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從什麼時候起,會對傳統宗教產生懷疑,投入到新興宗教中去?

2021-01-15 人文者也

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

人們從什麼時候起,會對傳統的宗教產生懷疑,並轉而投入到新興的宗教中去?

這對於新宗教來說,是一個非常好入門的「缺口」,找到傳統宗教的缺點,就能找到突破口,然後一路發展下去。

那麼,傳統宗教又是怎樣才出現缺點的呢?

一方面,是因為傳統宗教陷入了封閉和半封閉的發展時期,從而導致其無法及時滿足人們的信仰需求。

另一方面,便是科學和哲學的興起。

我們以基督教為例。在早期的基督教發展時期,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便是羅馬帝國的科學和古希臘哲學飛速興起,對傳統宗教以及羅馬時興的多神教造成了非常致命的打擊。

最先對這些宗教產生懷疑的,無疑是那些在當時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而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無疑都是家境優越,且手握重權的貴族,也就是說,上流社會反而更容易對宗教產生懷疑。

這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呢?

諸多後果中,有一個後果對傳統宗教的影響最為嚴重,那便是上流社會人物會逐漸疏遠與傳統宗教的聯繫,在古代,這等於是把傳統宗教推向了社會的邊緣。

當傳統宗教遠離社會中心時,羅馬帝國的上流社會出現了「信仰真空」,也就是說,他們「暫時」不信仰任何宗教。

有意思的是,根據社會學的理論,越是表面上不信仰任何宗教的人,往往對於那些非自然的、神秘的、帶有強烈宗教色彩的東西越感興趣,他們只是不追隨任何宗教而已。

比如佔星術,瑜珈,轉世來生之類的,接受程度較高的人群,往往是那些自稱不信仰任何傳統宗教的人,古羅馬帝國如此,現代人也是如此。

可這就能說上流社會,以及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加入新宗教嗎?

當然不是,新宗教如果想要贏得這些人的信服,必須得有新文化,以及掌握新文化的能力,以及更新的理念。

要知道,當一個人的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都處於較高的程度時,他對於新生事物總是帶有濃厚興趣,以及樂於接受的心態的。

這就是為什麼早期基督教能迅速打開局面的關鍵。最早出現在羅馬帝國上層人物面前的聖徒保羅並沒有呼籲那些貴族投向傳統宗教中的眾神,而是給他們展示了新的世界觀、新的「神」。

可是,據史料記載,同時期的新宗教沒有上千,也有幾百,為什麼只有基督教大出風頭呢?

大多數情況下,貴族是不會輕易投入到新宗教當中去的,但只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特權。

之所以傳統宗教讓不僅上流社會的人,還有社會底層的信徒普遍產生不滿,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它們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宗教慰藉。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

當傳統宗教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會變得越來越世俗化,大眾化,這無形中影響了那些特權階層,他們之所以加入傳統宗教,是因為在裡面能得到一些別人沒有的特權,比如「神性」和只有他們才能夠擁有的東西。

