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如何用病毒傳播撬動增長的槓桿

2020-12-04 米筷網

病毒式傳播,是基於用戶訴求的一種傳播方式。一款小程序如果採用了正確的病毒式營銷方式,能夠自然勾起人們分享給他人的欲望,在微信的語境下用最低的成本將產品擴散給更廣的人群。不同於以往「中心化」一對多廣播式的傳播路徑,「去中心化」的病毒式傳播人人都是節點,傳播的效果能夠以幾何級倍增,四兩撥千斤地撼動潛在用戶的認知。你在朋友圈上看到有人分享小程序、文章、圖片、視頻等,都是典型的病毒傳播場景。這種以人際關係「信任」為紐帶的傳播,通常比商家的自賣自誇更具說服力。

有些小程序的病毒傳播無須掛靠其他外部因素,純粹因自身品質優秀。當然,除此之外我們也能夠刻意採用巧妙的方式來營造和擴大病毒式傳播的覆蓋面和轉化率,讓小程序在用戶之間自發流行起來。米筷在這裡將介紹一些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Bug營銷

壞事傳千裡,換角度來看,這看似由Bug引發的網絡狂歡,背後可以是精心策劃的一場炒作。至於為此付出的成本,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樣高昂。

那麼通過「Bug營銷」獲得什麼呢?

大量的新註冊用戶,作為小程序本身「用完即走」的工具類產品,用戶登錄並不複雜,但若要發揮更大商業價值,就必須將用戶充分沉澱下來。

在國內小程序大戰日漸激烈的戰況下,各家小程序的競爭你方唱罷我登場。普通用戶已經麻木了,此時你的小程序用一招看似意外的事故,激發了用戶的好奇心。讓用戶略微滿足「圍觀看戲」的心理,也能使營銷更顯價值。

許多用戶此前從未使用過你的小程序,但為了參與本次「活動」,還是激活了小程序。有些用戶通過完成了這次的體驗,了解到你的小程序外,原來你的小程序還是不錯的。

二、借勢營銷

移動網際網路信息的劇增和傳遞速度的加快,使一篇文章、一條朋友圈在發布時起,會迅速爆發並迅速衰減。從某種程度來說,行動網路時代對病毒傳播的把握,追求的是「時機藝術」。一條分享從什麼時候開始推送,在什麼時候影響到特定的人群,如何延長半衰期,看似聽天由命撞大運,實則仰賴技術層面的精密策劃。

當朋友圈熱點爆發後,聰明的小程序懂得借勢營銷,將小程序的推廣融入到用戶喜聞樂見的語境中,通過爭奪用戶的注意力加強自身的曝光和轉化。總之,聰明的借勢可以事半功倍。

三、構建主推小程序外的營銷

早在小程序早期,不少創業者就憑藉開發測試小程序,為主小程序帶來了海量的新增用戶。再向前追溯到中國網際網路早期,快速崛起的各種地方門戶、站長論壇、電商服務等,經常採用的策略之一就是自行圈養一批高自然流量但內容相對低俗的網站,為主站導流,源源不絕地堆起用戶量。

類似的體外病毒循環構建,主要面臨的考驗是創意、生命周期和主小程序契合度。優秀的創意來之不易。它需要扣動人們情緒的扳機,打通與現有資源的脈絡關節,搭乘網絡的順風車,還要有討人喜歡的界面和新穎有趣的交互,簡單來說,就是讓人們眼前一亮。

最後,構建的體外病毒循環策略應當與被主推的小程序相契合。一般而言,如小程序矩陣、小程序+網站+公眾號(小程序與網站數據互通)等體系。

四、小程序內置的傳播因子

我們說,好的小程序本身就具有傳播性。除了小程序的定位獨特、創意新穎、廣告詞有噱頭外,在小程序內部構建適合傳播的因子,也是使之獲取用戶主動推薦的方式。

前面提到「主推小程序外的營銷」,在小程序外建立傳播渠道的方法,有時也會面臨渠道特性與小程序特性不匹配,獲得的用戶質量參差不齊,覆蓋效率低。渠道傳播與小程序轉化之間斷鏈,甚至是渠道傳播策劃異常成功,但用戶對真正宣傳的小程序卻缺乏興趣。所以,不要以為只要做好引流即可,其實小程序本身傳播也需要有這方面的先天優勢才行。

