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的如涵,退潮的網紅經濟

2020-12-01 藍鯨財經

投稿來源:輝常觀察

如涵控股最終還是要私有化了。

儘管人們對於如涵控股的私有化並不意外,但是,作為網紅經濟的代表,如涵控股的跌宕起伏無疑代表了一種商業模式的發展印記。

提及如涵,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網紅以及張大奕,而張大奕的成份似乎更多了一些。

正是因為如涵控股與張大奕之間的這種深度且全面的聯繫,所以,有些時候,張大奕成就了如涵,而如涵同樣也成就了張大奕。

雖然如涵控股與張大奕之間彼此成就,但是,這種成就僅僅只是局限在兩者之間,而並沒有複製到張大奕之外的其他人身上,最後,等到網紅張大奕不再那麼紅的時候,如涵控股的高光時刻同樣也走到了盡頭。

11月25日,如涵控股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收到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沈超於,發出的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建議書,提議以每股0.68美元價格(每ADS 3.4美元)將公司私有化。

對於如涵控股的私有化,人們給出了不同的解讀。

有人說,如涵控股的敗局在於它過度地依賴張大奕,而沒有孵化出更多像張大奕這樣的網紅;有人說,如涵因網紅而起,但卻失去了一次又一次與網紅變現相關的機會;還有人說,如涵的退市是因為它與阿里之間的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雖然這些解讀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我們僅僅只是把關注的焦點聚焦在失敗的原因上,而不去思考如涵的成功之處,那麼,這些解讀其實是多少有些牆倒眾人推的意味的。

當如涵控股宣布私有化的消息之後,我們除了幫助它分析失敗的原因,同樣要更多地看到如涵的成功之處,並且尋找到將這些成功之處複製到新的領域或者新的模式上,而不僅僅只是一味地分析失敗,抑或是一味地唱衰。

所以,我們在看待如涵退市這件事情上,需要更加客觀和理性地去看待,而不僅僅只是一味地分析失敗的原因,將這個曾經的網紅經濟第一股看得一文不值。

什麼成就了如涵?

1、網紅電商,開啟了流量變現的第一步。其實,無論如涵的模式如何改變,它都逃不出網紅電商的底層邏輯。所謂的網紅電商,其實就是流量變現的最早實踐。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網紅直播帶貨,就是從網紅電商演變而來的。

如涵的模式其實就是通過培養一個又一個的掌握了海量流量的網紅,然後再通過這些擁有了海量流量的網紅對商家進行帶貨和變現,張大奕其實就是如涵這種商業模式的直接體現。

說到底,如涵的網紅電商其實底層邏輯依然是流量變現的一種方式,它與現在我們看到的以薇婭、李佳琦為代表的網紅直播帶貨是有著內在的聯繫的。

如涵在流量變現上的率先探索,真正打開了流量變現與電商之間的大門,雖然後期出現了直播帶貨這樣的新方式,但是,底層的邏輯依然是流量變現。

儘管如涵並未培養出一個又一個的類似張大奕那樣的網紅,但是,它卻真正開啟了流量變現的新時代。

真正讓流量與電商之間建立了一種完美的商業閉環,即使是承載這種模式的載體發生了很堵的變化,但是,流量與電商之間的這種底層商業邏輯卻一直都沒有發生改變。

從這個邏輯來看,如涵為我們找到了一個獲取流量的最佳模式,並且真正讓流量與電商之間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商業閉環。

2、流量賦能,開啟了商家賦能的新時代。以往,流量賦能是通過電商平臺來實現的,絕大多數的流量都掌握在大型電商平臺的手裡。

如涵的嘗試讓我們看到了在電商平臺之外,我們通過流量的獲取和賦能,同樣可以開啟一個全新的商家賦能的新時代。相對於平臺流量賦能的大而散,建構於網紅之上的流量賦能新方式,更加有效,更加節省成本。

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涵探索出來的這種去中心化的流量賦能方式,其實為我們開啟了一個商家賦能的全新時代。

