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11世紀,生長於北歐(今天挪威、丹麥、瑞典等)地區的維京人,對歐洲沿海和不列顛島嶼展開對外擴張活動,足跡遍布歐洲大陸乃至北極。
擴張時間從8世紀,持續到11世紀中晚期,長達近400餘年,這一時期也因此被稱為「維京時代」,又稱為「海盜時代」。維京人的原住地在北歐地區,是今天北歐五國(挪威、丹麥、瑞典、芬蘭、冰島)的祖先,因為入侵活動而被稱為「維京海盜」。在西歐,人們往往稱呼維京人作諾斯人或諾曼人,在東歐,則被稱為瓦良格人。
維京人劇照
維京人走上對外擴張,主要是由哪些原因促成的呢?
一、生活條件的制約和資源的限制,迫使維京人走上對外擴張之路。
維京人生活的北歐地區,有曲折的海岸線和眾多的峽灣海島。海上交通條件十分優越,但陸地上地形崎嶇,交通不便,特殊的生存環境使得北歐可用於耕地的面積十分有限,糧食產量較小,牲畜難以存活。
同時,北歐地區緯度較高,冬季格外漫長,使得生活條件十分惡劣。隨著人口滋長,需要獲取新的資源,對外擴張成了維京人的唯一選擇。
二、羅馬帝國擴張失敗,為維京擴張提供了機遇。
公元9年,日耳曼人在條頓堡森林戰勝入侵的羅馬人,歐洲北部各部落的生活方式得以保存,日耳曼人遷徙的移民摧毀了羅馬帝國,隨著人口日漸滋長,維京人的內部鬥爭也越演越烈,耕地不足的情況,糧食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需要,維京人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三、維京人擁有便捷的交通工具和武器戰術。
北歐地區的海上交通便利,維京人擁有便利的海上交通工具,龍頭船是維京人獨特的海上戰船,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豐富的森林資源,給維京人大量建造戰船提供了優質木材。
較大的維京戰船可以容納40-60名戰士,船體吃水較潛、轉向靈活,時速可達18公裡,有利於維京人跨海之後進入歐洲大陸各條河流,維京人以此發展出獨特的戰術。
維京人的武器也比較特殊,如斧頭上帶有一個鉤子,可以挑開敵人的盾牌,給敵人致命一擊;用於防禦的圓盾,可以組成盾牆。同時,維京人不論男女,均可參與作戰。
維京人戰斧
基於以上條件,早在公元6-7世紀,維京人的活動就已經開始。780年左右,維京人外出活動越發頻繁,並最終開始大規模對外擴張。
那麼,維京人擴張的經過是怎樣的呢?
一、維京人入侵大不列顛、法國等地,逐漸擴張到整個歐洲(8世紀-11世紀)
789年,維京人首次襲擊英國的多塞特郡,殺死當地徵稅官員,英國東北部地區歸屬於維京人。
793年,維京人攻打北海沿岸神聖島嶼上的林迪斯凡修道院,將當地修道院修士扔進海中,並將一部分人掠做奴隸,同時掠奪荷蘭沿岸海島。不久後,神聖島嶼附近地區也遭到掠奪。
六年之後,維京人襲擊法國西南部,查理大帝為此建造了一系列沿海哨崗,並在重要港口駐紮戰艦和士兵,一定程度上阻擋了維京人擴張的步伐。9世紀初,維京人對法國的入侵暫時告一段落。
795年,維京人佔領奧克尼群島,隨後控制蘇格蘭和愛爾蘭沿線地區。800年前後,維京人侵略加洛林帝國的商業中心多雷斯港,造成了加洛林帝國的分裂。
9世紀20年代,維京人首領哈拉爾·克拉克,為尋求查理大帝繼承者「虔誠者」路易幫助,在路易的說服下皈依基督教。不久之後,丹麥國王埃裡克一世在南北商人的聚集地——海澤比,建立起教堂和學校,接受來自南方的宗教和商業模式。但擴張運動沒有因此而停止,維京人繼續對歐洲西部的戰略要地倫敦、約克、魯昂、南特等地發動季節性攻擊。
