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程式有助模擬流行病傳播

2020-09-07 今日科學

本報訊 疾病建模專家與教育工作者共同創建了Operation Outbreak,這是一個旨在向高中生和大學生教授應對大流行病基本知識的教育和模擬平臺。該程序能模擬不同變量(如R0和傳播模式)的疫情暴發,並在真實人類行為環境中生成數據。近日,研究人員在發表於《細胞》的一篇文章中描述了相關細節。

美國佛羅裡達中學教師Todd Brown在一本雜誌上讀到了博德研究所計算生物學家ardis Sabeti的簡介後聯繫了她。Brown和學生正在研究西非目前的伊波拉疫情,他在開發一種模擬病毒如何使用貼紙傳播的方法。

於是,他們合作開發了這款通過藍牙「傳播」病毒的教育應用程式。2019年12月,他們還模擬了一種病毒的暴發,其傳播方式與新冠病毒非常相似。

今年夏天,隨著新冠肺炎繼續蔓延, 相關人員在芝加哥向2000名學生推廣了Operation Outbreak,這些學生作為「社交距離大使」參加了「芝加哥一個夏天」項目。參與者使用該應用程式追溯並了解「感染」如何在城市的不同地區傳播。

「無論是從學術角度還是從體驗角度來看,這個平臺和課程都非常靈活。」Brown說,「我們試圖將教育遊戲化,玩家的行為和決定不僅會影響他們自己,還會影響整個遊戲團隊。」

這種模擬包括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熟悉元素,比如病毒檢測能力的局限和個人防護裝備的短缺。該程序還提供了模擬當前或未來可能出現的其他因素的能力,例如可能使診斷複雜化的其他流行病毒。 (唐一塵)