五、病毒心理把握

網際網路是人性的試煉場,網際網路產品的病毒傳播策略如果能把握群體心理中的一些特徵共性,就能從深層次激發人們的傳播動力。病毒傳播的用戶心理關鍵要素主要是:喜愛、逐利、互惠、求助、炫耀、稀缺、害怕失去或錯過、懶惰等。

你設計的小程序傳播機制真正揣摩對用戶的心思了嗎?如果沒有,可以仔細考慮一下。

六、結合網站增強傳播效率

除了依靠精心雕琢過、任何人都能快速上手的著陸頁來提高傳播邀請的成功率之外,最好能夠結合網站增強傳播效率與體驗。比如:京東的www.jd.com網站與小程序,兩個應用只是不同的展示設備,但用戶完全不用擔心兩個設備購買的商品與用戶數據等問題。

現在是移動互聯時代,但傳統的網際網路依然是不可替代的。小程序與網站的並存的意義很明顯。整個流程中,網站不但給以流量上的增長,更帶了經濟上的回報,讓傳播與入口變得富有效率。

米筷平臺可以同時滿足網站、小程序、HTML5等技術及設備互聯互通的解決方案,並且成熟的產品能夠滿足企業客戶的付費轉化、產品變現、數據管理、數據分析、線上活動營銷導流等眾多場景,還可以進行私有化部署,若無二次定製開發需求的前提下,部署極快,基本上其他同類產品的企業都無法做到。我們堅持認為構建全面的營銷生態圈可以助力企業贏得下半場!

