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幫助發現了生命起源的中間狀態,只有幾百個化學反應

2020-12-03 孜然實驗室

圖片:杜塞道夫海因裡希海涅大學

生命通過涉及數千個反應的密集網絡將食物轉化為細胞需要的物質。新的研究發現了這樣的網絡可能是如何從無到有的。一個來自德國、紐西蘭和美國的國際研究人員團隊研究了原始微生物的代謝網絡,並確定了比基因更古老的自催化集(自增強反應的相互關聯的集合)。

有生命的細胞是代謝網絡的最終產物。進入細胞的食物分子被轉化為中心中間體,然後被引導進入產生細胞分子的路線。這些網絡通常需要1000多個反應,幾乎所有反應都是由酶(蛋白質)進行的,而蛋白質是由基因(核酸)編碼的。基因和蛋白質之間的聯繫是根據基因中存儲的遺傳密碼來指示核糖體製造蛋白質。

這些成分都是相互聯繫的:核糖體由50%蛋白質和50%RNA組成(按重量),蛋白質是由胺基酸組成,RNA是由核酸鹼基組成,胺基酸和鹼基是通過代謝過程中大約1千次反應完成的,反應由基因編碼的酶催化。如此多的相互依存關係,在生命的起源過程中如何產生這樣複雜的相互作用系統,當這個問題在一百多年前被提出時科學家就陷入了困境。與所有複雜系統的演進一樣,它必須從簡單的事物開始。但是,喬安娜·哈維(Joana C. Xavier)及其同事在倫敦皇家學會B報告中的新發現為這一長期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的線索來自所有地方中最不被期望的:數學。大約50年前,美國博學專家斯圖爾特·考夫曼(Stuart Kauffman)提出,稱為自動催化集的理論構建可能是我們在代謝和細胞中發現的那種分子複雜性起源的中間產物。這樣的自催化集由既是產物又是催化劑的元素(集的成員)組成,使得它們在給定合適的起始原料的情況下可以自行製造更多。類似於代謝和酶。

這種自催化裝置的存在和性質仍然是許多猜測和數十年激烈辯論的主題,直到該研究的共同作者來自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的數學家邁克·斯蒂爾(Mike Steel)和來自荷蘭的計算機科學家維姆·霍迪克(Wim Hordijk)加入進來才有所進展。利用它們在計算機中的方法。他們發現,一類特殊的自催化集稱為RAF(反射性自催化食物生成網絡reflexively autocatalytic food generated networks),其設計與細胞代謝非常相似,具有出乎意料的完全性質,甚至可能是由刮擦引起的。「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元素只需要在系統中添加少量催化物,然後它們便開始自我製造。」斯蒂爾說:「這就是物理學家所說的自我組織。」

RAF結構

以真實細胞的代謝網絡為背景,是否可以在最原始的厭氧微生物中,在H2和CO2環境下檢測到RAF。杜塞道夫大學分子進化研究所的喬安娜·哈維發現RAF存在於古代厭氧菌的代謝中,但它們的規模遠小於整個代謝反應圖譜,古代微生物將H2和CO2轉化為乙酸包括394個化學反應,將H2和CO2轉化為甲烷則包括209個化學反應。哈維說:「這個中等大小很有趣,因為它指出了新陳代謝發展的中間狀態,它比單個反應複雜,但比細胞簡單。」

代謝化學反應網絡

長期以來,研究人員對與生命起源有關的兩種單細胞有機體 - 產乙酸菌和產甲烷菌 - 非常感興趣。它們與所有生命的最後共同祖先(LUCA)和熱液噴口的地球化學反應相關。哈維發現,產乙酸菌和產甲烷菌的代謝網絡有重疊,形成了由172個反應組成的古老核心網絡。這個古老的保守核早於細菌和古細菌的擴散,並具有令人著迷的特性。它可以從簡單的起始食物集中生成胺基酸和核酸鹼基,但如果僅以鹼基為食物,則不會出現代謝網絡。自催化先驅、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考夫曼說:「古老的自催化網絡在現生細胞代謝網絡中留下了痕跡(作者將其比喻成化石),而且在進化過程中先於RNA和蛋白質聚合物出現,這是我曾經在書中指出的進步。」

該研究的合著者、杜塞道夫大學的威廉·馬丁(William Martin)說:「LUCA代謝網絡比基因要古老,它們指向生命化學反應中的自然發生順序。」 在當今熱液噴口這種環境條件下,會產生產乙酸菌和產甲烷菌。熱液噴口處是否有生命?哈維說:「我們看得越仔細,就有越多的跡象指向那個方向。這個想法不斷匯聚新的發現。這些噴口可能是地球上第一個生物反應器。」

