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網紅」是如何煉成的?

2020-11-26 中安在線網站

2019年5月30日,《科技袁人》主講人袁嵐峰與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美國國家隊總教練羅博深,在錄製完節目後同上海延安初級中學的學生合影。(資料圖片)

  兩年學完小學和初一的課程,14歲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物理系,23歲獲得化學博士學位……袁嵐峰這在外人看來如同「開掛」的人生,在不惑之年有了新的插曲。這一年開始,他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是「科技袁人」。

  《科技袁人》是一檔網絡視頻科普節目,2018年誕生至今全網已超過1.5億次播放量,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科普類內容領域前1%的頭部IP。從科學家到「科普大V」,這位「網紅」是如何煉成的?

  當科學家「走紅」二次元平臺

  雖然14歲就進了科大,但袁嵐峰並非少年班的成員。「我是屬於『少年班之外的少年大學生』,這樣的人在科大也是很多的。 」袁嵐峰說。

  1997年袁嵐峰在他的實驗室,第一次接觸到網際網路。他登錄科大的瀚海星雲BBS,註冊了帳號「胡不歸」——「歸去來兮,田園將蕪兮胡不歸」,鍾情於古典文學的袁嵐峰,網名來自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

  通過網絡做科普,是一連串的機緣巧合。 2015年3月,一條「量子瞬間傳輸技術重大突破」的消息引爆輿論,配圖是《星際迷航》裡的瞬間傳送裝置。科幻變成了現實?這讓公眾興奮又不解。

  「我剛好學過一些背景知識,知道這在學術上叫作『多個自由度的量子隱形傳態』,屬於量子信息領域。記者並不理解其中的科學原理,報導不得要領,無怪乎讀者看不懂,以己之昏昏,怎麼可能使人昭昭呢? 」袁嵐峰說。

  於是袁嵐峰聯繫中科大潘建偉量子信息研究組的同事,寫了第一篇有意為之的科普文章《科普量子瞬間傳輸技術,包你懂!》,發表在自己的微博上,當時他的粉絲數不到8000,但意想不到的是轉發和評論像潮水一樣湧來。

  不過真正促成他科普形式更加立體多元的,是在一次名為「思想者論壇」的學術會議上與「觀視頻工作室」擦出的火花。

  「觀視頻」是依託於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的視頻團隊,以視頻節目讓各界資深專家學者解讀時事熱點。「觀視頻」的導演朱偉希望在科技和科普節目上有所突破,儘管這並不被看好——在周圍人的眼中,科教片的收視率慘不忍睹。然而朱偉覺得,身邊對科技和科幻感興趣的人明明越來越多。

  《科技袁人》由此應運而生,2018年元旦開始向各個視頻平臺推送。令朱偉意外的是,試播的3期節目竟然在B站(嗶哩嗶哩)這個主打動漫二次元的視頻網站反響很熱烈。不到一年半的時間,《科技袁人》已經出品超過100集,全網超過1.5億次播放。

  2018年,袁嵐峰當選「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人物」。

  公眾需要「既準確又生動」的科普

  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一體兩翼,但在很多科普工作者眼中,這是極不平衡的兩翼:「一隻是雄鷹的翅膀,一隻是老母雞的翅膀。 」

  科普顯然是較弱的那一隻。

  袁嵐峰在網上流傳最廣的文章,是一篇分析中國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的文章,叫做《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 「縱向來看,中國歷史上科技水平的巔峰就是現在。橫向比較,中國目前的科技水平在世界上是第二集團的領頭羊位置,僅次於美國」,儘管徵引了大量的權威數據,但對於文章的這一核心觀點,網絡上的爭議和嘲諷依舊不斷。

  「與其問科普對科學界有什麼好處,不如問科普的缺乏對科學界有什麼壞處。 」袁嵐峰說,科普對公眾無疑至關重要,但科普需要專業人士來做,科學界對於科普的重要意義也要有清醒的認識。中國科學界在社會上得到的承認遠低於應得的承認,要扭轉這種不公平的現狀就得靠科普。

  接觸科普時間長了,袁嵐峰發現當下的科普往往有兩類毛病,一類是「有科沒普」,另一類是「有普沒科」。

  「有科沒普」的作品多是業內專家寫的,但太專業化了,基本相當於論文摘要,完全沒考慮讀者的接受能力。

  「有普沒科」就更加沒譜了。袁嵐峰印象最深的例子就是量子糾纏,有的文章說量子糾纏說明粒子有意識,有的說量子糾纏讓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崩塌了,甚至還有說可以量子禪修的……

