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網際網路和遊戲產業觀察者)
一個神話就是浪花一朵,一個神話就是淚珠兒一顆……
配合上90年版《封神榜》主題曲,往往更容易品味出網紅神話的滋味。
誰創造了網紅的神話,已經不可考。
在2006年的時候,我參與網絡推廣營銷的時候,當時我們還稱之為網絡紅人。
誰也沒想到,十年後,這個簡寫的「網紅」成為了一門生意。
這門生意的神話之一,是一個叫如涵股份的公司,頂著「網紅電商第一股」的名頭,在2019年4月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
而在一年後,該公司的才真正被公眾所認知,並不因為業績,而是因為它的CMO、網紅張大奕被爆出了一個巨大的負面。
結果是什麼,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半年後。
2020年11月25日,如涵控股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收到來自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發出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提案。
私有化是退市比較藝術化的「頭銜」。
事實上,市值相比一年多以前上市時候已經縮水超過七成。
有意思的是,在財報中,這個縮水的原因,卻被歸結於「一位自2020年4月以來飽受負面報導之苦的頭部KOL」。
一個負面能擊倒一家上市公司嗎?那要看是什麼負面。在如涵登陸納斯達克之前,在公眾的印象中,那(納)裡是科技股的聖地,儘管總有些亂入的,總歸還是科技範疇。可如今一個網紅帶貨公司卻也殺了進去,本就有點匪夷所思,也就難怪在上市首日就遭遇破發,股價大跌37%。。
更為重要的是,在2019年夏天開始爆發的直播帶貨風潮之中,幾乎只聽到了薇婭、李佳琦或辛巴的名字,如涵以及它的第二大股東張大奕,似乎都一直在隱形之中。
對此,如涵方面沒有太多解釋,倒是數據能夠給出一些答案:招股書顯示,2017財年、2018財年和2019財年前三季度,如涵的收入中,張大奕的貢獻比例為50.8%,52.4%和53.5%。
於是,前一個理由就有了成立的可能,即作為貢獻了半壁江山的網紅,張大奕被負面報導所衝擊,也就導致了收入的垂直極限。
但真的如何簡單的達成邏輯自洽嗎?
曾經是帶路人的張大奕,創造了淘寶和微博雙向聯動的帶貨記錄,在那個帶貨還不流行的時代。
2016年,她也曾經試水過直播帶貨,曾在淘寶直播創下兩小時銷售額2036萬的戰績。然後,她還是回歸圖文。
再次進入直播帶貨,已經是2019年9月,不算太晚,但對於一個網紅來說,在圖文上的成功,並不能帶入到直播之中,就如在圖文網紅的時代,薇婭、李佳琦或辛巴,都是籍籍無名之輩。
時勢造英雄,自然浪花也會淘盡英雄。
轉型並不成功,被無數後來網紅淹沒在潮水中,最後曾經衝浪的潮水退卻後,被裹挾而走的事例,在網際網路上實在太多太多。
能留在沙灘上的,就算在下一個潮水湧動時,並不挺立潮頭,卻也不會被潮水裹挾而離開沙灘的,其實才能真正稱之為網紅。
前者,於平臺而言,有Chinaren、ofo、錘子,與個體而言,則更多。
後者呢,在網際網路上實現5年存活率的,則少之又少,真正留存下來的,都是及時轉型、哪怕自己不適應潮流了,也讓自己的團隊中不斷湧現出弄潮兒的存在。
顯然,張大奕和如涵沒有,最近翻車的辛巴或許是下一個,還有開始有些退潮的直播帶貨,也將很快在2020年末,裹挾一大批網紅退場,到時再看在鬆軟的難以立足的沙灘上,誰還在吧。
請給貧道「賞」個「在看」!~麼麼噠
張書樂ID:zsl13973399819
資深網際網路產業觀察者,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
張書樂出版圖書(部分)
實戰網絡營銷(第一、二版)
榜樣魔獸|推手兇猛|價值百萬的網絡營銷
越界:網際網路時代必先搞懂的大敗局|凌博微步
探路:網際網路+時代行業轉型革命 |微博運營完全自學手冊
張書樂自媒體矩陣(部分)
頭條號|百家號|搜狐號|網易號
新浪微博|界面JMedia|雪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