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博會上演群英譜 文化浙軍如何「走位」長三角

2020-11-23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11月23日訊(記者 嚴粒粒 陸遙) 江海之匯,國之重託。11月22日,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博會(下稱長三角文博會)在上海閉幕。短短四天,浙江收穫頗豐: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等26個參展單位獲「優秀展示獎」;浙江省文化產業促進會獲「組織合作獎」;浙江大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5個參展單位獲「金燈塔獎」。

  展覽、論壇、發布和交易會……三省一市的1000多個參展機構各具風採,數十場線上線下活動熱鬧非凡。本屆長三角文博會總規模達到歷屆之最,見證著文化產業的蓬勃生機,也折射出長三角城市群的攜手共進。

  以文化產業為題,長三角文博會無疑是一場精彩群戲。群戲有看頭,重在有「角兒」。論文化底蘊、經濟基礎、創新動能,長三角三省一市個個是「角兒」。作為主角之一,浙江分量幾何?特色如何?如何與其他兩省一市搭好臺、唱好戲?連日來,記者走進展會,細看浙江「走位」長三角。

  立足「三個地」特色優勢

  扛起「重要窗口」文化擔當

  一進浙江館,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的展臺格外醒目。憨態可掬的卡通人物正忙著為天目新聞「打call」,只要成為天目的「潮客」,就能實時上傳自己的新鮮見聞。今年,正在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的浙報集團重點展示了浙江新聞、天目新聞、小時新聞等移動客戶端,以及以浙江日報11個分社為樞紐、全省縣級融媒體中心為依託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共享聯盟」,與長三角業界共同探索構建省域主流輿論傳播新格局。

  在2019年全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綜合指數排名中,浙江再次位居全國第二,與第一名的北京僅有細微差距。

  在激烈競爭中立得住腳,必然擁有高站位、大格局。坐擁「三個地」特色優勢,浙江先天優勢明顯。

  文章合為時而著。我國正處於主題出版大有可為的時代。用「小故事」講好「大道理」,豐富的浙江主題出版,讓「思想落地」。

  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的《心無百姓莫為官》,入選中宣部第八屆優秀通俗理論讀物的《紅船精神問答》,已經擁有英、法、西、德、日文版的《之江新語》,更是成為從「讀進去」到「走出去」的樣板……在浙江出版集團展區,各類極具分量、文風親和的浙江故事,留住人們的腳步。

  目光移至厚厚一沓「創新報國70年」大型報告文學叢書:《耕海探洋》聚焦我國海洋科學事業發展,講述「走向深海」的歷程;《飛蝗物語》講述幾代科學家的治蝗故事,現實意義顯著……

  「叢書系統梳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科技創新成果,反映國家成就、謳歌科技工作者群體。」浙江教育出版社總編輯周俊相信,這些講述國際科技前沿領域的中國故事,世界也同樣愛聽。據悉,聯合中國科學院、中國作協、中國科協資源,叢書目前已出版16本圖書,版權輸出加拿大、德國等近10個國家。

  「三個地」的「硬核」精神,還可以以更柔軟的身姿融進生活。

  上海興業路76號、浙江嘉興南湖,是兩個具有重要標誌意義的中國革命原點。仿佛曆史重現,借展會之機,一艘「紅船」從嘉興「開」到了上海。這次,嘉興不僅帶來了紅船模型,也帶來了鑲嵌「紅船」基因的文創產品。

  印著紅船精神的筆記本、標有「嘉興南湖開會專用」的搪瓷杯……紅,是步入嘉興展館時首先跳入眼帘的色彩。「利用紅色旅遊資源,加大『紅色產品』開發,是促進文旅融合的好方式。」南湖景區官方文創商店「煙雨樓前——南湖1921文創專營商店」的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會陸續研發更多有趣的產品, 讓「紅色」流行起來。

  浙江文化產業譜寫著緊隨時代的華章,也對業態新、規模大的文化企業產生強大吸引力。

  當前,以數位技術為核心的通用型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加速新一輪技術革命與產業變革。展會上,專業的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向與會嘉賓展示音頻內容和生態場景的數位化、智能化發展成果。去年,這家有聲閱讀頭部公司的浙江公司,落地之江文化產業帶核心區域。