  看到親朋好友轉發來的各種文章,袁嵐峰哭笑不得:與其讓別人瞎寫,不如自己來寫一些介於「有科沒普」和「有普沒科」之間的東西。

  袁嵐峰觀察發現,在面向專家的技術性文章和過於粗淺而往往不準確的文章之間,科普工作存在一個巨大的空檔,即面向那些值得科普的讀者,準確而生動地介紹科學原理和科學的思維方式。這也正是袁嵐峰做科普的初心。

  說起來簡單,但真正要做到「既準確又生動」卻並非易事,這不僅要求有正確的原理和數據,還得以易於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在許多時候,甚至需要發展出新的邏輯順序,突破教科書或者其他文章的常見框架。

  長期的教學經驗對於袁嵐峰做科普工作很有幫助,而「既準確又生動」更是深受羅阿爾德·霍夫曼的影響。羅阿爾德·霍夫曼是198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也是袁嵐峰在康奈爾大學的博士後導師。

  羅阿爾德·霍夫曼認為,好的理論,就是儘可能簡單,你把它一減再減,直到再減你就什麼都不剩下為止,到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相信,剩下的每一條都是對研究對象的本質描述。

  袁嵐峰聽霍夫曼講科學,最顯著的感受就是:所有的科學道理都是可以理解的。這讓他深信,只要是你真正理解的科學道理,你都能夠講得讓別人理解。

  不試圖說服別人只傳遞科學精神

  從社交網絡和網紅自拍,到各種計算公式,再到人類登月,一張張圖片迅速切換,最後終結於袁嵐峰的一個哈欠——這是《科技袁人》節目的片頭動畫,像極了美劇《生活大爆炸》。

  在朱偉看來,上世紀美蘇爭霸期間,人類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也是科技最輝煌、最具野心的時候,然而新世紀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科技反而變得內向和消沉了,人類越來越熱衷於IT、AI、VR、AR,不再具備向外探索的精神,所以他故意用倒敘的方式來展現科技發展,而袁嵐峰的那個哈欠更成了點睛之筆。

  效果出人意料的好,網際網路上的觀眾非常買帳,甚至覺得這個哈欠很「提神」。「網際網路時代不需要權威來灌輸知識,這個哈欠也是我們拉近跟觀眾距離的嘗試。 」朱偉說。

  從標題製作到話語方式,深諳網際網路傳播規律的朱偉在科普的生動性上動了不少腦筋,有時候甚至因為「追熱點」和袁嵐峰產生分歧。多年從事科學研究的嚴謹讓袁嵐峰堅信,「準確」和「生動」發生衝突的時候,應該優先選擇準確,這總比犯錯要好。

  但儘管如此,節目播出後總少不了爭議和反駁的聲音。最無奈的是碰上「民科」或「槓精」,為了論證「民科」觀點中的問題,袁嵐峰曾經向專業人士請教,但把問題剖析清楚之後,發現沒有任何作用。

  《科技袁人》在策劃之初的目標也就是傳播科學精神和科學的思維方式,袁嵐峰覺得,能夠影響一部分人就已經很成功了。今年5月,《科技袁人》從觀視頻工作室分離出來在B站獨立運營,1個月內關注粉絲數超過14萬。

  培養這批鐵粉離不開節目組的堅持。一年多的時間節目每周不落,碰上熱點問題甚至一周兩期,內容涵蓋化學、物理、經濟、工業等多個領域,甚至為了回應抬槓的人,還從哲學角度分析了「槓精」的邏輯。袁嵐峰告訴記者,選題一般有幾個類型,有的是自己熟悉的領域拿來就講,有的時事熱點有一定積累的補補課也能談,但還有的問題確實是自己從未了解的,甚至要從頭去學。

  如何讓更多的中國科學家參與到科普中來?袁嵐峰認為最可行的辦法,就是引導各方面的資源向科普聚集,給從事科學傳播的科學家更多的實際利益,不能口惠而實不至。

  「這些利益可以由政府、企業或公眾來給予,形式可以是評審體系的變化、資金的支持等等,但最關鍵的是原則的確立。科學家對公眾進行科學傳播固然是一種公益活動,但是如果有回饋,大家參與的積極性肯定更高,才能夠形成正向的循環。 」袁嵐峰說。(楊丁淼 劉方強)

