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松性骨折治療新策略

2021-01-14 中國數字科技館

90歲的鄭爺爺平時喜歡坐公交車去早市買菜,上周三坐公交經過修路地段時,因為車後座的顛簸,他明顯感覺腰背部疼痛劇烈,回家後不敢坐起和翻身,家人急忙帶他到醫院就診,診斷為骨質疏鬆性腰椎壓縮性骨折,需常年臥床。考慮到臥床會讓90歲的老人喪失生活信心,家人多方問診,終於在上海一家大醫院獲得滿意的結果——行經皮椎體後凸成形術(PKP),術後第2天鄭爺爺即可下地活動,恢復日常生活,大大提高生活質量,減輕了家庭負擔。

骨質疏鬆(OP)是以骨量減少和骨組織微結構惡化為特徵的疾病,可導致骨脆性和骨折風險增加。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骨質疏鬆性骨折已成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其中,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性骨折(OVCF)最為常見,可引起急慢性疼痛,並使殘疾和死亡風險增加,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

過去對於此類骨折,我們通常採取保守治療、傳統開放手術、椎體內固定等治療方法。保守治療包括臥床休息、物理康復治療、口服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及應用抗骨質疏鬆藥物等,主要是緩解疼痛;但由於長期臥床,活動受到限制,可導致骨量進一步丟失,骨質疏鬆進一步加重,出現壓瘡、皮膚感染壞死、尿路感染、泌尿繫結石、肺部的感染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並且致殘率、致死率都比較高。同時,在保守治療後容易發生後凸畸形,椎體高度喪失,傷椎骨折後骨壞死、經久不癒合,出現慢性背部疼痛和再骨折等後遺症。而傳統開放手術治療骨質疏鬆性椎體骨折,存在創傷大等缺點,老年患者多不耐受。骨質疏鬆性椎體內固定則易出現固定物鬆動、內固定失敗等。

近年來,經皮椎體後凸成形術逐漸成為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有效治療手段。該手術創傷小、安全性高、止痛效果好,正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它是在經皮椎體成形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只需精準地向骨折椎體「打一針」,先用球囊撐起骨折椎體,再注入專用的「骨水泥」將骨折塊粘牢,恢復其支撐重力的能力,不僅能迅速緩解疼痛,傷口只有籤字筆芯大小,而且一般患者術後第二天就可以站起來行走。

經皮椎體後凸成形術適應症為:姑息性治療胸腰椎創傷性骨折;有症狀的椎體血管瘤;椎體漿細胞瘤、椎體骨髓瘤或淋巴瘤、溶骨性椎體轉移瘤等。微創椎體後凸成形術儘管損傷小,但也可能因穿刺不夠精準或灌注骨水泥滲漏引起脊髓損傷、肺動脈栓塞等,嚴重的將導致患者癱瘓甚至死亡。所以,患者一定要到經驗豐富的正規醫院接受手術。另外要注意,無症狀的穩定性骨折、其他治療方法有效者、骨量減少但無急性骨折跡象者、靶椎體骨髓炎、無骨質疏鬆症的急性創傷性椎體骨折、患有凝血障礙性疾病者、對骨水泥或顯影劑過者,則不適宜接受該術式。

在日常生活中,老人應注意防範骨質疏鬆壓縮性骨折,做到:多吃些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食物,比如牛奶;保持正常的體重,適當進行戶外活動,鍛鍊時應量力而行,以散步和太極拳等溫和的運動為主,多曬太陽;防止跌倒,如浴室要用防滑墊,雨雪天不外出,坐車時當心突然起步或突然剎車;避免搬抬重物,避免長時間彎腰做家務等;每年檢測骨密度,若出現胸腰背疼痛,要引起重視,及時來醫院就診,早發現、早處理,避免骨折移位。

