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億年來,地球上的海洋為何總是不能淹沒陸地?

2020-12-05 科學探討

其實是可以淹沒的,現在海平面由於兩極冰川融化其實已經在抬高了,只不過地球上的水資源有限,且地球體積太大,並不能淹沒海拔高的地區而已,其實個大洋底淹沒的陸地其實也十分廣泛呢,只是在水下,大家可能並沒有多大關注。

現在由於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兩極冰川以及一些常年冰凍的高海拔冰川地區已經開始融化了,而且逐年有惡化的趨勢,現在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數據顯示,自從二十世紀以來,全球海平面已上升了10至20釐米左右了,並且還沒有減緩的趨勢,一些沿海地區已經有十分明顯的感覺,只是我們在內陸的感覺不大,所以說這個數據其實還是挺可怕的,要是兩極冰川繼續融化,導致一些原來不參與流動的冰川水注入大洋,海平面繼續升高,會淹沒一些沿海陸地,並且要是加上一些由於地殼地質構造運動導致的陸地板塊自然的升降,可能會導致沿海地區淹沒的更加劇烈,也還是有很大的潛在性危險的。像一些沿海城市,有的城市海拔是低於海平面的,平時靠的是堤壩抵禦海水,這種在極端天氣下是很容易發生災害的,並且隨著海平面的持續上升,這些堤壩也都可能達到極限而潰壩,那後果也是不敢想像。

但是這些海平面的上升還是有一定的限度的,那就是在理論上地球上所有的冰川融化,將所有能流動的水都參與匯集到一起,它們所能淹沒到的高度,那才是最高的海平面的高度呢,但是這個高度肯定是不會將地球所有陸地都淹沒的,因為地球體積這麼大,要是全部鋪平在地表上,讓海平面每上升一米,這個水量都是十分巨大的呢,但是地球上的水其實早就是一個穩定的量呢,即總量其實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中,所以說地球上的確實把整個地球表面的高海拔地區全部淹沒,但是其實水流覆蓋的面積其實是地球上最大的區域