844年-971年之間,維京人6次遠徵安達盧斯,2次到達地中海,進攻方式是先控制河口,然後襲擊沿河城鎮及其腹地。
851年,維京人在泰晤士河口旁的薩尼特島過冬,是維京人首次在不列顛群島過冬。隨後,維京人奪取坎特伯雷和倫敦。十五年後,與歐洲大陸聯繫密切的約克,也被攻克,成為維京人約克王國的中心。
871年,不列顛半島的阿爾弗雷德大帝即位,率軍抵禦維京人入侵,並在878年的埃丁頓戰役中擊敗維京人,雙方籤訂合約。此後,阿爾弗雷德繼續修築防禦工事、增強軍備,在七年之後的條約中,取得了和維京人平起平坐的權力。
9世紀中後期,維京人挪威的「金髮王」哈拉爾德,首次統一挪威大部分地區,推行獨裁和殖民政策,維京人在860年來到冰島,並於874年在此定居,定居地點是雷克雅未克(冰島首都),殖民進展迅速。
幾年後,2000多名維京人攜帶財產種子牲畜到達冰島,到930年維京人的「殖民時代」走向結束,冰島居民超過2萬人。同年,維京人沿第聶伯河南下,橫渡黑海,進入博斯普魯斯海峽,並進攻君士坦丁堡,隨後穿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馬爾馬拉海,在王子群島附近繼續劫掠。
隨著擴張的繼續和對財富的追逐,維京人實力日漸東擴,在9世紀後期到達裏海。907年,維京人入侵拜佔庭帝國,破壞了君士坦丁堡周圍地區,籤訂了優待維京人的貿易協定。
941年和970年,維京人兩次入侵拜佔庭帝國,10世紀末期,維京人和拜佔庭帝國的聯繫日漸加強。在900年之後的150多年間,維京人的定居地已經包括了愛爾蘭、諾曼第、俄羅斯等地。
1066年,維京人後裔威廉一世徵服英格蘭。
維京人後裔徵服者威廉一世
二、擴張受阻,動力消失,走向終結(11世紀中晚期之後)
1100年,維京人後裔諾曼人接管都柏林。到了13世紀,英格蘭國王哈羅德一世決心驅逐維京人,部分維京人逃到冰島。1500年,維京人全部離開格陵蘭。此後,隨著北歐人從事海盜活動的減少和以對外擴張的屢屢失敗,維京人的擴張活動逐漸衰退。
維京擴張衰退的原因,從外部看,是沒有足夠的人力和先進文化,無法牢固統治所佔領的地區。同時,北歐文化價值和政治傳統,不能向歐洲大陸輸出,在文化上逐漸被歐洲大陸國家同化;從內部看,北歐內部通過擴大農業生產,滿足了生活需要,走向了莊園制,逐漸安居實現封建化,失去了擴張動力。
那麼,維京人300多年的擴張活動,有哪些影響?
一、促進了歐洲內部和各大洲間的商貿發展。
從經濟上看,維京人的擴張活動持續了數百年時間,遠航足跡遍布南臨紅海、北至北美、東至巴格達,幾乎遍及整個歐洲沿海,地理範圍極為廣泛。由於擴張活動本身與商貿活動同步進行,加速了歐洲內部和各大洲之間的聯繫,促進了中世紀歐洲商貿的興盛。
二、影響許多歐洲國家的政治和歷史進程。
對俄國來說,基輔羅斯是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三個民族的文明發源地,「羅斯」一詞就來源於維京人,俄羅斯統一後的兩個王朝,留裡克王朝和羅曼諾夫王朝的皇族,都是維京人或是維京人的後裔。
對法國來說,維京人在法國建立的公國,與當地的凱爾特人、諾曼人融合成為新的族群「諾曼人」,建立的諾曼第公國,成為英法百年戰爭的根源。
對英國來說,諾曼徵服,成為英國歷史上唯一一次被外敵入侵。今天的英語單詞,也有大量是受到維京人影響,存留下來的詞彙。很多英格蘭中部和東部的英國人身上,還保留有維京人血統。
(素材源於:https://www.allhistory.com/article/5ec4c8ec8513910001f4d4eb;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