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走出的麻省理工博士後,告訴你,教育最重要的不止課堂

2021-01-11 望重慶

哈佛大學校園內,捐贈人約翰·哈佛先生的雕像,每天會有許多遊客來摸他的左腳,據說這樣能擁有智慧。相比這美好的寓意,從湖南長沙寧鄉停鍾村走出來的麻省理工博士後更願相信父親教給他的道理:「凡事不能靠別人,只能靠自己」

而這位博士的故事也在告訴我們的父母,教育,永遠不止課堂上的知識,言傳身教一直是一堂不可忽視的家庭課程。

而來看看,博士的父母是如何上好這一堂家庭課程的。

2016年5月25日,哈佛校園的林蔭下,畢業生穿著紅色博士、學士服靜坐在整齊劃一的白色座椅上,不少遊客也坐在椅上,閒拍著哈佛四處的校景。

圖片來自於網絡

「Graduate English Address. The Spider Bite. Candidate of Degree of Docter philosoply Jiang He.」畢業生代表何江帶著微笑從容地走向了演講臺,摘下博士帽,禮貌地一鞠躬,撓撓頭,站在演講臺正中央的話筒前,「When I was in middle school, a poisonous spider bit my right hand……」何江《蜘蛛咬傷軼事》(The Spider’s Bite)的演講致辭在畢業生注目下開始了。

演講前一天,何江一遍遍默念演講稿,他害怕明天在三萬多聽眾面前忘詞,那就尷尬了。哈佛的畢業典禮的畢業生演講從17世紀開始,就是畢業典禮的一道重要程序。何江是哈佛建校381年以來第一個站上畢業典禮演講臺的中國畢業生。很快,他這位「哈佛演講哥」的演講在校友圈裡傳開了,甚至在國內各大媒體廣為報導。

圖片來自於網絡

2017年8月,從湖南寧鄉走出的麻省理工博士後,與弟弟一起到《兒行千裡》聊了聊自己成長、學習的點滴。自豪地回憶了那些年爸爸媽媽淳樸的農村教育故事。而這些故事,至今看來,也是教育良才。

不讓兒子成為「留守兒童」

1988年何江出生時,他的老家湖南長沙寧鄉的停鍾村和80年代所有農村一樣:土坯房會漏雨,泥巴路又窄又爛,糖水就是娃娃們的零食。就在那時有了新中國第一代「留守兒童」。

年初,大批村裡年輕勞動力會拖著行李到上海、廣州等有錢的城市打工掙錢,剩下老父老母帶著孫子孫女在家種田養豬。年末了,年輕人「衣錦還鄉」砌紅磚瓦房,小娃娃互相炫耀父母帶回的禮物。別人家紅紅火火,何江和弟弟卻只能站在家門口羨慕。

何江父親何必成高中沒畢業,但也算是村子裡的高學歷了。母親因為當時家裡條件差,所以小學都沒讀完。家的經濟狀況並不好。三四歲的時候,何江和弟弟就跟著父母下田幹農活了。

「你們兩個待在田坎上,別亂跑遠!」何江父親挑著剛從田裡收割的穀子從狹窄田坎上經過,總會囑咐一聲兩個兒子。何江母親在田裡弓著身子,赤著腳快速地割著一株一株禾靶子。這樣陪著父母下田幹活是村子裡孩子常做的事兒。

何江家有近八畝水田。每年能產五六千斤稻穀,除去給全家四口和牲畜吃的,剩下的父親會賣掉,補貼家用,再養上兩頭豬掙一兩千塊錢,這就是一家子的年收入了。

「現在去沿海能掙大錢呢,還能給家裡蓋紅磚房,你怎麼不出去呢?」常有村裡人問。何江父親說:「兒子不管不行,所以大家去賺錢,我們就多餵點豬,多種點田。」母親總笑呵呵的:「捨不得孩子們。」「不能為了打工掙錢,讓兒子成為『留守兒童』」。這也是何江父親常常跟別人講的一句話。

所以,何江和弟弟何蛟龍出生後,父母就一直陪在他們身邊。白天,父親就出門幹農活、捕魚,晚上回來再累再苦也要給他和弟弟講睡前故事。何江印象中,父親的故事,永遠都會有同一個主題——好好學習。