  在雙方「牽手」的一年多裡,由於合作日益緊密,喜馬拉雅產品總監王林在上海和杭州兩地輾轉的頻率變得越來越高。由他深度參與的「24小時城市書房」數字閱讀文化體驗空間項目正在全國陸續落地,其中,浙江是最重要的合作方。

  「該項目的目的是提高城市精神文化建設水平,需要建立在當地完善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之上。浙江極高的數位化建設水平,為雙方的合作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王林介紹,目前已經有兩個「24小時城市書房」落地杭州,與衢州和寧波的洽談也在順利推進。

  緊跟時代前進步伐,種種跨界深度融合的嘗試,勾勒出浙江堅定扛起建設「重要窗口」文化擔當的戰略眼光和布局。

  「一體化」不是「一樣化」

  著眼文化資源「有中生新」

  文化產業根植於文化。江南,是中國歷史文化中的詩意長卷。良渚文化、大運河文化、吳越文化、海派文化匯聚於此,形成長三角人的精神淵藪,為文化產業一體化發展奠基。

  「一體化」不是「一樣化」。浙江深度挖掘歷史人文底蘊,做到「有中生新」。

  當有著五千年歷史的良渚文化走入大眾生活,厚重的歷史也能奏響美的樂章。走入浙江省文化產業投資集團的良渚文創展臺,熠熠生輝的精美首飾、精巧實用的黑陶食器、厚重沉穩的玉琮之王和充滿創意的文創產品,讓展區充滿濃鬱的文化氣息。

  在眾多新、奇、特的產品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佔據「C位」的、瓶身刻有神徽像的「良渚玉液」系列酒。這是良渚文創攜手浙江銳盛酒業研發的一整套涵蓋各大酒類品種的高端產品。「良渚先民們已經有了成熟的釀酒技術。考古研究證明,良渚時期發達的稻作文化醞釀出了以紅蓼、葡萄、蜂蜜等助釀而成的一種混合米酒,是現今白酒、黃酒、果酒等酒類的上古源頭。」良渚文創相關負責人介紹,良渚文創公司下一步的戰略重點,是推出品類更豐富的系列產品,讓更多年輕人了解良渚、熱愛良渚。

  年輕,正是浙江文化產業的關鍵詞。

  在紹興展區,一個憨態可掬的卡通人物,引得路人爭相合影。他就是「陽明子」。他的背後,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創意設計團隊。「我們公司大多是90後。」紹興伯府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的小楊介紹,「陽明子」是一個今年剛剛誕生的「年輕人」,創作靈感來自於陽明精神。

  展臺上,年輕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一覽無餘:抱枕、手機殼、行李牌、明信片等近十種不同類型的文創產品爭奇鬥豔。其中,一個白底帆布的環保袋上,開著敞篷車的「陽明子」一邊wink(眨一隻眼),一邊大呼「走起」,瀟灑如巨星。

  「最早上線的是『陽明子的生活世界』系列表情包,融合了陽明文化元素、重要節慶活動等,還有一些四格漫畫。我們希望通過IP的輸出,把陽明精神解釋得更加簡潔明了,讓更多年輕人能讀懂陽明文化。」小楊說。

  國潮正流行。非遺也開始走出「深閨」,走進更廣泛的人群。

  古色古香的木柵欄、琳琅滿目的文博文創設計精品,共同構成了名為「憶江南」的浙江省文博文創產品攬粹場館。

  「十裡紅妝」是寧海及浙東地區特有的傳統婚妝系列及相關民俗,已入選國家級非遺。往場館的深處走去,團扇、睡衣、抱枕等「嫁妝」鋪滿一大張展示桌,引得不少人附身拍照。

  「婚嫁民俗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嫁妝體現的民間製作工藝是廣大群眾世代相傳的藝術瑰寶,有必要傳承下去、傳播出去。」浙江省博物館文創專家吳越宇建議,用打造「潮品」的思維進行非遺文創化。「我們和設計師溝通,在傳統大紅色系列之外,設計了年輕人喜歡的桃紅、玫紅色系列,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走出攬粹場館,景寧畲族自治縣刺繡協會帶來了傳統的畲族刺繡,經過繡娘的巧手飛舞,畲繡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再現、再造、再生」,不僅飛上了衣裙、鞋面、肚兜,還生產出時尚精美的布包、飾品等生活用品;不同色彩不同部位的貝殼,經東海貝雕技藝的改造,搖身一變成了嵌螺鈿花開富貴首飾盒、金漆螺鈿牛角梳等備受市場喜愛的工藝品;浙江邵永豐成正食品有限公司帶來了集千年產品、百年品牌、傳統技藝於一體的衢州胡麻餅,經過匠人的現場演示,翻滾中的胡麻餅時而凝聚一團,時而排成均勻的等差數列,仿佛「跳起了舞」……

