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人「宅」在家中 「我是都市隱形人」

2020-12-01 新華網客戶端

  信息技術提供的高度便利與城市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使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宅」在家中——

  「我是都市隱形人」

  「宅」源於社會進步

  科技越來越發達,居家生活越來越便利,「宅消費」創造大價值

  起床,開機,刷牙,登錄QQ,打開股市交易系統,洗臉,上廁所的同時看手機報和微博……這套起床流程已伴隨了趙磊兩年。兩年前,31歲的趙磊從深圳一家網絡公司辭職,加入了居家辦公的SOHO一族。

  「每天上下班都要聞公車上的汗臭,上班就對著電腦趕工,午餐還要在快餐店搶位子,和同事寒暄。有時我看著街頭的人流,覺得我像是都市隱形人,很累很忙卻沒什麼存在感。」大都市中越來越高的人口密度與越來越稀缺的宜居資源,讓趙磊感到不適,「我總覺得生活不該是這樣的。」

  辭職後的趙磊幾乎不出家門,卻感到舒心多了。他每天吃著電話訂的外賣盒飯,用著網購的生活用品,網頁設計的生意也在網上談好,閒暇時間就窩在沙發上看看電影、NBA。「當『宅男』掙的和原來差不多,可是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應酬和花銷,自由多了。我就算只穿個內褲拉訂單,也沒人計較。」

  在趙磊看來,網絡技術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宅」生活成為一種可能,並且很便利。「回想10年前,怎麼可能有這麼多宅男宅女!宅在家裡哪有這麼多事兒可做!現在足不出戶就能了解世界,享受便利生活,多好!」

  這是中國社會信息化飛速發展的十年,也是中國城市家庭數位化趨勢明顯的十年。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11年底,中國家庭寬帶用戶已經攀升到12430萬戶,比2002年底增長了近42倍。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5.38億人,是2001年的13.45倍;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規模達1.87億人,是2001年的50倍。與此同時,網購、微博、在線娛樂、電子支付等「宅消費」的產值規模越來越大。僅今年「光棍節」一天,天貓、京東商城等20餘家主要電商的銷售額就近300億元,較去年翻了一番。

  不過宅在家中,也有讓趙磊煩惱的一面。「科技越來越發達,世界越來越小,看起來社交圈子天南海北,但人與人的距離卻越來越遠了。」今年夏天趙磊與大學的舍友聚會,結果四個人都忙著刷微博、看手機,一頓飯吃了不到一小時就草草收場。此外終身大事也是個麻煩。遠在家鄉的父母幾乎每個周末都電話逼婚,他總是以事業為重推脫。「別看QQ上聊得熱絡,可是現實中都是『見光死』。我也習慣了現在的生活模式,真成了家,恐怕都是矛盾,反倒不自在。」

  「便利改變生活,也改變性格。」曉麗的媽媽抱怨,原本愛說愛笑的女兒,工作之後,整天跟電腦、手機生活在一起,既不出門也不說話,一切喜怒哀樂都跟網絡綁在了一起,「宅」得厲害。別人問起女兒的性格,「宅」就成了典型特徵。

  人到中年的地產商人吳榮平也愛「宅」在家裡。「我不是不善於交際的人,但是這幾年我越來越『宅』了,只要不談生意,就愛呆在家裡上網看書。」與很多事業有成的商人不同,吳榮平不熱衷於閒暇時間外出交際,更願意呆在家中逃避一些可有可無的會議、應酬。

  不過對於下一代,吳榮平卻不同意他們「宅」在家中。「我一直有意識的培養我兩個孩子的社交能力。人脈是最重要的財富,而社交能力是最基本的謀生技能。我甚至不強求他們有很好的學習成績,但是我要求他們必須學會交朋友。」

  「宅」是情非得已

  工作壓力大、免費的公共資源有限、出門社交成本高,不少人「被宅」

  29歲的海歸陸平凡沒想到自己也會成為「宅女」。美國讀研回來,她沒回浙江老家,在北京國貿一家外企工作。從此,她開始了「平時兩點一線,周末蝸居在家」的生活。

  「『宅』本身一點意思都沒有,我完全是被自願的。」和大多數工薪階層一樣,陸平凡每天早上7點起床,晚上7點左右才能到家。每天要花兩個多小時在上下班路上。如果加班,9點多能到家就謝天謝地了。「起早貪黑的,回到家筋疲力盡,根本沒力氣出門,周末就更想多休息休息,看看美劇,上上網,收拾屋子,做點好吃的犒勞自己。」

