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來自北歐的維京神車,瑞典鉸接式裝甲全地形履帶車》文章中,我們介紹了瑞典的Bv202和Bv206履帶式全地形鉸接車輛的誕生背景和車輛性能。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都十分認可瑞典的這一設計理念,造就了瑞典Bv系列車型在全球的影響力。
今天要介紹的BvS-10其實是赫格隆公司Bv206車型的分支產品,之後赫格隆併入BAE防衛公司,成為BAE地面系統的一部分。BAE在Bv206上進行了較大的改進,採用了更大功率的發動機以及承載能力更高的底盤。該車最初是為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設計的帶有裝甲的車輛,後續法國、荷蘭、奧地利以及瑞典本土軍方均有採購該車,並且部署到阿富汗戰場。
後來英國BAE防衛公司又在BvS-10「北歐海盜」上進行改進,針對部分特殊領域和民用領域推出了未加掛裝甲防護的BvS-10Beowulf「貝奧武夫」。此款車型的應用範圍包括警用、消防、救護、救援等領域,設計特徵依舊保持了這一車系的血脈。
10月份的北京消防展上,筆者親眼見到了BAE公司生產的BvS-10 「貝奧武夫」履帶鉸接全地形車。
底盤方面還是沿用了Bv系列車族的設計,基本上沒有太大改動,履帶採用全橡膠帶凸出橫條設計,當車輛浮渡的時候履帶上的凸出橡膠條可以起到划水的作用,此外還可以提高車輛行駛過程中的抓地力。BvS-10「貝奧武夫」為前置驅動,藍色箭頭指的地方是該車的制動部分。該車採用盤式制動系統,制動器採用了德國KNOTT的產品。
超寬的履帶可以提高接觸面積,降低履帶接觸地面的壓力,使得車輛能夠在柔軟的地面正常通行。
底盤部位的防護做的非常到位,採用了U型的保護形式(上圖中的紅圈部位),將整套動力系統包裹在其中,後面我們會詳細介紹這個U型支架的用途。BvS-10系列車型一大優勢就是動力傳動系統,下面一張Bv206的透視圖展示的就是該系列車的動力布置方式。
該系列車型的發動機位於前部駕駛艙中部,發動機後面集成了變速箱,變速箱的輸出軸通過一根較短的傳動軸將動力輸入到分動箱。分動箱將動力輸出到最前端的主動輪和後車的主動輪分動箱上,至於與後車的連接方式我們在後文再做詳細解析。
此圖是Bv206車型底盤的拆解圖,從上圖(紅圈部位)可以看到類似於U型的防護底殼固定支架,支架兩端用來連接車輛行走和懸掛部位。分動箱利用螺栓與貫穿車身的方管固定,傳動軸通過方管與前置的分動機構連接。這種設計與捷克的太拖拉重卡上的BackBone頗有相似之處,都是以「一脈相承」的理念為核心,最大化的程度保護傳動軸。
U型支架的左右兩端通過兩組螺栓將左右兩端的行走機構固定起來(上圖中藍圈部位),左右兩端的行走和懸掛機構全部集成在獨立的縱梁上。和我們常見的履帶式車輛懸掛固定在車體底部不一樣,這種側置形式有利於提高底盤中部的離地間隙。
前端主動輪(驅動輪)特寫
負重輪採用扭力杆的布置形式,這種最傳統的懸掛方式不僅可靠,維修起來還非常方便。但是這種懸掛方式與傳統的坦克不一樣(坦克上的扭杆懸掛是貫穿車體,與另一邊車體的內側連接),BvS-10的扭杆直接固定在縱梁的側面,內外各設有一個負重輪,每排4個負重輪。
Bv206的噸位比BvS-10小,所以使用5排負重輪的布置形式,而BvS-10設計噸位更大一些,採用了6排負重輪的設計形式。最後一排的誘導輪同時充當負重輪,可以調整履帶的張緊程度。