上大學後,回憶父親講過的那些故事,何江很疑惑,父親高中沒畢業,哪裡來的那麼多中國傳統故事,每天講都講不完。有一次,好奇的他忍不住問了父親,父親告訴他:「很多故事都是我瞎編的,只是想告訴你們,只有讀書才能有好的出路。」

鄉間的教育就是差了「陪伴」

「你們有些啥子教育秘籍喲?」村裡的人都這樣問何必成夫婦。一個農村家庭,出了一個博士後,一個研究生,主要推手竟是「沒文化」的父母,這就「有意思了」。背後的故事不僅羨煞全村人,更引起了一大波吃瓜群眾的好奇。

「農村的經驗就是讀書,讀書才能改變命運。」何必成對去採訪的人說。為了告訴何江和何蛟龍,即使生長在農村,讀書也很重要。何必成夫婦身體力行、言傳身教。

小學放學一回家,何江和弟弟就被關在屋裡「自習」,作業做完,繼續自習。看著屋外田間地頭玩耍的小夥伴,何江說自己「其實還是挺想去村裡面去玩一玩的。」這點小心思,何江父親怎麼會不知道。

每天,在何家安靜的正屋裡,一個四方桌旁邊,高中沒畢業的爸爸,小學沒畢業的媽媽,還有何江和弟弟,每人拿本書,看誰坐得久。何江和家人在舉辦家庭讀書比賽,這是父親為了讓他和弟弟培養學習、看書的習慣,每天農活歸來必備的特別環節。

看著父親、母親和弟弟坐在旁邊,他說:「如果我這個大哥帶頭帶壞了的話,就不太像樣子了。」所以何江會安靜地坐在那裡。可能因為這樣,他現在成了比較坐得住的人。「那時覺得爸爸很『霸蠻』。但現在想想,這是農村環境下的最佳選擇。」何江回憶小時候。

看到他和弟弟的書跟沒翻過一樣,父親就會考驗他們,抽查書中的第幾頁第幾章的中心思想,說得出來就證明他們看了。其實這是爸爸對他和弟弟記憶力的培養。

中國農村娛樂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打牌了。何江父親卻斬釘截鐵地說:「不打牌!倆人都不打牌!」還眨眨眼睛,示意前去採訪的工作人員,「真的。」

而嘮家常則是農村的婦女農閒時最喜歡的事。但對於何江母親來說,最喜歡的就是坐在兩兒子身邊,讓他們給她念課本裡的故事,跟他們討論聽不懂的地方。「每天看他們做作業,交流一下,這樣陪他們比打牌開心。」何江母親這樣說過,經常很豪爽地「哈哈哈哈……」用魔性笑聲表達抑制不住的自豪。

何江說:「因為我們是農村的孩子,如果不去讀書,不重視教育,很少有能夠從農村裡面「跳」出來的。」所以他明白,爸爸媽媽不去打工,陪在他們身邊,要求他們多學習,就是出於這樣一個考慮。家長都很重視孩子教育,但是這樣用心的陪伴,少有人做到。

爸爸怕是「教育研究生」畢業的吧

何江母親是溫和派,日常就是「和風細雨」;父親是暴躁派,日常就是「狂風暴雨」。學習不好時,父親一陣風,母親就帶著魔性的「哈哈哈哈……」笑呵呵地跑過去「解圍」。

「考得好!」「不錯!」是母親給何江和弟弟的自信教育。而父親就是茶餘飯後給他和弟弟講小事情大道理。何江和弟弟回憶父親給他們講述的很多道理,感受如同歷歷在目。

「男兒膝下有黃金」;「尊敬長輩,家裡來了客人,飯桌上老人先吃,盛飯先給老人盛,再按輩分來」;「端碗不能這樣,拿筷子手這樣」……飯桌上,何江父親總會講這些俗套但不過時的道理。

這成了父親這位終身班主任交給何江和弟弟一生受益的課程。

「還記得小時候爸爸講那個秀才的故事,我深受激勵。」何江回憶父親講過最深刻的故事:古時候,一個窮秀才住在一個地主家旁邊,地主家正好在那裡有一片竹林。一年春節,秀才寫了一副對聯--「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地主家的基業被寫,有點不高興,又看不慣對面人家有萬卷書,就一下子把竹子全給砍了,有想法的秀才在對聯後面簡單地加了一個字--「門對千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地主更生氣了,直接把竹子的根都給掘了,沒了短字。但秀才仍有辦法,再加了一個字--「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