  除了工作壓力大,需要休息,出門社交成本高也是陸平凡不得不「宅」在家裡的原因。她算了一筆帳:在北京下館子吃飯,兩個人一次大概要花去170元;看一場電影,電影票加零食兩個人又要200多元了;如果再逛逛街,至少要五六百元。

  「這樣出去一次,加起來大概要花費八九百元,還不包括打車錢。」陸平凡月薪8000元,月房租要3000多元,還要給父母匯一些錢,自己手頭的餘錢還要存一些以備看病等不時之需,剩下的零花錢僅夠出去消費一兩次。「而且北京這麼大,每次出去找個人,一出門來迴路上就得花兩個小時,時間成本也太高。」

  像陸平凡這樣擔憂出門社交成本高的「宅男」「宅女」不在少數。電影票七八十元一張,演出票二三百元一張,景區門票動輒上百元,連農家樂的食宿價格都在節節飆升,無論是看文娛演出,還是旅遊出行,成本都不低,反倒是「宅」在家裡更能滿足娛樂需求。

  「去電影院看電影,去郊外旅遊,人不要太擠,花銷不要太多!」大學畢業後,江蘇人陳偉留在上海,找了個月薪近4000元的工作。不過很快他就發現入不敷出:隔三差五,同事間就要AA付帳搞聚會,吃飯、唱歌、泡夜店「一條龍」,沒有一次花銷低於百元,不參加就會被認為不合群。最後他乾脆辭職「宅」在家裡,每天醒著就是對著電腦,替人「打遊戲練小號掙點散碎銀子」,累了就從網上下載最新的電影看。「我這種經濟能力有限的還是宅在家裡自在些,也算大隱隱於市嘛!」

  值得注意的是,都市中老年「宅人」的規模正越來越大。6年前,67歲的退休工人程阿姨為了幫助大兒子帶孩子,和老伴來到了北京。在老家,程家二老不僅常走親戚,還參加老年協會的各種演出、座談,可到了北京後卻變成了「宅女」、「宅男」。

  「北京太大了,老年人出行太困難了。我自己普通話不太好,跟別人交流起來也有點吃力,所以不敢出門。」程阿姨所住的小區裡像候鳥一樣遷徙來京的老年人不在少數,但大多不怎麼出門。「對於我們這些外地來京的老人,跟周圍鄰居不熟悉,也不知道社區有什麼活動可以參加。不過,北京空氣也不好,人行道上都擠滿了機動車,出去也沒意思。」

  「宅現象」凸顯「宅文化」

  「宅群體」的意識和行為是健康的,其消費取向預示著未來趨勢

  從世界範圍看,社會經濟發達地區都存在不同種類和程度的「宅現象」。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社會出現了第一批「宅男」「宅女」。那些一整天不出家門、只坐在沙發上抱著零食看電視的「宅群體」,被稱為「沙發土豆」。後來,這種「宅群體」相繼出現在日韓等國,再與日語詞彙一起通過臺灣和香港傳入內地。

  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駿認為,越是現代社會,人越有條件去「宅」。「如果沒有網絡和快遞幫我們解決生活需求,怎麼『宅』呢?『宅』的背後,有一整套健全的供應、保障系統支撐,這是社會分工不斷細化的結果,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結果。今天的社會給人提供越來越多的選擇,讓人們有條件去逃避現實交往。」

  如今,我國的「宅現象」表現形式很多,堪與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媲美,只是分布區域不如發達國家普遍,發展程度還比較有限。比如,目前「宅現象」主要存在於北京、上海、深圳等特大型城市。

  值得關注的是,日益普遍的「宅現象」背後的「宅文化」。

  文化人類學博士、蘭州大學民族學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王建新教授介紹,「宅文化」的產生和發展,主要取決於消費文化的發達和自主意識的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講,「宅群體」的湧現是社會進步的具體表象。

