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多巴胺對大腦前葉層的作用機制

2021-02-12 細胞


最近一項研究首次揭示了多巴胺如何改變前額皮質的功能。在這項發表在《Cell Reports》雜誌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多巴胺對個體細胞幾乎沒有影響。相反,它會在前額葉皮層的細胞集合中產生持續的活動,持續長達20分鐘。

「集合腦細胞活動,就像一起表演的音樂家的合奏,可以產生與個體神經元活動不同且更大的影響」,作者說道。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由多巴胺引發的協調的整體活動在釋放後持續了幾分鐘。「這可能提供一種機制,通過這種機制,多巴胺可以支持必須持續的複雜功能,例如完成任務的動機和注意力」。

研究人員在檢測期間使用了嚙齒類動物腦中的光遺傳學方法,用光刺激大腦中的多巴胺神經元,然後在前額皮質中記錄響應效果。

除了多巴胺對整體活動的影響外,該研究還表明多巴胺細胞對增加腦電波活動的影響。此高頻率的腦振蕩中斷以前與注意力以及精神分裂症和ADHD等疾病有關,但這種中斷的原因尚不清楚。

多巴胺作用的發現為大腦中的關鍵機制提供了新的見解。大腦前額葉皮質中的多巴胺幾乎在高階認知的所有方面都起作用,包括注意力和行為靈活性。它還涉及腦疾病的動機和認知缺陷,如精神分裂症,成癮和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等。

資訊出處:Dopamine conducts prefrontal cortex ensembles

原始出處:Sweyta Lohani et al. Dopamine Modulation of Prefrontal Cortex Activity Is Manifold and Operates at Multiple Temporal and Spatial Scales. Cell Reports, 2019; 27 (1): 99 DOI: 10.1016/j.celrep.2019.03.012