當同時期的社會底層人士也逐漸在這個宗教中找到了歸屬感,還有與貴族老爺們相同的權利時,那些貴族和上流社會人士,會產生自己的特權被剝奪的感覺。

我們都知道,這是讓當權者非常敏感的事情,他們會因此產生不滿的情緒,從而背棄傳統宗教,轉而投向新的宗教,尋找那份熟悉的感覺。

從社會學角度來分析,人只有享有一定程度的特權,才會變得成熟,能夠和願意理解新的宗教,因此才會產生「缺乏感」,從而以更大的興趣關注新興的宗教。

相關焦點

  • 嚴梅福:邪教從傳統宗教那裡盜取了什麼
    (3)傳統宗教讓人們產生和體驗到宗教情感經過重大自然災害的人都會深有感觸地說,在大自然面前人是很渺小的,力量是有限的,不論是體力、智力、還是壽命都是有限的,所以,人們將死亡的到來成為「大限」到來。意即有一種更大的力量在支配著人的壽命。
  • 在無神論的時代,宗教在人類生活中起什麼作用?
    在得到霍爾巴赫關於無神論者的說法後,如果休謨仍心存懷疑,並從未聲稱自己是無神論者,那麼就很難將他歸入任何派別。正如他臨終之前對詹姆斯·鮑斯威爾所說的一樣,他從年輕時起「沒有任何的宗教信仰」。在他年輕的時候,他開始讀洛克和基督教唯理論者塞繆爾·克拉克(Samuel Clarke)的著作——據說在克拉克試圖證明上帝存在之前,沒人質疑上帝的存在。
  • 韓國怎麼會有那麼多怪異乖張的新興宗教?
    隨著城鎮化,在傳統的鄉村農業社會長大的人們無法把原來的信仰帶進城裡,而且和故鄉的鄉親們失去了關係而孤獨地在城裡生活,人們在這個時候就特別容易受到所謂新興宗教的吸引。因為同樣的原因日本出現了創價學會,韓國人則投向了基督教的懷抱。
  • 科學vs宗教?不,科學與宗教攜手並行
    [摘要]人們往往會將科學和宗教看作是互為矛盾的兩件事物,同時又會覺得科學優於宗教,但事實並非如此。科學與宗教多有相通之處,互利互惠,又各有分工,相輔相成,需要辯證看待宗教與科學的關係。2007年新加坡高校入學考試出了一道作文題:科學提倡懷疑精神,宗教信仰鎮壓懷疑精神,你對此認可多少?
  • 大科學家牛頓晚年相信了宗教,那麼科學與宗教的基本區別是什麼
    筆者的看法如下:首先講講科學,主要的特點是不信,就是對一切事物、現象,都持有懷疑的態度。然後就開始對每一個事物和現象,進行分析和觀察。比如牛頓,被天上掉下來的一隻蘋果砸中了腦袋,他首先對對這個現象產生了懷疑,並進一步開展研究,最終發現了地心引力。科學家實際是不信一切事物和現象,對一切都是懷疑的,然後他們開始尋找事物和現象背後的原因。
  • 科學和宗教的關係
    在這個專業化日趨精細的年代,精通某個領域的人往往沒有能力去討論另一個領域的問題。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對於人類活動不同領域的關係的公開討論越來越少了。回顧過去關於這類主題的大辯論,我們有點羨慕,因為我們原本也喜歡這種辯論中思想激蕩的樂趣。一些古老的問題,比如科學與宗教的關係等問題,仍然存在。
  • 美學者:佛教是能夠滿足人們精神需求最好宗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的含義就是覺者,是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人。釋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其佛教經典是全世界知識寶庫中最熠熠發光的明珠。佛教研究的是人生和宇宙的真理,內容涉及自然現象、社會現象、生理現象和心理現象。佛教不但啟迪人們的智慧,還規範人們的行為。
  • 宗教捍衛人性,追尋不朽?宗教的真正價值是什麼?
    經過幾萬年的發展,這門追求不朽的技術,擁有了眾多棕絲(宗教粉絲)。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我國古代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這門前沿技術,除了投入大量科研經費,還不惜把自己當成小白鼠,多次親自參加有毒副作用的新特藥試驗。至於製作靈丹妙藥的思路,其實你很熟悉,還是那一套吃嘛補嘛,身體倍棒。你不是要追求不朽嗎,什麼不朽,你就吃什麼。
  • 丹尼爾-德內特:宗教是信徒腦中的寄生蟲
    這樣做對這個螞蟻有什麼好處嗎?難道它就要像西西弗斯一樣,不斷把石頭推上山嗎?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是因為它腦子裡面有一種寄生蟲,這種寄生蟲,它本來是在羊跟牛的身上。這種寄生蟲它總會不斷的想辦法要鑽到牛跟羊的胃部裡面,消化系統裡面,去完成它的生育過程,繁殖過程。
  • 牛頓、巫術和宗教:論藝術和科學、宗教的關係
