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來自類風溼因子的自白書

2021-01-15 瀟湘名醫

你對類風溼因子有多了解?

與「顧名思義」恰好相反,類風溼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並不是類風溼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代名詞。在生理或病理情況下隨處可以見到它的身影,究竟哪些情況可以見到RF陽性,陽性又存在著怎樣的意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看來自RF的自白書。

01

我的出生

我屬於自身抗體家族一員,主要由淋巴結、骨髓、外周血和滑膜中的B淋巴細胞產生,尤其以受損關節的滑膜、滑液中的淋巴細胞產生最多。我有5個分身,分別是IgM、IgA、IgE、IgG、IgD,由於IgM-RF在RA患者中最多見且易於測定,就常常作為代表出席各種場合啦,因此通常情況下提到我指的就是IgM-RF。在沒有免疫原性刺激時通常檢測不到我,因為我是在機體對各種抗原(細菌毒素如脂多糖、病毒等)刺激產生正常反應後才產生的 [1]。

表1: 類風溼因子亞型在臨床疾病中的發生率

02

個人工作經歷

我和RA不得不說的那些事

我和RA常常被人們看成形影不離的兄弟,人們往往覺得關節痛加上我的存在就意味著RA,其實大錯特錯!我的出現並不意味著就是RA,同樣沒有我的出現也可能是RA哦。

那你們八成要問一句,你們到底是啥關係呀?很簡單,我在RA患者中的陽性率約60%-80%,如果你能在某個RA患者中經常穩定高調地看到我,那麼這個患者更容易發生骨侵蝕及預後不良。此外我的分身IgG-RA與滑膜炎、類風溼結節等相關,IgA-RF嘛則是RA臨床活動的一個參考指標。

03

個人工作經歷

我和其他疾病不得不說的那些事

某些感染或腫瘤性疾病(如HIV、HBV、HCV、麻風、傷寒、寄生蟲疾病等)。

HIV/AIDs患者合併RA的情況十分少見,僅在嚴重的免疫抑制情況下共存。值得提醒你們注意的是HIV病毒感染時可能會導致我和抗CCP抗體(抗環瓜氨酸多肽抗體)出現,但是通常情況下只有很少一部分哦(低滴度) [2]。

慢性乙型(HBV)/丙型(HCV)肝炎病毒感染時,慢性抗原持續刺激可驅使我不斷分泌。在一項研究中表明我在HCV患者中的出現率(陽性率)可以達76%。HCV感染與血液系統腫瘤如B細胞淋巴瘤存在關聯,HCV感染的患者中,特別是冷球蛋白血症,更應該警惕我的存在,因為這些冷球蛋白本質上就是抗IgG的IgM抗體,是單克隆性質的。溫馨提示你們臨床上凡是見到我出現的時候給患者篩查HCV都是十分必要的哦 [1,3-4] 。

雖然我並不太喜歡各類感染性疾病,奈何太受歡迎,所以在麻風、傷寒以及某些寄生蟲疾病如恰加斯病中也可以見到我。據我了解,在這些疾病中,麻風就和多種自身抗體的產生存在聯繫,比如臨床常見的抗核抗體 [5-6]。

某些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ANCA相關血管炎、硬皮病、混合性結締組織病、乾燥症候群等)。

一項涵蓋467人的回顧性研究表明,大約四分之一的狼瘡患者中會有我的影子,進一步分析發現我的出現與皮疹、抗Ro抗體、抗Sm抗體、甲狀腺功能減退呈現正相關[7]。

ANCA相關血管炎患者中我出現的機率為39.1%,而且往往與診斷時嗜酸性肉芽腫性多血管炎皮患者的皮膚表現相關。當然也不需要過分擔心我的出現,因為這不會增加隨訪期間病情的復發或RA的發生[8]。

在30%局限性硬皮病患者中可以檢測到我,而且這些患者硬化病變指數明顯高於其餘患者[9]。

我在約48%的混合性結締組織病患者中可以被檢測到。值得關注的是我的分身IgA-RF出現的患者中,抗SS-A抗體出現的頻率明顯高於其餘患者[10]。

我和乾燥症候群也有著良好的私人關係,我的出現與腮腺腫大和口乾相關。我的分身IgA-RF與患者的外分泌功能相關,目前暫時沒有證據證明她與腺外表現之間存在關聯[11]。

