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動!全宇宙的第一個化學反應產物,終於被科學家找到了!

2021-01-17 果殼

如果有人問道:宇宙中發生的第一個化學反應的產物是什麼?


相信就算是學過多年化學的人,大多都會瞬間一臉懵:這個問題有點難啊?化學老師好像沒教過啊?


答不上來沒關係。

 

其實,這不賴化學老師,長期以來,連科學家們都不知道這個產物究竟藏在宇宙中的什麼地方。

 

但畢竟掛著「第一」的名號,這個產物尤為重要,因此,天文學家們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在茫茫宇宙中孜孜不倦地尋找著它的身影,直到最近,他們終於如願以償!

 

2019年4月17日,一個研究小組在《自然》(Nature)上發表論文宣布,他們在行星狀星雲NGC 7027中探測到氦合氫離子(HeH+)[1]。這是人們第一次在現代宇宙中探測到這種離子,而它,就是名副其實的宇宙中第一個化學反應的產物。


行星狀星雲NGC 7027和HeH+的示意圖,其中紅球代表氦,藍球代表氫 | 參考資料[2]

 


在解釋科學家到底幹了什麼之前,我們稍微花點時間,回到宇宙的早期,來看看宇宙中第一個化學反應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大概是宇宙大爆炸後38萬年的時候,經歷高溫緻密狀態後的宇宙,伴隨著膨脹開始降溫,此時溫度已經降低到4000開爾文(K)以下。這時,在大爆炸核合成時期產生的輕元素(那個時候只有氫、氦和極少的鋰)的離子開始重新結合。氦離子(He2+和He+)首先與自由電子結合,形成宇宙中最早的中性原子。氫元素的重新結合也在隨後發生。

 

雖然化學課本告訴我們,氦是惰性氣體,在今天地球上常溫常壓的條件下很難發生化學反應。但是,在宇宙早期階段高溫緻密的環境裡,情況卻完全不同,中性氦原子會與質子結合形成氦合氫離子——這就發生了宇宙中的第一個化學反應,產物中包含了宇宙中最早的化學鍵

 

化學反應的過程,其中hν是光子的能量 | 參考資料[1]


 

HeH+的結構示意圖,左側為質子,右側為氦原子,中間是化學鍵 | Wikimedia Commons

 

化學的黎明就這樣來了。

 

氦合氫離子隨後會與氫原子發生相互作用,形成氫分子。氫分子是形成最初的恆星的基礎。恆星又像「元素工廠」一樣,製造了組成今日宇宙的所有元素。這些元素的奇妙組合接著造就了生命,我們才有機會在這裡討論這個問題。


見證生命的萌芽 | Pixabay



儘管在早期宇宙的演化過程中,氦合氫離子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天文學家卻始終沒有在星際空間中探測到它的存在,因此也無法證明化學誕生過程中這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是他們使用的太空望遠鏡沒辦法把氦合氫離子的信號從其他分子發出的混雜信號中識別出來。

 

正如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射電天文研究所的羅爾夫·居斯騰(Rolf Güsten)所說:「數十年來,在星際空間中找不到這種離子存在的證據將天文學置於左右為難的境地中。」[2]

 

早在1925年,化學家已經在實驗室中合成了這種離子。但是直到20世紀70年代後期,天文學家才開始討論在天體環境中存在這種離子的可能性,並把行星狀星雲作為尋找這種離子的候選區域。

 

行星狀星雲是由類似於太陽的恆星在演化末期不斷向外拋射的物質構成。這種星雲不斷膨脹,最後拋出的氣體和塵埃彌散於星際空間中,僅留下中央的高溫恆星。天文學家認為,行星狀星雲的物理條件與早期宇宙相似,很有可能會產生這種離子,並且密度足以被探測到。

 

行星狀星雲NGC 7027。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其實,天文學家在一開始就瞄準了這次發現HeH+的行星狀星雲NGC 7027。這個星雲距離地球3000光年,位於天鵝座附近。但是當時的觀測並沒有獲得確定的結果,隨後的研究雖然暗示HeH+的存在,也依然沒有實現直接探測。

 

 

從2016年開始,天文學家嘗試藉助於同溫層紅外線天文臺(Stratospheric Observatory for Infrared Astronomy,SOFIA)進行探測。這是一個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德國航空航天中心(German Aerospace Center,DLR)聯合發起的空基天文臺,實際是把觀測設備搭載在一家波音747SP寬體客機上

 

你沒看錯,這就是飛行中的同溫層紅外線天文臺。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SOFIA於2010年投入使用。飛機在距離地面14000米以上的高度飛行,可以避免地球大氣層的很多幹擾。而且相比於太空望遠鏡,SOFIA的一個明顯的優勢是在每次飛行後,天文學家都可以及時對探測計劃進行調整並安裝最新的設備。

 

SOFIA科學中心主任哈羅德·約克(Harold York)這麼評價SOFIA的作用:「氦合氫離子就隱藏在那兒,但是我們需要正確的設備在正確的位置進行觀測才能發現它,而SOFIA可以完美地做到這一點。」[2]