通過這樣一種全新的賦能方式,我們可以讓賦能的方式更加有效,而不再像以往那樣大水漫灌。

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看到了如涵控股的背後其實有阿里的影子。從另外一個角度,我們同樣可以將如涵探索出來的這種全新的流量賦能新模式是歸結為電商巨頭們開始探索全新流量賦能新模式的開始。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種流量賦能的方式非常有效,但是,如涵的這種模式建立在一個又一個的擁有海量流量的網紅的基礎上,並且網紅的流量輸送方式還需要不斷變化。

如果沒有培養出一個又一個的類似張大奕這樣的網紅,並且沒有緊跟行業發展的潮流,僅僅只是用圖文這種簡單的方式來進行流量輸送,那麼,等到短視頻、直播這些新的內容承載方式發生改變之後,所謂的流量賦能同樣將會面臨挑戰。

3、網紅電商,開啟了電商發展的全新時代。按照傳統的電商概念,電商就是電商,它與外部的其他元素並沒有太多的聯繫,網紅電商時代的來臨,讓我們看到了電商並不是鐵板一塊,它可以與內容、網紅等諸多外部其他元素產生聯繫。

正是在這個時候,我們才看到電商行業的發展開始從野蠻生長邁入到了精細化運作的全新時代。

看上去,這種轉變是順理成章的,但是,正是有了這種改變之後,電商行業的發展才真正從野蠻生長開始走向精細化運作的全新時代。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同樣可以看出如涵真正抓住了電商行業發展開始進入到新階段的紅利,並且實現了自身的快速發展。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流量、電商成就了如涵,並且真正讓如涵成為網紅經濟的代表。然而,僅僅只是抓住了網紅經濟的風口依然不夠,我們還是要通過不斷地蝶變新生來實現新的發展,在資本市場上講好故事。

如果缺少創新,僅僅只是按照傳統模式來運作,所謂的風光或許僅僅只是過眼雲煙。

什麼束縛了如涵?

如涵從上市的第一天開始就受到外界的諸多質疑,但是,它依然還是成功上市。然而,上市之後的如涵並未真正意識到自身商業模式上存在的弊端和問題,而是繼續沿著原有的發展模式前行,最終讓手裡的一副好牌變成了一幅爛牌。

1、生於頭部網紅,死於頭部網紅。從一開始,如涵的這種發展模式其實就非常依賴像張大奕這樣的頭部網紅的,因為只有這樣的頭部網紅才會有海量的流量,而只有擁有海量流量的網紅在對商家進行流量賦能的時候才會有效果。

但是,培養一個頭部網紅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培養頭部網紅同樣不僅僅只有資本就可以實現的,它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諸多方面的原因。

當起於頭部網紅的如涵無法持續、穩定地培養出類似張大奕這樣的網紅,並且網紅本身無法持續迭代的時候,看似完美的商業模式其實早已埋下了禍根。

正是因為如此,我們看到即使是在上市之後,如涵的所有嘗試依然都是圍繞著張大奕來展開的,就算是進行了一些網紅的培養工作,但是,它的網紅生產的速度依然無法跟上市場需求的速度,距離資本市場上的需求更是相差甚遠。

當如涵無法培養出一個又一個的像張大奕那樣的頭部網紅,並且又在探索新的商業模式的道路上止步不前的時候,它的這種原本看似完美的商業模式便開始遭遇到一個又一個的挑戰,最後,如涵不得不敗倒在生於頭部網紅,死於頭部網紅的怪圈之中。

2、生於圖文時代,死於直播時代。我們都知道以網紅電商、內容電商為代表的電商新形態,其實是建立在圖文的內容載體上的,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內容載體是主要表現形式。

