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醫百」減肥能增加骨質量,或成新的抗骨質疏鬆治療策略

2020-10-22 星醫百

來源:生物探索

眾所周知,脂肪組織可以影響骨骼的生長,通俗理解就是因為肥胖容易增加骨量。 現已有證據表明脂肪組織和骨骼之間存在代謝關係。 更有意義的是,了解脂肪細胞的產物控制骨細胞的機制可能會發現新的抗骨質疏鬆治療策略。


2020年10月6日,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 Steven L. Teitelbaum 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 細胞—代謝 》上發表題為「 Ablation of Fat Cells in Adult Mice Induces Massive Bone Gain 」的文章,揭示了 成年小鼠脂肪細胞的消除能夠誘導大量的骨增加

DOI: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0.09.011

研究團隊之前已經證明,通過在脂肪中表達白喉毒素受體(DTR),使白色(WAT)和棕色脂肪組織(BAT)的種系缺失,可觀察到骨量顯著提高。 但此種系誘導脂肪消耗只發生在胚胎發育過程中。 為了克服這一局限性,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個更具治療相關性的模型,在成年小鼠中誘導脂肪消融。 為此,研究團隊將表達靈長類白喉毒素受體(DTR)的小鼠與那些表達脂聯素(ADQ)-Cre的小鼠交配。 因此, DT給藥可以完全消除這些DTRADQ小鼠中的WAT和BAT,並可消融骨髓脂肪細胞

實驗流程圖

之後,研究團隊假設脂肪組織消融術可以引起骨量增加,為了驗證這一假設,將攜帶靈長類DTR的小鼠(DTR-STOPfl/fl)與表達ADQ-Cre(DTRADQ小鼠)的小鼠配對,給予2個月大的DTRADQ小鼠(DT/DTRADQ小鼠)的DT實際上消除了WAT-BAT,導致血清脂聯素消失、血清乳酸脫氫酶(LDH)水平升高,這可代表外周脂肪庫幾乎完全消融。 給藥10天後,發現骨實質上佔據了幹骺端到骨幹的整個皮質內間隙。 而在 DT給藥後3-4天內就可觀察到大量新骨基質,此時骨髓脂肪細胞不再明顯,也沒有骨髓壞死的跡象

成年去脂小鼠骨硬化


隨後,研究人員對其結果進行了機制研究,研究表明這種脂肪細胞敲除介導的骨骼質量增強現象反映出消除了其抑制劑後骨形態發生蛋白(BMP)受體的激活,這與同時的表皮生長因子(EGF)受體信號傳導有關。 DTRADQ誘導的骨硬化不是由於周圍脂肪細胞的消除引起的,而是可能消除了表達ADQ的骨髓脂肪細胞

BMPR信號介導脂肪細胞消融誘導成骨

骨質疏鬆症表現為破骨細胞相對於成骨細胞活性的增強。 治療方法包括抗吸收或促成骨藥物。 但抗吸收劑誘導的骨質量可能導致非典型骨折,可能是因為這在藥物性骨合成代謝的背景下並不發生成骨,因此需要刺激成骨細胞的製劑,而 靶向BMP受體抑制劑(具有短期EGF受體活化作用)的合成代謝藥物可能是大幅增加骨骼質量以預防或逆轉病理性骨丟失的一種手段

