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大腦中的多巴胺釋放有關
發表在《社會認知與情感神經科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拖延傾向可能是受基因控制的,拖延症相關的控制通路與大腦中的多巴胺釋放有關。德國波鴻大學的Erhan Genc等人找到了影響大腦多巴胺釋放的基因,該基因負責編碼酪氨酸羥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它的表達量決定了大腦中包括多巴胺在內的各種兒茶酚胺遞質的數量。不過,TH基因似乎只對女性拖延產生了影響。
-
即使快樂是分泌多巴胺的結果,可大腦為何不一直保持分泌多巴胺呢?
很簡單,大腦一直分泌多巴胺會導致嚴重的生理和精神方面的問題。多巴胺作為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確實與快樂有密切聯繫,例如夢想的實現、好友的重逢、遇見知己、性快感(高潮)等等。換句話來說,人類的興奮和歡快都是大腦分泌多巴胺的結果,所以多巴胺又有「快樂因子」之稱。
-
被多巴胺綁架的大腦:是什麼讓我們上癮
那就是,在你的顱骨上鑽一個洞,把帶有電極的電線插入你的腦袋,埋在你的大腦裡,按動電線另一端控制電流的開關,就能向你的大腦裡釋放電流。你能想像接通電流後自己會怎麼樣嗎?是慘叫、抽搐還是昏迷?這些都不是。你無法想像到底會發生什麼,即便告訴你這種電流刺激是微弱的,不會對你造成傷害,恐怕你也不會想要嘗試一下。不過,這樣的事情真實存在著,當事人不但非常享受電流刺激帶來的感覺,而且他們居然對這種狀態上癮了。
-
揭示大腦中的多巴胺釋放機制
儘管科學家們已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對健康的多巴胺細胞釋放這種神經遞質的機制知之甚少,這一差距限制了科學家們開發治療一系列多巴胺相關疾病的方法的能力。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鑑定出大腦中負責精確分泌多巴胺的分子機制。
-
既然快樂是分泌多巴胺的結果,那大腦為什麼不一直分泌?
換句話來說,人類的興奮和歡快都是大腦分泌多巴胺的結果,所以多巴胺又有「快樂因子」之稱。物極必反,分泌多巴胺固然能產生興奮和歡快,但人體一直處於這種狀態,就會出大問題。第一個受傷害的就是大腦,因為這會讓它一直處於負荷狀態,得不到休息。
-
多巴胺刺激大腦發育 家長這麼做 寶寶更聰明!
但從智力層面來講,想讓寶寶變得聰慧優秀,還需要後天努力——給予寶寶「新鮮刺激」,幫助大腦中神經元突觸大量生長,建立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傳遞信息,令大腦得到充分發育。也就是說:「充足的睡眠」+「均衡的營養」+「適當的運動」+「新鮮刺激」=一個聰明的大腦。那麼,什麼是「新鮮刺激」呢?
-
過量古柯鹼導致多巴胺釋放減少
對大鼠體使用過量古柯鹼或會導致神經傳遞素多巴胺的信號衰減,這是《自然—神經科學》上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
-
3種方法大腦釋放多巴胺 煩惱、憤怒、嫉妒都消失
腦中有一種感到快樂就會釋放出的荷爾蒙。當人覺得有可能得到快樂和報酬時,就會釋放出多巴胺這種荷爾蒙,促使腦部集中注意力,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而展開行動。還會對腦部下達指示,讓人拿出幹勁。當得到誇獎而覺得愉快,更加展現幹勁時,多巴胺也會在腦中展開活動。
-
控制你的大腦,先了解下什麼是多巴胺
實驗一:研究人員將老鼠和一個拉動控制杆放到一個籠子中,而老鼠的大腦中已被植入某種電極,每當老鼠拉動控制杆,研究人員就通過電極刺激老鼠大腦中的獎勵系統,結果發現老鼠產生了強烈的渴望,它們會持續數小時不斷地拉動控制杆,甚至拒絕進食和拒絕睡覺。它們會不停地按槓桿,直到它們精疲力竭而倒下。
-
多巴胺和大腦皮層之間的關聯
最近一項研究首次揭示了多巴胺如何改變前額皮質的功能。在這項發表在《Cell Reports》雜誌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多巴胺對個體細胞幾乎沒有影響。相反,它會在前額葉皮層的細胞集合中產生持續的活動,持續長達20分鐘。
-
新型傳感器:能長時間監測大腦中的多巴胺!
