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臼骨折常見的手術入路有前側、後側、延長入路、髂股入路、髂腹股溝入路、延長髂股入路和前後聯合入路。經典前入路為1961年Letournel所報導的髂腹股溝入路,是治療髖臼前環骨折的主要方法。
但是,髖臼骨折的類型和受傷機制可影響手術入路的選擇。當髖臼前後柱發生明顯的移位性骨折時,可採用延長或聯合入路治療。延長切口可以很好地提供手術部位視野,使骨折復位和內固定物置入更容易,但是這會增加患者發生其他併發症的機率。
1989年Stoppa介紹在修復腹股溝疝手術中的一種中線入路時,發現該入路可以很好地暴露骨盆,可用於髖臼骨折的固定。Cole、Bolhofer和Hirvensalo紛紛報導了其在使用Stoppa入路時的經驗。這兩種手術入路最主要的區別在於改良Stoppa入路可以無需暴露「中窗」,從而避免損傷腹股溝管、股神經和髂外血管。改良Stoppa入路可以很好地暴露恥骨體、上支、恥骨根部、恥骨肌線上側和下側的髂骨、四方區、髖臼後柱內側和骶髂關節前側。該入路適用於大部分可經髂腹股溝入路治療的骨折,但是對於如髖臼後柱骨折等複雜性骨折的治療仍存在爭議。
因此,來自美國的Mark醫生等報導了使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療髖臼骨折的病例,文章最近發表在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上。
研究納入了2008年9月到2012年8月間36例在該院使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療的髖臼骨折患者,其中35例合併有髖臼後柱移位。該院使用改良Stoppa入路治療的適應證有髖臼前柱和前壁骨折、前柱和後側半橫行骨折、前後柱骨折、髖臼前後側橫行骨折和T型骨折。隨訪內容包括Merle d』Aubigne髖關節評分評估髖關節功能、併發症和骨折復位及癒合情況。
隨訪過程中有14例失訪,剩下的22例患者平均隨訪32個月(9到59個月)。Merle d』Aubigne髖關節評分有55%患者是優,9%患者是良,18%是中,5%是一般以及14%是差,有70%患者無需扶拐行走。隨訪發現1例淺層感染、3例深層組織感染,有2名患者大腿發生暫時性麻木,未發現有閉孔神經麻痺,還有1例腹股溝疝。
術後影像學資料提示27例(75%)骨折獲得解剖復位,6例(17%)獲得滿意復位,還有3例(8%)復位效果不佳(圖1)。94%患者在術後3.5±0.9個月獲得骨折癒合。
圖1:A-骨盆前後位片示髖臼前後柱骨折;B-三維CT骨盆前後位;C、D-三維CT重建骨盆雙斜位;E、F、G-經改良Stoppa入路行內固定術後2年
研究結果說明改良Stoppa入路治療可有效治療大部分髖臼骨折,而且術後併發症發生少。對於合併有髖臼後柱移位性骨折的患者,作者認為聯合後側入路可獲得最佳復位效果和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