「恰好那時我家門前也有一片竹林,我覺得這對我似乎是有一種暗示作用。我第一次真真正正體會到,知識就是力量。」何江對回憶父親講故事是的感受。

回憶爸爸對自己的影響,弟弟何江龍也忍不住大談一番:「高考那年,我沒考上重點,有點厭學。爸爸沒有罵我,也沒有表態不讓我讀書還是怎樣,直接把我拉到田裡,讓我去耕田,不理我也不教我。我也不怎麼會,但是又必須做完,就這樣累了我整整一天。然後問我,是學習,還是要幹農活?」也就是何江爸爸這一累,又累出了一個研究生。何蛟龍回憶這個經歷說:「很刻骨銘心,我非常記得那一天。」

何江和弟弟在節目上講述著和爸爸的這些故事,主持人何炅都不由地感嘆:「爸爸隱瞞了學歷吧,絕對不是高中沒畢業,至少是教育學研究生。好有辦法!」

從不出門到出門,從不打工到打工

上大學了,何江遠赴美國,弟弟也考上了研究生,需要大量學費,父親開始出去工作賺錢。他去過江西,去過武漢。西北的工價高一些,掙錢多,父親就去了銀川豎電桿。父親做事情肯吃苦,比別人工資高一點,一根電桿的工價是20元。一根電桿一千多斤,很大,父親說:「非常累,豎電桿。」

2016年,何江在哈佛碩博連讀結束了。父親所有的累得到了回饋。

作為畢業生代表,何江站上了哈佛演講臺,成為了第一位享此殊榮的中國大陸學生。此前的他就獲得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生最高榮譽獎——郭沫若獎學金。

「When I was in middle school, a poisonous spider bit my right hand……」哈佛畢業演講臺上,何江講述了一個自己中學時代「被毒蜘蛛咬傷」的經歷。他的事跡很快也在國內各大媒體廣為報導。何江在國外出息,在寧鄉停鍾村全家為他感到自豪。

哈佛博士畢業後,何江就去了省理工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一切看上去發展得很順利,但就是在這一年,父親病倒了。

在外面搞水利工程建設時,父親受了寒,他總說自己是小感冒,沒問題。卻沒想到是尿毒症,很快腳腫得很大,一百一十幾斤的身體也腫到一百六十幾斤。

每次接電話,都會說:「我很好,身體堅持得住。你畢業事情多,弟弟在家就可以了。」每次接電話,父親都這樣說,就是不想讓何江知道他的真實狀況。冷清的家門口,父親一個人坐在門前遠望,背影下難掩對何江的想念,但他堅持:「想兒子,打個電話就夠了,把自己的事業做好,把書讀好就可以了。」

寧鄉與美國波士頓相差12 145公裡,遠在太平洋彼岸的何江只有通過視頻來儲存家和他的點點滴滴。

現在,何江每天上午10點和父母進行視頻,就是想關注父親的身體狀況。有時候,父親的狀態不是特別好,就會躲到鏡頭後面讓母親來視頻,又或是故意把視頻按掉,再用音頻打過來。

