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天文臺:科普網紅這塊拿捏的死死的,專教仰望星空正確姿勢

2021-01-13 半島深度

半島都市報記者 景毅

太陽分幾層?月亮為什麼會發光?滿天星河,為什麼夜空卻漆黑一片?會眨眼的星星,為什麼看起來都是黑白的?黑洞又真的是個「無底洞」嗎?想必很多人都看過甚至認真思索過這些問題。

瀏覽國家天文臺的抖音官方主頁時,你會發現這裡好像並沒有很「高產」,黑洞、星雲、天眼……加起來也只有20部作品,可點讚、評論、轉發量卻十分的高。其中最為震撼的黑洞科普短視頻作品,直接創下了39.7萬點讚、10272條評論、3.8萬次分享的喜人數據,甚至評論區的回覆內容都蓋起了「樓中樓」。

全球首張黑洞照片的問世,縱然能引發全民的關注熱潮,可國臺抖音號上的部部作品的點讚、轉發、評論數據都十分出彩,並讓國家天文臺迅速在抖音俘獲了近40萬粉絲,一定在運營以及內容輸出上有著某些奧秘。國家天文臺抖音帳號負責人科普主管萬昊宜老師近兩個月辛勤的忙碌,也許能為大家解開國家天文臺「躥紅」的秘密。

抖音平臺帳號的運營模式是什麼?用戶都偏好什麼樣的內容?幾分鐘內的視頻更適合抖音用戶的瀏覽習慣?如何將「又專又精」的天文知識呈現的更通俗大眾……在國家天文臺準備入駐抖音時,萬昊宜老師在這些方面著實下了不少功夫,甚至初期發布的視頻,也抱有一絲嘗試摸索的心態。

對於已經熟練掌握傳統科普視頻模式的國家天文臺來說,抖音平臺特有的短視頻創作,可以說是一種挑戰。採訪中,萬昊宜老師就坦言,天文學知識通常需要更強的邏輯推導以及知識內容支撐,才能更好的講述清楚知識點及其脈絡。這就要求科普時間不能太短,而對於最多不超過5分鐘的短視頻來說,如何用更短的時間,講清楚講明白一個天文知識點,比想像的還要有挑戰。抖音特有的短視頻傳播,需要將關鍵信息更多的融入在一幀幀的畫面中,且還要充分考慮到用戶的觀看體驗,視覺效果、通俗性都要更好的兼顧,要在「打比喻」講科學這件事兒上下更大的功夫。在視頻創作和科學審核的過程中需要反覆的確認與調整。

入駐抖音後,國家天文臺上傳的第一個內容是介紹「觀天巨眼」的作品,初試牛刀,即獲得了2.1萬點讚,662條評論,536條轉發分享,對於一個抖音「新人」,如此成績可謂十分出色。

從第一部到如今的第二十部,萬昊宜老師笑稱,現在已經不像兩個月前,每天時刻關注抖音數據了,因為優質的內容是一定能受到大家的肯定和追捧的。國家天文臺特別設立的科學家科普輪值機制,為產出更多優質科普內容,推動抖音等的科普進程發揮了重大作用,一眾天文大咖紛紛成為輪值團隊成員,為大眾科普天文知識。這其中,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天體物理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後,現在是國家天文臺恆星級黑洞爆發現象研究創新團組首席科學家的苟利軍研究員,就是典型的「學界大牛」。

有學術大咖的保駕護航,國家天文臺的內容極具「含金量」。在最新發布的作品,國家天文臺更是大有「玩轉」抖音的趨勢。銀河系合併矮星系,單聽名字就感覺略顯晦澀的內容,在視頻中卻成了「貪吃鬼」,銀河系在宇宙空間「大吃四方」吞併矮星系,畫風清奇的創意腦洞再配上節奏動感十足的背景音樂,視頻雖短卻讓觀看者一下子就get到了銀河系合併矮星系的知識點。

運營者的深入研究,天文大咖的群策群力,讓國家天文臺入駐抖音兩個月時間,發布20個作品,播放量超過4000萬,收穫39.2萬粉絲,獲贊超過157.6萬,成為了平臺熱門的「科普網紅」之一。在前不久,中國科學報社與字節跳動聯合發起的「DOU知短視頻科普知識大賽」中,國家天文臺抖音創作團隊更是憑藉著不俗的表現,贏得了一眾評委的讚譽,斬獲了優秀短視頻製作機構獎。

萬昊宜在講述國家天文臺入駐抖音的過程,用了「機緣巧合」這個詞,不過從成果以及現今取得的成效來看,抖音短視頻這種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卻實實在在的讓更多的人通過抖音、通過國家天文臺了解甚至愛上了天文學。而國家天文臺作為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國立天文研究機構,能夠入駐抖音,也是對短視頻科普的一種肯定、認可和支持。