將自催化網絡識別為現代代謝的組成部分,使它們脫離了理論階段,進入了微生物生命的現實世界。他們揭示的化學演化最早階段的「化石」痕跡是出乎意料的,並為研究我們最深層的進化歷史開闢了新途徑。40億年前的生命,當時生命只是從一小部分天然存在的化學物質在某個地方開始的反應,也許是在熱液噴口處。

相關焦點

  • 生命的起源
    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的薛丁格在他的著作《生命是什麼》裡說:生命以負熵(熵是無序狀態的度量)為生,從環境中抽取有序
  • 人工智慧想要窮舉化學反應 探索地球生命如何起源
    這些預測後來被一位化學家證實,而讓克羅寧感到驚訝的是,這也導致了四種新化學反應的發現。「我問我的同事,他是否對這些發現有把握,因為我對有機化學的了解非常貧乏,」克羅寧說,「我之所以沒有什麼偏見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我在有機化學領域是個白痴。」
  • 有人問:生命起源真就是物質隨機化學反應產生的這麼簡單?
    生命起源真就是物質隨機化學反應產生的這麼簡單?生命起源,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未解之謎。主流的大抵兩種觀點,一是宇宙起源說(生命信息因隕石之類的傳遞而到達地球上開始繁衍,追述源頭,依舊會有一個原始起點要找尋)。
  • 生命起源新論——最早的新陳代謝是如何進行的?
    關於早期地球上生命是如何從混合物中進化而來的,主流的觀點往往集中在DNA和RNA的起源上,它們是遺傳的分子。但是基因的起源只是生命起源理論必須解決的謎團之一。另一個是新陳代謝,通過不斷地從環境中汲取能量並將其傳輸到生命分子的過程中,使生命成為可能。
  • 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從哪裡來?
    在生物起源前的海洋中,糖和核基的隨機組合在一起,我們通過化學反應自發地結合在一起,有些會再次分裂,但有些會停留在原地,並繼續生成一個長鏈,一個接一個的核基,有時鏈會影響自己的結構,捲曲或摺疊。這樣,一種生命起源前的自然選擇,選擇了結構穩定、有用的分子,穩定鏈可以作為複製的模板,來製造另一個和自己完全相同的鏈,聚集起來的鏈,作為一個基本的機器來幫助複製,沿著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不同的反分子出現
  • 從宇宙的起源與演化解讀生命與疾病
    吉姆·皮布爾斯的理論發現讓我們理解了宇宙在大爆炸後如何演化,而米歇爾·麥耶、迪迪埃·奎洛茲則在探索系外行星的過程中發現了地球的鄰居,他們的發現將永遠改變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生命新知》曾以宇宙的起源為線索,衍生出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人類的起源,並沿著這條線索對生命、健康與疾病進行了解讀。現與大家分享。
  • 生命起源新線索:隕石中首次發現糖
    生命起源新線索:隕石中首次發現糖 2019-11-21 科技日報 劉霞 【字體:大 中 小】 最近,一個國際科研團隊首次在隕石中檢測出了生命必需的糖。這一發現或許表明,小行星(許多隕石的母體)內的化學反應可以製造出生命的某些組成要素,小行星撞擊遠古地球對生命的起源可能非常重要,這為探索人類起源提供了一種新可能。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網站19日報導,NASA和日本東北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兩種富含碳的隕石中發現了核糖和其他生物必需的糖分(阿拉伯糖和木糖)。
  • 45億年前隕石包含生命基本物質 或揭示地球生命起源
    在45億年前太陽系誕生之初形成的一塊隕石,可能有助於我們了解地球的生命起源。對這塊被稱為Orgueil的葡萄柚大小的古老隕石進行分析,揭示了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研究人員在隕石中發現了一種隱藏在其中的氧、碳和氮的化學「指紋」,為進一步研究生命如何在地球,以及太陽系內外的其他行星上演進奠定了基礎。這塊隕石由我們太陽系中形成的首批固體材料組成——例如巖石、有機物、水冰和微小塵埃。
  • 生命的起源:原始蛋白質怎麼來的
    生命的起源:原始蛋白質怎麼來的 2020-06-29 06: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研究人員發現氰化物或參與地球生命起源
    研究人員發現氰化物或參與地球生命起源 原標題: 在地球還處於早期時,像這樣的含氰化物的隕石可能在地球播下了生命的化學成分。  圖片來源:趣味科學網  今日視點  本報記者 劉 霞  關於生命起源的一個永恆的謎是,生命是如何從非生物化學過程中產生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氰化物或許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 關於生命起源的思考之二