04

個人工作經歷

我在健康人中的打工情況

在健康成年人(如老年人、絕經期女性)中也有我的身影,不過不高,只有大約1%-4%,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我出現的機會可逐漸增高,最高甚至可達25%,這可不全是壞事哦,我在對增強抗原抗體反應或協助清除免疫複合物中可發揮重要作用。不過如果在健康成年人中看到大量的我,還要小心發生RA的高風險。此外,韓國一項納入了23萬非RA受試者的隊列研究指出我的出現顯著增加了各種原因及癌症的死亡風險,且我的數量(滴度)大於100IU/ml的受試者死於各種原因和癌症的風險,明顯高於體內沒有我存在的受試者(約3倍) [12] 。

別小看我,我還是婦女之友,當然這個友是絕經期女性之友。在激素與環境共同作用下,絕經期女性中也可以見到我 [13] 。

這就是我的自我介紹啦,不知道你們了解了多少呢?簡單來說,我只是自身抗體家族中普普通通的一員,是機體對外界抗原產生反應的產品。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和RA保持著密切的聯繫,但是也切不可忘記我在其他情況下的身影哈,這在臨床上可是十分重要的哦!

參考文獻:

[1]Tiwari V, Jandu JS, Bergman MJ. Rheumatoid Factor.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April 27, 2020.

[2]Cunha BM, Mota LM, Pileggi GS, Safe IP, Lacerda MV. HIV/AIDS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Autoimmun Rev. 2015;14(5):396-400. doi:10.1016/j.autrev.2015.01.001

[3]Palazzi C, Buskila D, D'Angelo S, D'Amico E, Olivieri I.Auto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pitfalls for the diagnosis of rheumatic diseases. Autoimmun Rev. 2012 Jul;11(9):659-63.

[4]Moll J, Isailovic N, De Santis M, Selmi C. Rheumatoid Factors in Hepatitis B and C Infections: Connecting Viruses, Autoimmunity, and Cancer. Isr Med Assoc J. 2019;21(7):480-486.

[5]Harboe M. Rheumatoid factors in leprosy and parasitic diseases. Scand J Rheumatol Suppl. 1988;75:309-313. doi:10.3109/03009748809096783

[6]Yang CH. Is there a link between rheumatoid factors and typhoid fever? A report on three consecutive 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 Scand J Infect Dis. 2011;43(6-7):542-544. doi:10.3109/00365548.2010.543429

[7]Fedrigo A, Dos Santos TAFG, Nisihara R, Skare T. The lupus patient with positive rheumatoid factor. Lupus. 2018;27(8):1368-1373. doi:10.1177/0961203318759607

[8]Moon JS, Lee DD, Park YB, Lee SW. Rheumatoid factor false positivity in patients with 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 not having medical conditions producing rheumatoid factor. Clin Rheumatol. 2018;37(10):2771-2779. doi:10.1007/s10067-017-3902-4

[9] Mimura Y, Ihn H, Jinnin M, Asano Y, Yamane K, Tamaki K. Rheumatoid factor isotypes in localized scleroderma. Clin Exp Dermatol. 2005;30(4):405-408. doi:10.1111/j.1365-2230.2005.01776.x

[10] Mimura Y, Ihn H, Jinnin M, Asano Y, Yamane K, Tamaki K. Rheumatoid factor isotypes in 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Clin Rheumatol. 2006;25(4):572-574. doi:10.1007/s10067-005-0185-y

[11] Lee KA, Kim KW, Kim BM, et al. Clinical and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of serum immunoglobulin A rheumatoid factor in 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 Clin Oral Investig. 2019;23(3):1415-1423. doi:10.1007/s00784-018-2545-4

[12]Ahn JK, Hwang J, Chang Y, Ryu S. Rheumatoid factor positivity increases all-cause and cancer mortality: a cohort study. Rheumatol Int. 2017;37(7):1135-1143. doi:10.1007/s00296-017-3738-x

[13] 賈文斐,宋燕華,王雷鳴.絕經期婦女風溼類風溼測定假陽性實驗室觀察[J].醫藥論壇雜誌,2006(18):98-99.