 

這次幫助天文學家發現氦合氫離子的設備,就是在最近的一次設備升級中加裝的德國太赫茲頻率接收器(German Receiver at Terahertz Frequencies,GREAT)。這臺儀器有點像我們聽廣播使用的收音機,天文學家將它調頻到希望尋找的這種離子的發射頻率上,就像我們把收音機調臺到想聽的那個頻道上一樣。

 

SOFIA在夜晚進行觀測的時候,飛機上的科學家可以實時從設備上讀取數據。2016年5月,SOFIA在3次飛行中進行了觀測。居斯騰領導的研究小組對觀測獲得的數據進行了分析,氦合氫離子的信號就這樣被最終發現。

 

首次發現氦合氫離子令居斯騰和很多天文學家感到激動,一場長久的搜尋終於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

 

在大爆炸理論的基礎上,我們形成了對早期宇宙化學的理解,同時推斷出它如何經過上百億年的時間演化成今天宇宙中的複雜的化學。第一個化學反應的出現無疑是其中一個關鍵的部分。


氦合氫離子的發現打消了我們曾有的顧慮,使得我們可以繼續信任已有的理論,並且指引我們去發現宇宙更深層次的秘密。

 

我們都是散落的星骸。現在我們確切地知道,這個故事該從何說起。

相關焦點

  • 宇宙大爆炸之後產生的第一個化學產物是什麼?科學家給出了解釋
    宇宙大爆炸之後產生的第一個化學產物是什麼?科學家給出了解釋我們現在知道宇宙浩瀚無窮,宇宙中有無數奧秘等著我們,比如說宇宙大爆炸之後,產生了什麼,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而這些物質形成離不開化學反應,那麼宇宙最初的化學反應是什麼呢?
  • 大爆炸後的第一個化學反應產物
    數十年前,就有科學家提出,氦合氫離子(HeH+)是宇宙中的第一個化學反應產物,但科學家一直無法證實該物質存在於宇宙環境中。科學家從行星狀星雲NGC 7027中探測到HeH+,這是人們首次在宇宙中探測到這種離子。從古至今,總有一些基本問題隱藏了很深的科學道理,比如先有蛋白質還是先有核酸(遺傳物質)?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要用演化論的眼光,追溯到生命起源的最初時刻。
  • 宇宙中第一個化學反應產物
    這是人們第一次在現代宇宙中探測到這種離子,而它就是宇宙中第一個化學反應的產物。行星狀星雲NGC 7027和HeH+的示意圖,其中紅球代表氦,藍球代表氫。在宇宙早期階段高溫緻密的環境裡,中性氦原子會與質子結合形成氦合氫離子——宇宙中的第一個化學反應,產物中包含了宇宙中最早的化學鍵。
  • 中國科學家在最簡單化學反應中找到了一份答案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國科普博覽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最簡單」的化學反應氫原子加氫分子的同位素反應中,發現了「不簡單」的量子幹涉效應,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化學反應過程,豐富對化學反應的認識。
  • 五層次認識化學反應,正確書寫化學反應方程式
    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掌握的化學方程式越多,同學們的化學成就越好。許多同學不能正確寫出化學方程式,第一個原因就是不知道某物質之間能否發生化學反應。某物質能與哪些類別的物質能化學反應?發生什麼類型的化學反應?生成物是什麼?反應需要什麼條件?我們從五個層次認識化學反應,就能正確地書寫化學反應方程式。
  • 用人工智慧預測有機化學反應——來自翻譯神經網絡的啟發
    通過將原子當作字母,分子當作單詞,IBM的人工智慧軟體正在借用機器原先翻譯語言的方法,來預測有機化學反應的產物,這可能會加快新藥開發的速度。,這樣電腦就能幫助我們預測有機化學反應產物。「不再是把英語翻譯成德語或漢語,我們讓這個人工智慧觀察數十萬、數百萬的化學反應,讓它學習有機化學『語言』的結構,再讓它試著預測可能的化學反應產物。
  • 對稱陀螺產物分子轉動取向理論公式的推導與應用
    問題的提出 為了全面了解化學反應,我們不僅要研究反應的標量性質,如反應截面、反應物和產物的平動能、振動能、轉動能,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等,同時還要探索反應過程的矢量性質,如反應物與產物的相對速度方向、轉動角動量方向,以及這些矢量間的相互關係等。而立體反應動力學正是要研究化學反應的矢量性質,這樣可發現並彌補許多僅僅關註標量性質時丟失的動力學信息。
  • 科學家發現最簡單化學反應中奇特量子幹涉現象
    儘管這一自然界中最簡單的反應體系已經被研究得相當透徹,但仍然存在著科學家們以前完全認識不到的新而且奇特的化學反應機理。同時,量子幹涉效應的發現也揭示了原子分子因碰撞而發生化學反應過程的量子特性。」楊學明告訴《中國科學報》。「這有助於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學反應過程,豐富對化學反應的認識。」論文作者之一,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孫志剛說。
  • 我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化學反應中分波共振現象
    我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化學反應中分波共振現象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圖像達到了光譜精度
