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狀竇後入路---我的講課幻燈系列

2021-02-23 神外張醫生學習筆記

       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是美國Indiana University神經外科主任Aaron教授的The Neurosurgical Atlas系列中的乙狀竇後入路Retromastoid Craniotomy。

       Aaron教授的The Neurosurgical Atlas系列是十分有價值的學習資料。大家可以通過 http://www.neurosurgicalatlas.com 註冊使用。這個網站也是美國神經外科住院醫師經常登錄學習的網站。

        在神經外科的早期經常通過雙側開顱術來顯露後顱窩病變,因為當時的診斷技術不能達到病變的準確定位,同時也希望對不能手術的病例能達到滿意的減壓效果(Cushing,1917)。隨著診療技術的提高,橋小腦角區域的手術方法逐漸採用單側枕下入路(Dandy,1925)。事實上,早在1903年F.Krause就曾詳細描述了該手術入路。現代顯微外科技術和影像診斷技術的發展,對神經外科醫生的手術策略產生了重要影響。因為具備不同手術入路的手術經驗,越來越多的神經外科醫生贊成採用枕下乙狀竇後入路切除橋小腦角區病變,並且在準確定位和熟練操作的基礎上,手術切口和骨瓣越來越小。

        這一入路切除聽神經瘤的適應證較寬:小到內聽道內的小腫瘤,大到直徑大於5cm的巨大型聽神經瘤均可採用這一入路。對於伴有顱內高壓的患者,只要作恰當地處理後仍可進行這類手術。枕下乙狀竇後入路也可用於切除橋小腦角區其它腫瘤及非腫瘤病變:腦膜瘤、表皮樣囊腫、局限於後顱窩的頸靜脈孔神經鞘瘤、三叉神經鞘瘤、斜坡型顱咽管瘤、小腦前下動脈動脈瘤及腦神經微血管減壓等。

