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式傳播,是基於用戶訴求的一種傳播方式。一款小程序如果採用了正確的病毒式營銷方式,能夠自然勾起人們分享給他人的欲望,在微信的語境下用最低的成本將產品擴散給更廣的人群。不同於以往「中心化」一對多廣播式的傳播路徑,「去中心化」的病毒式傳播人人都是節點,傳播的效果能夠以幾何級倍增,四兩撥千斤地撼動潛在用戶的認知。你在朋友圈上看到有人分享小程序、文章、圖片、視頻等,都是典型的病毒傳播場景。這種以人際關係「信任」為紐帶的傳播,通常比商家的自賣自誇更具說服力。
有些小程序的病毒傳播無須掛靠其他外部因素,純粹因自身品質優秀。當然,除此之外我們也能夠刻意採用巧妙的方式來營造和擴大病毒式傳播的覆蓋面和轉化率,讓小程序在用戶之間自發流行起來。米筷在這裡將介紹一些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Bug營銷
壞事傳千裡,換角度來看,這看似由Bug引發的網絡狂歡,背後可以是精心策劃的一場炒作。至於為此付出的成本,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樣高昂。
那麼通過「Bug營銷」獲得什麼呢?
大量的新註冊用戶,作為小程序本身「用完即走」的工具類產品,用戶登錄並不複雜,但若要發揮更大商業價值,就必須將用戶充分沉澱下來。
在國內小程序大戰日漸激烈的戰況下,各家小程序的競爭你方唱罷我登場。普通用戶已經麻木了,此時你的小程序用一招看似意外的事故,激發了用戶的好奇心。讓用戶略微滿足「圍觀看戲」的心理,也能使營銷更顯價值。
許多用戶此前從未使用過你的小程序,但為了參與本次「活動」,還是激活了小程序。有些用戶通過完成了這次的體驗,了解到你的小程序外,原來你的小程序還是不錯的。
二、借勢營銷
移動網際網路信息的劇增和傳遞速度的加快,使一篇文章、一條朋友圈在發布時起,會迅速爆發並迅速衰減。從某種程度來說,行動網路時代對病毒傳播的把握,追求的是「時機藝術」。一條分享從什麼時候開始推送,在什麼時候影響到特定的人群,如何延長半衰期,看似聽天由命撞大運,實則仰賴技術層面的精密策劃。
當朋友圈熱點爆發後,聰明的小程序懂得借勢營銷,將小程序的推廣融入到用戶喜聞樂見的語境中,通過爭奪用戶的注意力加強自身的曝光和轉化。總之,聰明的借勢可以事半功倍。
三、構建主推小程序外的營銷
早在小程序早期,不少創業者就憑藉開發測試小程序,為主小程序帶來了海量的新增用戶。再向前追溯到中國網際網路早期,快速崛起的各種地方門戶、站長論壇、電商服務等,經常採用的策略之一就是自行圈養一批高自然流量但內容相對低俗的網站,為主站導流,源源不絕地堆起用戶量。
類似的體外病毒循環構建,主要面臨的考驗是創意、生命周期和主小程序契合度。優秀的創意來之不易。它需要扣動人們情緒的扳機,打通與現有資源的脈絡關節,搭乘網絡的順風車,還要有討人喜歡的界面和新穎有趣的交互,簡單來說,就是讓人們眼前一亮。
最後,構建的體外病毒循環策略應當與被主推的小程序相契合。一般而言,如小程序矩陣、小程序+網站+公眾號(小程序與網站數據互通)等體系。
四、小程序內置的傳播因子
我們說,好的小程序本身就具有傳播性。除了小程序的定位獨特、創意新穎、廣告詞有噱頭外,在小程序內部構建適合傳播的因子,也是使之獲取用戶主動推薦的方式。
前面提到「主推小程序外的營銷」,在小程序外建立傳播渠道的方法,有時也會面臨渠道特性與小程序特性不匹配,獲得的用戶質量參差不齊,覆蓋效率低。渠道傳播與小程序轉化之間斷鏈,甚至是渠道傳播策劃異常成功,但用戶對真正宣傳的小程序卻缺乏興趣。所以,不要以為只要做好引流即可,其實小程序本身傳播也需要有這方面的先天優勢才行。
五、病毒心理把握
網際網路是人性的試煉場,網際網路產品的病毒傳播策略如果能把握群體心理中的一些特徵共性,就能從深層次激發人們的傳播動力。病毒傳播的用戶心理關鍵要素主要是:喜愛、逐利、互惠、求助、炫耀、稀缺、害怕失去或錯過、懶惰等。
你設計的小程序傳播機制真正揣摩對用戶的心思了嗎?如果沒有,可以仔細考慮一下。
六、結合網站增強傳播效率
除了依靠精心雕琢過、任何人都能快速上手的著陸頁來提高傳播邀請的成功率之外,最好能夠結合網站增強傳播效率與體驗。比如:京東的www.jd.com網站與小程序,兩個應用只是不同的展示設備,但用戶完全不用擔心兩個設備購買的商品與用戶數據等問題。
現在是移動互聯時代,但傳統的網際網路依然是不可替代的。小程序與網站的並存的意義很明顯。整個流程中,網站不但給以流量上的增長,更帶了經濟上的回報,讓傳播與入口變得富有效率。
米筷平臺可以同時滿足網站、小程序、HTML5等技術及設備互聯互通的解決方案,並且成熟的產品能夠滿足企業客戶的付費轉化、產品變現、數據管理、數據分析、線上活動營銷導流等眾多場景,還可以進行私有化部署,若無二次定製開發需求的前提下,部署極快,基本上其他同類產品的企業都無法做到。我們堅持認為構建全面的營銷生態圈可以助力企業贏得下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