託帶輪安裝在第五排負重輪的上方
後半部分車身的規格與前半部分車身的規格基本相同,同樣採用了前置主動輪和分動箱布置形式,只是未在後車的車體安裝額外的發動機。
而BvS-10以及其前身Bv206等車型最核心的部位當屬中間這個鉸接部位,這個部位也是Bv系列履帶式全地形鉸接車輛的精髓部分。
(上圖中紅色箭頭部位)該車在中部鉸接部位的左右兩側各安裝了一個斜置液壓缸,液壓缸的末端固定在支架上,採用轉軸固定,這樣就可以多角度擺動。這兩個液壓缸作用是控制車輛方向,如果駕駛員往左打方向右邊的液壓缸就會注入液壓油,左邊的液壓缸則會適當放油。這樣一來就可以利用液壓缸的推力就可以控制車頭的角度,來實現車輛的轉向,這種轉向形式頗有些裝載機的轉向方式。
(藍色箭頭部位)中間的轉軸不僅起到前後車的連接固定,還能讓車輛形成不同的角度。如上圖所示,中間的橫向轉軸配合上文所說的液壓推桿工作,可以讓後車擁有左右各34°的轉向角。
(黃色箭頭部位)兩車的連接支架並不是剛性連接的形式,位於前車一端同樣採用了轉軸式連接形式。這樣一來,兩車之間就可以呈現錯開的布置形式或者是形成夾角。為了防止零部件的碰撞,在頂端安裝了一組液壓缸起限位作用。
通過車身中部的轉盤,前後車還可以形成一個40°的夾角。
而傳動系統在鉸接的位置增加了一套萬向節,以實現多角度動力輸出。通過複雜的鉸接件和液壓缸以及轉盤的控制,前後車可以形成多方向大角度的扭轉,適應各種不同的運輸情況。而且前後車均具備了驅動系統,如果前車陷入沼澤或者是障礙,後車可以起到一個推進作用;反之後車如果遇到了陷車的情況,前車可以牽引後車脫困。
BvS-10「貝奧武夫」採用的應該是康明斯的ISB6.7L 285發動機,發動機最大功率285馬力,最大扭矩為970N.m。相比Bv202和Bv206, BvS-10系列的發動機功率有著非常顯著的提高,對於車輛的各方面性能有著跨越性提升。變速箱採用了艾裡遜的300Gen 4 AT變速箱,有6個前進擋和1個倒擋。
該車最大行駛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54公裡,倒車速度為每小時10公裡,浮渡情況下車速為每小時4公裡。根據不同的路況來看,車輛的最大行程可以控制在400-1000公裡。其可以通過45%的斜坡,最大靜態傾斜角度為35°,垂直越障高度為1米,能夠跨越2米寬的壕溝。
前部駕駛艙後面安裝了動力蓋板,進排氣道的外殼採用了銀色金屬的設計,上面衝壓著赫格隆的英文和「貝奧武夫BEOWULF」的英文字樣。「貝奧武夫」這個名字其實是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一個英雄,這輛車也希望發揚「貝奧武夫」那種偉大的英雄精神。
動力維護也非常方便,發動機位於前車的中間,將前車的駕駛室掀起即可,和卡車駕駛室結構差不多。
相比加掛了裝甲的BvS-10「北歐海盜」,BvS-10 「貝奧武夫」的外觀就略顯「文雅」一些。整車外觀均採用了圓潤化設計,左右兩側的車燈外殼造型為梯形,中間的燈珠為獨立布置形式,燈珠全部由德國海拉生產。駕駛室為全金屬外殼,進入火場的時候不易受到高溫損壞。
BvS-10 「貝奧武夫」上半部分的擋風玻璃前移了不少,而且尺寸有所增大,意在提高車輛行駛時的視野。左右兩側的後視鏡安裝在支架上,並且帶有電控調節和加熱功能,非常的方便。擋風玻璃頂部左右兩端帶有六個射燈,這樣就不需要後期進行改裝。
後視鏡採用了主副鏡的布置形式,雖說簡陋但是功能非常強。