      以下為講課幻燈:  文末有視頻

以下為乙狀竇後入路 如何畫 皮膚切口

相關焦點

  • 師者趙凱華:講課是一種享受,我喜歡講課
    正是當初這個自己孵鳥蛋養蝌蚪的「小頑童」,在十幾年後,站上了北京大學物理系的講臺。從趙凱華1950年接觸基礎課教學起到今天,已整整六十年了。 「來碗高斯面」 幾十年來,趙先生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教書育人上,他說,「講課是一種享受,我喜歡講課」。這種享受的過程,不僅之於趙先生,更惠及了他的學生們。
  • TCT2015:橈動脈入路PK股動脈入路,平分秋色
    近日公布於TCT 2015的DRAGON研究顯示,經橈動脈入路(TRA)PCI患者1年時無主要不良心腦血管事件(MACCE)比例與經股動脈入路(TFA)治療患者相似,而且橈動脈入路組術後1周內嚴重出血併發症發生率明顯較低(P<0.001)。
  • 找不到穿刺入路?椎管內麻醉穿刺入路的解剖層次都在這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穿刺入路:硬膜外隙的穿刺進路有兩種,即後正中進路和旁正中進路,兩種方法各有其優點。後正中穿刺法:通過脊柱的後正中線在相鄰的椎骨之間向椎管內進針,進針的角度根據椎骨棘突的方向不同而不同,在腰部穿刺針幾乎成垂直方向進針,而在胸段進針的角度可以變得更傾斜。
  • PPT幻燈片中思維導圖如何製作
    我們不論是在公司還是學校,偶爾會看到PPT幻燈片中穿插思維導圖作為展示,用於總結概括一些重要內容,那PPT幻燈片中思維導圖如何製作呢?當然也可選中某個主題,直接敲擊鍵盤輸入文字後,再敲擊Enter鍵,輸入文字。在右側菜單欄中可修改字體樣式。全部填好之後,一張成型的思維導圖就差不多出來了(5225012 com)。空白的背景顯得太單調,不適合作為PPT演示,所以可以美化一下思維導圖。
  • 精彩幻燈:ImageJ 的使用講解
    精彩幻燈:ImageJ 的使用講解
  • 精彩幻燈:引物設計要點分享
    精彩幻燈:引物設計要點分享
  • 章光華:感懷清華大師講課風格
    所有這些,給我打下了較堅實的理論基礎,也讓我對工程科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有了較清晰的了解,在以後的工作中受益匪淺。 在我看來,大學老師的講課有兩種不同的風格。一種風格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老師備課充分,在課堂上完全不看講稿就能用嚴謹的語言出口成章。學生只要做好筆記,課後複習時不用多看教科書,也能很好地掌握課程內容。
  • 圖解松果體區腫瘤的4大手術入路
    圖示到達松果體區的不同手術入路。小腦上幕下入路(正中和旁正中)是最常用的。圖示也描述了到達松果體區的其它幕上入路。這些包括後縱裂經胼胝體入路、枕部經小腦幕入路和較少使用的經皮層腦室入路。  正中幕下小腦上入路  這是松果體區最受歡迎的手術入路,也是神經外科醫生最熟悉的手術方式。
  • Rhoton文獻匯總:額顳眶顴入路
    這一時期,文獻中所謂的「supraorbital」與2005年Hernesniemi Juha教授提出的「lateral supraorbital」(見後文)並非同一個概念,而是可以看做眶顴入路發展至後期mini-OZ的雛形;只不過,在當時顱底外科興起之時,入路的「擴大化」是認識顱底解剖、開拓顱底外科技術的主要方式,而現今,在對顱底已有較為全面認識的基礎上,則是回歸「mini化」而實現微創之目的
  • 年輕專家講課10分鐘,聽課老師溜走了七八個,原因是4個字!
    孫校長之前跟局裡反映過,教育系統老師那麼多,會處理教材、懂講課藝術的不知有多少,完全可以自己遴選出一支宣講隊伍來,他們更懂教師,講的內容也會更接地氣。局裡的站位比孫副校長高,說老師們講課水平好,但對於理論的把握可能就有所欠缺,生動有餘而準確不足,這是理論宣講的大忌。老孫回頭想想,也對也不對。
  • 改良Stoppa 入路可有效治療髖臼骨折
    髖臼骨折常見的手術入路有前側、後側、延長入路、髂股入路、髂腹股溝入路、延長髂股入路和前後聯合入路。經典前入路為1961年Letournel所報導的髂腹股溝入路,是治療髖臼前環骨折的主要方法。
  • 精彩幻燈:生物序列的相似性搜索-blast簡介及其應用
    精彩幻燈:生物序列的相似性搜索
  • 手術技巧:髂腹股溝和改良 Stoppa 入路治療髖臼骨折
    改良Stoppa入路於腹直肌白線處垂直分離,與恥骨聯合內固定的Pfannenstiel入路相類似。術者站於患肢對側,沿著恥骨支後間隙和四方區分離(即從腹直肌逐層分離至深層的神經血管結構)。髖臼骨折術中可把髂恥筋膜直接從骨盆緣分離出來,術中無需直接暴露股血管,而且可充分暴露骨盆環和髖臼。 無論是哪種手術入路,術中都必須用血管夾或縫線結紮髂骨和閉孔結構間動脈吻合支。
  • 空軍總醫院顧建文:經胼胝體-穹窿間入路手術方法
    第三腦室位於腦組織深部,毗鄰重要的血管和神經組織,所以第三腦室的病變在傳統的手術入路下很難有理想的暴露。自Dandy於1922 年首先報導經胼胝體前部入路切除第三腦室膠樣囊腫以來,對該區域手術方式的選擇一直是神經外科研究的熱點。近年來,經大量解剖和臨床研究表明經胼胝體-穹隆間入路transcallosal-interforniceal approach到達第三腦室入徑最短且損傷少。
  • 史上最牛歷史老師講課視頻上網 一夜成名(視頻)
    6月初,接到一位留學海外的學生打來的電話,袁騰飛這才想起,一周前,他此前業餘任教的一所民辦學校曾提出,要將他講課的視頻片段放到「優酷」上。他以為「優酷」是學校內部網,就答應了。之後的事出乎他的意料。學校先後上傳了24段視頻,累計點擊量超過1000萬。經網友收藏和轉發後,與「史上最牛的歷史老師」相關的網頁超過7萬個。《袁騰飛語錄》隨即出爐,每天都在更新。
  • 同濟教師獲2019上海高等學校物理基礎課程(實驗課程)青年教師講課...
    由上海物理學會主辦、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承辦的2019上海高等學校物理基礎課程(實驗課程)青年教師講課比賽暨2019全國高等學校物理基礎課程(實驗課程)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上海地區選拔賽,於2019年4月27日在同濟大學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