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矽谷最炙手可熱的女人是誰?答案不是Yahoo的CEO Marissa Mayer或者Facebook的COO Sheryl Sandberg,而是醫療科技公司Theranos創始人兼CEO Elizabeth Holmes。
在《Fobes》最新公布的美國女性財富榜中,31歲的Elizabeth Holmes憑藉45億美元身家成為全美第一年輕富婆。最近,Elizabeth Holmes和矽谷另一位風雲人物Sal Khan(後者被認為是美國教育的顛覆者,並拒絕了10億美元投資堅持免費教育)對話,講述了自己不一樣的成長經歷。
Elizabeth Holmes的童年就與許多孩子不同。她的母親是美國國會國防與外交政策副官,父親在美國國際開發署工作,自小就隨著父母輾轉華盛頓、休斯頓、中國等地。這也養成了其獨立堅強的個性。
Elizabeth Holmes小時候曾想長大後像父母一樣擔任政府工作人員。但她逐步意識到這一工作的官僚一面,按她的話來說就是「有時候他們想要努力去辦好一件事情,但在這樣的體系裡,他們無法直接控制結果」。在10歲的時候,她就開始意識到,如果想要改變世界,辦一家公司比為政府工作要靠譜得多,「而矽谷是展示這一商業成果的最佳舞臺。」
「I was in love with science」
Elizabeth從小就表現出對數學和科學的興趣。她將其歸功於父母對她和弟弟在教育上的一視同仁(其實就是沒有時間管),父母給弟弟買樂高或者其它玩具的時候,Elizabeth也得到同樣的一份。因此Elizabeth從小就沒有「女孩子家沒必要/不應該學數學/科學」之類的自覺,並很早就為自己定下要去斯坦福讀書的計劃。
在15歲讀高二的那年夏天,Elizabeth就跑到斯坦福,纏著教授最終讓她修讀大學裡的中文課程;當她還是一個大一新生的時候,她就連續幾個月每天跑去找後來成為她導師的Channing Roberson問,「你什麼時候讓我進你的實驗室」,全然不顧實驗室一般只招博士生的潛規則。
2003年,當SARS在全球肆虐的時候,大二新生Elizabeth則是在新加坡基因組研究院嘗試用更簡單的辦法(例如擦拭鼻子)來檢測SAR病毒。隨後Elizabeth又對此進行了改善,加入了晶片傳感等功能,並獲得了自己的第一個專利:一個可以檢測用戶血液並無線傳輸提示醫生調節藥物劑量的可穿戴設備。
創業之路
Elizabeth一邊上學一邊辦自己的公司,但很快她發現,在公司業務花的時間要比她在課堂上花的時間要多。對此她求助於自己的導師Channing Roberson,Channing Roberson反對自己的學生創業,因為「我參與過的40多家公司裡還沒有一家是19歲的女孩子在Run的」。但Elizabeth最終說服Channing Roberson成為了自己公司的顧問,並動用父母為自己準備的教育基金作為公司的種子基金,忽悠了實驗室裡的一對學長學姐夫妻來為自己工作。
從一開始創業,Elizabeth就制定了打持久戰的長期計劃。這不僅表現在早期資金吃緊的時候,Elizabeth也不願修改自己的商業計劃以獲取快速市場變現,在與風險投資打交道的時候還一直保持自己的控制權.到如今,Elizabeth仍然擁有Theranos的過半股份。但Elizabeth也承認,自己在一開始並沒有就想到會悶頭一幹就是十年才開始將產品推向市場。
「有時候我都覺得,自己一開始不清楚這事兒有多難辦,這反而幫了我的忙」。
Elizabeth如是說。2013年,Theranos開始對外展示自己的血液檢測產品。
十年磨一劍的結果是:當醫生為血液檢測開出數百美元的血液帳單時,用Theranos的產品最低只要2.99美元就能搞定。
此外,Theranos取血不用針頭,只用輕輕扎一下手指擠一點血即可,這下可讓傳統醫療公司整個人都不好了。這些傳統醫療公司開始動用輿論工具,一開始把認為矽谷公司是靠創新競爭的Elizabeth給鬱悶的不行,但這也為Theranos積累了和整個醫療系統打仗的經驗。
顛覆
Theranos最終選擇與連鎖藥店Walgreen(相當於屈臣氏)合作。在Palo Alto大學路上的Walgreen藥房的樣板店(就在蘋果店旁邊),那裡配置了真皮沙發,新新音樂和小巧的取血裝置都給驗血的人以不一樣的感受。
據Elizabeth稱,至少有40%的人在醫生開出驗血單後或是因為害怕扎針或者費用問題而沒有驗血,Theranos正是瞄準了這一塊市場,他們希望提供更便宜、更方便、更好的用戶體驗,在5英裡的範圍內就有一個Theranos健康中心,幫助用戶通過便捷的血液檢測方式及早發現病症,而用戶需要付出的成本只是其過去使用醫保自掏腰包的一半甚至更低。
據估計,美國血液檢測市場容量為750億美元,而Theranos在打破舊有秩序的同時,有望打出一個1250億美元的新市場。如同Uber一樣,Theranos要顛覆的也是一個勢力龐大的傳統市場。
美國醫療市場是一個不願意改變的市場,即便歐巴馬強推的醫改方案在通過的過程中和在推行的過程中都遇到了不可忽視的阻力。「他們(傳統醫療檢驗公司)不喜歡我們。」Elizabeth說。「但用戶有權利選擇」。
【作者介紹】矽谷鋒向標,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旗下關注矽谷創新生態系統的公眾號,由雷鋒網北美新聞中心運營。除特別註明外,所有內容均為原創,轉載請在開頭註明出處,並原文連結回本文。有興趣可掃碼關注: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