可以說,如涵興於那個圖文時代的。然而,以圖文為主要內容載體的發展並未持續太久,便開始被以短視頻、直播為代表的新內容時代所取代。

以直播帶貨為例,當以薇婭、李佳琦為代表新生代網紅們在直播帶貨上風生水起的時候,張大奕們依然在依靠微博、微信等傳統的圖文模式來進行帶貨。

很顯然,這種模式不僅沒有短視頻、直播的效率高,而且它同樣不符合內容發展的一般規律。直到直播帶貨市場格局基本已經確定的時候,張大奕們才算是真正開始了在直播帶貨上的嘗試和探索。

對於內容載體發展規律的無視和反應遲鈍最終讓如涵失去了一次先發的機會。

當它在資本市場上無法講述一個美好的故事時,所有的美好或許都僅僅只是過眼雲煙而已。

對於內容發展規律的缺少認識,並且缺少快速的反應,最終讓如涵失去了再一次發展的機會,不得不消失在直播帶貨的滾滾洪流裡。

3、生於電商,死於電商。正如上文所講,如涵是電商行業的發展進入到精細化發展階段的重要標誌。然而,當電商行業的發展進入到全新的發展階段之後,我們同樣要看到的是以新零售為代表的全新物種開始崛起。

說到底,新零售的萌芽其實是敲響了電商時代的喪鐘。對於生於電商時代的如涵來講,同樣需要看到這樣一種發展新動向,才能繼續維持自身的發展。

當電商發展風頭正勁的時候,如涵是可以藉助自身在流量的優勢來獲得發展的,而當電商的發展勢頭大不如前的時候,如涵同樣需要轉變自己這種以電商為主導的發展模式,從而來實現新的發展。

令人遺憾的是,如涵病沒有這麼多,它的所有的動作基本上都是圍繞著電商核心來運作的。無論是從網紅孵化平臺,還是在店鋪運營商從直營轉變為賦能,其實都是在電商的大背景下進行的。

