及我們該怎麼做。
  • 三種快樂物質——多巴胺、血清素、內啡肽
    可是你想過沒有,是什麼在背後操縱?這一切都是由體內神經細胞之間的三種遞質決定的。它們是多巴胺、血清素、內啡肽。關於這三者,請看網上的一篇文章,說的就是三種快樂物質。男人需要多巴胺神經遞質是神經細胞用來互相傳遞信息的一種混合物質。這就是說,是神經之間用來作為相互交談,傳遞信息的一種渠道。不同的神經細胞可以用不同的神經遞質。多巴胺是什麼?
  • 多巴胺對快樂有關鍵作用,或直接影響智力
    北京時間12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多巴胺(dopamine)對快樂和獎勵具有關鍵性作用,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該物質對於人類智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該研究顯示,人類身體多巴胺系統進化方式不同於大猩猩。人類大腦區域存在大量多巴胺物質,有助於我們思考和計劃,這將解釋我們為什麼比其它靈長目動物更聰明。
  • 什麼是多巴胺?
    多巴胺在生活裡無處不在,我們的確需要它,它可以為生活增添樂趣,為身體注入活力。人人都追求多巴胺,人人都想要快樂。多巴胺本身沒有問題,它是人體自身的天然機制,大腦分泌的化學成分,可以為我們提供能量和動力。它就好像是你體內自帶的禮物,能夠給你獎賞,讓你快樂。
  • 葉氏藥業|跑步會分泌多巴胺讓人快樂,為什麼跑步的時候這麼難受呢?
    通常人們認為多巴胺是一種能引起人快樂、愉悅的激素。其實從本質上來說它是一種神經性的傳導物質,主要用於細胞間化學物質的傳送。 運動會促進我們的身體分泌多巴胺和內啡肽。然而分泌的內啡肽會比較多,多巴胺只是比較少一部分,而且,一般來說,要達到分泌內啡肽的強度,至少要運動25分鐘以上,如果你跑步的時候只感覺到累而沒有快樂的感覺,葉氏藥業小助手認為那很可能是因為運動的時間太短了。 葉氏藥業小助手表示多巴胺是為快樂而生的,當體內產生大量多巴胺後,人的心情也會變好,而內啡肽則是為了抑制痛苦而生的,雖然不會讓人變得更快樂,但卻可以幫人減少痛苦。
  • 吃甜食讓大腦分泌多巴胺,感覺到快樂?營養師:不如試試改吃辣
    之所以說吃甜食能讓人快樂,是因為有研究發現,吃了糖、蛋糕和冰淇淋等甜食之後,大腦會分泌出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物質。會給大腦發出信號,讓人感覺到開心愉悅。    雖然在很多人心中,多巴胺一直都是快樂的代名詞,但實際上,目前根本沒有研究表明多巴胺和愉悅、快樂的感覺直接相關。
  • 即使快樂是分泌多巴胺的結果,可大腦為何不一直保持分泌多巴胺呢?
    很簡單,大腦一直分泌多巴胺會導致嚴重的生理和精神方面的問題。多巴胺作為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確實與快樂有密切聯繫,例如夢想的實現、好友的重逢、遇見知己、性快感(高潮)等等。換句話來說,人類的興奮和歡快都是大腦分泌多巴胺的結果,所以多巴胺又有「快樂因子」之稱。
  • 想要讓快樂陪伴左右嗎?10種提高多巴胺的最佳方法!
    你知道身體缺少了快樂因子「多巴胺」很可怕嗎?可能會做事情提不起勁、常感到焦慮,甚至難過流眼淚。快試試這10種方法提高多巴胺的濃度,恢復快活人生!當你有很積極的情緒出現,例如:健身要達到目標或是追求某個人…等,這時候多巴胺就容易大量分泌,因為它是一種引起欲望的神經遞質,換句話說,濃度低下心情也會跟著走下坡。
  • Cell重磅-VR技術助力揭示'快樂源泉'多巴胺的神經機制
    導讀當我們提到多巴胺時,人們常常把大腦中多巴胺的釋放等同於快樂的'代言人',仿佛只要分泌了多巴胺,人就會感到快樂,似乎大眾對多巴胺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讓人產生愉悅這個解釋上。與快樂有關的神經遞質事實上,多巴胺帶給我們的可不僅僅是快樂。
  • 運動可以分泌快樂多巴胺
    運動可以分泌快樂多巴胺,動一動,出出汗身體會變得輕鬆快樂起來。我身邊有一個朋友是世界悲觀論的強烈擁護者,每次跟他聊天,他總能從各種角度把我的情緒帶偏。我自認為自己對於開導別人有著非常強的一套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但面對這個大神級人物,多數情況下我會棄械投降,有時候人閃的太慢了,還會被他的壞情緒波及,莫名其妙的幽怨好幾天。
  • 是多巴胺在控制你!
    導語 究竟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會沉溺於吸食毒品的快樂中,又是為什麼造成許多人「戒毒難,難於上青天」呢?這一切是多巴胺在控制著你! 01 我們的日常生活,很多是受多巴胺主宰的,讓你感覺幸福的事情,你的多巴胺就會升高。 街上到處是誘人的美食,想吃?多巴胺飆升。 熱戀時,整個人都興高採烈?多巴胺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