  文化特色是不可多得、不可複製的資源寶藏。展會現場「飛舞」的時尚創意,使得浙江特色傳統文化煥發蓬勃生機。

  修煉「內功」合作共贏

  出謀劃策共建區域新格局

  獨木不成林。「角兒」再好,產業大舞臺也演不得「獨角戲」。

  長三角城市群是全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長三角地區規上文化企業營收佔比超過了全國總量的32%;在今年最新發布的「全國文化產業30強」名單中,長三角文化企業佔三分之一。

  成績,源於合作共贏。

  天目新聞是浙報集團抓住短視頻新業態的風口,推出的新型短視頻移動客戶端。在天目新聞展區,顯示屏滾動著一張張海報。走近時,定格的海報正中央,是漫畫樣式的天目山和黃山緊緊貼在一起,下方寫道「祝天目新聞『皖』眾矚目,再創『徽』煌」。落款「人」中安新聞,是安徽新媒體集團推出的首款移動新聞客戶端。上個月,立足服務長三角的短視頻平臺天目新聞上線剛滿一周年。這是長三角「朋友圈」的眾多夥伴給它送來的生日祝福之一。

  親密無間的友好關係,建立在合作共贏的基礎之上。成立長三角地區縣級融媒體中心協作平臺;聯合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8大院校主辦首屆長三角大學生短視頻大賽……「一年多來,我們走進『包郵區』各個城市,不僅組織了十幾場不同主題的短視頻拍客大賽,還提供拍攝技能培訓,鼓勵長三角『潮客』拍特產、拍民風,講好家鄉故事、中國故事。」天目新聞運營中心的趙星認為,網際網路讓地理區域概念模糊,「希望天目站穩短視頻風口,為長三角文化傳播做出貢獻。」

  長三角區域早已呈現產業關聯度高,經濟聯繫密切的態勢。如何推動長三角文化產業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在11月20日舉行的主題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徐劍提出一個解答維度:把昔日的工業鏽帶變成生活秀帶,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更高嚮往。

  觀浙江,有個生動的實踐,就在黃浦江畔。2015年,宋城演藝與上海方籤約成立合資公司,開始籌劃「宋城演藝·世博大舞臺」項目;2018年項目正式啟動。而今,項目進入開業倒計時。不久後,老工業遺址將會化身成浦東文化新地標,面向眾多遊客,講好「上海千古情」。

  這一浙企「進軍」上海的時間軸,從側面表現出浙江民間資本靈活和前瞻性特點。貫徹黨中央「蘇浙皖各揚所長」的重要指示精神,浙江借勢上揚。

  去年第二屆長三角文博會上,總規模100億元、首期規模50億元的長三角數字文化產業基金,由浙江文投牽頭成立。基金立足浙江,引導社會資本共同參與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今年,為進一步給長三角區域文化產業聯合投資提供全方面服務和支持,長三角文化產業投資聯盟在11月21日揭牌成立。目前共吸納三省一市38家成員單位加盟。浙江省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為首屆理事長單位,也是聯盟秘書處的常設辦事單位。

  浙江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積極倡導者、有力推動者、堅決執行者,也是直接受益者,理所應當更積極、更主動、更有作為。「浙江將充分發揮體制機制優勢、人才要素和技術的優勢、資本資金的運作優勢,促進長三角文化交流與合作,共築文化發展高地。」 聯盟首屆理事長,浙江文投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蔣國興相信,聚焦文化科技、文化旅遊兩大板塊尋找合作點的聯盟,將為浙江帶來更寬廣的市場領域。

  文化之潮奔湧,產業之舟競發。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在長三角文化產業共建共贏的「工筆畫」上,浙江正落下精細之筆。

