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林琳老師與合作團隊在Nature發表快速射電暴最新研究成果

2021-03-01 師大天文

快速射電暴是已知宇宙中射電波段最強的爆發現象。它們持續時間極短,釋放能量巨大,起源眾說紛紜,是現代天文學一大謎題。目前該領域最緊迫的任務是尋找快速射電暴的對應天體。最新觀測證實極強磁場中子星(磁星)是快速射電暴的來源之一。這也是目前唯一被觀測驗證的可以產生快速射電暴的天體。11月5日正式出版的《自然》(Nature)雜誌刊發一組文章報導這一重大突破,其中包含由天文系林琳老師為第一作者的題為《銀河系內磁星爆發期射電脈衝輻射的零探測》(No pulsed radio emission during a bursting phase of a Galactic magnetar)的文章。

在這項研究中,林琳老師與合作團隊利用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對處於活動期的磁星SGR J1935+2154(軟伽馬重複暴源Soft Gamma-ray Repeater,簡稱SGR)進行監測,在對應29個X-軟伽馬射線暴發時刻沒有探測到來自磁星的射電輻射,進而對磁星軟伽馬射線暴發給出迄今為止最嚴格的射電流量限制。對研究快速射電暴的起源和物理機制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同一活動期,加拿大和美國的射電望遠鏡捕捉到來自磁星SGR J1935+2154的一例快速射電暴,在磁星和快速射電暴之間建立起聯繫。林琳老師與合作團隊的研究進一步闡明快速射電暴和磁星軟伽馬重複暴的相關性較弱,並指出其可能的原因有:1)快速射電暴輻射的集束效應強;2)快速射電暴的能譜分布較窄,而且大部分暴發輻射在FAST觀測頻段之外;3)與快速射電暴成協的X-軟伽馬射線爆發十分特殊。

林琳老師與合作團隊的這項研究還利用了國際上多波段觀測設備,包括X-伽馬射線的美國費米衛星和我國的慧眼衛星硬X線調製望遠鏡(Insight-HXMT),光學波段的BOOTES望遠鏡等。下圖展示了團隊對磁星SGR J1935+2154多波段觀測的時間分布。

這項研究得到了FAST團隊和慧眼團隊的大力支持。主要合作團隊為FAST快速射電暴優先重大項目團隊,包括北師大天文系的高鶴教授(文章的合作者)、李正祥副教授(文章的合作者),以及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美國內華達大學等國內外相關的天文學家和科研工作者。

今年恰逢北師大天文系建系60周年。近年來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天文系學科建設成果顯著,今年還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的創新研究群體1項,目前天文系教師同時主持6項重點和重大專項課題,近4年有6項重要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及《自然》子刊上(含合作3篇)。