從不出門到出門,從不打工到打工,從生病到報喜不報憂,所有的事兒都是為了孩子,這就是我們的中國父母。

相關焦點

  • AI創業黑幫:麻省理工走出的14張「中國面孔」
    對此,億歐盤點了來自這四所計算機領域頂尖院校(CMU、MIT、Stanford、UC Berkeley)的中國人工智慧創業校友代表,本文是該系列的其中一篇——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MIT)的人工智慧創業校友集。本文僅盤點了部分來自麻省理工的AI創業校友,歡迎補充更多信息,詳細聯繫方式請見文末。
  • 麻省理工教授:培養孩子「科學思維」,實踐比理論重要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麻省理工博士教大家培養孩子科學思維。科學思維是什麼?為什麼如此重要科學思維,就是用科學性的思想,來面對物質的根本。要想把孩子培養成人才,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孩子要有科學思維。人類所有的發明幾乎都建立於思維的基礎上。
  • 猿輔導在線教育被麻省理工「點名」,原因是什麼
    近年來,孩子的教育及成長都備受青睞,關注青少年健康發展,教育的傳播方式,如何給孩子選擇正確未來,如何給孩子選擇正確的教育方式,如何才能讓孩子在愉悅中接受教育,都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關注。家長們的這些顧慮,而猿輔導在線教育恰巧都能滿足。
  • 「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去麻省理工」,你信了嗎?
    最近網上流傳了幾篇內容類似,標題辣眼的文章,類似《「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去麻省理工」,印度理工為何這麼牛?》,大意就是說印度理工學院是世界頂級名校,在印度人眼中,甚至遠遠勝於舉世聞名的麻省理工學院。英文簡稱:IIT),被稱為印度「科學皇冠上的瑰寶」,是印度最頂尖的工程教育與研究機構。
  • 加州理工 VS 麻省理工,誰才是理工屆的扛把子?
    結果顯示,高薪畢業生通常來自具有強大STEM教育的小型大學,如哈維穆德學院、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這些學校的畢業生早期就業薪資就超過8.5萬美元,中期薪資基本都在15萬美元以上。 可見,理工強校在畢業後就業上的巨大優勢。
  • 印度人說:「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到麻省理工」,印度理工究竟如何?
    全國共有7所校區,包括德裡理工學院、坎普爾理工學院、卡哈拉格普爾理工學院、馬德拉斯理工學院、孟買理工學院、瓜哈提理工學院和盧克裡理工學院,是印度頂尖的教育理工學院。印度人玩笑說:印度人上不了印度理工才會退而求其次去上麻省理工大學。印度理工真的這麼厲害,可以與麻省理工媲美?
  • 麻省理工的入學條件有哪些?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麻省理工(MIT),坐落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創立於1861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麻省理工學院藉由美國國防科技研究需要而迅速崛起 ;在二戰和冷戰期間,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對計算機、雷達以及慣性導航系統等科技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7-18年度,麻省理工學院位列Q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一 、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二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世界第四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世界第五 。
  • 加州理工 VS 麻省理工,到底誰才是美國理工大學屆的扛把子?
    結果顯示,高薪畢業生通常來自具有強大STEM教育的小型大學,如哈維穆德學院、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這些學校的畢業生早期就業薪資就超過8.5萬美元,中期薪資基本都在15萬美元以上。可見,理工強校在畢業後就業上的巨大優勢。
  • 加州理工VS 麻省理工,到底誰才是美國理工大學屆的扛把子?
    結果顯示,高薪畢業生通常來自具有強大STEM教育的小型大學,如哈維穆德學院、麻省理工、加州理工等,這些學校的畢業生早期就業薪資就超過8.5萬美元,中期薪資基本都在15萬美元以上。 可見,理工強校在畢業後就業上的巨大優勢。
  • 東南大學美女學霸:成績年級第1,被麻省理工全額獎學金錄取!
    她形容自己像葡萄樹上的那隻蝸牛,雖步履蹣跚,但追夢不止,從未停歇。背著重重的殼,一步一步往上爬。金潔珺:我就像葡萄樹上那隻蝸牛,一步一步往上爬,從未停歇2015年8月,金潔珺參加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新生選拔,憑藉優異的成績進入吳健雄學院「高等理工實驗班」。身邊的優秀學子強手如雲,他們是身邊的壓力,更是榜樣和動力。
