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價值
--如涵控股孫雷
有關網紅生命力的話題,其實由來已久。從PC時代開始,人們開始將網絡上的紅人稱之為網紅。儘管經歷了時代的變化和更迭,網紅的話題始終都吸引著人們的關注,並且由此產生了流量,繼而開始有了變現。
時勢造英雄
都說時勢造英雄,在上一輪消費場景的變遷中,中國出現了以張大奕、薇婭、李佳琦為代表的「超級網紅」。
2014年淘寶流量成本不斷推高,微博成為網紅新的流量入口,微博大V張大奕通過穿搭和審美輸出高效率獲取流量,繼而收穫了一大批粉絲,截至目前,她的微博粉絲量已經達到1163萬,自營店鋪「吾喜歡衣櫥」始終保持每年20%的收入增長量,至今無人趕超。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不斷發展,人們對新鮮消費場景的需求不斷變化,2016年,淘寶直播應運而生。此後,直播如星星之火,顛覆了整個零售行業的帶貨方式。
「口紅一哥」李佳琦的走紅,薇婭直播間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蹟數據,這無疑為淘寶直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截止2019年11月11日,淘寶直播間成交近200億,超過50%的商家在直播間獲得井噴式的銷售增長。
回顧網紅的每一次變遷,其實背後都代表的是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和變化。當初,芙蓉姐姐、天仙MM的火爆是論壇和貼吧的火爆所造就的;後來,博客、微博開始興起,以韓寒、郭敬明為代表的網紅開始出現;當微博,直播興起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以張大奕為代表的網紅開始出現,並且開始與商業產生越來越多的聯繫;當直播火爆的時候,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卻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消費模式變革,以papi醬、溫婉、野食小哥為代表的新生代網紅又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
通過回歸網紅的變遷,可以看出,網紅是標籤化較為明顯的存在。他們火爆的背後其實與承載他們的載體有著很大的關係。從當初的論壇、貼吧,到後來的博客、微博,再到後來的直播以及短視頻,其實,網紅的更迭的背後更多地是網際網路傳播載體的變化,網紅儼然已經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標籤化的存在。
時至今日,無論網紅「超級物種」的出現,還是直播間的奇蹟,這和網紅們自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但更要承認的是他們站上了網紅經濟的風口。
網際網路行業地快速發展,自媒體和社會化媒體的高速的發展,為網紅們「野蠻生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千禧一代」消費習慣、社交方式地改變,為網紅變現施肥澆水,網紅加入電商行業的「雜交」,流量紅利無阻礙接入電商平臺又讓整個消費零售行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埃森哲研究顯示,超過70%的中國消費者更喜歡通過社交媒體直接購買商品。當網紅經濟遇到了資本和新技術,遇到了開放的創業環境,遇到了廣泛的消費需求,其成為消費經濟的增長點也就不難理解了。
小米總裁雷軍曾說,「只要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這一點,用在網紅「超級物種」的誕生上也是合情合理。
時勢過去了,英雄呢?
網紅經濟可以紅多久?
直播帶貨能夠火多久?
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
從目前的行業實踐看,「網紅經濟」主要有3個盈利來源:直播平臺上粉絲打賞、社交媒體上植入品牌商廣告、電商平臺上向粉絲銷售商品。無論哪種模式,「人紅好賣貨」都是「網紅經濟」變現的普遍路徑。
每天,在消費者眼前刷屏的超級網紅依舊活躍在各個平臺,但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能被大眾所熟知的都是頭部網紅,還有千千萬萬個在看不到的角落裡還沒崛起,就因為技術壁壘、流量不足已經沒落了的網紅。
萬物生長都有規律,當繁花落盡一場空時,哪座青山依舊還能笑春風呢?