相關焦點

  • 仰望星空!華僑城中學建成天文臺 成學校網紅打卡地
    11月30日,記者從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中學獲悉,該校近日正式啟用以「燕晗山」命名的天文臺。首次天文開放日之後,燕晗山天文臺成為了學校網紅打卡地。▲天文臺一所中學,為什麼要建天文臺?華僑城中學校長蔡樹男表示,「天文是一個能發展學生探索欲的一門學問,它會讓學生有宏觀的思維方式。
  • 華僑城中學建成天文臺,讓更多的孩子可以仰望星空
    深圳這個城市經常雲厚星疏,光汙染往往使得晴天也看不到幾顆星星,但這些從來不是擋住深圳的孩子們仰望星空的理由,隨著深圳中小學4點半課堂的不斷開展,這裡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深圳孩子開始仰望星空。近日,在深圳市南山區華僑城中學,一個以「燕晗山」命名的天文臺正式啟用了。首次天文開放日之後,燕晗山天文臺成為了學生家長朋友圈中的網紅打卡地。
  • 5月18日來雲南天文臺仰望星空
    雲南天文臺 雲南天文臺科普中心 供圖  雲南網訊 (記者 龍彥) 給你一個機會,仰望星空,探索宇宙,來不來?5月18日(星期六),上午10點到晚上10點,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將舉行「中國科學院第十五屆公眾科學日」活動,全天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全部科普天文場館。
  • 《築夢天下》仰望星空——歐洲南方天文臺
    世界上出名的天文臺很多,有英國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美國夏威夷莫納克亞天文臺和歐洲南方天文臺等等,其中歐洲南方天文臺是全球首個國際性天文學研究機構
  • 新時代文明實踐|西夏區舉辦仰望星空沉浸式教室科普系列活動
    11月24日,西夏區組織銀川市中關村中學的孩子們走進仰望星空科普教育基地,開展「探奇科學知識 探索星空奇妙」科普知識系列活動。活動中,西夏區科協首先為銀川市中關村中學的6名優秀同學頒發「西夏區青少年科普宣傳員」聘書,希望孩子們通過激勵,積極主動掌握並傳播科普知識;隨後,工作人員為同學們播放科幻電影選段,講述電影背後的科學原理,讓同學們更加直觀地學習科學知識,提升科普效果;緊接著同學們進入沉浸式教室體驗天文科普電影,通過光影變幻直觀展示星座在星空中的實際形象,幫助同學們正確科學地認識十二星座
  • 浪漫地「漲姿勢」 理性地望星空 上海天文臺佘山科普教育基地...
    圖說:「探索天文」系列課由上海天文臺佘山科普教育基地出品 來源/採訪對象 供圖城裡的月光,望遠鏡的遠方,身邊的天文學家……一系列名為「探索天文」的免費課程,這個月悄然上線、陸續發布。30來分鐘一堂在線視頻課,帶你浪漫地「漲姿勢」、理性地望星空。
  • 在興隆觀測站仰望秋季星空——記2020年星緣秋季星空大會
    在興隆觀測站仰望秋季星空文/宋愛武從草原天路夏季星空大會回來就開始惦記著秋季的約會,9月24日中午11點群裡秋季星空大會的通知剛剛發出自此濤同學迷上了天文攝影,在閒魚上在搜羅了二手赤道儀,又置辦了快門線、頭燈.....接連參加了明安圖19秋季、草原天路20夏季星空大會,不斷跟老師們學習和夥伴們切磋。而雪和然同學則一直非常痴迷神秘星空,在草原天路被銀河的壯觀震撼到後,我們就在仰望星空的路上開始結伴同行。
  • 仰望星空 科普展在重慶科技館開展
    7月11日,在重慶科技館,「仰望星空」科普展覽現場,一名小朋友被月亮環繞地球的模擬儀吸引。當日,由重慶市科協主辦的「仰望星空」科普展覽開展。
  • 仰望星空探索宇宙 雲南天文臺本周六免費對市民開放
    21日,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科普中心開展暑期天文科普公眾開放活動,免費對公眾開放,可去仰望星空、探索宇宙,全天可接待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位於昆明東郊鳳凰山,對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全部科普場館。市民可以在問天樓(含天文望遠鏡觀測圓頂、天文知識展廳、多功能放映廳),用望遠鏡觀測星空天體,了解相關天文知識和天文研究的意義;天象館,在球幕大廳中觀看四季星空星座及星系的天文知識;日晷廣場,認識古代天文儀器的應用及功能;隕石展館,學習了解流星、流星體的相關知識;太陽曆廣場,了解古代曆法及二十四節氣的認識和測量;四十米射電天文望遠鏡,公眾可以了解中國探月工程項目的實施和取得的科學成果。
  • 願城市周邊保留一片可仰望的星空
    2018年,湖南天文協會會員們自籌一百餘萬,在大圍山上設立了天文臺,除了可以通過計算機遠程觀測之外,也承擔科普功能。 天文愛好者們帶了不少人來看星空,也讓這個旅遊目的地「小火了一把」。譚巍無奈:「現在,上來看星空的人多了。山上的旅店、飯店也多了,還搞起了喧囂的活動。大家想要招徠生意,將燈牌和照明弄得越來越亮。」