相關焦點

  • 撬動地球需要多長的槓桿?
    人類把這種物理現象用於生產活動,5000年前古埃及人被認為用槓桿原理來修建宏偉的金字塔。對於槓桿原理,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曾有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那麼,如果真用槓桿原理來撬動地球,所需的槓桿要多長?
  • 北京消費券10倍槓桿撬動線上消費
    恰逢周末及京東618大促期間,消費者反應火爆,京東的消費數據顯示,消費券對全市消費的拉動趨勢明顯,大量消費者使用消費券購買了手機等智能設備,核銷的消費券以近10倍槓桿撬動了線上消費。  據悉,首批發放的消費券包括線上智能產品消費券和專項消費券(線下餐飲購物)。前者與京東618的百億補貼和千億優惠相疊加,惠及上千萬北京消費者的同時,為首都市場消費注入強勁動力。
  • 撬動人性槓桿,開啟人類太空旅行時代
    馬斯克如何撬動人性槓桿馬斯克這個人怎麼說,就是他身上的隨便一項成功放到一個人身上,這個人已經牛至極致。假設你是特斯拉老闆,你是不是覺得已經登頂人生之巔?假設你還是美國支付寶的創始人呢?假設你還會發射火箭?假設你還能把人再一次送上太空?
  • 如何通俗易懂地理解什麼是去槓桿?
    如何最通俗理解去槓桿,沒有比例子更直觀的了。小白想開店做生意,但手頭只有1萬塊現金,不夠。怎麼辦呢?於是他開始四處籌錢買資產:1、問銀行貸款了4萬,湊夠了5萬買了輛小貨車;2、用小貨車做抵押,貸款了3萬;3、用3萬塊付了店面10%的定金,剩下的每月分期付1萬。你看,這就是槓桿的力量,小白僅用1萬塊自有資金,卻撬動了35萬的資產(5萬塊小貨車+30萬店面)。這其實就是加槓桿的過程,換做在金融領域也是一樣的。
  • 應用程式有助模擬流行病傳播
    該程序能模擬不同變量(如R0和傳播模式)的疫情暴發,並在真實人類行為環境中生成數據。近日,研究人員在發表於《細胞》的一篇文章中描述了相關細節。美國佛羅裡達中學教師Todd Brown在一本雜誌上讀到了博德研究所計算生物學家ardis Sabeti的簡介後聯繫了她。
  • 成長:比能力重要100倍的,是你的「槓桿」思維
    0101.關於「槓桿」原理。從金融學角度,如果用一句話解釋槓桿原理,智遠認為是:用極小的成本,去撬動極大的資源,從而做到收益最大化。而「撬動槓桿」的訣竅在於,找到推動事情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而決定性因素,即是這個槓桿的「支點」。
  • 阿基米德為什麼說他能夠撬動地球?
    最早發現槓桿院裡的人是古希臘的阿基米德。槓桿原理說明,槓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矩等於阻力矩,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利用槓桿可以用小的動力克服大的阻力。槓桿原理是設計製造一切機械的基礎。阿基米德曾經自信的對當時的國王說:「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這樣的支點和槓桿當然找不到,但理論上如果有的話,阿基米德是能撬動地球的。後來阿基米德利用槓桿原理,幫助國王解決了一個大難題。這位國王造了一艘大船,但由於船太大,無論如何也沒辦法讓它下水。阿基米德設計製造了一套槓桿滑輪系統,是人用很小的力就能拉動很重的東西。阿基米德讓國王拉動繩子,結果船慢慢的移動起來,終於下水了。
  • = 大概率+最大期望值+槓桿撬動+重複下注
    與之對應的就是小概率,也就是認定基本不會發生的事件,如飛機墜落、2元中彩500萬等,我們也常把之稱為小概率不可能事件。我們工作/投資/賺錢就是要儘可能的選擇大概率事件——能保把穩拿的獲取收益,而非選擇那些看起來收益很高,而概率為零的事情。舉個例子:剛畢業的年輕人找了個文員的工作,工資3000元,是的,收入不高。
  • 槓桿原理的發現
    它是出自阿基米德的口中,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槓桿原理的發現。  關於阿基米德撬動地球之說,還是他在亞歷山大留學時的事兒。當時他看見農民提水用的吊杆和奴隸撬石頭時用的撬棍,可以達到一個省力的目的,由此,他得出了槓桿原理: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為此,他還給國王寫信說:「只要給我一個支點,給我一個足夠長的槓桿,我就可以撬動地球。」
  • 考研把「馬太效應」形容到極致,但一個槓桿也有撬動地球的力量!
    但「研究生就業率不如本科生」的消息還是被大肆傳播,其背後暴露出研究生培養的問題值得深思。下面來說一下本科和研究生有什麼不同1.本科與研究生培養人才的方式與方向不同。本科生人才培養屬於通才教育,使之具備很強的可宿性和較強的執行力,成為工程師。研究生人才培養屬於精英教育,要求具有創新精神,成為科學家。