當如涵的發展模式困囿於電商本身,並且又無法找到與新零售等新的商業模式合適的結合點的時候,所謂的發展或許將會變得舉步維艱。

當如涵無法用新的故事來吸引資本市場的注意,當如涵依然與電商之間糾纏不清的時候,或許,美好的發展時機正在從它的身邊溜走。

結語

當如涵退市的消息被證實,我們看到的是不同的解讀。

在這些解讀裡,我們讀到的是對於如涵的挑剔,而不是客觀、理性地看待。這是不對的。

作為一個曾經光鮮一時的存在,如涵多多少少還是代表了當時某些發展方向的。

如果我們僅僅只是將目光聚焦在如涵的失敗上,而忽略了如涵本身的亮點,那麼,就算是再合理的解讀都是有失偏頗的。

相關焦點

  • 最前線|如涵控股創始人向董事會提案私有化,網紅電商第一股或將退市
    旗下主要KOL負面新聞持續影響業績,股價持續下跌,如涵何時才能破解網紅依賴症的魔咒? 36氪獲悉,11月25日,如涵控股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收到來自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買方集團)發出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提案,提議以每股0.68美元價格收購買方集團尚未持有的公司所有已發行的A類普通股。
  • 潮水退了,才能看見真正的網紅
    誰也沒想到,十年後,這個簡寫的「網紅」成為了一門生意。  這門生意的神話之一,是一個叫如涵股份的公司,頂著「網紅電商第一股」的名頭,在2019年4月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  而在一年後,該公司的才真正被公眾所認知,並不因為業績,而是因為它的CMO、網紅張大奕被爆出了一個巨大的負面。
  • 同樣是網紅社交電商,Revolve和如涵為什麼差異這麼大?
    ⊙如涵的模式在變得越來越輕。最初它覆蓋著從工廠到運營的環節。2016 年初,如涵剝離了工廠的資產。從 2017 年如涵開始連接網紅和第三方品牌,即讓自己的網紅為其他品牌推貨,這樣如涵不用再承擔從網紅設計產品到供應鏈、外包生產和售後的一系列環節。它認為這種輕資產模式能讓它和更廣泛的網紅以及品牌合作。
  • 網紅經濟下的「超級物種」如何延續
    時至今日,無論網紅「超級物種」的出現,還是直播間的奇蹟,這和網紅們自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但更要承認的是他們站上了網紅經濟的風口。當網紅經濟遇到了資本和新技術,遇到了開放的創業環境,遇到了廣泛的消費需求,其成為消費經濟的增長點也就不難理解了。小米總裁雷軍曾說,「只要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這一點,用在網紅「超級物種」的誕生上也是合情合理。時勢過去了,英雄呢?網紅經濟可以紅多久?直播帶貨能夠火多久?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
  • 網紅電商如涵IPO路演PPT解析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中文...
    市場機會| 網際網路KOL經濟的增長2017年,中國網際網路KOL經濟市場達916| 消費習慣的變化、自媒體的發展、增長的數字市場、技術發展將帶動網際網路KOL經濟的飛速發展。解析:展示優質的運營數據後,對整個KOL經濟市場進行分析,向投資人說明如涵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2017年KOL經濟市場已達到近千億人民幣,除了較高的年複合增長率,整個消費市場和科技市場都對網紅電商市場的發展起促進作用。
  • 網紅不努力,三年就過氣
    文章裡會花一兩段介紹,說她算得上是李佳琦和薇婭們的前輩,是中國「初代帶貨網紅」,她背後的公司如涵控股當年上市時稱作「中國網紅第一股」。但令人唏噓的是,距離張大奕大紅大紫其實也就過了四年左右的時間。如今她旗下的公司如涵控股,長期虧損,市值相比一年多以前上市時候已經縮水超過七成,正準備從美股退市。今年的財報裡還把損失的原因歸結於「一位自2020年4月以來飽受負面報導之苦的頭部KOL」。
  • 成都網紅經濟魅力四射 賦予經濟發展新動能
    而如今,這座以生活消費聞名的城市,正嘗試讓「網紅」賦予經濟發展以新動能。  「網紅」城市不僅是「紅」  從CEO王高飛的出席就可以看出,「超級紅人節」是微博的年度大型活動。此番落地成都,幾乎沒有人表達出驚訝,畢竟這裡有相當龐大的網紅基數。比如對知名的「辦公室小野」來說,從公司到會場,「走路十幾分鐘就到了」。
  • 2020年如涵共斬獲47項榮譽獎項!
    2020年是充滿挑戰與機遇的一年,也是如涵控股成果豐碩的一年
  • 網紅鼻祖張大奕翻車 獨立女性人設崩塌