文/李雲建

本文來自《家庭醫藥·快樂養生》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絕經後骨折」預防存在巨大漏洞,新策略能否奏效?
    導讀: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骨質疏鬆症及骨質疏鬆骨折已成為威脅我國老年人群健康的重要危險因素,尤其是在絕經後女性中。在本項發表於Nat Rev Endocrinol的文章中,作者對目前有關「絕經後女性骨折高風險人群」的篩查策略提出了質疑,並以研究為依據,提出了「更廣泛治療策略」的建議。
  • 骨科教程: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療
    下面的治療方案介紹是依據不同骨折類型,所以術前對骨折類型的判斷非常重要。1. 保守 VS 手術治療肱骨近端保守治療方案包括肩關節支具制動。其適應症為成角小於 45°,骨折移位小於 1 cm。Young 教授等報導 36/64 例患者經保守治療後功能恢復良好,其中骨折無移位的病例功能恢復最好。
  • 江西省南大二附院開展彈性鋼板治療髖臼骨折新技術
    中國江西網訊:2014年1月18日,在江西省南大二附院院領導、醫務科的支持下,麻醉科、手術室的配合下,骨一科吳慶、付曉玲副主任醫師採用彈性鋼板這一新技術成功為一名63歲右側髖臼骨折、右側髂骨骨折患者實施右側髂骨、髖臼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  髖關節是人體最大、最穩定的關節之一,是典型的球臼關節。髖臼骨折是一種嚴重的關節內骨折。
  • 股骨轉子間骨折五大熱點問題
    熱點一:髓內固定與髓外固定 一個老生常談的新話題 (一)股骨轉子部力學特點與轉子間骨折分類 股骨轉子部位骨骼正常情況下既要承受肢體活動時髖關節的剪式應力,還要承受身體垂直向下的應力,有著特殊的生物力學原理和機械應力,這是其容易發生骨折的力學弱點
  • 髕骨下極骨折手術治療進展_髕骨骨折_髕骨下極骨折_醫脈通
    髕骨下極骨折較為少見,佔髕骨骨折的9.3%~22.4%,AO分型為34-A1,多為粉碎性骨折。髕骨下極骨折造成髕骨高度丟失,破壞了正常的髕股關節解剖和生物力學關係,所以正確的治療髕骨下極骨折對於恢復伸膝裝置完整性和穩定性以及良好的膝關節功能至關重要。本文就髕骨下極骨折的手術方法和療效進行綜述,分析最新現狀、進展以及存在的問題,探討進一步研究方向。
  • 改良Stoppa 入路可有效治療髖臼骨折
    髖臼骨折常見的手術入路有前側、後側、延長入路、髂股入路、髂腹股溝入路、延長髂股入路和前後聯合入路。經典前入路為1961年Letournel所報導的髂腹股溝入路,是治療髖臼前環骨折的主要方法。
  • 單一切口手術治療脛腓骨遠端骨折
    局部軟組織薄弱和血供較差通常使得脛腓骨遠端雙骨折,尤其是高能量損傷造成者,的治療較為困難。 脛骨內固定的目標是在不增加軟組織損傷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穩定骨折,而這對大多數脛骨遠端骨折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
  • 兒童骨折與成人骨折有什麼不同?
    骨折是骨骼的斷裂,當施加於骨骼的力比骨骼能承受的力更大時,就容易發生骨折。如果骨折處伴有皮膚破裂,就是開放性骨折,雖然比較少,但是治療不當,會有感染風險。2兒童骨折與成人骨折有什麼不同?
  • 關注骨質疏鬆性骨折(椎體/髖部骨折)術後骨折癒合
    1992年到2006年期間,中國北京地區85歲以上人群髖部骨折男性增加了近4倍,女性增加了近5倍[3]。據估計,2015年我國主要骨質疏鬆性骨折(腕部、椎體和髖部)約為269萬例次,預計到2035年約為483萬例次,到2050年約達599萬例次[4]。 二、 骨松骨折治療難點 1.
  • AM:生物活性玻璃助力萬能膠用於骨折內固定
    理想的骨粘合劑材料應該能夠在骨折斷端處提供即時的堅強固定,同時能夠提供骨細胞長入空間,促進骨折癒合。氰基丙烯酸酯(俗稱萬能膠)是目前唯一兼具優異即時粘接強度和生物相容性的醫用膠水,從其誕生之日起即被寄以厚望,但其聚合產物不可降解,無法支持骨組織長入穿過粘合層,最終未能成功用作骨粘合劑。
  • 朱濤:腫瘤幹細胞靶向治療的新靶點及新策略的研究