  「從新型社會關係建構方面,『宅群體』表現出非常超前的意識狀態和組織智慧。他們不願受制於血緣、地緣、業緣等傳統文化所支撐的組織機制的束縛,而是積極尋找方便進入也容易退出的、更容易發揮個人能動作用的組織模式。」王建新說,這是「宅文化」的核心。正如英國社會學家吉登斯所評述,「宅群體」所提供的人際關係模式,很可能數十年以後就是社會的一般模式。除個別有損正常社會道德秩序的個案舉動,「宅群體」的意識和行為是健康的,可以理解的。

  顧駿認為,「宅文化」是自願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生活觀念,又分為兩類。其中一種是自願選擇,他們覺得「宅」自由自在、心滿意足,社會應尊重和包容他們的選擇;另一種則是「宅」在虛幻世界裡走不出來的,這是心理問題,需要自己克服或者找醫生解決。

  在大眾媒體中,「宅群體」常常被賦予「負面形象」,是問題人群的代名詞;「宅文化」似乎代表著惰性和逃避,有一些消極意味。

  王建新認為,選擇「宅」在家裡的人不一定就是心理上或者社交能力上有問題。在現代信息通訊發達的情況下,大多數人選擇「宅生活」,是因「宅」在家裡能夠將更多的時間集中在自己的興趣點上,通過信息手段獲取更多、更廣泛的交流機會和有效信息。

  「既然有了新的技術條件來支撐『宅』生活,為什麼我們不去完善這些條件,讓『宅群體』幸福感更高,而一定要把他們從家裡拖出來呢?」顧駿說。

  針對因為基本生活困難才居家不出的「宅群體」,顧駿認為,社會應幫他們創造條件、解決困難,比如創造職業遊戲玩家、微博營銷等新的就業崗位,實現發展新興產業和鼓勵就業的雙贏。

  據介紹,在日本,宅群體的消費行為越來越受到實業界的重視,很多製造企業都設有研究機構深入研究「宅群體」的消費狀況,並預測其消費取向很可能成為未來趨勢。

  「『宅群體』的消費是產業界關注的對象。據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統計,2005年日本『宅文化』產業的總產值在5000億日元左右。我個人認為,近年其經濟規模應該已經接近1兆日元。」王建新說,社會應該容忍、讚賞並支持「宅群體」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不要使他們因逆反而走向極端。「借用費孝通先生構建和諧社會的名言,『宅群體』與其他群體應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陸婭楠 金遠晴)