  • 科普:槓桿原理以及有關聲音的各種奧秘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下面讓小編給大家普及一下吧。為何阿基米德說他能撬動地球?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最早發現了槓桿原理。槓桿是一種圍繞著某個固定點自由轉動的硬棒。使用槓桿,可以用較小的力撬動非常重的東西。阿基米德曾自信地對國王說:「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
  • 從腳踏式垃圾桶到複合式槓桿,槓桿原理全解析
    這個腳踏式垃圾桶,現在應該是家家戶戶都有用,然而這平常中最不起眼的小物件,對於機械結構來說,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它直擊機械結構中的槓桿原理。什麼是槓桿原理?一般看到的槓桿,如滑滑梯,支點都在中間,而有的槓桿,支點卻在旁邊。
  • 如何復刻下個10億品牌?新消費品牌增長的五步模型
    如果能找到這個加速度背後的元素,也許在我們做增長和營銷的時候,就能找到背後的最大槓桿。如果能找到最大的槓桿,也能獲得同樣的加速度。 在與100+消費品牌深入溝通後,我們女子刀法團隊總結出了新消費增長的底層框架——新消費品牌的增長五步法,這也是我近期在探索新消費品牌增長後的主要思考與收穫,和大家一起分享。
  • 服務號,小程序,微信群,個人號,四位一體做好在線教育增長引擎
    我把這句話,加之自己的理解再次總結了下:任一款小程序的定位都該是工具。小程序所用的技術框架是JS,更像是是瀏覽器的體驗,相比原生的APP體驗肯定是有所損耗。比如麥當勞點餐小程序,只提供點餐一種功能。每次我快到公司的時候,就很自然的打開這個小程序訂早飯,因為它完全沒有其他幹擾信息影響我點餐的進度,而且到店就能取餐,還節省了我排隊的時間。有了這些小程序設計原則在腦子裡,面對小程序獲客增長,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下面我們來說具體實操部分。
  • 生活中槓桿的受力及力臂的判斷
    在生活當中槓桿隨處可見。如何很快的判斷這個槓桿,它是費力槓桿還是省力槓桿?一直是一個困擾初中生的難題。這個問題之所以困難,難點就在於學生不能很快的找到力臂。比如:我們常見的槓桿—筷子,它作為一個槓桿,受力情況是什麼樣子的呢?
  • 如何畫出使槓桿平衡最小的力?(附視頻講解)
    如何畫出使槓桿平衡最小的力?這是我們在學習槓桿部分時經常遇到的一類題目,做好這類題目,必須先搞清楚原理。根據槓桿平衡條件,在阻力和阻力臂不變的情況下,若要動力最小,動力臂必然要最長。為使槓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畫出施加在槓桿上最小力F的示意圖。2:把羊角錘看作槓桿,如圖用羊角錘拔釘子,O為支點,畫出在A點施加的最小力F的示意圖及其力臂L.3:如圖所示,一輕質槓桿AB可繞支點О自由轉動,在B點掛一重為G的物體。為使槓桿在圖示位置保持平衡,畫出施加在槓桿上最小力F的示意圖。
  • "服務號,小程序,微信群,個人號"四位一體,構建在線教育增長引擎
    我把這句話,加之自己的理解再次總結了下:任一款小程序的定位都該是工具。小程序所用的技術框架是JS,更像是是瀏覽器的體驗,相比原生的APP體驗肯定是有所損耗。有了這些小程序設計原則在腦子裡,面對小程序獲客增長,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下面我們來說具體實操部分。
  • 大腦槓桿
    當槓桿靜力平衡時,其動力乘以動力臂等於阻力乘以阻力臂,這就是槓桿原理:根據上面這個簡單的公式,可以透過改變動力臂或阻力臂長度,使輸入力放大或縮小,人類雖然沒有撬動地球,但改變了地球。原始人用槓桿原理來撬東西,埃及人用之建金字塔,我們用的小小的指甲剪,也是一個複式槓桿(一組耦合在一起的槓桿,你拿出來看看,一個指甲剪至少有兩組槓桿。)齒輪傳動,則令「槓桿效應」變得具有連續性了。最常見的如我們的自行車,整個傳動系統,幾乎都是利用了槓桿原理。變速車更是如此。
  • 什麼是「去槓桿」?這是最通俗易懂的解釋 網友:秒懂
    來源:真味財經 上個月,人民日報發報稱去槓桿初見成效,我國進入穩槓桿時代 ! 那麼以前經常說「去槓桿」,究竟什麼是「去槓桿」? 用最通俗的話解釋,槓桿就是負債(借錢辦事),搞金融的為了讓它顯得高大上就叫「槓桿」,你可以這樣理解。
  • 官方:氣溶膠是傳播病毒新途徑,一文了解如何防範
    由此可以看出,病毒上是可以通過空氣來進行傳播的。 什麼是空氣傳播?空氣傳播是泛指易感人群吸入含有病原體的微小顆粒物。隨著檢測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到在說話、咳嗽或者噴嚏時,可以檢測到亞微米、超微米級的更小顆粒。上文中提到的小顆粒物, 這種在氣體中穩定分散懸浮的液態或固體小顆粒就叫做氣溶膠(aeros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