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衝突是怎樣產生的?AI多智能體一探究竟

2021-02-25 新智元

來源:Guardian.uk

編輯:大明

【新智元導讀】宗教衝突是怎樣產生的?近日,科學家利用AI技術建立了一套「AI現實多智能體」來研究這個問題。研究發現,當人們面對一個實力不斷壯大不斷壯大、持不同觀點的其他團體時,會產生被壓迫和威脅感,如果這種觀點上升到宗教信仰,就可能超過自身的控制能力,產生宗教衝突。

有這麼一種說法,宗教衝突是古往今來引發戰爭最頻繁、最主要的因素,可能沒有之一,那麼宗教衝突產生的根源究竟在哪裡呢?

科學家發現,人們在面對一個不斷增長的、持不同觀點的其他團體時,會產生壓迫感。當宗教團體感受到來自另一個教派的威脅時,他們就會變得暴力,然後被迫挑戰自己的信仰。

當一群擁有相同信仰或宗教信仰的人感受到來自另一個不斷擴大的群體的威脅時,就會發生宗教衝突。

當人們開始質疑自己的信仰和理想時,這種仇外情緒在20%的案例中會演變為暴力。

近日,由牛津大學、波士頓大學和挪威阿格德大學的專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AI技術創建了一個虛擬世界,其中包含各種相互作用的「智能體」。實際上,科學家利用AI建立了一個關於人類心理的現實模型,模仿我們如何思考和識別特定群體。

這是第一次將這種形式的AI用於研究,科學家聲稱這些研究結果可用於支持政府解決和預防恐怖主義和社會衝突。

研究表明,人類本質上是一個愛好和平的物種,但當別人違背了他們定義自身身份的核心理念時,人們往往會轉而支持暴力。

2013年的波士頓馬拉松慘案就是種族緊張局勢升級,遲遲得不到解決,最終演化成暴力事件的例子之一。研究人員發現,當一群擁有相同宗教信仰的人感到受到了威脅時,就可能會發生宗教衝突。

2013年的波士頓馬拉松爆炸事件共造成3人死亡,183人受傷

研究人員將計算機建模和認知心理學結合起來,創建AI系統,試圖模仿人們在宗教騷亂時的行為方式。研究團隊結合了多種理論,希望能夠模仿人類如何思考和處理這些信息。

該研究發表在《人工社會和社會刺激》期刊上,重點關注導致身體暴力的兩個特定時期的極端仇外心理。

2002年,印度古都拉特騷亂中的一名男子

該論文的作者之一Justin Laned說:「我們的研究利用「多智能體AI」來創建人類的心理現實模型,比如關於人類如何思考,特別是如何識別不同的群體。

「為什麼有人認為自己是基督徒、猶太人或穆斯林?團體成員的個人信仰與該團體的自我定義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研究團隊將其稱為「心理學現實AI智能體」,包括在一個模型中匯集的各種理論,以對不同刺激的產生與人類類似的反應。研究人員創建了一個模擬環境,並用數百個AI智能體來填充這個環境。

所有這些「智能體」,或者說「對象」的特徵都略有不同,比如每個智能體的年齡,種族和膚色都存在差異。

該模型的工作原理很簡單,每個智能體都有可能在某個時刻與另一個智能體進行交互。然後,AI模型會將具有正面經驗的人、其他信仰的人和負面互動的人結合起來。

 

當團隊之外的人否認或侵犯了團隊的核心信仰或神聖價值,這種否認或侵犯超過了人們能夠冷靜處理的臨界點時,關於種族的緊張局勢可能就會爆發。

研究模型顯示,只有感覺自身的信仰被團隊之外的人挑戰時,人們才會感到焦慮和憤怒。如果這種挑戰涉及人們的核心信仰、信奉的理念或宗教,人們可能會轉向暴力。不過研究人員稱,這種情況只發生在20%的研究案例中。

