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科技進步,許多先進的科技項目開始不斷向前推進,仰望星空不再是一個虛無的口號,而是一個真切的現實,更多的科研成果宛如流星般划過了夜空,在今年12月初,我國研製的嫦娥五號太空飛行器就已經飛上萬裡高空,直衝雲霄,並帶回了很多不錯的月球標本,仿佛是收到了「廣寒宮仙子」的贈禮。眾所周知的是,全世界都致力於月球探索,都想看透這月球之上的奧秘,而中國得到的這些土壤標本,無疑又會讓這一事業前進一大步,宛如蟾宮折桂一般,而中國登月的動態也被世界各方關注,其中美國就非常關注中國的動向,並且它還第一時間致電中國,藉由曾送中國月壤的名義,希望中國能夠以禮相待,投桃報李,這引發了很多爭論和思考。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在月球上獲得月壤,共計為382千克。自從有了這些土壤之後,他們就開始把它們做成外交的禮物,帶到世界各地,炫耀自己的戰績,同時也促進全人類的太空科學發展。後來,在1978年,美國尼克森總統來到我國進行一場破冰訪問的時候,他將重量為1克的月壤,贈送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手上,當時中國就非常感謝美國的贈送,畢竟中國科學家有了一顆月球巖石後,對月球的研究就能夠更進一步深入的進行探索。而在此之後,中國自己經過數十年如一日的刻苦鑽研,努力進步,最終自己研製的飛行器嫦娥五號也順利升空,在月球上登陸,成為了一道美麗的月球色彩,在嫦娥五號圓滿登上月球,開始月球表面採集工作後,美國航天局NASA就直接在社交空間上表示,希望中國能夠分享月壤的科研數據,聽到這樣的說法,大家也就想起了當年中國受到美國的贈予,看來美國是想讓我們做出回報了,有人對此嗤之以鼻,說現在的美國人怎麼這麼小氣,斤斤計較呢?
其實,美國這麼斤斤計較,當然是有一定原因的,他們現在擱置了月球探索方面的發展,打算在2024年才進行第二次登月,所以他們已經很多年沒上月球了,不但是美國自己沒有履行登月計劃,事實上全人類都已經四十多年沒有上月球了,上一次的登月,還是前蘇聯在1976年履行的「月球24號」計劃。所以說,美國肯定會希望得到一部分月球表面的泥土,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在歷經多年時間跨度後,對月球的地質變化實行新一輪探索。
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同一個地方十年前十年後的土壤都是不一樣的,而對於美國同樣也是如此,這美麗的土壤,是美國科研界萬分垂涎的寶藏。而且因為中國本身就策劃規定了月球正面的研究價值,所以他們讓嫦娥五號採集的巖石,是位於呂姆克山脈火山地下2米處的風暴洋凝結巖,這種巖石作為月球體表以北地區風暴席捲後,凝固形成的結晶,包含著極其豐富的信息,完全是科學界翹首以盼的珍寶。
此外,這次中國的登陸區域,跟美國當年去的地方是不一樣的,所以說美國擁有這一塊新的土壤,就能夠更加全方位、多角度的探測月球,觀察月球的全貌,讓人類的探測更進一步發展,很多人都不知道,月球到底有什麼值得我們去探索的?其實這樣的說法就狹隘了,作為跟地球密切相關的行星,它從來不是夜空中的一絲灰塵,而是地位舉重若輕的事物,等著我們不斷去追尋。
然而一件外交大事的發生,總是會面臨多方面爭議,我國在這件事情上面就發生了分歧,有一部分人對美國保持不太樂觀的態度,他們認為美國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壓榨中國、力圖打擊中國,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居然還想得到中國的贈禮,那簡直就是厚顏無恥,其實這種說法顯得有些小家子氣了,不太符合我國現在的大國格局,現在只需要經過中國科學家們的綜合探討商定,確認我國應該回贈美國多少月壤,然後就會跟美國之間進行交接和互動,除了給美國以外,這月球土壤還會分割出一部分,贈予其他更多有實力的國家,這樣才能促進全人類的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不得不感慨,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愈發強盛,月球這片無盡荒涼的土地,終將被我們開拓出新的道路,以前的中國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真正能上九天攬月,探索其中的奧秘,但是在如今2020年,這一切都在真切地發生著,無數的喜訊向著地球傳來,這種情況值得歡慶鼓舞,在2020年12月1日降落在月球表面的,早已不只是那一架名為嫦娥的飛行器,更是中國科研人員的無限寄託,是他們奉獻精神的具象表現,是他們徹夜奮戰得到的堅實結果;而這次月球探索的最終目的,也不止是探索月球,而是去探索這整片浩瀚星空,探索整個宇宙的未來,充滿了無限的時間、空間價值,月球這一方土地,只是人們所有暢想的一個集合體,是科研過程中的短暫一步,未來肯定不將止步於此,還將繼續進步,把月球作為一個起點,領略無垠太空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