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量古柯鹼導致多巴胺釋放減少

2020-11-22 科學網

 

 

對大鼠體使用過量古柯鹼或會導致神經傳遞素多巴胺的信號衰減,這是

《自然—神經科學》

上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該研究解決了一項存在已久的爭議,並指出了一種治療成癮者的潛在治療方法。在針對包括古柯鹼等藥物濫用在內的各種獎勵刺激反應中,多巴胺都起著重要作用。

 

Ingo Willuhn等人測量了被注射古柯鹼的大鼠大腦腹側紋狀體區域(有關獎勵通路的一片區域)中多巴胺釋放量的增加值。他們讓大鼠在每天數小時內通過飲水來稀釋、自我調節靜脈注射的古柯鹼濃度。在此條件下,大鼠大多數情況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增加古柯鹼的攝入。研究人員發現,增加攝入藥物的大鼠在每次藥物作用後都會減少釋放多巴胺;而穩定攝入藥物的大鼠則不會有這種多巴胺釋放減少的情況。在使用一種帕金森氏症藥物L-DOPA讓大鼠恢復多巴胺正常釋放後,大鼠對古柯鹼的攝入量顯著下降。

 

這些發現支持了一種理論:在成癮過程中,藥物濫用可補償由藥物導致的成癮者體內多巴胺的減少釋放。接下來,研究人員還需要通過進一步研究弄清,採用L-DOPA恢復多巴胺正常釋放水平這一方法是否也能對成癮者的藥物濫用治療起到效果。(來源:中國科學報 張笑/編譯)

 

 

 

