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人文者也。
人們從什麼時候起,會對傳統的宗教產生懷疑,並轉而投入到新興的宗教中去?
這對於新宗教來說,是一個非常好入門的「缺口」,找到傳統宗教的缺點,就能找到突破口,然後一路發展下去。
那麼,傳統宗教又是怎樣才出現缺點的呢?
一方面,是因為傳統宗教陷入了封閉和半封閉的發展時期,從而導致其無法及時滿足人們的信仰需求。
另一方面,便是科學和哲學的興起。
我們以基督教為例。在早期的基督教發展時期,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便是羅馬帝國的科學和古希臘哲學飛速興起,對傳統宗教以及羅馬時興的多神教造成了非常致命的打擊。
最先對這些宗教產生懷疑的,無疑是那些在當時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而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無疑都是家境優越,且手握重權的貴族,也就是說,上流社會反而更容易對宗教產生懷疑。
這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呢?
諸多後果中,有一個後果對傳統宗教的影響最為嚴重,那便是上流社會人物會逐漸疏遠與傳統宗教的聯繫,在古代,這等於是把傳統宗教推向了社會的邊緣。
當傳統宗教遠離社會中心時,羅馬帝國的上流社會出現了「信仰真空」,也就是說,他們「暫時」不信仰任何宗教。
有意思的是,根據社會學的理論,越是表面上不信仰任何宗教的人,往往對於那些非自然的、神秘的、帶有強烈宗教色彩的東西越感興趣,他們只是不追隨任何宗教而已。
比如佔星術,瑜珈,轉世來生之類的,接受程度較高的人群,往往是那些自稱不信仰任何傳統宗教的人,古羅馬帝國如此,現代人也是如此。
可這就能說上流社會,以及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加入新宗教嗎?
當然不是,新宗教如果想要贏得這些人的信服,必須得有新文化,以及掌握新文化的能力,以及更新的理念。
要知道,當一個人的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都處於較高的程度時,他對於新生事物總是帶有濃厚興趣,以及樂於接受的心態的。
這就是為什麼早期基督教能迅速打開局面的關鍵。最早出現在羅馬帝國上層人物面前的聖徒保羅並沒有呼籲那些貴族投向傳統宗教中的眾神,而是給他們展示了新的世界觀、新的「神」。
可是,據史料記載,同時期的新宗教沒有上千,也有幾百,為什麼只有基督教大出風頭呢?
大多數情況下,貴族是不會輕易投入到新宗教當中去的,但只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特權。
之所以傳統宗教讓不僅上流社會的人,還有社會底層的信徒普遍產生不滿,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它們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宗教慰藉。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
當傳統宗教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會變得越來越世俗化,大眾化,這無形中影響了那些特權階層,他們之所以加入傳統宗教,是因為在裡面能得到一些別人沒有的特權,比如「神性」和只有他們才能夠擁有的東西。
當同時期的社會底層人士也逐漸在這個宗教中找到了歸屬感,還有與貴族老爺們相同的權利時,那些貴族和上流社會人士,會產生自己的特權被剝奪的感覺。
我們都知道,這是讓當權者非常敏感的事情,他們會因此產生不滿的情緒,從而背棄傳統宗教,轉而投向新的宗教,尋找那份熟悉的感覺。
從社會學角度來分析,人只有享有一定程度的特權,才會變得成熟,能夠和願意理解新的宗教,因此才會產生「缺乏感」,從而以更大的興趣關注新興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