相關焦點

  • 邢鋼積極參與全民科普 講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邢鋼積極參與全民科普 講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2020-11-30 09:28:00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
  • 讓「科普網紅」更多些
    近年來,全國各地紛紛加快科普基地的建設,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點燃了青少年探索科學奧秘的好奇心。但是,科技展館的數量、規模仍然不足。 就自然博物館來說,我國除了北京自然博物館、國家動物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等屈指可數的幾家大型博物館外,全國各地自然博物館的數量嚴重不足,展品的科學性、豐富性、趣味性參差不齊。
  • 科普「網紅」,科學養成
    在以娛樂為主要內容的視頻網站裡,科普類帳號的「吸粉」能力正在逐步顯現  科普「網紅」,科學養成  本報記者 曹玥  「話筒沒聲音,是不是還在調麥?」「時間到了,怎麼還沒開始?」  因為科普,這群平均年齡25歲、生活大多三點一線的博士生成了「網紅」。  人氣旺了再做實驗  面對鏡頭,王夢凡顯得有些緊張,這是她第一次參與每周三晚上的直播。  「我們該做什麼?」她問夏一鳴。  「一般來說,先『尬聊』一通,等直播間人氣夠旺,再開始做實驗。」夏一鳴的回答,已很有網絡主播的「範兒」。
  • 中科院物理所出科普書《一分鐘物理》,把科普做成網紅
    中科院物理所綜合處副處長、《1分鐘物理》副主編成蒙將書的優點與數碼產品的特點相對照,用「超強CPU極致處理器」形容主創一分鐘講明白一個物理知識點的極速科普;用「5G速度」形容讀者從書中獲取知識點的效率;將《1分鐘物理》比作持久續航的「大腦充電寶」,稱其可以「充電1分鐘,回味兩小時」。在這一環節中,物理所將其多年的科普網紅經驗和網感展現出來,不到1小時,收穫了嗶哩嗶哩平臺上近4萬的流量。
  • 邢臺鋼鐵入選邢臺市科普教育基地
    近日,邢臺市科學技術局公布了2020年度認定市級科普基地名單,邢臺鋼鐵有限責任公司「邢臺市鋼鐵線材科普基地」名列其中。
  • 一圖解析融創中式產品譜系是如何煉成的?
    一圖解析融創中式產品譜系是如何煉成的? 註:此文屬於人民網登載的廣告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責編:孫紅麗、畢磊)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1997-2019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韓國E罩杯健身網紅,傲人身材,飽滿臀部,魔鬼身材是怎樣煉成的
    韓國E罩杯健身網紅,傲人身材,飽滿臀部,魔鬼身材是怎樣煉成的豐滿的上圍,性感的馬甲線,搭配緊緻的臀部線條,還有一雙筆直的雙腿,非常符合亞洲人的審美,沒有那種非常纖細的骨感,而且感覺身材凹凸有致,並沒有那種乾瘦的身材。
  • 祁連「網紅」直播推介本地特產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日前,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舉辦「網紅是怎樣煉成的」直播技能培訓班,祁連縣副縣長王科親自掛帥推介祁連名優特色產品,來自祁連各行業的50多名學員感受了這場特殊的直播。王科介紹,此次培訓將通過網絡推廣運營做好祁連品牌,通過直播技能培訓打造祁連本土網紅,通過直播電商運營促進農牧民增收及解決就業崗位,敦促祁連各行業的精英學員通過技能培訓,掌握直播技巧,利用新渠道引導產業開闢線上增收的新路徑。此次培訓班的承辦方祁連壹度緣農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曹雪青告訴記者,在為期兩天的技能培訓中,他們帶領大家了解直播、參與直播、實操直播。
  • 網紅松鼠下線,網紅老鷹上線:投食的遊客必須背鍋!
    網紅松鼠下線,網紅老鷹上線:投食的遊客必須背鍋!科普熊貓俗話說人怕出名鼠怕壯這不元旦假期最後一天西湖兩隻動物火了網紅松鼠因為被吃成為了超級網紅老鷹因為吃了超級網紅成為了網紅慘劇是這樣發生的
  • 專訪師犇:網紅自媒體是如何煉成的
    文章爆紅後,一夜間登上了微博熱搜,各種資訊網站紛紛轉載。大量的轉發加微博熱門效應,第一篇300w+閱讀量的文章就此誕生了。那之後的一段時間,整個自媒體圈引發了一陣戀愛熱,大家都在爭論如何找一個滿眼都是自己的人的事,我也算是開創了一種潮流吧。
  • 浙大教授莊表中:用魔術「包裝」力學的科普網紅
    作為一名科研和教育工作者,他用一生踐行著以教為本、快樂拼搏浙大教授莊表中:用魔術「包裝」力學的科普網紅  作為一名科研和教育工作者,他用一生踐行著以教為本、快樂拼搏  浙大教授莊表中:  用魔術「包裝」力學的科普網紅  從莊表中教授家裡出來的時候,錢報記者拿回來一疊學術資料和一袋子魔術道具,老先生關照:「回去好好練練。」  今年85歲的莊表中教授,是浙江大學力學系的退休教師。他出生在日寇侵華的戰爭年代,親眼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