    在2014腫瘤轉化醫學研討會上,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朱濤教授分享了腫瘤幹細胞靶向治療的新靶點及新策略的研究。朱教授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長期從事腫瘤分子病理及分子靶向治療的研究,發表SCI論文近60篇,篇均影響因子>5,論文他引總數超過2000次,H-index=24,朱教授此會議視頻已上傳至行雲學院以供交流學習。
  • 手術技巧:髂腹股溝和改良 Stoppa 入路治療髖臼骨折
    髂腹股溝入路是Letournel和Judet於1993年首次報導用於治療大部分髖臼前柱骨折。該入路可暴露整個髂窩內側面和骶髂關節至恥骨聯合間骨盆前緣,包括間接暴露四方區。
  • RA患者千萬要小心骨折,這兩種治療方法缺一不可
    圖4 血清陽性RA患者骨密度更低,骨質疏鬆發生率及10年骨折風險升高圖5 在3年觀察期中自身抗體數目對骨密度變化的影響03RA患者骨質疏鬆和骨折治療藥物研究從2014年9月至2019年3月招募RA患者,記錄其臨床特徵、骨密度和脆性骨折證據,研究期結束時重複測量骨密度。
  • 骨折後注意事項 骨折病人的休養方式有哪些
    2、骨折康復的專業飲食護理導航早期(1-2周)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見,消腫散瘀為骨折癒合之首要。中期(2-4周)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
  • 骨折的影像學檢查有哪些?骨折癒合期的X線表現
    原標題:骨折的影像學檢查有哪些?骨折癒合期的X線表現   骨折的影像學檢查有哪些?骨折是一種常見疾病,常發生於兒童及老年人,運動員發生骨折的情況也非常普遍。下面,我們主要來了解下骨折的常見影像學檢查,以及骨折癒合期間的X線表現。
  • 浙大學者發現永久性腦缺血的潛在治療新策略
    他們在研究中首次揭示了BNIP3L的泛素化降解是永久性腦缺血過程中線粒體自噬缺失的重要原因,發現通過抑制BNIP3L泛素化降解實現線粒體自噬的重啟可能是永久性腦缺血的潛在治療新策略,並為將卡非佐米用於缺血性腦損傷的治療提供重要的實驗依據。缺血性腦卒中,又稱腦缺血,是一類由於血管狹窄或閉塞造成的腦供血不足引起的神經系統疾病,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致死率及高復發率等特點。
  • 「星醫百」減肥能增加骨質量,或成新的抗骨質疏鬆治療策略
    更有意義的是,了解脂肪細胞的產物控制骨細胞的機制可能會發現新的抗骨質疏鬆治療策略。為了克服這一局限性,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個更具治療相關性的模型,在成年小鼠中誘導脂肪消融。 為此,研究團隊將表達靈長類白喉毒素受體(DTR)的小鼠與那些表達脂聯素(ADQ)-Cre的小鼠交配。 因此, DT給藥可以完全消除這些DTRADQ小鼠中的WAT和BAT,並可消融骨髓脂肪細胞 。
  • 骨折不就是骨頭斷了嘛?事實遠不止這麼簡單,治療還分3個部分呢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摔跤就容易引發骨折,這種現象非常常見,並且骨折難以癒合,那麼為什麼老年人容易骨折呢?關於骨折,大部分人都知道,就是骨頭斷了,而骨折的分類、骨折的症狀,以及骨折後的治療,又了解多少呢?
  • ...腺癌精準化治療新策略,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Molecular Cell」
    附屬同濟醫院吳登龍團隊闡明前列腺癌精準化治療新策略,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Molecular Cell」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20-09-29  瀏覽:
  • 錢程:靶向腫瘤幹細胞治療癌症的新策略
    來自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生物治療中心的錢程教授參加了此次論壇,並分享了題為"靶向腫瘤幹細胞治療癌症的新策略"的精彩報告。3.以Nanog為靶點的篩選出的HDAC抑制劑可誘導腫瘤幹細胞分化,聯合其他分子靶向藥物可成功治療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