  • 化學反應工程Ⅰ 化學反應動力學
    化學反應工程是研究化學反應器或包含化學反應過程的化工單元的課程。考慮一個化學反應,一定包括熱力學和動力學兩部分。熱力學只考慮反應的初態和終態,解決可能性的問題(反應的方向、限度及能量轉化);而動力學則考慮反應的速率以及反應的具體過程。
  • 中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化學反應中的「幾何相位」效應
    在實驗上,王興安和楊學明等人自主研製了一臺獨特的結合閾值雷射電離技術,以及離子速度成像技術的交叉分子束反應動力學研究裝置,使得實驗上獲得的氫原子產物的散射角度解析度達到了世界上同類儀器的最高水平。利用這一裝置,研究小組成功地測得了氫原子+氫氘分子→氫氣+氘原子反應的全量子態分辨產物速度影像,在實驗上觀測到了轉動態分辨的氫氣產物前向角分布快速振蕩結構。
  •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化學反應過渡態的形成
    在2013年,科學家們已經通過原子力顯微鏡看到了共價鍵的結構(更多閱讀:用原子力顯微鏡看見納米石墨烯的合成)。而現在,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SLAC)國家加速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又取得了一項新突破:他們利用X射線雷射觀測到了化學反應中形成過渡態化合物的過程。這一研究成果近日刊登在《科學快訊》(Science Express)上。
  • 大連化物所化學反應共振態研究獲重要突破
    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的一個根本任務是認識反應過渡態是如何控制化學反應的速率和產物分布,因此直接觀察反應過渡態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化學科學研究中的一個「聖杯」。但是由於反應過渡態壽命非常短(飛秒數量級,1飛秒等於10-15秒),實驗上直接觀測這些短壽命化學反應過渡態是極其困難的。
  • 科學家給出一則好消息,讓全人類激動不已
    不久之前科學家給出了一個好消息,很多人在得知了這個好消息之後激動不已。經過幾十年的探索,科學家們終於得出了答案。,終於發現在宇宙中不只是地球可以保證人類生存,除了地球以外,太空中還有24顆行星都非常的適合生物生存,這也就代表了這些行星我們人類也可以居住。
  • 科學家發現最簡單化學反應中奇特量子幹涉現象—新聞—科學網
    儘管這一自然界中最簡單的反應體系已經被研究得相當透徹,但仍然存在著科學家們以前完全認識不到的新而且奇特的化學反應機理。同時,量子幹涉效應的發現也揭示了原子分子因碰撞而發生化學反應過程的量子特性。」楊學明告訴《中國科學報》。 「這有助於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學反應過程,豐富對化學反應的認識。」 論文作者之一,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孫志剛說。
  • 首個外星生命將被找到,它可能在金星上,科學家在這發現磷化氫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筆者:三體-小遙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其中只有地球孕育出了智慧生命體,而其他行星甚至它們的衛星上,至今沒有找到任何有關生命存在的跡象這並沒有影響科學家繼續探索,幸運的是,他們終於在最近找到了相關線索。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除了地球之外最有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很有可能是火星,因為這裡與地球的相似程度最高,然而人們往往會忽略一個重要的信息——金星同樣處於宜居帶附近。根據最新消息,天文學家通過先進的觀測儀器在金星大氣中發現了一種特殊的氣體,它就是磷化氫。
  • 科學家鎖定點燃生命化學反應—新聞—科學網
    科學家鎖定點燃生命化學反應 有
  • 63年前神秘的「外星人信號」 終於找到老家了!
    1977年,天文學家傑瑞·埃曼在分析一段來自宇宙空間的無線信號時,突然從信號機打數據中看到了一系列數字和字母,他激動地在叛變寫下了「WOW!」。這段信號也因此得名為「WOW!信號」,也就是後來著名的「太空來信」。
  • 數學家幫助發現了生命起源的中間狀態,只有幾百個化學反應
    如此多的相互依存關係,在生命的起源過程中如何產生這樣複雜的相互作用系統,當這個問題在一百多年前被提出時科學家就陷入了困境。與所有複雜系統的演進一樣,它必須從簡單的事物開始。但是,喬安娜·哈維(Joana C. Xavier)及其同事在倫敦皇家學會B報告中的新發現為這一長期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線索來自所有地方中最不被期望的:數學。
  • 科學家找到金字塔設計圖稿,終於找到真相,金字塔是怎麼建成的了
    在幾千年前,尼羅河地區出現了大大小小數十個奴隸制國家。後來經過400多年的發展,這片神奇的土地終於統一了,而誕生的這個新國家就是後人經常能在影視劇中看到的「古埃及國家」了。而這片土地的統治者,一般都是以「法老」自稱,他是古埃及最大的奴地主,擁有極大的特權呢。這些古埃及法老總是自詡是「神」的化身,是天地萬物的主宰者。因此他們覺得,只有非常「高大上」的墓穴,才配得上自己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