    在這段話中,亞歷山大 波普顯然是以一種略帶神學信仰的模式來評價牛頓,他認為牛頓這一切成就,就好像當時人們心目中信奉的上帝一樣,是有著無上榮光以及影響力的,牛頓的成就也在上帝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偉大。中國人在評價孔子的時候,其實也用了差不多類似的比喻。
  • 全球有多少人口信仰宗教?
    全球信教人口比例最有價值、可以信賴的數據來自蓋洛普國際調查聯盟的「全球宗教信仰和無神論指數」。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該機構組織部分成員採訪了57個國家的5萬多人,詢問這樣一個問題:「無論你是否去過禮拜場所,你會說你是信教者、不是信教者還是堅定的無神論者?」
  • 宗教作為人類文化現象的產物 今人該如何理解
    後續我們會很多次的聊到佛教,因為佛教作為自鴉片戰爭以前唯一一個外來的思想和文化,進入中國後對中華文明從文字到思想等方面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中國民性的重大影響、想要深入了解理學和心學你逃不掉需要對禪宗進行深入了解等等。
  • 「佛教、道教與民間宗教的儀式傳統」工作坊紀要
    此外,一些宗教儀式與民間習俗相融合,滲透到社會民眾的日常生活中,並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入列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有關中國傳統宗教(佛教、道教、民間宗教)的儀式研究,逐漸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一批十分優秀的中青年學者活躍在學術前沿,取得了不少的豐碩成果。
  • 科學與宗教矛盾嗎?
    科學和宗教並不一定矛盾。首先有一門學科叫宗教學,那是一個有很多本教材、論文,屬於半歷史半哲學的一門科學學科。都是在用科學和邏輯解釋宗教。那麼科學到底是什麼?大眾最熟知的判斷科學和偽科學的標準,可能是"可證偽性"。但"可證偽性"這一標準顯然太過簡單。
  • 中國的宗教特殊在哪裡
    在傳統社會,有三種制度性宗教方式。第一種是起源於巫文化的本土宗教,成型於商代,盛行於先秦到西漢時期。最直接的原因是古代中國沒有普遍的一神教信仰,民眾宗教生活的出發點是:想解決不同的問題,就得去找不同的神靈。中國人把宗教當作一個社會功能來看待,什麼神有什麼功能,甚至一個神有多個功能,多個神共有一種功能,總之,有用就行。
  • 鬼神究竟是什麼——生命科學與宗教的分野
    編者按:數千年來,在世界各國的文明文化中,都有著一些關於「鬼神」的描寫和記錄。由於認知的限制,人們無法看透這些「鬼神」的實質,執著地認為「鬼神」是真實存在的,以致於對妖魔鬼怪充滿了恐懼,對神靈盲目地崇拜。與宗教有所不同的是,生命科學對「鬼神」的真相有著究竟的認識。從生命科學的角度來看,「鬼神」真的存在嗎?「鬼神」究竟是什麼?
  • 發現外星人,宗教會作何反應?(深度)
    這不僅僅是天馬行空的想像:現在很多科學家認為,發現外星生物這個問題並不在於可不可能,而在於什麼時候。藝術家對於行星Proxima b的想像圖之所以有這份自信,科學家們自有其理由,而其中之一和科學家們探索外太陽系行星的進度相關。2000年,天文學家們發現了約50個系外行星。到了2013年,他們在800多個行星系統中發現了近850個系外行星。
  • 關於哲學和宗教之間的關係
    所以,才有一些像斯多葛學派、伊壁鳩魯學派和柏拉圖學派這樣的宗教學派。基督教出現以後,當人們把希伯來-以色列傳統和希臘傳統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有了把它們綜合起來的問題;而且在把它們結合在一起的過程中,迫使宗教方面發生了某些變化。在歷史上,基督教會的正統教義受到哲學和神學的雙重影響;而且在整個中世紀,它們是彼此不可分割的。
  • 宗教與科學是什麼關係?
    宗教與科學是什麼關係?
  • 蘑菇:歷史與宗教,迷幻中的鬼神亂舞
    當然,這並不影響我們順著文明的脈絡去追尋歷史中蘑菇留下的痕跡。蘑菇是一個大種族的概稱,細分下去能從中看到擔子菌門、傘菌綱的牛肝菌目和傘菌目的身影。從這一物體的外形和特點上來看,與當地的蛤蟆菌十分相似,而蛤蟆菌這種蘑菇,現在被人們稱作「毒蠅鵝膏菌」或者「毒蠅傘」,聽名字就知道不是什麼好東西,雖然外表長得相當酷炫,但食用後會導致幻覺,嚴重的甚至會產生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