    近日,有第一代網紅之稱的張大奕被曝光陷入小三門,這與她一直標榜的獨立女強人的形象截然相反,這讓人們對於現在火熱的網紅經濟也產生了一絲懷疑。網紅經濟,這是近些年以零邊際成本迅速活躍起來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它以年輕貌美的時尚達人吸引人們的眼光,以網絡紅人的品味和眼光進行選款和視角推廣,其粉絲群體強大,購買力強,消費者忠實,可以稱的上是零成本是定向銷售。
  • 股市不歡迎網紅:張大奕、羅永浩、辛巴「上市」翻車記
    另一邊,上市公司也躍躍欲試地想要搭上網紅經濟這班順風車,他們不用網紅帶貨,而是劍走偏鋒——通過和網紅進行股權上的合作,拉動股價瘋狂漲停。普遍來看,這些公司主營業務疲軟,不被資本市場看好、備受質疑、命途多舛,因此想通過和網紅牽線來逆天改命也就容易理解了。「脆弱」的商業模式,網紅救不了上市公司在為張大奕量身定製的紀錄片《網紅》中,配了一句英文,「Baby, you're firework」——主動將網紅比作「絢爛又短暫」的煙花,冥冥之中暗示了網紅經濟的脆弱。
  • 網紅孵化公司辦公室,開放簡潔的空間讓人輕鬆舒適
    如涵文化是國內最大的電商網紅孵化與營銷公司,最新的辦公室位於杭州市市中心同時寄予如涵文化希望能夠幫助每一位年輕的網紅擁有更長久的職業發展期。
  • IPO路漫漫只好選擇被併購 巨網科技溢價兩倍退市
    原標題:IPO路漫漫只好選擇被併購 新三板「網紅」溢價兩倍退市半年前,因重組失敗而復牌大跌的巨網科技成為「網紅」,彼時,創新層做市企業巨網科技復牌後大跌74%,業內普遍認為新三板二級市場跌進了更深的寒冬,重組失敗也成為了股價魔咒。近日,巨網科技重回大眾視野。
  • 「網紅經濟」助力疫後經濟復甦,成都在行動
    如果你不知道這個詞的意思,那麼這些名字對你來說代表著什麼:丁真、李子柒、辦公室小野……他們是粉絲千萬的四川網紅。而幾乎每一個成功的網紅背後都有一個幕後推手,那就是MCN機構。 如今, MCN機構已成為城市新經濟的重要組織部分。在後疫情時代,如何引導和輔助MCN機構發展,利用「網紅經濟」撬動經濟疫後快速復甦,已經成為全國各城市研究的重要議題。成都也不例外。
  • 從網紅到長紅!專家匯聚佛山探討文旅和網紅經濟融合發展
    佛山日報訊 記者招鈺英報導:昨日,由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主辦、佛山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協辦的「2020中國文旅和網紅經濟融合發展峰會」在南海舉行,多名文旅專家與來自全國近百家城市、景區、鄉鎮、文旅企業、媒體和旅行社等相關機構代表探討文旅融合新業態。
  • 網紅簡史丨從鳳姐到薇婭,誰能陪羅永浩走到時間的盡頭?
    「初代網紅」羅永浩,先後經歷以博客、微博、微信為代表的網絡圖文時代,以直播、短視頻為代表的網絡視頻時代,再到如今的直播電商時代。 羅永浩成為少數幾個能夠穿越網紅生命周期的人,可以說他見證了整個網際網路經濟的「大起大落」。 老羅自己也感慨:「我是第一代網紅,紅到今天沒有第二個。」
  • 如涵紅人主播晁然獲「航天文創推薦官」的稱號
    如涵紅人晁然受邀一同觀看了此次「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的全過程,她說:「真的非常激動,能夠親眼看到『天問一號』成功發射我很榮幸,也為這些奮鬥在航天事業一線的工作人員感驕傲和自豪!」  如涵紅人晁然收到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邀請函  為了更好的了解「天問一號」發射情況,晁然一行7
  • 「網紅打卡地」助力文旅發展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近日,人民日報人民文旅研究院聯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網際網路與新經濟專業委員會共同發布《全國文旅「網紅打卡地」TOP20價值推薦榜》,以「新景點、新旅遊、新賦能」為主題,通過大數據篩選、專家推介和網絡徵集三種方式對優質「網紅打卡地」進行甄選研究,西藏雅魯藏布大峽谷以總分76.35分高居第6位。
  • 網紅經濟拉升 引力傳媒、電聲股份等大漲
    網紅經濟拉升 引力傳媒、電聲股份等大漲 2020-05-11 15:27:13 來源:證券時報網 編輯: 5月11日午後,網紅經濟拉升,截至發稿,星期六衝擊漲停,引力傳媒、電聲股份等大漲。
  • 網紅長沙,催生夜經濟更火
    、大幅降溫後,網紅長沙交出的答卷。 長沙市躋身全國網紅城市八強、名列中部第一,城市夜經濟活躍度全國排名第三,入選「最吸引年輕人生活的十大城市」,上榜「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雖受疫情影響,網紅長沙夜經濟名不虛傳,仍逆勢增長,連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都感慨,長沙是年輕人眼中的網紅城市,夜經濟的火爆程度全國少有。 網紅長沙的夜經濟為何這樣火?記者作了一番探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