該團隊聲稱這是第一次將這樣的模型應用於研究中。

 

Laned表示:「最終的結論是,利用AI來研究宗教或文化,必須考慮人類心理學的建模,因為心理學是宗教和文化的基礎,所以宗教暴力之類事件的根源在於,我們的思維過程如何處理我們的世界所呈現出的信息。

參考連結:

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6334329/Scientists-create-AI-mimics-human-religiosity.html

【加入社群】

新智元 AI 技術 + 產業社群招募中,歡迎對 AI 技術 + 產業落地感興趣的同學,加小助手微信號:aiera2015_3  入群;通過審核後我們將邀請進群,加入社群後務必修改群備註(姓名 - 公司 - 職位;專業群審核較嚴,敬請諒解)。

相關焦點

  • 多智能體系統創始人 Victor Lesser:深度學習之外,AI 其他領域亦有...
    與以上多位成就卓越的科學家們一樣, 2009年 IJCAI 「卓越研究獎」得主 Victor Lesser 在人工智慧領域也有著突破性的成就和舉足輕重的地位。他曾因多智能體和「黑板」系統(blackboard systems)而享譽世界,被視為多智能體系統創始人。
  • 人工智慧分支——多智能體
    研究者主要研究智能體之間的交互通信、協調合作、衝突消解等方面,強調多個智能體之間的緊密群體合作,而非個體能力的自治和發揮,主要說明如何分析、設計和集成多個智能體構成相互協作的系統。同時,人們也意識到,人類智能的本質是一種社會性智能,人類絕大部分活動都涉及多個構成社會團體,大型複雜問題的求解需要多個專業人員或組織協調完成。
  • 專訪「多智能體」先驅麥可:當AI學會人類社交,「機器人總動員...
    牛津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主任Michael Wooldridge麥可·伍爾德裡奇「人工智慧未來發展的趨勢會是多智能體,AI之間能實現智能互聯。就像人生活在充滿豐富社交的社會當中,AI也可以學會人類的社交方式,並與其他智能體達成協同。」
  • 母雞從不下蛋,老農想宰殺一探究竟,打開蛋愣住了
    母雞從不下蛋,老農想宰殺一探究竟,打開蛋愣住了最近老張家的母雞整天咯咯亂叫,滿院子溜達就是遲遲不見下蛋。張老漢午休的時候,母雞更是叫的異常歡快,上下撲騰,搞得整個後院烏煙瘴氣,雞飛狗跳。張老漢今年六十多歲了,身體非常棒,吃嘛嘛香的,老伴最近去城裡女兒家了,沒有老伴天天在耳邊聒噪,張老漢別提有多開心了!後院餵了十幾隻家禽,張老漢每天起床喂喂家禽,沒事出去打溜,別提過得多開心了。但是好景不長,自己的一隻老母雞卻突然變得非常奇怪,每天咯咯亂叫,滿院子亂跑,一連幾日不下一個蛋。平常可是每天都能收一個蛋,但是最近卻突然這樣讓老張十分困擾。
  • 「邊界觀察」阿布德的故事:巴以衝突背後亦有多宗教融合之可能性
    難以想像,戰爭中原本勢不兩立的英德士兵在長時間的接觸中居然產生了友誼,他們離開了各自的戰壕,互相握手、交換聖誕禮物和親筆籤名,甚至踢起了足球。正是這一類戰爭中發生的離奇事件引發了一系列關於異質性群體交往的觀察。
  • 智能駕駛究竟是怎樣實現的?
    智能駕駛究竟是怎樣實現的? 11月20日,在廣州車展上,小鵬汽車發布了一款「鵬翼版」全新P7,其CEO何小鵬透露明年將推出全球首款搭載雷射雷達的量產智能汽車。當晚馬斯克就在Twitter上嘲諷小鵬汽車軟體模仿特斯拉,隨後何小鵬則在微博強硬回懟,聲稱要將特斯拉打得找不著東。 去年馬斯克還吐槽「雷射雷達就像人身上長了一堆闌尾,闌尾本身的存在基本是無意義的」,「任何依賴雷射雷達的公司都可能無疾而終」。