相關焦點

  • 雖然我是個肥宅,但同時也是人畜無害啊!
    近些時日,有些主播就開始在各大平臺上引用了「肥仔快樂水」這個詞來形容可樂,結果說的人多了,加上諧音的原因,「肥仔快樂水」就演變成了現今的「肥宅快樂水」了。肥宅,甚至是被稱作死宅,在我們聽來,都不是什麼好聽的詞語,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宅男、宅女習慣性地以此來自嘲,它們的貶義色彩也逐漸在減輕。
  • 一百多年前,老北京人比現代人可宅多了!
    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體驗了從未有過的長時間宅家生活。人們居家辦公、帶娃的同時,開始在家裡各種花式找樂子,練廚藝、刷手機、做手工……一百多年前,老北京人比現代人可宅多了。明清時期,閨中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官員、百姓夜晚基本要宅在家裡。清代北京因城市管理和治安需要,施行嚴格的宵禁。
  • 這2種「招財樹」最適合放「客廳」,養人又旺宅,懂花的人都養!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得以提高,人們除了解決溫飽問題以外,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這方式有很多種,今天我要給大家說得是在家裡養一些花花草草來修生養性。不難發現,現在喜愛花草的人越來越多,養花自古以來就是一件比較高雅的事情,雖然現代人養花大多是為了淨化家中的空氣或者是為了美觀,但不論出於什麼目的,在這個過程中一樣可以達到修生養性,放鬆心情的效果。
  • 月光情侶「肥宅」在家 三月終於存款6000
    」 都市熱報消息,「今天的肥宅快樂水,美滋滋,再配上肥宅快樂雞,周末真歡樂。」從今年7月份至今,許明超和女友的每個節假日都宅在家,他們覺得這樣又節約又享受。記者了解到,不少年輕人都崇尚這種肥宅快樂生活…… 為省錢 決心當「肥宅」 昨(21)日,記者來到位於大竹林的許明超家中,他和女友正窩在沙發上,垃圾桶裡有幾個空可樂瓶。
  • 越來越多人在家裡樓梯裝感應燈帶了!漂亮又實用,回家我也裝一個
    聽說朋友在合肥有套複式今年剛完工,正好我和老公也準備買套複式,就想著去看看朋友家的樓梯是怎麼裝的,沒想到卻被她家樓梯裝的感應燈帶給吸引了,太神奇了!一步一燈,人走燈滅,不用手動去關也不用吆喝,你說是不是很方便?☆時尚裝飾性強這樣的運動感應燈帶,其實現如今流行的網紅樓梯燈,踩著樓梯上就像踩鋼琴塊一樣,別人應用在商場,你應用在家裡,那可不就是時尚時尚最時尚!
  • 動漫中讓人羨慕的幾位「肥宅」,簡直堪稱人生贏家!
    「肥宅」不管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動漫中都是不怎麼招人喜歡的存在,因為「肥」與「宅」就是女生最討厭的兩個字,不過在二次元中還是有不少逆襲成功的「肥宅」,接下來就給你們介紹幾位堪稱人生贏家的幾位肥宅!阿笠博士《名偵探柯南》自稱天才的發明家,也基本滿足「肥」「宅」這兩種屬性,這體積說他瘦也沒人信吧!,因為經常一個人宅在家中搞科學實驗,所以他也算是個肥宅!他的初戀對象(芙莎繪·坎貝爾·木之下)還是很漂亮的!兩人至今都未婚,相信以後還是會在一起的,畢竟都能等對方四十年!
  • 疫情之下,14億人宅在家的100種方式,看完我跪了……
    ,是看得到安全感 你失眠,我恰好陪你一起醒著。 所以兜兜轉轉,我們都在等能一起欣賞世界的那個人. 讀書多了,內心才不會決堤 讀書多了,內心才不會決堤 經過2020年這個春節 我想很多人都明白了一些道理 比如: 原來豬也是過得很辛苦的 原來玩手機真的會偶爾煩得去寫作業
  • 古人言「人窮家敗」,皆因「五樹進宅」,這5種樹木別亂種!
    五樹進宅,人窮家敗 古人云:「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指的是5種樹木不能在家中種植,否則家道中落!那麼到底是哪5種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第一種,桑樹。古代有通假字,漢字博大精深,諧音字很多,「桑樹」的「桑」跟「喪事」的「喪」,讀音相同!
  • 俗語:「墳頭塌陷,家人遭難;宅前樹枯,家中無主」,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墳頭塌陷,家人遭難;宅前樹枯,家中無主」。雖然我對這句俗語仔細斟酌了好久,但終究還是不明白這句俗語究竟是在說什麼,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墳頭塌陷,家人遭難任何人對自己的先祖都會有一份敬仰之情。對於我們中華民族來說,炎黃二帝就是我們的祖先。《國語》中稱:「昔少典氏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
  • 我的第一把多用的設計都市獵人瑞士軍刀