相關焦點

  • 北京女博士以第一作者登頂《自然》,研究成果獲國際關注!
    11月5日正式出版的《自然》(Nature)雜誌刊發一組文章,報導了快速射電暴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包含由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林琳老師第一作者的題為《銀河系內磁星爆發期射電脈衝輻射的零探測》(No pulsed radio emission during a bursting phase of a Galactic magnetar)的文章。
  • 北京女博士研究入選《Nature》年度十大科學發現!
    其中,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教師林琳博士與FAST快速射電暴團隊合作的關於快速射電暴磁星起源的工作成功入選。2020年11月5日正式出版的《自然》(Nature)雜誌刊發一組文章報導這一重大突破,其中包含由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林琳老師為第一作者的題為《銀河系內磁星爆發期射電脈衝輻射的零探測》(No pulsed radio emission during a bursting phase of a Galactic magnetar)的文章。
  • Nature評選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北師大女博士林琳憑藉天眼的研究入選
    2020年11月4日,Nature雜誌同期發表了三篇論文,首次在銀河中觀測到快速射電暴【2、3、4】。(FRB)是已知宇宙中射電波段最強的爆發現象。目前該領域最緊迫的任務是尋找快速射電暴的對應天體。這三項最新觀測證實極強磁場中子星(磁星)是快速射電暴的來源之一。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觀測到位於銀河系內的快速射電暴。也是目前唯一被觀測驗證的可以產生快速射電暴的天體。
  • FAST追蹤到磁星與快速射電暴之間的聯繫
    10月29日和11月5日,利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科學家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分別發表了2篇關於快速射電暴的研究成果,這口被喻為「中國天眼」的大鍋,「看到」了這種毫秒電波起源的一些蛛絲馬跡。幾毫秒釋放地球上幾百億年的發電量2007年,天文學家在分析澳大利亞64米射電望遠鏡於2001年記錄的信號時,首次發現了這種毫秒電波。
  • 「中國天眼」追蹤到磁星與快速射電暴之間的聯繫
    如此快速閃現的射電波究竟包含了什麼信息?10月29日和11月5日,利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科學家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分別發表了2篇關於快速射電暴的研究成果,這口被喻為「中國天眼」的大鍋,「看到」了這種毫秒電波起源的一些蛛絲馬跡。
  • 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北師大女博士林琳憑藉天眼的研究入選
    ,首次在銀河中觀測到快速射電暴【2、3、4】。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觀測到位於銀河系內的快速射電暴。也是目前唯一被觀測驗證的可以產生快速射電暴的天體。,第一作者為北京師範大學林琳博士,觀測結果來自中國的射電望遠鏡(FAST)——天眼
  • 《自然》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北師大女博士林琳憑藉天眼研究入選
    2020年11月4日,Nature 雜誌同期發表了三篇論文,首次在銀河中觀測到快速射電暴【2、3、4】。(FRB)是已知宇宙中射電波段最強的爆發現象。目前該領域最緊迫的任務是尋找快速射電暴的對應天體。這三項最新觀測證實極強磁場中子星(磁星)是快速射電暴的來源之一。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觀測到位於銀河系內的快速射電暴。也是目前唯一被觀測驗證的可以產生快速射電暴的天體。
  • Nature評出年度10大科學發現!中國團隊研究入選
    它們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冷凍電鏡突破、壓力導致白髮的原因、HIV治療、銀河系中的快速射電暴,以及古代陵墓中發現的亂倫等等。2、銀河中的快速射電暴,首次在銀河中觀測到快速射電暴【2、3、4】。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觀測到位於銀河系內的快速射電暴,也是目前唯一被觀測驗證的可以產生快速射電暴的天體。
  • 閃爍千分之一秒|科學家首次確定一快速射電暴源於磁星
    該研究第一作者、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講師林琳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介紹。 有些遺憾的是,FAST的觀測窗口錯過了FRB 200428。 儘管如此,它記錄了在磁星高能爆發時段,特別是29個軟γ射線爆發時的靈敏監測數據,有助於了解引起快速射電暴的背景。
  • 中外科學家首次確定一個快速射電暴起源於磁星
    「從4月15日到28日,我們分4個時段共計8小時監測它能否產生快速射電暴,或類似事件。」該研究第一作者、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講師林琳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介紹。有些遺憾的是,FAST的觀測窗口錯過了FRB 200428。
  • 閃爍千分之一秒|科學家首次確定一快速射電暴源於磁星
    作者 |馮麗妃快速射電暴是宇宙中的一種無線電波瞬間爆發,持續時間通常只有幾毫秒,卻能釋放出相當於太陽一天甚至一年內釋放的能量。它們往往「神龍見首不見尾」,出現一次,便再無蹤跡。該研究第一作者、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講師林琳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介紹。有些遺憾的是,FAST的觀測窗口錯過了FRB 200428。儘管如此,它記錄了在磁星高能爆發時段,特別是29個軟γ射線爆發時的靈敏監測數據,有助於了解引起快速射電暴的背景。「磁星的高能爆發有很多,是不是所有的高能爆發都會產生快速射電暴?什麼樣的物理機制下才會產生?
  • 不同偏振角擺動的重複快速射電暴FRB 180301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827-2相關報導:中國天眼FAST發現快速射電暴重複爆輻射具有豐富偏振特徵(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11月4日電,中國
  • 中國天眼FAST發現快速射電暴重複爆輻射具有豐富偏振特徵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消息 中國國家天文臺11月4日發布消息稱,中國天眼FAST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在國際上首次發現快速射電暴重複爆輻射具有非常豐富的偏振特徵。近日,FAST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研究成果陸續發表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 新聞稿中介紹道,近日,北京大學教授、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柯伽研究團隊利用FAST探測到一例全世界僅有21例的快速射電暴重複爆FRB180301,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該重複爆的輻射具有非常豐富的偏振特徵。這一觀測對快速射電暴的輻射起源提供了新的信息,顯示了磁層在快速射電暴輻射機制中的作用。
  • 「中國天眼」FAST重大成果頻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隨著11月5日最新一篇《自然》論文的發表,被譽為「中國天眼」的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在過去一周已經迎來兩篇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的原創成果。
  • AI科學新聞|一周2篇重磅論文「中國天眼」FAST又出新成果
    10月29日、11月5日,一周之內,FAST在快速射電暴方面的2項研究成果陸續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雜誌上發表。快速射電暴是射電波段最亮的持續僅幾毫秒的神秘現象,2007年天文學家在分析澳大利亞64米射電望遠鏡2001年記錄的信號中發現,2013年得到正式命名。其起源完全未知,是天體物理領域最大熱點之一。
  • 超過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 「天眼」 FAST取得新科學成果
    新華網北京11月5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眼FAST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
  • 中國慧眼衛星確認快速射電暴來自於磁星
    該成果於北京時間2月19日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天文學》。快速射電暴(簡稱FRB)是2007年發現的神秘的天文現象,持續時間只有幾毫秒,其起源和產生機制是當今天文學最大的謎題之一。要弄清快速射電暴產生的原因,關鍵有兩點:第一是要找到其對應的天體,第二是看到快速射電暴在其它波段的輻射,限制其物理機制。
  • 《自然》新聞版年度十大科學發現:快速射電暴中國研究入選
    除了影響2020年全球人類健康的新冠肺炎研究外,HIV治療、冷凍電鏡和快速射電暴等領域也受到關注。今年的十大科學發現共涉及15篇學術論文,13篇發表在《自然》,其餘2篇發表在《科學》雜誌。北京師範大學林琳博士等人的快速射電暴研究入選。1.
  • 超過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 FAST取得新科學成果
    新華網北京11月5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眼FAST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超過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