  • 體脂秤什麼牌子好?三款主流智能體脂稱對比橫評
    現在一臺體脂稱通過測試體重、體脂、BMI、水分等數據並給出相應提示,就可以滿足一家人的健康需求,功能可謂十分強大。體脂稱到底準不準?如何合理使用體脂稱數據?ZNDS評測君拿了三款大家熟知的聯想智能體脂稱、華為智能體脂稱以及小米體脂稱做了橫評對比,做了實驗不說,還給拆了一探究竟,喜歡體脂稱的朋友千萬別錯過!
  • 老乾媽到底有多「乾淨」?衛生部門:400倍的顯微鏡下一探究竟!
    老乾媽到底有多「乾淨」?衛生部門:400倍的顯微鏡下一探究竟!不用說,影響力是非常大的,而且讓更多人知道了咱們中國的美食,當然啦老乾媽能走到今天這個位置,那是相當的不容易,雖然現在市場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辣椒醬,但是依然撼動不了老乾媽的地位,就這麼厲害,老乾媽的味道不僅好,而且吃起來還非常的健康,那麼有人就問了,老乾媽到底有多乾淨呢?別不信,衛生部門告訴你:400倍的顯微鏡下咱們一探究竟,好了,我們一塊來看一下吧。
  • 當AI「智力爆炸」成為超級智能,普通智力人類是螻蟻/寵物?
    想像一下,當你推倒多米諾骨牌時,第一張牌倒下,而後每一塊牌迅速產生反應,直至最後一塊牌。實際上,這種連鎖反應不局限於物理界,而是廣泛存在於各個科學領域。而今天,科學家們都在討論一個全新的、會產生連鎖反應的領域——AI。
  • 怎樣讓人工智慧產生記憶
    怎樣讓人工智慧產生記憶 新華網 發表於 2019-12-17 11:26:25 人工智慧要形成長期記憶,還需要腦科學、神經科學、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等多學科的交叉研究
  • 榮耀智能體脂秤2評測,14項人體關鍵指標究竟準不準?一測便知
    隨著如今生活水平的提升,肥胖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需要面對的問題,甚至是很多家庭需要共同應對的難題。在此情況下,體重秤已經成為如今家庭中的標配裝備。不過,考慮到體重秤只能讓我們了解自己體重的變化,而大家更關心的則是體重改變同時健康狀況的改善。智能體脂秤則成為了取代體重秤的最理想選擇,不少科技公司也關注到了這一市場需求,紛紛推出了自家的智能體脂秤產品。
  • AI 如果 「智力爆炸」 成為超級智能,只有普通智力的人類是螻蟻還是寵物?
    想像一下,當你推倒多米諾骨牌時,第一張牌倒下,而後每一塊牌迅速產生反應,直至最後一塊牌。實際上,這種連鎖反應不局限於物理界,而是廣泛存在於各個科學領域。而今天,科學家們都在討論一個全新的、會產生連鎖反應的領域——AI。
  • 探探和陌陌有什麼區別 探探和陌陌哪個平臺玩的人多
    陌陌是一款基於地理位置的移動社交工具。探探是一個基於大數據智能推薦、全新互動模式的社交App。那麼探探和陌陌有什麼區別?探探和陌陌哪個平臺玩的人多?一起來看看吧。 陌陌是一款基於地理位置的移動社交工具。探探是一個基於大數據智能推薦、全新互動模式的社交App。那麼探探和陌陌有什麼區別?
  • AI學會「以牙還牙」,OpenAI發布多智能體深度強化學習新算法LOLA
    LOLA向構建能夠考慮其他智能體的智能體邁出了一步。OpenAI今天更新博客,發布了一種新的算法,能夠讓智能體在學習的過程中考慮到其他智能體,並且發現有利於自我同時也有利於協作的策略。這種算法被稱為「考慮對手學習情況的學習」(Learning with Opponent-Learning Awareness,LOLA),是朝向構建能夠對其他智能體建模的智能體邁出的一小步。