本文首發:醫學界風溼與腎病頻道

本文作者:Cindy

本文審核:陳新鵬 副主任醫師

責任編輯:風禾 茜茜

【來源:醫學界風溼免疫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類風溼因子陽性就一定是類風溼嗎?
    然而普通患者檢測血液時發現類風溼因子為陽性,經常第一句話就問「我的類風溼因子是陽性或類風溼因子比正常值要高 01:什麼叫類風溼因子 類風溼因子其實也是抗體,是針對已經變性的IgG抗體Fc片段上抗原成分產生的自身抗體。 我們可以將類風溼因子理解為針對體內抗體的抗體。
  • rf類風溼因子正常值是什麼?類風溼因子高出參考值意味著什麼呢?
    然而普通患者檢測血液時發現類風溼因子為陽性,也經常在門診就診時第一句話就問「我的類風溼因子是陽性或類風溼因子比正常值要高,我是不是就是風溼病,是不是就是類風溼?」什麼叫類風溼因子類風溼因子其實也是抗體,是針對已經變性的IgG抗體Fc片段上抗原成分產生的自身抗體。我們可以將類風溼因子理解為針對體內抗體的抗體。
  • 貴陽類風溼醫院介紹常用的類風溼因子檢驗方法
    貴陽類風溼醫院介紹常用的類風溼因子檢驗方法 時間:2020-11-24 09:56 貴陽中醫風溼病醫院 類風溼因子是人或動物免疫球蛋白G(gG)分子Fo片段上抗原決定族的特異性抗體,類風溼因子可分為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c(IgG)、免疫球蛋白▲(
  • 類風溼因子的正常值是多少?一篇文章說清楚,別再自己瞎猜
    類風溼因子是人體中的lgG分子中的一種抗體,一般在類風溼患者中很容易檢測到類風溼因子的存在。不過當人體關節出現疼痛,特別是晚上的時候情況更嚴重,別的症狀沒有,那麼最好是去醫院做個類風溼因子檢查,那麼類風溼因子正常值是多少啊?
  • 類風溼因子三項檢查包括哪些?教你看懂「風溼三項」報告單
    和炎症活動度的關係密切,結果不易受貧血、高球蛋白血症等因素影響因而反映炎症狀況更為準確2、類風溼因子類風溼因子是種身體內產生的抗IgG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由滑膜的漿細胞合成並分泌入滑液和血液中,脾、淋巴結和類風溼性皮下結節的漿細胞也可產生3、血沉
  • 幹細胞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Stem Cell Reviews and Reports》發布幹細胞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最新研究成果,希臘醫學研究人員系統地檢索和回顧了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經MSCs與安慰劑幹預的隨機或非隨機臨床試驗,共納入了4項臨床研究
  • 類風溼性關節炎檢查有哪些,多少錢
    核心提示: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在治療前都需要做檢查,以幫助醫生診斷疾病,現代醫學對類風溼的診斷一般在常規血液檢查的基礎上(類風溼因子、血沉、O、C反應蛋白,等)和影像學檢查(X線、CT、mri和TMT紅外熱像掃描,以及骨密度、微循環檢查,這段時間對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做什麼樣的檢查,使治療更加準確。
  • 給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的忠告
    2.單純類風溼因子陽性不能確診RA。約有50%~80%的患者類風溼因子呈陽性,但類風溼因子陰性也不能排除RA。3.RA有一定的遺傳傾向。理論上RA患者的子代有50%的概率攜帶RA風險基因,但不一定發病。
  • 風溼三項檢查結果正常,就可以排除類風溼嗎?
    類風溼關節炎病常見於中老年患者當中,通常在醫院需要做的檢查就是風溼三項,那麼風溼三項能排除類風溼關節炎?下面我們就來一起通過下文中關於風溼以及風溼三項的詳細介紹來具體了解一下吧。 「風溼三項」檢查包括C反應蛋白、類風溼因子和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體。
  • 潮溼寒冷是怎麼誘發類風溼的?到底哪些才是造成類風溼的真正元兇呢?
    進入冬季,雨雪天氣增加,天氣寒冷潮溼,又到了類風溼患者最難捱的時候。此時,患者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避免類風溼復發。 但其實,潮溼寒冷導致類風溼復發的原因比較複雜,並不僅僅是這樣。 寒冷的直接影響 人體在遭受寒冷和潮溼刺激的時候,會出現一些反應:血管收縮、關節內壓強變化。這些變化會導致患者關節內環境改變,激發關節炎症,最終誘導患者類風溼復發。
  • 生物藥物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類風溼關節炎的治療