香菸中的尼古丁會令人上癮,主要原因就是:尼古丁會刺激神經元分泌一種神經傳導物質,令人感到快感。這種神經傳導物質就是:多巴胺(Dopamine)。它是一種遍布大腦的信號分子,在調節人類情緒以及控制運動方面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許多疾病例如帕金森氏病、抑鬱症、精神分裂症都與缺乏多巴胺相關。
-
大腦如何分泌多巴胺, 羥色胺, 催產素?
當男女一見鍾情或產生愛慕之情時,多巴胺等神經遞質就會源源不斷地分泌出來。大腦中的丘腦是人類的情愛中心,貯藏著丘比特之箭,並含有多種神經遞質,包括多巴胺,羥色胺, 催產素,腎上腺素等。多巴胺能左右人們的行為,還參與情愛的過程,激發人對異性情感的產生。
-
Cell Rep:多巴胺對大腦前葉層的作用機制
最近一項研究首次揭示了多巴胺如何改變前額皮質的功能。
-
多巴胺與愛情
當信息來到突觸,它就會釋放出能越過間隙的化學物質,把信息傳遞開去,這種化學物質名叫「神經遞質」,多巴胺就是其中一種神經遞質。 多巴胺的作用是把亢奮和歡愉的信息傳遞,人們對一些事物「上癮」主要是由於它。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彼得松在評論今屆獎項時就說:「菸民,酒鬼和癮君子統統與多巴胺數量有關,受多巴胺控制。」
-
討論:如何利用多巴胺的功能來刺激學生求知慾?
那我們先來看看多巴胺是什麼東東吧。多巴胺是大腦中含量最豐富的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多巴胺作為神經遞質調控中樞神經系統的多種生理功能。多巴胺系統調節障礙涉及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Tourette症候群,注意力缺陷多動症候群和垂體腫瘤的發生等。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化學物質。
-
多巴胺:大腦中的「戀愛化學元素」
[摘要]利用一夫一妻制的草原田鼠所做的一項實驗顯示,多巴胺水平升高會讓大腦偏愛一個特定的伴侶,而阻礙多巴胺傳輸則會減少對特定對象的偏愛。大腦和身體精妙地合作,讓我們愛上某人,讓我們想要和這位受青睞的伴侶進行交配。戀愛初期,很難分辨出我們愛的究竟是這個人,還是這個人的身體。從吸引到依戀的過程不僅與身體有關,也與情感有關。(依戀感產生在被吸引之後,大腦中有化學物質專管此感,我將在下章詳述。)多巴胺是產生吸引的關鍵化學元素,讓人興奮、感到愉悅或尋求獎勵。
-
拖延症的基因找到了 與多巴胺釋放有關 只影響女性
發表在《社會認知與情感神經科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拖延傾向可能是受基因控制的,拖延症相關的控制通路與大腦中的多巴胺釋放有關。 德國波鴻大學的Erhan Genc等人找到了影響大腦多巴胺釋放的基因,該基因負責編碼酪氨酸羥化酶(tyrosine
-
多巴胺是「快樂遞質」?多巴胺分泌越多,我...
多巴胺是「快樂遞質」?多巴胺分泌越多,我們越快樂?這是一個流傳很廣的科學謬論,科學家已經證明,多巴胺跟快樂沒有直接關係。這一錯誤言論起源於老鼠的大腦自刺激實驗。如果把一根電極埋進腦內多巴胺通路附近,老鼠會不吃不喝不知疲倦地壓杆,想要獲取電刺激。當時人們以為,電刺激讓多巴胺釋放,老鼠會感到快樂。
-
吃辣椒會讓人上癮原是多巴胺「惹火」
辣是痛覺,吃辣也會上癮 人之所以會感到辣,是辣椒、生薑等食物中一些化學物質的功勞(譬如辣椒素、薑酮、姜醇等)。而在這幾種化合物中,辣椒素又是最常見、分布最廣泛的辣味物質。辣椒素刺激細胞,在大腦中形成了類似於灼燒的微量刺激的感覺。所以,其實不管是舌頭還是身體的其他器官,只要神經能感覺到的地方就能感受到辣。
-
多巴胺 能讓人「上癮」的藥
多巴胺來源於酪氨酸,酪氨酸來源於蛋白質,在我們吃的每一口肉、喝的每一口奶中都富含這種胺基酸。人體在必要的時候就會催化酪氨酸產生多巴胺,生成的多巴胺作用時間很短,然後在酶的作用下變成腎上腺素。作為一種神經遞質,它既存在於外周人體中,也存在於大腦中,它們互不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