  •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姚永強:站在離星空最近的地方—新聞—科學網
    去年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首席研究員姚永強因表現突出,作為第15批博士服務團成員繼續留在了西藏阿里。這是他到阿里地區行署掛職副專員的第三個年頭。「回北京還有些不適應呢。」姚永強笑言,早把自己當阿里人了。對於他在當地所做的工作,西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孔繁森式的人物,新時期援藏幹部的楷模。姚永強堅持認為「過譽了」。
  • 仰望星空,追逐一個細分市場
    【品橙旅遊】康德說,在這個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值得我們仰望終生:一是我們頭頂上璀璨的星空,二是人們心中高尚的道德律。在大地之上的這片神秘之所在,一直被嚮往、研究,與讚嘆。而當下,觀星已不再僅僅是一種文化現象,更是一種旅遊體驗,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總有這樣一群人,不斷地追逐著星空,記錄著星軌,探尋著星河。
  • 哲學|從仰望星空開始
    千百種信仰,千百種觀念,在這塊土地上摩擦、競爭、雜糅。漸漸地,出現了一些人,他們不滿足於活在那些抽象的概念和教條中,他們對物質生活沒什麼欲望,而是痴迷於去探索宇宙的本源和人生的意義。哲學開始於仰望星空——泰勒斯「長眠在此地,是我們偉大的天文學家」,泰勒斯的墓碑上這樣寫道。他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個有記載有名字留下來的思想家,被稱為「科學和哲學之祖」。
  • 仰望極地星空,邂逅「星際流浪者」
    7月17日至18日,阿里暗夜公園組織開展了以 仰望極地星空-邂逅「星際流浪者」 為主題的彗星觀測活動,同時也是一次很好的天文科普活動。活動期間,阿里暗夜公園安排了彗星觀測、攝影、天體觀測、星空留影以及在西藏自治區最大的16米數字天象廳內,觀看數字球幕影片活動內容,並邀請國家天文臺專家老師親臨現場,對前來參觀的當地解放軍戰士、學生、阿里本地居民和幹部職工,以及前來參觀的國內遊客、天文愛好者進行專業指導,講解天文知識,指導參觀者拍攝C/2020
  • 仰望星空,放飛心中夢想
    仰望星空以超越光速的目光追尋138億光年宇宙邊緣的風景縱觀一個無限小的奇點一聲巨響炸開時空演化成星雲、恆星、星系、簇團的宇宙壯美歷程白矮星、紅巨星、脈衝星的妖嬈顏容以及超深場旋渦星系、星系簇團、宇宙島的偉岸身影還有馬頭星雲、玫瑰星系、創生之柱、太空禮花的絕美和震驚
  • 雲南天文臺將於29日免費開放全部科普場館
    本月29日,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免費對公眾開放全部科普場館,市民可去仰望星空、探索宇宙。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位於東郊鳳凰山,29日將舉辦暑期天文科普公眾開放活動,對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全部科普場館。
  • 天文很有趣,所以我開了一間可以仰望星空的書房
    大大的望遠鏡豎在窗邊,黑板上畫滿了星空軌跡圖……與其說這是一間書店,不如說它更像一個小型的宇宙研究所。這就是臺灣第一家以天文為主題的獨立書店——仰望書房。書房施逸昕自高中起便是天文迷。本文圖除署名外,均為被訪者提供。
  • 仰望星空,我們能看到什麼?——讀譯林出版社《望向星空深處》
    美國科普作家蒂莫西·費裡斯(Timothy Ferris) 所作《望向星空深處》一書,是獻給世界各地觀星者的科普讀物,但它不僅僅是一本通俗的觀星科普作品,作者實地走訪了很多天文臺,講了一批熱愛觀星的人,引用了很多先哲的語言,提到了神話與科學、自然與社會、星空與人生,從這本文筆生動的書中,你能看到一個多彩的世界,仿佛銀河一般燦爛的星空。
  • 樂活時尚 ▏清朗秋夜,開啟「仰望星空」浪漫之旅
    星空旅遊,不應僅是「小眾」愛好「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千百年來,璀璨星空一直成為許多人追求的美,而對星星的好奇,也一直伴隨著我們的成長,童年時代誰不曾抬頭仰望星空?可惜隨著現代都市光汙染越來越普遍,如今即使在鄉間,滿天繁星也難得一見。
  • 「治癒系」之仰望星空 鄭超、葉梓頤跨界雙個展
    鄭超以繪畫及繪畫燈光裝置、葉梓頤以攝影及多媒體分別呈現了各自對星空的獨到見解,他們這次合作也為彼此今後的藝術創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不知何時,都市人的詞典裡多了焦慮。無論怎樣努力,未來似乎都充滿未知,對未知的恐懼吞噬了平和與冷靜。兩位藝術家也曾同樣迷茫、焦慮,可當他們站在黑暗中仰望星空,發現面對無限未知的宇宙,內心竟然只有震撼和震撼之後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