  • 適合理科生的三所理工類大學,有望超越麻省理工,考生別錯過!
    適合理科生的三所理工類大學,有望超越麻省理工,考生別錯過!說起世界高等學府,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尤其是麻省理工,可以稱為是世界頂級的理工類學府,是無數工程師和科學家夢想中的樂園,但是在我國,也有三所理工類名校,是名副其實的實力派,潛力無窮,有望超越麻省理工,理科生一定要知道。1.清華大學很多人都以為我國排名第一的清華大學是一所綜合類學校,但其實,清華大學是理工類高校。
  • 印度理工學生,考不上印度理工就考麻省理工,印度到底有多牛?
    相信大家都了解,印度人在我們眼裡就是有一種「迷之自信」的感覺,然而我國作為全世界人口數一數二的強國,印度可以說跟我們國家有許多相似的方面,但印度也是一直將我們作為競爭對手,不管是哪方面都想著超越我們,但這一件事是非常難實現的,不過在印度有學生因為沒考上印度理工,卻考上了麻省理工,而且印度理工還說是因為學習差所以才考麻省理工的
  • 生物界欠果蠅一個諾貝爾獎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最新APP科技英語學習專題
    麻省理工學院是全球最頂尖的理工大學之一,有研發高科技武器和美國最高機密的林肯實驗室、領先世界一流的計算機科學及人工智慧實驗室、世界尖端的媒體實驗室,還培養了許多全球頂尖的科技工作者和執行長。近一個世紀以來的發展,麻省理工學院已經發展成全世界極為重要的高科技知識殿堂及研發基地。
  • 生物醫學工程方向獲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無薪博士後職位
    知識人網助其獲得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無薪博士後職位,達成其目標。G老師背景:申請類型:無薪博士後教育背景:博士工作單位:高校副研究員科研背景:SCI 1篇,EI 2篇,主持課題1項並將申請目標定位於哈佛、耶魯、麻省理工、牛津、劍橋等十餘所國外著名院校及附屬醫療機構的無薪博士後職位。G老師的研究內容應用範圍較為廣泛,我們認為有較大的機率可以助其獲得合適的職位。申請開始後,我們陸續收到了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哈佛大學布萊根婦女醫院、耶魯大學、紐約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等院校機構導師的溝通意向。
  • 「考不上印度理工,才來麻省理工」,印度理工究竟有多牛?
    作為世界一流強校的麻省理工學院,其對美國社會乃至世界都作出了不小的貢獻。科研上,麻省理工學院曾教出過97位諾貝爾獎得主和8位菲爾茲獎得主。就連運動上,麻省理工學院也曾擁有分別獲得兩枚奧運金牌的學生。但如果說印度有一間學校比麻省理工學院更牛,你會相信嗎?
  • 【名校之路】與諾貝爾獎「相濡以沫」的加州理工
    加州理工學院製造的世界上最小的馬達(周成剛/攝)如果我問大家覺得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哪個在中國留學生家長中的名氣更大,你們一定會異口同聲的說是麻省理工。沒錯,這是事實。但如果我再告訴你加州理工和麻省理工在美國的排名和實力其實不相上下,大家可能會有些吃驚。並不是麻省理工的市場宣傳做的更好,因為麻省理工並不高調,最重要的原因是加州理工太低調了。有多低調呢?這個學校居然沒有一個明顯的校標,更不用說是排場的大門了;學校的面積較小,從東到西再從南到北的走一圈,可能也不超過半個小時;學校共2000多人,今年的新生僅200多人。但是,這個學校同時又太奢華了。奢華到什麼程度呢?
  • 斯坦福、加州理工和麻省理工拒絕中國學生?美國名校藏有貓膩嗎?
    3所星號高校空白(請放大查看)因為截圖的效果不好,不是很清晰,但是,冷絲告訴你,內行人一看明白了:美國最著名的幾所高校——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在北京一些高中的錄取全是「空白」,一個名單都沒有!
  • 謝爾頓為何嘲笑霍華德的母校麻省理工
    除了霍華德只是一個碩士之外,主要原因是因為霍華德是麻省理工畢業的,而謝爾頓卻是加州理工畢業的。加州理工和麻省理工都是全世界最頂尖的理工類學校,都在美國,然而這兩個學校卻一向不對付,學生之間也會互相嘲笑惡搞。實際上,在很多國家,頂級名校之間都會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競爭關係,惺惺相惜又互不服氣,這種情愫,在兩個學校的學生之間特別明顯。
  • 謝爾頓為何嘲笑霍華德畢業於麻省理工
    除了霍華德只是一個碩士之外,主要原因是因為霍華德是麻省理工畢業的,而謝爾頓卻是加州理工畢業的。加州理工和麻省理工都是全世界最頂尖的理工類學校,都在美國,然而這兩個學校卻一向不對付,學生之間也會互相嘲笑惡搞。實際上,在很多國家,頂級名校之間都會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競爭關係,惺惺相惜又互不服氣,這種情愫,在兩個學校的學生之間特別明顯。
  • 留學經驗:麻省理工學院申請小貼士
    全世界都知道的理工學院如果你自認為是科學天才,那麼來到麻省理工,你就會受到打擊,因為在這裡,你會感到自己知道的知識原來是如此之少。麻省理工的學生在SAT考試的數學平均成績接近滿分,即便是全世界最聰明的學生在這裡也會產生畏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