相關焦點

  • ...骨質疏鬆症日(2020.10.20),為大家盤點可導致骨質疏鬆的藥物。
    並且在不同的甲狀腺疾病中,發生骨質疏鬆的機制是不同的。因此,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時,要慎之又慎。三、抗凝藥已有研究報導提示某些抗凝藥物可通過不同的藥理機制幹擾骨轉換,使骨丟失大於新骨形成,最終導致骨量減少,骨質疏鬆,嚴重時可並發骨質疏鬆性骨折。問題在於,抗凝藥物導致的骨質疏鬆早期不易發現,且藥物性骨損害作用更持久、逆轉困難。
  • 靜悄悄的殺手——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防治 骨質疏鬆症的防治應貫穿於生命全過程,骨質疏鬆性骨折會增加致殘率或致死率,因此骨質疏鬆症的預防與治療同等重要。骨質疏鬆症的主要防治目標包括改善骨骼生長發育,促進成年期達到理想的峰值骨量,維持骨量和骨質量,預防增齡性骨丟失,避免跌倒和骨折。
  • 警惕骨質疏鬆,骨密度篩查很重要!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骨病。2001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質疏鬆症是以骨強度下降、骨折風險性增加為特徵的骨骼系統疾病,骨強度反映骨骼的兩個主要方面,即骨礦密度和骨質量。
  • 「醫說」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聽醫生淺談骨質疏鬆症
    今天就請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劉亞平給我們講解一下骨質疏鬆症的特點、誘發因素、發病症狀、治療等有相關知識。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骨病。骨質疏鬆症最大的危害就是骨質疏鬆性骨折。骨質疏鬆性骨折常見的骨折部位是腕骨骨折、椎體骨折、髖部骨折。
  • 女性骨質疏鬆症狀圖片
    核心提示: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骨密度和骨質量下降,骨微結構破壞,造成骨脆性增加,從而容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質疏鬆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二大類。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又分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Ⅰ型)、老年性骨質疏鬆症(Ⅱ型)和特發性骨質疏鬆(包括青少年型)三種。
  • 【世界骨質疏鬆日】骨質疏鬆知多少
    骨 質 疏 松 什麼是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是最常見的骨骼疾病,是一種以骨量低,骨組織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骨病。
  • 骨質疏鬆,需要做哪些檢查呢?
    如果生活中有因輕微碰撞或跌倒而發生髖骨骨折、連續3個月以上服用強的松等激素藥品、身高降低、經常過度飲酒、女性連續12個月以上沒有月經、在45歲之前絕經等情況存在,患骨質疏鬆的危險性會增加,需要進一步檢查。那麼,都需要做哪些檢查呢?
  • 這 10 大類藥物可導致骨質疏鬆
    抗凝藥 華法林也能引起骨質疏鬆,可能與其抑制降鈣素沉積、促進骨吸收有關。常發生在橈骨遠端、脊柱和髖骨,也見於肋骨。肝素引起的骨質疏鬆常發生在脊柱和肋骨。作用機制可能與其增加骨膠原溶解、使甲狀腺功能亢進而加速骨吸收、抑制骨形成等有關。
  • 世界骨質疏鬆日:有三類人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的應該如何...
    原標題:世界骨質疏鬆日:有三類人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的應該如何防治?   骨質疏鬆,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這是全身骨骼所發生的一種病變,也是骨骼所發生的最常見的疾病。骨質疏鬆,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患者一開始可能並沒有什麼感覺。但是,隨著他們的骨骼質量、承重能力的下降,進而就會發生骨骼疼痛、變形,還極容易導致脆性骨折的發生。
  • 搞清3 件事,「輕斷食減肥」嗖嗖的!|節食|節食減肥|卡路裡|減肥...
    「輕斷食」是當下最火的減肥方法之一,如果正確地操作,很多人可以見證「5 天輕斷食瘦 12 斤」「斷食 21 天堪比整容」的神奇效果,因此被眾多明星、醫生、營養師誠意推薦,更是國內外科學研究的熱門話題。
  • 關注骨質疏鬆性骨折(椎體/髖部骨折)術後骨折癒合
    1992年到2006年期間,中國北京地區85歲以上人群髖部骨折男性增加了近4倍,女性增加了近5倍[3]。據估計,2015年我國主要骨質疏鬆性骨折(腕部、椎體和髖部)約為269萬例次,預計到2035年約為483萬例次,到2050年約達599萬例次[4]。 二、 骨松骨折治療難點 1.