相關焦點

  • 陸地的老大哥 ——海洋
    海洋有多大?你也許並不清楚地球上的生命誕生於海洋,但是從3億年前總鰭魚登陸以後,陸生動物們從此離開了海洋,開始了它們「天高任鳥飛」的自由生活。習慣了陸地豐富多彩的生活的動物們,以為海洋深冷黑暗而無趣,但我們忘記了,祖先總鰭魚只是海洋生命中的一個小小分支,而與海洋比起來,寬廣的陸地也只是一個小弟。
  • 海洋動物如此龐大,為何陸地生物不能變這麼大?看完漲知識了!
    在這個地球上,海洋佔地球表面71%的面積,那麼在廣闊的海洋中有著各種各樣的植物和海洋生物。那麼這些海洋生物和我們陸地上的一些生物相比,它們的體格非常的龐大,我都知道在陸地上目前我們人類已經發現的最大的動物就是大象了,最大的大象也只不過才有十噸左右重,那麼身高和體長也是在五米到八米左右,和我們人類比起來,它們非常的龐大,但是在海洋中這裡重量根本不值一提。
  • 地球上為什麼有陸地和海洋兩個不同的地方?
    導讀:地球上為什麼有陸地和海洋兩個不同的地方?地球是太陽系中四顆巖石行星之一,其他三顆是火星,金星和水星。但在許多方面,地球都和它們不一樣一這不僅僅是因為它庇護著生命地球表面並不穩定,它通過緩慢但不可阻擋的板塊構造過程不斷自我調整。
  • 如果陸地和海洋的比例顛倒,那地球會是什麼樣子?
    地球表面由大約71%的水和29%的陸地組成,而海洋容納著地球上將近97%的水資源。如果這個比例逆轉,地球表面的大部分變成固體的陸地,原先的高山變成深淵,那麼,地球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呢?地球的氣溫會上升海洋在降低地球氣溫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大量的水從海洋中蒸發,從而防止地球溫度急劇上升。然而,如果大部分地表是陸地,那麼地面將會非常熱,使大部分土地變成沙漠,而冰蓋會變小,洪水會淹沒附近的陸地。海洋之所以能夠調節溫度,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很高,這意味著它吸收了更多的熱量,從而使溫度不會顯著上升,這與陸地相差很大。如果沒有這樣巨大的水庫,地球的氣溫將遠高於現在。
  • 如果未來海水淹沒了陸地,人類會演化出鰓嗎?
    2019年9月24日,一則國際消息不脛而走:位於日本北海道北部的鼻北小島被證實完全消失。早在去年的10月份,當地漁民便發現鼻北小島有「消失」的態勢,可不能引起當地政府的重視。今年的5月份,鼻北小島不見了,經過4個月的搜尋未果,證實該小島已經完全消失於地面上。
  • 佔據地球71%的海洋,卻有95%的區域沒開發,未知生物還有很多種?
    世界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龐大的,而地球的外貌還有宇宙,宇宙中還有很多我們所不知道的東西,實際就在我們生存的地球上還有著我們人類還未到達的地方,要知道海洋佔據了我們地球表面上的71%,這個比例是非常大的了,而我們陸地才佔據了29%,這種數據證明這世界上還有很多的海洋區域還未出現過人類的足跡
  •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面積比地球所有陸地還大,但其危機已逐漸到來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面積比地球所有陸地還大,但其危機已逐漸到來說到地球上的海洋,我們都知道我們有四個海洋,七大洲,但儘管後者的數量似乎很多,誰知道事實上,地球的表面積大於陸地面積。說到大海,沒有比太平洋更好的地方了。
  • 如果人類消失了幾十億年,地球上有哪些東西可以證明人類來過?
    人類以及現在地球上的生命,基本都是在恐龍滅絕之後誕生的,恐龍之前的那些生物種類基本都消失了。於是我們可以大膽做出一個猜測,人類有可能在未來也會被大自然收割消失,如果人類消失了幾十億年,地球上有哪些東西仍然可以證明人類來過?
  • 如果地球海洋面積變成陸地,會發生什麼變化?人類還能生存嗎?
    地球上之所以會出現生命離不開具有誕生生命的種種條件,比如水資源,對於寄生的生物而言,如果沒有水資源的話,人類都不可能在地球上出現,隨著地殼的運動逐漸出現了陸地,如果地球上的70%的海洋變成了陸地之後,人類還能夠繼續生存下去嗎?
  • 研究顯示:地球曾經全是海洋沒有陸地
    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Nature Geoscience )的一項研究指出,32 億年前的地球完全被海洋覆蓋,沒有任何大陸。相關線索來自澳洲西北部內陸的古老海底。科學家分析一百多個沉積物樣本後發現了意想不到的東西:32 億年前,海洋中的氧-18 比氧-16 多(後者在現代海洋中更常見)。他們的模型表明,以全球規模考量,大陸會從海洋中吸收氧-18。在沒有大陸的情況下,海洋將攜帶更多的氧-18,研究發現,這兩個氧同位素之間的比率說明當時沒有大陸的存在。
  • 如果地球上的海洋與陸地對調的話,會發生什麼?
    隨著人類的發展,地球人口數量可謂是越來越多了,不管是什麼資源平均下來都顯得很少,土地也一樣。我們都知道,海洋面積佔了地球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而人類只能生活在百分之三十的陸地上。現在也由於土地面積有限而造成了一寸土地一寸金的現象。
