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的鄭爺爺平時喜歡坐公交車去早市買菜,上周三坐公交經過修路地段時,因為車後座的顛簸,他明顯感覺腰背部疼痛劇烈,回家後不敢坐起和翻身,家人急忙帶他到醫院就診,診斷為骨質疏鬆性腰椎壓縮性骨折,需常年臥床。考慮到臥床會讓90歲的老人喪失生活信心,家人多方問診,終於在上海一家大醫院獲得滿意的結果——行經皮椎體後凸成形術(PKP),術後第2天鄭爺爺即可下地活動,恢復日常生活,大大提高生活質量,減輕了家庭負擔。
骨質疏鬆(OP)是以骨量減少和骨組織微結構惡化為特徵的疾病,可導致骨脆性和骨折風險增加。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骨質疏鬆性骨折已成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其中,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性骨折(OVCF)最為常見,可引起急慢性疼痛,並使殘疾和死亡風險增加,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
過去對於此類骨折,我們通常採取保守治療、傳統開放手術、椎體內固定等治療方法。保守治療包括臥床休息、物理康復治療、口服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及應用抗骨質疏鬆藥物等,主要是緩解疼痛;但由於長期臥床,活動受到限制,可導致骨量進一步丟失,骨質疏鬆進一步加重,出現壓瘡、皮膚感染壞死、尿路感染、泌尿繫結石、肺部的感染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並且致殘率、致死率都比較高。同時,在保守治療後容易發生後凸畸形,椎體高度喪失,傷椎骨折後骨壞死、經久不癒合,出現慢性背部疼痛和再骨折等後遺症。而傳統開放手術治療骨質疏鬆性椎體骨折,存在創傷大等缺點,老年患者多不耐受。骨質疏鬆性椎體內固定則易出現固定物鬆動、內固定失敗等。
近年來,經皮椎體後凸成形術逐漸成為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有效治療手段。該手術創傷小、安全性高、止痛效果好,正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它是在經皮椎體成形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只需精準地向骨折椎體「打一針」,先用球囊撐起骨折椎體,再注入專用的「骨水泥」將骨折塊粘牢,恢復其支撐重力的能力,不僅能迅速緩解疼痛,傷口只有籤字筆芯大小,而且一般患者術後第二天就可以站起來行走。
經皮椎體後凸成形術適應症為:姑息性治療胸腰椎創傷性骨折;有症狀的椎體血管瘤;椎體漿細胞瘤、椎體骨髓瘤或淋巴瘤、溶骨性椎體轉移瘤等。微創椎體後凸成形術儘管損傷小,但也可能因穿刺不夠精準或灌注骨水泥滲漏引起脊髓損傷、肺動脈栓塞等,嚴重的將導致患者癱瘓甚至死亡。所以,患者一定要到經驗豐富的正規醫院接受手術。另外要注意,無症狀的穩定性骨折、其他治療方法有效者、骨量減少但無急性骨折跡象者、靶椎體骨髓炎、無骨質疏鬆症的急性創傷性椎體骨折、患有凝血障礙性疾病者、對骨水泥或顯影劑過者,則不適宜接受該術式。
在日常生活中,老人應注意防範骨質疏鬆壓縮性骨折,做到:多吃些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食物,比如牛奶;保持正常的體重,適當進行戶外活動,鍛鍊時應量力而行,以散步和太極拳等溫和的運動為主,多曬太陽;防止跌倒,如浴室要用防滑墊,雨雪天不外出,坐車時當心突然起步或突然剎車;避免搬抬重物,避免長時間彎腰做家務等;每年檢測骨密度,若出現胸腰背疼痛,要引起重視,及時來醫院就診,早發現、早處理,避免骨折移位。
文/李雲建
本文來自《家庭醫藥·快樂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