  • 臨床筆記丨骨質疏鬆症治療藥物一覽
    雷洛昔芬是第一個被批准用於預防和治療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SERM,它對骨、脂肪代謝和腦組織具有雌激素激活作用,而對乳腺和子宮則具有雌激素拮抗作用。目前尚無證據表明雷洛昔芬能降低非椎體部位的骨折率。藥物不良反應包括血管收縮和靜脈血栓栓塞 。
  • 透過「大頭娃娃霜」事件,教你正確認識糖皮質激素
    最近,一則「大頭娃娃」的新聞再次進入了大家的視線。有家長因為給自家寶寶使用了一款治療溼疹的寶寶霜造成孩子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長成了「大頭娃娃」,該寶寶霜中激素含量嚴重超標是造成「大頭娃娃」的罪魁禍首。
  • 熱不化的冰淇淋、能減肥的可樂…人類執著於「吃喝」時,怎麼把它變...
    不論人類進化到何種地步,對於食物的開發和創造就始終沒有停歇,如文豪、吃貨蕭伯納所說「這個世上沒有比愛美食更真心實意的愛了。」如果你關注科技行業,會發現我們身邊在不斷變化的科技行業,關於飲食業的變化是最接地氣的,畢竟不論什麼樣的新技術,只要能方便人們「吃喝玩」三大件的升級,都是喜聞樂見的事。所以,當我們再來回望一下近一兩年科技和食物之間的新動態,會發現有不少驚喜的事。
  • 「文匯報」上了年紀一定「成骨不足,破骨有餘」?骨質疏鬆可防可治!
    ,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骨病。骨質疏鬆症在目前醫療條件下完全可防、可治,加強對危險人群的早期篩查與識別非常重要,即使已發生過脆性骨折的患者,經適當治療,可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風險。首先要說明的是,骨質疏鬆症是一種與增齡明顯相關的骨骼疾病,隨年齡增長,發病率增高。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骨質疏鬆症和骨質疏鬆性骨折發病率不斷上升。
  • 多重耐藥菌防控的「術、法、道」
    臨床醫生如何綜合運用檢驗、影像、抗生素等「武器」來遏制多重耐藥菌,挽救患者生命是多重耐藥菌防控的「術」;在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努力下,制定並推廣用來規範、指導臨床多重耐藥菌診治的相關指南共識,這是多重耐藥菌防控的「法」;而研究細菌與人體的宿主關係,探求細菌在人體裡繁殖、共存和平衡的規律,這就是多重耐藥菌防控的「道」。
  • 黃慈波教授: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鬆的研究進展
    我國一項大型多中心橫斷面研究對全國46家風溼病專科醫院3136例曾經或正在服用GCs的風溼病患者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在3136例GC治療患者中,90%的患者存在骨量減少或骨質疏鬆,OP的發生率為41.4%,4%的患者發生病理性骨折;此外,在3136例患者中,32.7%的患者從未預防性給予抗骨質疏鬆治療,35.6%未預防性使用抗骨質疏鬆藥物。
  • 吃肉也能減肥?揭秘生酮飲食的真相
    這點挫折當然不能澆滅他們的信念,他們屢戰屢敗,越挫越勇,開始琢磨有沒有既不用管住嘴,又能吃到肉,又不用運動的減肥方法?還真有一種天天吃肉就能減肥的方法!除了不能吃主食之外,肉肉什麼的隨便吃!生酮飲食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可不是為了減肥,而是被用於治療「兒童難治性癲癇」。直到最近20年,有部分研究發現生酮飲食在其他領域,比如多囊卵巢症候群、糖尿病等慢性病治療當中,也能起到輔助管理體重的作用,生酮飲食才慢慢被擴展到減肥領域。
  • 「痛」到憂傷:糖尿病神經痛藥物治療攻略
    正所謂「甜」至深處,「痛」到憂傷。對於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PDPN),主張標本兼治。「病因治療」以控制血糖、營養神經、改善微循環、抗氧化應激為主;「對症治療」主要是緩解病人疼痛,後者往往也是臨床治療的難點,下面重點談談這方面的問題。
  • 世界骨質疏鬆日:關於骨質疏鬆,專家告訴你不知道的「真相」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有近1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症,但高發病率的背後,骨質疏鬆症的危害卻一直未得到充分重視。骨質疏鬆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屬疾病"骨質疏鬆是一種代謝性骨病,隨著年齡的增加,骨量開始降低,骨骼裡的結構縫隙越來越大,骨骼也就變得越來越脆弱了,因此,在很多人的觀念中,這是一種老年病,但實際上,骨質疏鬆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它可以發作於任何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