相關焦點

  • 我市特色文化產品亮相長三角國際文博會
    11月19日,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開幕在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安徽館蚌埠展區,可降解的生物材料製成的T恤、智能交互黑板,蚌埠特色非遺產品,以雙墩出土文物為原型的卡通產品,珍珠養殖造像系列產品……一件件體現蚌埠地域特色的展品,吸引了參展客商和遊客的關注。
  • 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上海舉辦 參展單位超過1000家
    11月19日,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開幕。儘管處於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展會依然熱度不減,參展單位超過1000家,同比增幅達10%。此次展會還獲得全球展覽業協會(UFI)認證,吸引一大批國外文創企業參展。
  • 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開幕,助推上海躋身全球文化交易中心
    11月19日,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 長三角文博會承辦單位負責人表示:瞄準國際展覽業的最高標準,在連續舉辦兩屆展會的前提下,長三角文博會持續提高參展商、專業觀眾、軟硬體設施、主要內容、辦展質量等的國際化比例和國際化水準。
  • 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開幕:疫情陰霾之後,「文化」成經濟脈動先導因素
    摘要: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之時,文化將成為消費升級的「先導」因素。 「沒想到,網紅服務區搬到了國家會展中心!」11月19日上午開幕的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上,美得堪比景點的「網紅」高速服務區竟搬進了會場。
  • 「箭」指世界之海,長三角文化產業共同體弓張弦漸滿
    弓弦彈性有多大、這支經濟之「箭」能射多遠,長三角經濟一體化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引擎作用——這一理論被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援引,用以形容活力強勁、潛力無限的長三角文化共同體。 宏觀判斷基於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基於三省一市推動形成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共同使命,基於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文化產業擺到更突出位置,同樣基於具體而微的動態。
  • 「鹽」值爆表,「城」意來襲——鹽城元素閃耀長三角文博會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巡視鹽城展位11月19日至22日,為期4天的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中宣部副部長傅華,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愛軍,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等出席展會主旨論壇並蒞臨江蘇館巡視指導。
  • 長三角文博會最潮展臺 愷英網絡標誌造型驚人
    今日,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長三角文博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正式開幕,展覽總面積5.4萬平方米,參展單位相比去年增幅10%以上,場館各處亮點頻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愷英網絡橙色皇冠展臺,整體造型極具創意,配色充滿生機與活力
  • 長三角擴展現實行業組織攜手打造中國首家XR產業協同平臺
    現階段,XR產業正從第二代商用產品及服務推出期向第三代創新產品套裝組合期迭代。不可忽視的是,XR產業鏈過長,橫跨計算機仿真技術、傳感技術、人體工程學、人工智慧等十幾個學科,技術瓶頸頗為分散,產品技術路線仍未成型,用戶體驗仍需提升。
  • 長三角文博會|出圈破陣,在文博會看到多元化的上海報業集團
    11月19日,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如期開幕。集聚海內外優質文化資源,文博會開幕當日就熱鬧有序,亮點不斷。上海報業集團、上海文廣集團、上海圖書館、騰訊、嗶哩嗶哩等一大批領軍企業帶來最新文化業態;由貴州遵義等6個上海對口支援地區以「展中展」形式集體亮相;展館裡隨處可見直播間、發布會,處處「帶貨」,助力交易……相比去年,今年文博會參展單位超過1000家,同比增幅達10%。此次展會獲最高國際展覽UFI認證,持續吸引一大批國外文創企業參展,同時還賦能周邊,帶動長三角乃至全國多地文化產業共同繁榮。
  • 引領未來消費,首份長三角數字文化消費報告發布
    (原標題:引領未來消費,首份長三角數字文化消費報告發布)2020年11月20日,在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科技文化共生產業經濟共融,長三角文化產業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專題論壇上
  • 長三角議事廳|文化與生態資源價值實現路徑