如涵作為國內最大網際網路關鍵意見領袖服務商,採用網際網路與直銷零售的運營模式,在第三方電子平臺上運營在線商店,它的「KOL」運營模式作為新的電商模式探索方式,在一開始就被很多人所不看好,但如涵的發展速度還是超過了很多人的預期。
無論是超級頭部的張大奕穩定增長的自營模式,還是以中腰部紅人為支撐的平臺模式,如涵2020第二季度的財報也讓不少唱衰的媒體刮目相看。財報中顯示,如涵控股已籤約的KOL數量已經由2018年9月30日的102位躍升為截止2019年9月30日的146位。合作品牌數也由2018年的350家增長為2019年的701家。如涵作為時尚達人認證新浪微博現在也有41萬粉絲。
文字可以摻雜態度,圖片暗含感情,可數據不會。
從最新一季度的財報中可以看到,這一季度如涵GMV達9.2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淨收入達2.727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自如涵控股將業務重心轉向平臺模式後,該業務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服務收入為6480萬元,同比增長85%,已經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
與此同時,如涵控股的盈利狀況正在持續改善,經調整後的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為248萬元,實現扭虧為盈。這是過去幾年,如涵控股首次實現非雙十一季度的單季盈利。此外,公司經營性活動提供的淨現金流入720萬元,而去年同期為淨流出910萬元,這意味著公司正在進入良性循環。
未來路在何方?
達爾文的《進化論》說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大逃殺中,存活下來的物種不是最強壯的也不是最兇猛的,而是面對外部環境變化自身改變最積極的。
網紅經濟興於風口,網際網路的流量和網紅之間的阻隔不斷被消弭,網紅和粉絲們之間的距離因為載體的變化而呈現出被逐漸拉近的現象。網紅和流量的天然聯繫在成就彼此的同時,同樣告訴我們,隨著流量時代結束,特別是流量的去中心化的時代的來臨,網紅、流量與平臺之間的關係開始呈現出並不是強關聯的關係,一場網紅與流量之間關係的重新關係架構正在上演。
歷史的馬車轟隆隆地不斷前行,留下的是經驗,也是啟示。
超級網紅的無法複製,流量變現的成本日益增加,網紅經濟衰退……以人為驅動的KOL帶貨模式是一條長期的賽道,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是整個行業需要不斷深思的。
網紅與商業本身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從品牌到IP到變現,網紅距離資本越來越近。孵化張大奕的如涵控股的上市讓大眾看到了網紅與資本之間存在的巨大聯繫,並且看出資本在網紅投資過程當中扮演著的重要角色。
早期網紅的商業價值更多地體現在品牌傳播的層面上,與行業本身之間隔著很多層的障礙,所以早期網紅的變現或者商業化的道路其實並不是特別是順暢的。
後來,隨著人們對於網紅認識的逐步深入,網紅不再僅僅只是承擔品牌層面的東西,而是開始與IP更多地聯繫在一起,未來,如何將網紅和IP之間的壁壘打通,讓網紅能成為獨立的IP乃至品牌,是如涵一直想做,也正在做的。
縱觀歐美,紅人自成品牌的不在少數,卡戴珊為丈夫侃爺的椰子帶貨,吸金無數,她個人的美妝品牌也是日進鬥金。提到她,讓人聯想到的不僅是她傲人的身材,更是那張強大的商業版圖。
隨著人們對於網紅認識的逐步豐富和全面,有關網紅的變現同樣開始呈現多元化的發展狀態。從單純的品牌露出,到後來的IP衍生開發,再到後來的資本運作,其實,有關網紅的發展更多地呈現出來的是深度和全面的發展態勢。
網紅為核心的相關產業鏈不斷延伸,並且開始通過資本的運作開始擴大,從而讓網紅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持續發展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未來,只有那些能夠孵化出網紅,並且能夠對網紅背後蘊藏著流量進行深度開發的公司和項目才能在未來網紅經濟的全新變革過程當中獲勝。可以預見的是,網紅的IP化、資本化、全產業鏈的運作才是未來網紅髮展的主要方向。
對於網紅承載載體的把控能力,直接決定著能否把握的未來網紅經濟。如涵控股信奉長期主義,而不是短暫性的收割粉絲紅利。我們將粉絲視為一種財富,而不是營銷工具。這也是如涵一如既往做著紅人孵化的原因,我們在孵化紅人的同時,也在傳遞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觀,促進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人們總對如涵有著質疑,什麼時候才會有第二個張大奕,其實如涵在做的不是機械化的複製,而是順應時勢,通過頂流紅人的引導和頭部紅人的支撐發展一批又一批的新紅人。
從當初的「野蠻生長」到當下的產業化運作,網紅經濟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了發展的快車道。隨著流量紅利的見頂,網紅,這個與流量密切相關的存在已經呈現出發展瓶頸,如何更好得量變,從而在下一波紅利到來之時最好準備引起質變,是如涵一直在堅持的。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網紅經濟下的「超級物種」能否再現神話,又有多少紅人能晉升為「超級物種」,這需要時間來回答,但機會一定是留給有準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