  • 專訪林熙:網紅自媒體是如何煉成的
    文章爆紅後,一夜間登上了微博熱搜,各種資訊網站紛紛轉載。大量的轉發加微博熱門效應,第一篇300w+閱讀量的文章就此誕生了。那之後的一段時間,整個自媒體圈引發了一陣口紅熱,大家都在爭論口紅該由自己買還是男朋友送的事,我也算是開創了一種潮流吧。這款爆文之後,我相繼寫了《我把自己養那麼貴,不是為了讓你教我省錢的》、《男朋友寵愛程度指南》等高傳播率文章,也一度受到了自媒體圈的模仿。
  • 人大附中物理教師李永樂的網紅之路
    《如何用數學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2019年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正多面體為什麼只有五種?》……李永樂在公眾號「李永樂老師」上發布的科普視頻包羅萬象。直到2019年4月,人大附中物理老師李永樂在西瓜視頻上擁有了295萬粉絲,被大眾稱為「科普網紅」。
  • 諾獎得主彼得·漢德克作品賞析,西安碑林「網紅」講解員現場開講|...
    12月1日上午,許天琪將現身天府書展,給現場讀者帶來一場「好書是如何煉成的——書籍設計大師獲獎作品創作談」演講,分享自己設計一本圖書的心路歷程,教大家如何重拾「手捧書卷,細嗅書香的」傳統之美。「2018年度中國好書」 《紅唇美猴傳奇》80後新銳科普作家、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博士將現場分享說在專業少兒出版領域,一直有「主題出版找中少」的說法。
  • 國家天文臺:科普網紅這塊拿捏的死死的,專教仰望星空正確姿勢
    國家天文臺抖音帳號負責人科普主管萬昊宜老師近兩個月辛勤的忙碌,也許能為大家解開國家天文臺「躥紅」的秘密。抖音平臺帳號的運營模式是什麼?用戶都偏好什麼樣的內容?幾分鐘內的視頻更適合抖音用戶的瀏覽習慣?如何將「又專又精」的天文知識呈現的更通俗大眾……在國家天文臺準備入駐抖音時,萬昊宜老師在這些方面著實下了不少功夫,甚至初期發布的視頻,也抱有一絲嘗試摸索的心態。
  • 網紅經濟下的「超級物種」如何延續
    時至今日,無論網紅「超級物種」的出現,還是直播間的奇蹟,這和網紅們自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但更要承認的是他們站上了網紅經濟的風口。超級網紅的無法複製,流量變現的成本日益增加,網紅經濟衰退……以人為驅動的KOL帶貨模式是一條長期的賽道,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是整個行業需要不斷深思的。網紅與商業本身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從品牌到IP到變現,網紅距離資本越來越近。孵化張大奕的如涵控股的上市讓大眾看到了網紅與資本之間存在的巨大聯繫,並且看出資本在網紅投資過程當中扮演著的重要角色。
  • 河南物理教師成「網紅」不是偶然 實地探訪這位「科普達人」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巖文圖  微博熱搜第二、2億網友關注、社交平臺主動聯繫開帳戶認證……連日來,因測算建築工地地下水流失數量而警示節約用水、測算酷走團路過公園橋梁時的共振而提示安全隱患、發明防噴泉觸電燈獲國際大賽金獎等諸多「網紅」事件引發關注的焦作十一中物理教師張懷華火得一塌糊塗。  張懷華老師被廣為點讚的背後,到底有哪些特有的努力和支撐?
  • 海外遊戲推廣如何結合網紅營銷
    所以遊戲如何在海外進行推廣,成為了現如今的一大難題。 在我看來,網紅營銷既然可以作為電商的海外推廣方式,也一定可以作為遊戲出海的推廣方式。網紅是一群自帶流量、有強大社交影響力的人,可以影響並且引領「粉絲」的消費行為和消費趨勢,通過與「粉絲」的頻繁社交活動建立起極強的用戶黏性,讓「粉絲」和網紅、產品、店鋪、品牌之間形成水乳交融般的深厚關係。
  • 直播化學實驗吸粉300萬,「網紅」洋教授來寧「玩」科普
    12月21日上午,牛津大學博士、「網紅」戴偉(David G.Evans)教授在江蘇科技館為南京的中小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化學實驗課。作為擁有幾百萬粉絲的科普大V,很多人是通過短視頻了解到「戴博士」,並因此打開了一扇化學的大門。
  • 我的俠客如何煉成純陽體純陰體 特殊體質練成方法
    我的俠客如何煉成純陽體純陰體,特殊體質練成方法。一起來看看本期攻略,為大家簡單的講解一下一些遊戲中沒有明確表示,但是在暗中透露給大家的重要訊息。其中就包括了如何煉成純陽體純陰體的方法,想要知道特殊體質如何煉成嗎,想要看看特殊體質有什麼特殊之處嗎,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