Cell:細胞治療領域觀察者

長按識別二維碼,輕鬆關注

相關焦點

  • Cell:挑戰教科書!揭示大腦中的多巴胺釋放機制
    儘管科學家們已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對健康的多巴胺細胞釋放這種神經遞質的機制知之甚少,這一差距限制了科學家們開發治療一系列多巴胺相關疾病的方法的能力。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鑑定出大腦中負責精確分泌多巴胺的分子機制。
  • Cell重磅-VR技術助力揭示'快樂源泉'多巴胺的神經機制
    導讀當我們提到多巴胺時,人們常常把大腦中多巴胺的釋放等同於快樂的'代言人',仿佛只要分泌了多巴胺,人就會感到快樂,似乎大眾對多巴胺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讓人產生愉悅這個解釋上。多巴胺作為中樞神經系統一種非常重要的神經調控物質,對運動控制、學習記憶、動機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多巴胺的信號傳遞對於探究多巴胺如何調控不同生理功能至關重要。其中一個廣為接受的理論是,中腦多巴胺能神經元的時相性活動類似於強化學習模型中使用的時差獎勵預測誤差(Reward prediction errors, PREs)。
  • 近期科學家們在多巴胺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
    doi:10.1126/science.aaw8806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化學物質多巴胺在大腦中的新作用,除了發揮神經遞質作用之外,這項新的作用似乎對長期接觸或濫用古柯鹼相關的基因表達變化至關重要。
  • 多巴胺和大腦皮層之間的關聯
    最近一項研究首次揭示了多巴胺如何改變前額皮質的功能。在這項發表在《Cell Reports》雜誌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多巴胺對個體細胞幾乎沒有影響。相反,它會在前額葉皮層的細胞集合中產生持續的活動,持續長達20分鐘。
  • DeepMind用強化學習探索大腦多巴胺對學習的作用
    然而,促使這個過程在大腦中發生的具體機制是怎樣的,這在神經科學中大部分仍未得到解釋。今天,DeepMind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發表的新論文中,研究人員使用AI研究中開發的元強化學習框架來探索多巴胺在大腦中幫助我們學習時所起的作用。
  • 被多巴胺綁架的大腦:是什麼讓我們上癮
    所有讓人成癮的品牌、產品、觀念,其實都符合了人們大腦中的一套讓人上癮的神經機制。這套機制類似於對菸酒和毒品上癮的大腦機制。只要你掌握了它,就可以打造出讓人上癮的品牌和產品。  說到上癮,總會讓人有種極致和瘋癲的感覺。接下來,本書開篇的內容也許會讓你感到更加不可思議。對大多數人來說,有一種情景是永遠無法想像的。
  • 科學家解讀多巴胺的奧秘!
    揭示大腦中的多巴胺釋放機制doi:10.1016/j.cell.2018.01.008經過數十年來對神經遞質多巴胺在運動控制和尋賞行為中發揮的關鍵作用的研究,它已成為理解它的活性的無數努力的焦點,特別是當它在帕金森病和成癮等疾病中發生偏差時。
  • Stem Cell Rep:重大突破!科學家從培養皿中培養出「大腦組織」
    目前研究人員很難對其進行科學實驗,其中一種實驗就是幫助理解諸如帕金森等神經變性疾病的發病機制;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tem 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盧森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成功將衍生自皮膚樣本的人類幹細胞轉化成了小型、三維的大腦樣培養物,其行為同人類中腦細胞的行為類似。
  • 人類對大腦多巴胺機制理解錯了!頂級版AlphaGo背後技術啟發腦科學
    那人類大腦的多巴胺獎賞機制是怎麼樣的呢?然後研究的雛形就在DeepMind研究人員的腦海中生根了。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真的「嚇一跳」。過去,人們認為多巴胺神經元的反應,應該都是一樣的。解釋大腦多巴胺系統實驗運用了光識別技術來記錄小鼠大腦中腹側被蓋區中單個多巴胺神經元的反應。
  • 受刺激會使大腦釋放多巴胺
    受刺激會使大腦釋放多巴胺 時間: 2012-11-21 20:04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如果我們研究大腦,弄清楚是什麼物質對大腦的起了作用。 摘要:     現在遊戲中的暴力元素越來越多了。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暴力給玩家帶來某些特殊的快感。如果我們研究大腦,弄清楚是什麼物質對大腦的起了作用,大腦感受這種快感的區域以及這種物質產生快感的機制。
  • 即使快樂是分泌多巴胺的結果,可大腦為何不一直保持分泌多巴胺呢?
    很簡單,大腦一直分泌多巴胺會導致嚴重的生理和精神方面的問題。多巴胺作為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確實與快樂有密切聯繫,例如夢想的實現、好友的重逢、遇見知己、性快感(高潮)等等。換句話來說,人類的興奮和歡快都是大腦分泌多巴胺的結果,所以多巴胺又有「快樂因子」之稱。
  • 仁濟醫院團隊揭秘遊戲成癮機制:"多巴胺"得背鍋
    這個鍋得「多巴胺」背!  東方網12月6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網路遊戲成癮引發的個體及社會問題,究竟有沒有病理學原因?昨天,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周灩團隊在一項猜牌任務腦功能研究中發現,網路遊戲成癮青少年的大腦對獎勵的敏感性增高,而對懲罰的敏感性降低,導致他們為了獲得即時獎勵而忽視長期的嚴重負面結果。
  • 忙碌的多巴胺,其可促進慢性疼痛機制研究
    2015年5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多巴胺在大腦許多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促進慢性疼痛的機制一直了解較少。
  • 利用多巴胺的快感機制,驅動自己追求夢想,佔領未來的制高點
    因此,本篇的目的,就是在了解多巴胺的基礎上,利用多巴胺的快感機制,為我們的目標弱模型賦予價值與意義,使得我們發自身心有動力把這些弱模型在生活這個強模型裡面運用出來。這是一個相當高階,相當有難度,但是卻對人生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多巴胺模型。
  • 新的研究揭示了大腦體驗時間的機制
    他們發現了時間感知和通過獎勵和懲罰幫助我們學習的機制之間存在聯繫的證據。他們還證明,對時間的感知與我們大腦不斷更新的對接下來將要發生的事情的預期緊密相連。學習時間「時間」對大腦來說不僅僅是一件事。不同的大腦區域依賴不同的神經機制來追蹤它的路徑,而控制我們的經驗的機制似乎在不同的情況下都是不同的。
  • 研究發現攝入高糖飲食或影響大腦中多巴胺的作用
    新的研究已經確定了糖增加食慾的另一個原因,它涉及到大腦。密西根大學的新研究發現,它還可能影響大腦中多巴胺的作用。在蒼蠅、嚙齒類動物和人類的大腦內,有依賴多巴胺這種神經遞質來處理甜味食物的神經迴路。研究發現,當攝入高糖飲食時,蒼蠅大腦中的獎勵信號要麼延遲,要麼減少,削弱了它們對食物的飽腹感,增加了它們的食量。
  • 甘油三酯參與神經元調控的多巴胺相關行為
    甘油三酯參與神經元調控的多巴胺相關行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9 23:41:17 法國巴黎大學Serge H.
  • Cell Rep:IKKe調控T細胞NFAT激活的分子機制
    為了研究Ikke在T細胞激活後介導NFAT轉錄調控的分子機制,來自南加州大學的Pinghui Feng課題組進行了深入研究,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cell reports》雜誌上。首先,作者研究了IKKe在DNA病毒感染過程中的作用。他們利用皰疹病毒感染小鼠,並分析了病毒的複製情況。結果顯示:IKKe缺失突變的小鼠中病毒的複製能力受到了明顯的抑制。
  • 科學家對腸道-大腦對話分子機制有新認識
    小鼠腸道感覺細胞通過血清素直接與腸道神經元進行對話,讓大腦知道某些化合物是否存在。這些腸道細胞將腸道的內含物告訴大腦。但是對這種腸道-大腦對話的分子機制的認識因技術限制受到阻礙。
  • 多巴胺:大腦中的「戀愛化學元素」
    [摘要]利用一夫一妻制的草原田鼠所做的一項實驗顯示,多巴胺水平升高會讓大腦偏愛一個特定的伴侶,而阻礙多巴胺傳輸則會減少對特定對象的偏愛。用最不浪漫的方式來說,愛慕只是用來選擇配偶的神經機制,是一種進化方式,能保證我們日思夜想的、沉迷的、追求的人不僅能為我們帶來最健康的後代,同時還能為嬰兒提供成長條件。大腦和身體精妙地合作,讓我們愛上某人,讓我們想要和這位受青睞的伴侶進行交配。戀愛初期,很難分辨出我們愛的究竟是這個人,還是這個人的身體。從吸引到依戀的過程不僅與身體有關,也與情感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