    前一篇《關於生命起源的一些思考》我試圖給出生命起源和發展的基本框架,現在這一篇還想進一步論述其中的一些細節。以前,人們探討生命起源的時候,很自然的想法,認為由無機物形成有機物,由有機物形成了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再由簡單的單細胞生物發展到複雜的擁有組織器官的生物。好像只要填充好這個鏈條,生命起源就清清楚楚了。
  • 隕石中首次發現蛋白質,會顛覆關於生命起源的認知嗎?
    2月22日,哈佛大學的科學家,物理和生物技術公司PLEX Corporation和Bruker Scientific合作,在1990年墜落於阿爾及利亞的一塊名為Acfer 086的隕石碎片中發現了一種蛋白質,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非地球起源的蛋白質,這意味著什麼呢?
  • 科學家發現生命構成要素的起源:最初的蛋白質長啥樣?
    地球上的生命來自哪裡?這是全人類都在一直探索的共同問題。早在 2018 年,美國羅格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就發現,對細胞、生命的基本組成和功能至關重要的蛋白酶,很早就已經存在,甚至設計合成了一種蛋白質模型。但生命起源最初的蛋白質究竟什麼樣?
  • 他可能已經發現了生命起源的關鍵,卻無人問津
    1971年,Gánti在新書《生命原理》(Az let Princípiuma)中直面了這個問題。這本書僅有匈牙利語版本,其中包括第一版化學子模型,描述了Gánti眼中的生命基本單位。然而,早期模型並不完整,他又用了3年時間研究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最終版本——同樣只有匈牙利語,而且網絡上找不到這篇論文。豐收的一年在研究生命起源方面,1971年可謂豐收年。
  • 最新研究表明,生命並不起源於水!
    探尋生命起源的實驗研究始於上個世紀50年代,當時很多研究者都認為,生命起源於海洋,來自一個叫做原始湯(primordial soup)的碳基化學物質。這一觀點是由蘇聯生物化學家亞歷克斯德爾·奧帕林和英國遺傳學家赫爾丹尼於20世紀20年代分別提出的。他們都把年輕的地球比作一個巨大的化學工廠,裡面有許多以碳為基礎的化學品溶解在早期的海水中。
  • 研究發現:宇宙中冰覆蓋的塵埃顆粒,有重要的化學反應影響!
    從而對可能對地球生命起源起到重要作用的益生菌分子起源產生了根本性影響。在深空中創造複雜的分子絕非易事,據目前所知,進行必要反應的自然實驗室是表面結冰的星際塵埃顆粒。當思考生命以及我們自己是如何進入這個宇宙的時候,有幾個重要的步驟,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據我們所知,生命起源的最早生物學故事發生在地球上,但無論是物理還是化學都不是這樣:大多數化學元素,包括碳和氮,都是由恆星內部的核聚變產生。
  • 研究發現:宇宙中冰覆蓋的塵埃顆粒,有重要的化學反應影響!
    從而對可能對地球生命起源起到重要作用的益生菌分子起源產生了根本性影響。,它們與少量冰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產生的複雜環境在幫助合成複雜有機分子方面所起的作用。
  • 宇宙中第一個化學反應產物
    這是人們第一次在現代宇宙中探測到這種離子,而它就是宇宙中第一個化學反應的產物。行星狀星雲NGC 7027和HeH+的示意圖,其中紅球代表氦,藍球代表氫。這時,在大爆炸核合成時期產生的輕元素(那個時候只有氫、氦和極少的鋰)的離子開始重新結合。氦離子(He2+和He+)首先與自由電子結合,形成宇宙中最早的中性原子。氫元素的重新結合也在隨後發生。在宇宙早期階段高溫緻密的環境裡,中性氦原子會與質子結合形成氦合氫離子——宇宙中的第一個化學反應,產物中包含了宇宙中最早的化學鍵。
  • 生命源於物理?MIT教授的生命起源新理論迎來有力證據
    他們發現系統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通過形成和斷開鍵來增加自己對能量的吸收,以便更好地與驅動頻率(driving frequency)共振。England說:「這在某種意義上,比《美國科學院學報》上發表的論文中發現的化學反應網絡結果更為重要。」許多生物物理學家認為,Jeremy的想法可能會是現實的一部分。
  • 生命的起源——火星!
    當我們再觀察地球,在遠離陽光的深海裡,你會找到欣欣向榮的生命,他們的生命過程只涉及到化學反應。因此,當你這樣考慮,所有的圍牆都坍塌了,你基本上不受任何限制了。事情是這樣的:當生命在地球表面爆發時,火星上的一切是背道而馳的,真的是完全相反,大氣被太陽風一揭而散,火星失去了他的磁層,接著宇宙射線和紫外線衝擊了地表,然後水資源逃離到了空間中和地層下,所以如果我們想要了解,如果我們想要在火星表面找到那些生命印記的蛛絲馬跡,如果他們在那裡的話,我們需要了解這每一個事件,對於火星保存的記錄有過怎樣的影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知道那些生命的印記藏在哪裡了,只有到那時我們才能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