    彰顯國際競爭力的主力軍。長三角大規模、快速工業化帶來了不錯的經濟效益,但同時也使文化和生態資源成了稀缺資源。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依託自身資源優勢、創新能力、內生增長也就十分關鍵和重要。同時,地域文化特質也極為重要。在不同文化特質區實施同一政策,其發展績效會有很大的不同。包容性強的地區,匯集資源的能力就會更強,對外互動合作的夥伴就多,綜合發展水平就高。
  • 聚焦| 第三屆長三角科交會開幕,看看有啥「明星科技成果」→
    11月18日,第三屆長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覽會(以下簡稱「科交會」)在上海嘉定開幕。>600毫米長的鍺酸鉍晶體,可用於探測暗物質的設備;超聲懸浮系統,可以模仿太空空間環境;石墨烯熔噴布,自帶天然「納米刀」……「明星產品」琳琅滿目,今天上午,第三屆長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覽會在上海嘉定開幕。今年受邀參與的長三角城市已達32個,線上線下參展企業超過300家,涉及當下熱門的物聯網、先進位造、生物醫療、新能源汽車等產業。
  • ...凝聚長三角文化發展青年力量——2020首屆長三角原創流行歌曲...
    11月24日至26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浙江省文化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江蘇省文化館、安徽省文化館、金華市金東區人民政府承辦,中共金華市金東區委宣傳部、金華市金東區文化和旅遊局執行承辦,金華市金東區文化館協辦的「2020首屆長三角原創流行歌曲大賽
  • 「健康長三角:回顧•展望•開局」——上海交通大學健康長三角...
    此次年度論壇由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以及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四省(市)衛健委、醫保局聯合指導,上海交通大學健康長三角研究院、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共同主辦,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醫院發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醫院管理處、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醫學院護理學院協辦。
  • 2020長三角一體化院士論壇暨第三屆安徽院士創新發展論壇在合肥舉辦
    11月7日,以「科創長三角 建功新時代」為主題的2020長三角一體化院士論壇暨第三屆安徽院士創新發展論壇在合肥拉開帷幕,開幕式由安徽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王洵主持據悉,與前兩屆安徽省院士創新論壇相比,本屆論壇首次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元素,規格更高、參會院士更多,是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時代背景下的一次科技與智慧的盛會,旨在匯聚院士專家高端智力資源
  • 第三屆長三角科交會有什麼黑科技?機器人咖啡4.0升級版來了
    11月18日,第三屆長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覽會在上海汽車會展中心開幕,本屆科交會以「科技長三角,共享新未來」為主題,32座城市參與,超過300家企業參展,近200項技術成果供展示交易。「長三角科交會持續擴大『朋友圈』,希望能打造一個從『交友』到『交流』,再到『交易』的平臺,讓這裡成為長三角科技成果交易的『熱島』,助推嘉定更好地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嘉定區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 南京高淳石牆圍村入選長三角首批"最美鄉村"
    「第八屆長三角投資發展論壇·長三角慢生活旅遊峰會」24日在南京高淳舉行  人民網南京9月24日電 (姚媛)「第八屆長三角投資發展論壇·長三角慢生活旅遊峰會」24日在南京高淳舉行。記者注意到,「國際慢城」南京高淳成為此次峰會榮譽評選的最大贏家,不僅高淳區入選了「長三角最佳慢生活旅遊目的地」,高淳椏溪國際慢城也獲得了「長三角最佳慢生活鄉村旅遊度假區」榮譽,同時高淳的石牆圍村還獲得了「長三角最美鄉村」的榮譽。  高淳區副區長王國平表示,自高淳的椏溪被世界慢城聯盟授予「國際慢城」稱號以來,「國際慢城」已成為高淳旅遊的一張鮮亮品牌。
  • 南京:長三角「地理中心」的新作為
    5月22日,第一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在安徽蕪湖召開。「現在,長三角區域包括滬、蘇、浙、皖一市三省,長三角城市群在26個城市基礎上擴充為41個。原本是長三角北翼中心、作為長三角三個支點之一的南京,一躍成為長三角的地理中心。」
  • 5G 新基建創造新生態 2020中國(長三角南京)國際嵌入式大會在紫金...
    11月26日,中國國際嵌入式大會(Embedded China)在南京紫金山實驗室隆重開幕。中國國際嵌入式大會(Embedded China)在國家科技部、國家工信部和上海市科委等部門的指導下,自2008年創辦以來,已連續舉辦了12屆。
  • 探測暗物質設備、超聲懸浮系統、石墨烯熔噴布……第三屆長三角科...
    600毫米長的鍺酸鉍晶體,可用於探測暗物質的設備;超聲懸浮系統,可以模仿太空空間環境;石墨烯熔噴布,自帶天然「納米刀」……「明星產品」琳琅滿目,今天上午,第三屆長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覽會在上海嘉定開幕。今年受邀參與的長三角城市已達32個,線上線下參展企業超過300家,涉及當下熱門的物聯網、先進位造、生物醫療、新能源汽車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