    用簡單的方式去度過每一天,就是現在很多人的心願。不過在日常的家居生活裡有著很多比較瑣碎的事情,雖說影響不大,但是要解決這些問題還是會花費不少的時間。尤其是當事情很多的時候,恨不得自己能夠擁有三頭六臂,一次性處掃除所有的麻煩。而為了解決煩惱,我們會經常使用一些多功能的工具,比如維氏瑞士軍刀。瑞士軍刀是一款很有名的多功能刀具,不僅功能齊全,而且款式也有很多。
  • 年輕人的「快樂肥宅觀」:宅廢了身體,還可能形成社交恐懼
    一提起「宅」,很久以前大家首先會聯想到不善交際、二次元等標籤,可如今,整天拿著手機,吃個快餐或垃圾食品隨便應付,舒服地躺在床上,能不出門就不出門的「宅生活」,作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受。
  • 實用口語:「宅」用英語怎麼說?
    今天,英語君就和大家說說如何用英語表示「宅」,不過世界這麼大,各位童鞋還是多出去走走,不然your brain will rot你腦子發黴,一輩子單身狗,就不能怪誰了。   我認識的所有物理學家都很宅而且面色蒼白。(The Big Bang Theory生活大爆炸)   Ken is a very indoorsy person because he hates traveling.   肯是個很宅的人,因為他討厭旅行。
  • 二次元:為什麼要叫我死肥宅,你看我多麼善良溫柔啊!
    下面我先來介紹一下肥宅的特徵,根據資料介紹,其特徵有以下幾點:成績無下限,社交不成功。人醜還顏控,沒錢又任性。蠢材不努力,體肥仍愛吃。人窮不剁手,單身還矯情。這可不是我說的,都是度娘的原話。這說明肥宅是多麼的不做作,表裡如一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和議論,人生苦短不如活的順應本心。就像卸掉偽裝的小埋,想喝就大口大口的喝,想笑就放聲的笑,玩遊戲累了就看會漫畫,看漫畫累了就睡覺,不用端著那些所謂的架子。而且單純的肥宅們也沒有那些所謂的社會浮躁氣息,有的只是順應本心的快樂。跟這樣的人相處,不用擔心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有的就是單純的興趣相投,互相講兩個葷段子,說說動漫中有趣的話題,一起打遊戲有說有笑。
  • 誠信肥宅是什麼意思? 這梗代指身體肥胖,又很宅的人
    誠信肥宅是什麼意思? 這梗代指身體肥胖,又很宅的人時間:2019-07-20 12:43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誠信肥宅是什麼意思? 這梗代指身體肥胖,又很宅的人 誠信肥宅是什麼意思 簡單來說,就是指身體肥胖,又很宅的人。
  • 農村老人常說:「五樹進宅,人窮家敗」,這五樹指的是哪些樹?
    我們今天說的「五樹進宅,人窮家敗」就是一句流傳很廣的俗語,那麼這五樹究竟是哪五種樹呢?為什麼不能在家裡隨便栽種呢?這些到底有沒有科學道理和科學依據呢? 其實農村俗語當中的講究非常多,就比如「五樹進宅,人窮家敗」這句話。這句話說的是有五種樹不能栽種進家裡,否則會導致人的命運不好,最後人也窮了家也敗光了。
  • 怎樣理解「五樹進宅,人窮家敗」之說?
    中國有很多俗語代表了當時中國人的智慧與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其中「五樹進宅,人窮家敗」就是古人對家庭和諧,幸福安康的期盼。對這五種樹,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解讀,一說「松樹,柏樹,桑樹,梨樹,槐樹」,一說「桑樹,松樹,柳樹,梨樹,柏樹」,且有一句「桑松柳梨柏,不進王府宅」之說。
  • 隱形相機,能看到人眼看不到的圖像,甚至透視?
    熱像儀,也被稱為隱形相機或熱成像相機,或紅外熱像儀,是一種利用紅外輻射拍攝加熱區域圖像的設備,就像普通相機利用可見光形成圖像一樣。不同於400到700納米的光學相機,隱形相機的波長高達14000納米(14微米),目的是熱成像。
  • 老祖宗常說:「宅有五虛使人貧,宅有五實使人富」,啥意思?
    而且很多人在看到,住宅和運氣有關係時,都會持有一種懷疑的態度,但是老祖宗卻留下了一句建築俗語。「宅有五虛使人貧,宅有五實使人富」,那麼什麼是「五虛」和「五實」呢?宅中的「五虛」有無道理?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去了解古人的智慧。
  • 鬥魚聯手英雄聯盟官方、網魚聯手大動作,玩家宅在家中就能賺錢?
    LOL峽谷挑戰賽由網魚和英雄聯盟聯手舉辦,參與大神人數之多,規模之大實屬罕見。因此,吸引了諸多國內大神玩家參與到了其中。LOL峽谷挑戰賽的總獎池高達38萬,而且是通過線上+線下的模式進行的。對於LOL峽谷挑戰賽鬥魚也是極為的關注、重視和認可。
  • 假期居家變身「肥宅」?但這並不是我想要的快樂……
    這次的五一可是足足有5天的小長假,這讓不少小夥伴內心一陣激動,可疫情還沒結束,貌似呆在家中最為安全,做個簡單快樂的肥宅難道不香嗎?一 | 肥宅的快樂生活今年的五一經過國家的調休變成了難得的「小長假」,國家之前就出臺政策不鼓勵旅行,再考慮到如今仍然有所反覆的疫情情況,更多的人選擇在家當個「快樂肥宅」。那麼你的五一假期是如何度過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