相關論文信息:http://dx.doi.org/10.1016/j.cell.2020.08.042

相關焦點

  • 二十年流行病模擬,科學家預見了新冠疫情,卻沒料到這樣的川普
    在他講話時,新冠疫情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傳播,未被發現。不僅僅是遊戲全球流行病模擬最早在2000年代開始,生物安全和公共衛生專家從軍方進行的戰爭演習中汲取了教訓,以期對衛生系統進行壓力測試,了解可能出問題的地方,並為決策者提供思路。
  • 程序模擬新冠病毒傳播,視頻火出B站:必須居家隔離,戴口罩
    程序模擬結果說明,這場戰爭還遠未結束。剛過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很多地方氣溫開始回升,而北京地區昨天還迎來了一場漂亮的雪,很多人都想要出門。但是,現在到可以出門的時候了嗎?NO!近日,有位 B 站 up 主通過程序模擬的方式展示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方式,特別是在人們不出門和出門的情況下。從結果來看,在沒有隔離措施的情況下,程序展示了一幅病毒傳播的駭人圖景。
  • 從網絡科學視角看大規模流行病傳播
    原創 王偉 集智俱樂部導語歲末甫至,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流感疫情牽動人心,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流行病傳播的嚴重性。流行病與病毒傳播是自網絡科學的重要課題,本文嘗試從複雜網絡研究的角度,梳理一系列的相關研究,介紹對大規模流行病傳播過程的認識。
  • Nature/Science等研究模型模擬仿真警告:新冠肺炎全球爆發或已不可...
    早在2月7日medRxiv上發布了一篇關於全球疫情風險的地區和具體防控壓力,利用全球集合種群流行病傳播模型GLEAM來預測國內和國際受1月23日後的旅行限制對該流行病的傳播勢力。該模型結果顯示,對於1月23日這個關鍵時間點,我國大部分城市已經發展了相當數量的病例,而出行限制性檢疫對疫情發展僅推遲了3-5天的。
  •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預測流行病應「以變應變」
    當科學家們試圖預測某樣東西(從冠狀病毒到「謠言」)在人群中的傳播速度時,他們都會使用複雜的數學模型。通常,他們會研究該對象傳播的前幾個步驟,並使用該速率來預測未來傳播的距離和範圍。」大多數人都對疾病的流行很熟悉,但是信息本身(如今在社交媒體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傳播)也同樣經歷類似傳染的「病毒式傳播」。一條信息是否會被「病毒式傳播」可能取決於原始信息是如何「扭曲」的。Yagan說:「一些錯誤的信息是蓄意的,但有些可能是在許多人相繼做出諸如『傳話』遊戲之類的小改變後有機地發展起來的。
  • 「雙語彙」流行病與大流行病/Epidemic & Pandemic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傳播,中國境外確診病例快速增加,有關這場疫情的新聞報導也鋪天蓋地。一時間,epidemic、pandemic等相關用語頻頻出現,令人眼花繚亂。新冠肺炎是epidemic(流行病),這一點毋庸置疑。那麼,什麼樣的疾病才稱得上pandemic(大流行病)呢?在流行病學領域,區分疾病類型的標準包括prevalence(流行性)、incidence(發病率)以及the known or unknown disease pathways(已知或未知疾病傳播途徑)。
  • Physics Reports 網絡傳播動力學前沿綜述:共演化傳播網絡
    ER網絡上的協同傳播Cai等人提出了兩個SIR在網絡上的共演化協同傳播模型,即節點沒有並任何流行病感染時的概率為λ1,若已經感染了一個流行病後,再感染另一個流行病的概率為λ2>λ1。通過大量實驗模擬,Cai等人發現系統存在一個混合非連續相變(如圖1所示)。
  • 科學家模擬核彈爆炸—新聞—科學網
    每個個體都是一個獨立的子程序,能通過切換多種行為模式,以合理的人類方式響應其他個體和不斷演變的災難。 這種模式的目的是避免用固定的方程式描述人類事務。事實上,諸如金融崩潰或疾病傳播等事件的影響從底層開始,通過許多人的相互作用,產生了現實世界的豐富和自發的事件,而這很難模擬。
  • 微流道晶片模擬血液障壁 有助發現視網膜病變
    打開APP 微流道晶片模擬血液障壁 有助發現視網膜病變 發表於 2018-02-09 13:34:31 西班牙研究團隊研發出微流道晶片(microfluidic chip),可以模擬人類的血液視網膜障壁(BRB)。
  • 把惡意整蠱程序「O泡果奶」當禮物送人?律師:傳播此類程序涉嫌違法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O泡果奶」事件是指在今年10月13日,一個名為「一份禮物」的應用程式在各個聊天軟體中流傳開來,只要點擊下載並打開該應用程式,手機會強制將音量調到最大,播放「O泡果奶」的廣告音樂,在音樂播放結束前無法調節手機音量也無法關機,中招者直呼「心態崩了」。
  • 物理波動力學計算在模擬循環神經網絡的應用
    打開APP 物理波動力學計算在模擬循環神經網絡的應用 量子認知 發表於 2020-01-13 14:57:06 模擬循環神經網絡,就是通過模擬電子技術,而不是數字電子技術,實現的循環神經網絡。 機器學習在執行複雜的信息處理任務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功,例如計算機視覺識別和機器翻譯,這是過去傳統計算方法難以實現的。但是,這些應用程式的計算需求呈指數級增長,這促使人們努力開發新的專用硬體平臺,以快速高效地執行機器學習模型。
  • 中國海洋預報手機應用程式(App)和「中國海洋預報」微信小程序正式...
    中國海洋預報手機應用程式(App)和「中國海洋預報」微信小程序發布現場中國網訊 12月29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以下簡稱「預報中心」)開發的中國海洋預報手機應用程式(App
  • 小程序如何用病毒傳播撬動增長的槓桿
    病毒式傳播,是基於用戶訴求的一種傳播方式。一款小程序如果採用了正確的病毒式營銷方式,能夠自然勾起人們分享給他人的欲望,在微信的語境下用最低的成本將產品擴散給更廣的人群。不同於以往「中心化」一對多廣播式的傳播路徑,「去中心化」的病毒式傳播人人都是節點,傳播的效果能夠以幾何級倍增,四兩撥千斤地撼動潛在用戶的認知。
  • 新冠肺炎還不算「大流行病」嗎?
    攝影:KIM HONG-JI, REUTERS鑑於新冠已出現全球化傳播,「大流行病」一詞,已開始在官員和新聞媒體中流傳開來。到底什麼是大流行病呢?供圖:GETTY IMAGES但如果疾病突破了防控線,在外傳播、且出現在外自主傳播,那麼它就會成為一種流行病。
  • Nature人類行為:評估新冠病毒帶來的「信息流行病」
    信息流行病(infodemics)是描述這一現象的新詞。它由信息information和流行病pandemic兩個詞合成而來,是指伴隨疾病的流行,各種信息特別是虛假信息大範圍傳播,進而造成巨大負面社會影響。如今關於新冠病毒的信息流行病正在世界範圍內蔓延。
  • 如何像天氣預報一樣預測流行病?
    本文關鍵詞 預測流行病 前哨人群 動物死亡 大數據 我們常說,以史為鑑,而在一次次的流行病後人們總會想各種方法,避免世界性流行病再次發生。
  • 冷泉港實驗室開發全球首個移動基因組序列分析應用程式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Cathy導言:近日,冷泉港實驗室(CSHL)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世界首款移動基因組序列分析應用程式,名為iGenomics,也是一款新的iPhone應用程式。
  • 分子模擬的普及和應用
    當一種方法和技術被廣泛應用並能取得促進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實際效果時,才能體現它的價值。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位美國科學家——馬丁·卡普拉斯、麥可·萊維特和亞利耶·瓦謝爾教授,以表彰他們發展的分子模擬方法對生命科學和藥物研發等領域發展的貢獻。這是近15年來,諾貝爾化學獎第二次授予計算化學學科。
  • 在程序中模擬鍵盤滑鼠操作
    在某些情況下,如果我們需要進行自動化操作的應用沒有提供相應的接口,我們無法直接通過Python來調用API實現自動化。這種情況下,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我們可以採用模擬鍵盤和滑鼠的方式實現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