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是美國Indiana University神經外科主任Aaron教授的The Neurosurgical Atlas系列中的乙狀竇後入路Retromastoid Craniotomy。
Aaron教授的The Neurosurgical Atlas系列是十分有價值的學習資料。大家可以通過 http://www.neurosurgicalatlas.com 註冊使用。這個網站也是美國神經外科住院醫師經常登錄學習的網站。
在神經外科的早期經常通過雙側開顱術來顯露後顱窩病變,因為當時的診斷技術不能達到病變的準確定位,同時也希望對不能手術的病例能達到滿意的減壓效果(Cushing,1917)。隨著診療技術的提高,橋小腦角區域的手術方法逐漸採用單側枕下入路(Dandy,1925)。事實上,早在1903年F.Krause就曾詳細描述了該手術入路。現代顯微外科技術和影像診斷技術的發展,對神經外科醫生的手術策略產生了重要影響。因為具備不同手術入路的手術經驗,越來越多的神經外科醫生贊成採用枕下乙狀竇後入路切除橋小腦角區病變,並且在準確定位和熟練操作的基礎上,手術切口和骨瓣越來越小。
這一入路切除聽神經瘤的適應證較寬:小到內聽道內的小腫瘤,大到直徑大於5cm的巨大型聽神經瘤均可採用這一入路。對於伴有顱內高壓的患者,只要作恰當地處理後仍可進行這類手術。枕下乙狀竇後入路也可用於切除橋小腦角區其它腫瘤及非腫瘤病變:腦膜瘤、表皮樣囊腫、局限於後顱窩的頸靜脈孔神經鞘瘤、三叉神經鞘瘤、斜坡型顱咽管瘤、小腦前下動脈動脈瘤及腦神經微血管減壓等。
以下為講課幻燈: 文末有視頻
以下為乙狀竇後入路 如何畫 皮膚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