駕駛室車頂安裝了儲物欄方便使用,不需要進行後期的改裝。上圖中黃色箭頭標註的地方有兩個小圓孔,當車輛在運輸的時候可以通過這兩個圓孔進行車輛固定。該車還可以利用運輸直升機空投進入火場,提高了車輛的空投機動性。對於森林火災來說,這種率先進入火場的機會絕對是救火的關鍵。
車門開關手感非常純粹,完完全全的軍車開關手感。車門採用合頁式開關形式,為了保證駕駛室內部的環境,該車增加了密封膠條和護板。
但是車門開關的手感比較差,需要用非常大的力氣才能將車門打開。車門的限位和角度固定採用了上圖中車門頂部的液壓杆,這種限位形式還是非常少見的,但是可以將車門很穩定的固定在一個角度。
車門內部護板造型簡單粗暴,基本上都是金屬件,車窗也不可升降。
軍車的設計簡潔明了,該有的功能基本都有。座椅採用機械減震形式,座椅下面紅色箭頭所指的地方,是該車駕駛室的升降按鈕。由於中部發動機鼓包限制了前部車艙的空間,駕駛員座位非常狹窄,舒適性較差,但是軍車並不看重舒適性。
該車採用方向盤的轉向形式,上手輕鬆。方向盤是最簡單的三幅式設計,上面帶有方便控制車輛轉向的撥輪。BvS-10並未設置儀錶盤,儀錶盤的位置被功能按鈕所取代,車輛信息可能是通過控制面板右邊的LED液晶顯示器來觀察。
車輛內部設備簡單,只有基本的收音機和空調控制總成。但是該車的拓展性能還是比較強大的,(上圖中綠色箭頭指出)在控制面板的右端可以看到有三個9孔接口,分別是兩個CAN線接口和一個AC接口,這樣可以在車艙內部拓展多樣的設備,以後期改裝讓車輛內飾功能更強。艾裡遜變速箱的控制面板位於右手工作檯上,操控方式不必多說,這是特種車輛上非常熟悉的配置。
動力系統佔據了駕駛艙內較大的空間,不過這一塊區域用作設備的安裝平臺再適合不過,通過C型導軌進行固定,實現設備的快速拿取和安裝。
左側後排乘員艙還帶有醫療器械箱
前部車艙可以根據需求改裝成2人或者是4人車艙。如果選裝2人車艙的話,後半部分就可以改造成貨艙,可以運輸約3噸的貨物。
後艙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定製,其採用了可拆卸貨櫃設計,本文介紹的這輛BvS-10「貝奧武夫」搭載的是消防器材設備艙,運輸的都是森林消防使用的器材。後車搭載的方艙應該是改裝廠按照BAE的標準進行改造的,靈活性比較高。
後車底盤上部採用了支架承載結構,在車尾還帶有一個牽引環,可以額外拖拽一節車廂。
上圖是BvS-10「北歐海盜」軍用版本的改造示意圖,後車可以選裝兩種底盤,這兩種底盤可以衍生拓展出多種車輛,以適應各種領域的需求。車輛的互換性非常高,某一套系統出現了故障,另一套系統能夠快速替換以取代其位置。
上圖是方艙門打開的樣子,採用往上旋轉式開門,使用液壓杆支撐。此外後車還可以改造成能夠容納10人的乘員艙,滿足人員的運輸需求。後車的最大載重量可以達到5噸。
該車的外形尺寸為7500×2100×2500mm,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如此小的身板,賦予了Bv系列車族超高的靈活性。該車的整備質量為8噸,再加上8噸的貨物總質量可以達到16噸。而285馬力的康明斯發動機對於16噸的總質量完全沒有壓力,整車在滿載貨物的情況下依舊可以以65公裡的時速行駛。
Bv系列鉸接式全地形履帶車憑藉其獨特的驅動形式和鉸接形式受到了全球的青睞,其實也印證了一種說法,一種裝備的好壞並不是看其前期的直面宣傳,應該看實際應用和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