  • 大家知道「宗教」一詞的來源和含義嗎?中國只有「宗」和「教」!
    大家知道「宗教」一詞的來源和含義嗎?中國只有「宗」和「教」!當然人類在進化的過程當中,通常有文明的伴隨,這些文明已經成為了歷史,到如今現在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我們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包括三個,分別是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在各國友好的發展過程當中,這樣的宗教起著積極性的作用,一方面在許多地區的衝突與動亂當中宗教改變了很多,比如說911事件,宗教的身影也是或隱或現的存在,而對那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比如說美國大部分人信教的人還是信奉的原教旨主義,另一方面社會主義的中國不斷實行的是宗教自由政策,還提出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相適應。
  • 怎樣的探探男生讓人喜歡?
    先拿我自己的經歷來說吧,我認為在探探中交友,我最喜歡的就是那種有紳士風度和真誠的人。在玩探探的時候,我是屬於那種外貌協會的哈哈。帥帥的小哥哥當然更能入我法眼了。我覺得這不能說是膚淺,因為,在玩探探的時候,首先與人匹配就是通過照片來選擇,當然是要右滑自己喜歡的那種類型啦,然後再進行慢慢的了解。
  • 5部地獄題材的電影帶你一探究竟
    地獄其實是一種宗教信仰的說法。是那些生前罪孽深重的人,死後靈魂受囚禁和懲罰的地方。在華夏文明中,其實並無地獄一說,準確的叫法是陰間也就是西遊記中提到的陰曹地府。人死後會去哪兒?地獄是否真的存在,一直是個未解之謎,讓我們在下面的電影中一探究竟吧。第一部《冥界警局》這是一部奇幻動作電影,講述了一個青年警察被同事殺害,死後被冥界警局僱傭為冥界警察,與警局的老江湖搭檔,一起捉拿從冥界跑到人間的惡鬼。
  • 人們從什麼時候起,會對傳統宗教產生懷疑,投入到新興宗教中去?
    人們從什麼時候起,會對傳統的宗教產生懷疑,並轉而投入到新興的宗教中去?這對於新宗教來說,是一個非常好入門的「缺口」,找到傳統宗教的缺點,就能找到突破口,然後一路發展下去。那麼,傳統宗教又是怎樣才出現缺點的呢?一方面,是因為傳統宗教陷入了封閉和半封閉的發展時期,從而導致其無法及時滿足人們的信仰需求。另一方面,便是科學和哲學的興起。
  • 鬼神究竟是什麼——生命科學與宗教的分野
    與宗教有所不同的是,生命科學對「鬼神」的真相有著究竟的認識。從生命科學的角度來看,「鬼神」真的存在嗎?「鬼神」究竟是什麼?請看著名學者潘麟先生對「鬼神」之真相的深刻剖析。在《西遊記》裡,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經過了九九八十一難,洞洞都是妖魔鬼怪。其實,對這些妖魔鬼怪的描述和形容,全部是對自我的描述和形容。將其收回內部來,就是自我;將其放出去,就是各種妖魔鬼怪。所以說,凡是對妖魔鬼怪的描述,都是對自我的描述。
  • 科學vs宗教?不,科學與宗教攜手並行
    [摘要]人們往往會將科學和宗教看作是互為矛盾的兩件事物,同時又會覺得科學優於宗教,但事實並非如此。科學與宗教多有相通之處,互利互惠,又各有分工,相輔相成,需要辯證看待宗教與科學的關係。2007年新加坡高校入學考試出了一道作文題:科學提倡懷疑精神,宗教信仰鎮壓懷疑精神,你對此認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