  • 如果地球上所有的冰都融化,那麼陸地會不會被淹沒?
    我們知道,冰在地球上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尤其在北極以及南極,冰是那裡的唯一風景。在地球上的淡水資源中,冰川佔據著主要部分。雖然地球上的水很多,但是淡水儲量僅佔不到全球總水量的3%,而且其中的三分之二又屬於固體冰川。但是由於全球氣候逐漸變暖,世界各地冰川的面積和體積都有明顯的減少,有些甚至消失.這種現象在低和中緯度的地方尤其顯著。
  • 如果將地球的海洋與陸地互換,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我們就會看到美麗的地球就像一顆藍色的水球。根據科學家對地球的統計,地球表面超過七成的面積都是被海洋所覆蓋的,只有百分之三十的面積是陸地。水也被譽為是生命之源。在地球早期發展的時候,地球的上空雖然已經有了大氣層,但是大氣層中仍然缺少了最關鍵的臭氧層。所以許多來自宇宙的高能粒子就能簡單地穿過大氣層,直接射向地球的地面。
  • 冰川融化致「西蘭洲」淹沒?
    經過對板塊構造學說的完善,人們發現,不僅陸地,整個地球的巖石圈都是一塊塊拼起來的,而板塊主要分為兩類,即大陸板塊和大洋板塊。  重要的是,判定板塊性質的並非人們如今眼見的海陸位置,而是從地質學範疇判斷其巖石類型、相對海拔位置等等。就如同夏威夷雖然是一片陸地,但從地質學角度看,它只是大洋板塊露出水面的部分。
  • 地球正在發生巨變!三分陸地七分海洋將成過去,地球環境岌岌可危
    人類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地球作為人類的唯一家園,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那麼人類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的時候,也要記得保護我們的地球,保護我們的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加長遠的生存下去。我們都知道我們的地球是一顆蔚藍的星球,在地球上有71%的水資源,剩下的29%都是人類生活的陸地,因此人類的生存面積是非常有限的,那麼人類在陸地上生存就更要節約資源,合理開發。
  • 土衛二海洋能維持幾十億年 足以形成孕育生命條件
    (原標題:土衛二全球性海洋能維持幾十億年,足以形成孕育生命條件)科技日報北京11月6日電,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6日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稱,歐洲科學家通過建模發現,在土衛二疏鬆多孔的核心內,潮汐力作用產生熱,使其內部海洋能維持幾十億年。
  • 地球形成了幾十億年,地心仍舊是巖漿,為何冷卻的這麼慢?
    上圖:全球的長波輻射分布(1985年4月),單位瓦/平米。表面積與體積的比行星越大散熱就越慢,這是由於表面積隨著體積增大,與體積的比例越來越小(一個二次方與三次方的比),這跟動物體型越大就越能抗寒的道理一樣。
  • 如果地球上的冰全部融化了,我們會怎麼樣
    地球的氣候屬於一個龐大的系統,不管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必將影響全球。全球氣候變暖主要引發的問題就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導致海洋環境失衡,極端天氣頻繁發生。其中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兩極冰川的融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今天我們來說說如果地球上的冰川全部融化了,我們的世界會怎麼樣?
  • 海洋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這些水從哪裡來的?為何海水是鹹的?
    至今為止,我們人類在宇宙中也是找到了幾十顆行星,但是這些星球全都在太陽系之外,距離我們地球非常的遙遠,比我們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無法到達。其實我們如果要挑戰這些行星的時候,是按照什麼標準來決定的呢?毫無疑問,肯定是以我們地球為主要模板來尋找,因為首先要看看有沒有水資源或者是氧氣。
  • 陸地有大象,海洋當中有鯨魚,為何天空沒有巨大的生物呢?
    陸地有大象,海洋當中有鯨魚,為何天空沒有體型龐大的動物呢?文/濤聲依舊如果要從地球形成之初算起的話,地球上所誕生的生物物種數量可謂是不計其數,雖然地球經歷了數次的生物大滅絕,不過很多生物依然在這些滅絕當中頑強的生存下來,而也是因為這些大大滅絕很多的新生物得以出現,如今地球的生態環境趨於穩定,除了在人為幹預之下的物種滅絕之外,很少有發生自然現象所導致的生物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