相關焦點

  • PNAS:古柯鹼攝入過量如何導致腦細胞死亡?
    > 2016年1月20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小鼠進行研究發現高劑量古柯鹼會通過觸發過度自噬導致腦細胞死亡他們在2013年發現一氧化氮能夠結合GAPDH參與古柯鹼誘導的細胞死亡過程,但具體機制沒有得到深入研究。為了解答這一問題,研究團隊以小鼠腦部神經元細胞為研究對象,清晰地觀察到古柯鹼能夠通過過度激活的自噬過程造成神經元細胞死亡。正常的自噬過程能夠幫助清除細胞內的「垃圾」,將這些大分子殘骸儲存在膜泡中,隨後再與包含許多水解酶的溶酶體進行融合,降解膜泡中的成分。
  • 腹側被蓋區組蛋白H3的多巴胺化調節古柯鹼的尋找
    腹側被蓋區組蛋白H3的多巴胺化調節古柯鹼的尋找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1 13:50:55 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an Maze小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權力感對大腦影響似古柯鹼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4月28日報導】在著名歷史學家約翰·阿克頓男爵提出「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的一百多年後,有科學家宣稱,這句話在生物學上是成立的。
  • 多巴胺、藥物成癮和抑鬱症背後的表觀遺傳學秘密
    另一方面,多巴胺是大腦獎勵迴路中起作用的神經遞質。當我們擊中賓果遊戲時,會欣喜若狂。幾乎所有的成癮性藥物,例如古柯鹼和酒精,都會增加多巴胺水平,而化學誘導的多巴胺獎賞會導致進一步的藥物渴望。較弱的獎勵機制可能是導致抑鬱症的原因,這將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患有抑鬱症的人可以通過服用能增強多巴胺的非法藥物來自我治療。
  • 多巴胺帶給人類的 遠不止性交的快感和上癮
    多巴胺在位於腹側被蓋區(VTA)內的神經細胞體中產生,並且在伏隔核和前額葉皮質中釋放。 涉及運動功能的多巴胺有單獨的途徑,由黑質中的腦細胞產生並釋放進入背部紋狀體。)多巴胺很忙。它有多條傳遞途徑。普通人談到多巴胺——特別是談到獎賞快樂、成癮性和欲望時——他們是在談及中腦邊緣通路的多巴胺途徑。
  • 揭示大腦中的多巴胺釋放機制
    儘管科學家們已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對健康的多巴胺細胞釋放這種神經遞質的機制知之甚少,這一差距限制了科學家們開發治療一系列多巴胺相關疾病的方法的能力。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首次鑑定出大腦中負責精確分泌多巴胺的分子機制。
  • 鄭州一醫生因注射麻醉劑過量死亡,曾有吸毒史!
    麻醉藥與毒品 今年年初,就有一則消息是,醫學生韓某從實習醫院手術室偷出麻醉品,帶回出租屋給其女友孟某吸食,最終導致孟某吸食過量死亡。  韓某為醫學生,明知藥物的毒副作用,卻為了追求刺激鋌而走險,實在讓人扼腕嘆息。那,麻醉藥與毒品到底有什麼關係與區別呢?
  • 世界第三大最具毒品藥物霹靂古柯鹼到底是什麼?
    "霹靂古柯鹼"你知道是啥嗎?不少表示聽過"霹靂"也聽過"古柯鹼"還聽過"霹靂布袋戲"就是沒有聽過"霹靂古柯鹼"!經了解,霹靂古柯鹼是古柯鹼最容易的上癮形式,使用者如果吸入霹靂古柯鹼會更加的容易上癮,這種吸入形式更能夠讓古柯鹼迅速的進入大腦。
  • 多巴胺、毒品以及抑鬱症
    2018年2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神經遞質多巴胺對於大腦疾病的發生(例如藥物上癮以及抑鬱症等)具有重要的影響,其對於大腦的反饋調節系統也具有廣泛的作用。不過,目前我們對多巴胺的作用了解的並不全面。來自耶魯大學的研究者們最近重點研究了多巴胺對於大腦腹側被蓋區(VTA)的影響。
  • 遊戲成癮列入精神疾病,多巴胺「滿足感」是元兇,要學會打破執念
    並且明顯導致了不同年齡段的人出現了學業成績下降、在職時間工作效率降低,對社會貢獻能力的降低。而如今智能科技急速發展並迅速普及的當下,人手一部的智慧型手機早在近十年的社會發展中變得見怪不怪,未成年兒童拿著手機玩電子遊戲,或者去一些非法經營的網吧沉迷於電子遊戲的事情非常普遍。
  • 「多巴胺螢光探針」助力精準醫療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可基因編碼的多巴胺螢光探針。據悉,該探針有望成為研究多巴胺相關神經環路的重要工具,為未來精準醫療和新型藥物研發提供新路徑。多巴胺是大腦中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控一系列關鍵的神經功能,包括學習、記憶、注意力、運動控制等。多巴胺失調會導致精神疾病或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多動症、精神分裂症等。多巴胺相關的神經環路還是成癮藥物如古柯鹼等的作用靶點。
  • 大腦如何分泌多巴胺, 羥色胺, 催產素?
    當男女一見鍾情或產生愛慕之情時,多巴胺等神經遞質就會源源不斷地分泌出來。大腦中的丘腦是人類的情愛中心,貯藏著丘比特之箭,並含有多種神經遞質,包括多巴胺,羥色胺, 催產素,腎上腺素等。多巴胺能左右人們的行為,還參與情愛的過程,激發人對異性情感的產生。
  • 多巴胺讓我們迷上了科技?
    通過這種方式,多巴胺與其不明顯的合作者去甲腎上腺素和天冬醯胺不同,多巴胺已成為名人分子。英國臨床心理學家沃恩貝爾曾將多巴胺描述為「分子的金卡戴珊」。在小報新聞中,多巴胺已成為誇張的傳播者。 「蛋糕是否像古柯鹼一樣令人上癮?」
  • 青少年網癮危害多:過量多巴胺分泌令大腦功能受損
    多巴胺大量釋放令大腦受損  多巴胺是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它主要負責傳遞興奮的信息[1]。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說,愛情之所以美妙,毒品之所以容易讓人沉淪,皆是因為它們可以讓我們的大腦釋放出大量的多巴胺。  多巴胺的釋放會讓我們感到快樂,甚至上癮。科學家們很早就發現,人們在玩視頻遊戲的時候,大腦會釋放出大量的多巴胺[2]。
  • 近期科學家們在多巴胺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
    doi:10.1126/science.aaw8806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化學物質多巴胺在大腦中的新作用,除了發揮神經遞質作用之外,這項新的作用似乎對長期接觸或濫用古柯鹼相關的基因表達變化至關重要。
  • 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多巴胺螢光探針」助力精準醫療
    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可基因編碼的多巴胺螢光探針。據悉,該探針有望成為研究多巴胺相關神經環路的重要工具,為未來精準醫療和新型藥物研發提供新路徑。  多巴胺是大腦中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控一系列關鍵的神經功能,包括學習、記憶、注意力、運動控制等。多巴胺失調會導致精神疾病或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多動症、精神分裂症等。
  • 控制你的大腦,先了解下什麼是多巴胺
    這些老鼠實驗可能是極端的例子,但你可以看到類似的效果,多巴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體現。事實上你的大腦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據它期望得到多少多巴胺來做出決定的。如果一項活動釋放的多巴胺太少,你就沒有動力去做它。但如果一項活動釋放大量多巴胺,你就會有動力一遍又一遍地重複,那麼哪些行為會釋放多巴胺?
  • 多巴胺是如何讓我們對技術上癮的?
    這樣一來,多巴胺在自己的晦澀難懂的同事(如去甲腎上腺素和天冬醯胺)當中就脫穎而出,變成了分子界的名人。英國臨床心理學家Vaughan Bell曾經稱多巴胺為「分子界的金· 卡戴珊」。在小報上,多巴胺已成為誇張法的傳遞者。《太陽報》刊登的一篇頭條新聞寫道,「紙杯蛋糕就像古柯鹼一樣容易上癮嗎?」
  • 提高自己的多巴胺濃度,恢復快活人生,輕鬆走精英成功之路
    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運動固定不變,例如:天天慢跑20分鐘,自己覺得無趣之外,多巴胺也會感到疲勞,造成減少刺激分泌的結果,因此建議在設計運動菜單上多些變化,增加一些小遊戲也不錯喔!多攝取不飽和脂肪酸心情不好的時候,會特別想吃垃圾食物,但吃下大量的飽和脂肪,例如:動物油、奶油、動物皮…等,容易影響到多巴胺傳送訊號,減少大腦接收的水平,建議平時儘量少吃飽和脂肪,多攝取不飽和脂肪酸,例如:花生、松仁、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