    這些生物療法主要針對能導致類風溼關節炎炎症和疼痛的各種免疫反應,並已顯示出良好的效果。然而,它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今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評估。為此,一組來自北歐風溼病戰略試驗和登記中心(NORD-STAR)的研究人員對814名之前沒有接受過治療的中度至重度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進行了隨機試驗。他們使用臨床疾病活動指數(CDAI)分數來衡量疾病嚴重程度。
  • 類風溼關節炎早期篩查意義大,如何排除患病風險?
    以上都表明了類風溼性關節炎發病與內分泌系統尤其是雌激素的變化有關,內分泌系統紊亂的女性人群更易導致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發生。 4、親屬中有類風溼患者的人 有血液關係的親屬中患有類風溼關節炎,如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易感性會比較高。此外,血緣親屬中患有其他風溼病,如乾燥症候群,紅斑狼瘡,硬皮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易感性也會相應的提高。
  • 類風溼關節炎,自我保健很重要
    冬季氣候寒冷,類風溼關節炎患者也迎來了一個難熬的季節。許多人會將類風溼關節炎與關節炎或風溼混為一談,其實這是不同的概念。預防和治療類風溼關節炎,自我保健很重要。什麼是類風溼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以侵蝕性、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 解惑:抗IL-6藥與類風溼性關節炎有什麼關係
    近日,有媒體報導《抗IL-6抗炎藥獲批上市 將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言明,該藥可用於治療成人患者的中度至重度活動性類風溼關節炎。為了弄清「抗IL-6抗炎藥」與「類風溼性關節炎」有什麼關係?又是如何治療的。
  • 一封來自北冰洋的漂流信
    一封國外來的,我們沒有親戚和熟人在國外吧?你來看看,我這老花眼,看不清楚,還要戴眼鏡。」好的,我應聲出了臥室。一封的確是來自H國的信。映入眼帘的是淺藍色的大海,鳥兒在展翅飛翔,兩大一小。海水被激起浪花,想必海風很大……我不敢拆這封信,思緒飛得老遠……6年了,我總是盼著有信,又害怕有信,已經麻木了。無論哪一種50%的想法都折磨的我快瘋了。
  • 類風溼因子與抗環瓜氨酸蛋白抗體在類風溼關節炎中的致病作用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RA相關自身抗體中,大家最耳熟能詳的類風溼因子(RF)和抗環瓜氨酸蛋白抗體(ACPA)的致病作用。 類風溼因子 RF是以IgG的Fc片段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
  • 讓我們一起學習和認識類風溼關節炎(-)
    類風溼關節炎(RA)曾被稱為「不死的癌症」,過去因為醫學不發達,人們對類風溼關節炎非常恐懼,談之色變。但是隨著醫學的進步和發展,醫生對類風溼關節炎的診治有了巨大的飛躍,同時能夠早期確診並及時有效的治療類風溼關節炎,避免了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等情況的發生。
  • 治療類風溼關節炎,遏制關鍵通路才是制勝關鍵
    其發病機制如圖1所示,滑膜炎症組織釋放的促炎症細胞因子及趨化因子可招募 B 細胞、T 細胞、巨噬細胞等多種免疫細胞浸潤至關節局部,並且通過 JAK 通路在內的多種信號傳導通路促使免疫細胞活化及產生更多的促炎症細胞因子;被大量釋放至局部的促炎症因子募集並活化更多的免疫細胞,從而形成一個慢性的炎症級聯放大反應,最終導致持續性關節損傷。
  • 是這些因素引起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應該如何自我調理?
    類風溼性疾病是一類侵犯多種組織多系統和內臟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以侵蝕性、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確切發病機制不明,基本病理改變為關節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並逐漸出現關節軟骨和骨破壞,最終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至關重要。
  • 江安納:一封來自未來的信
    ▲溫嶺市檢察院 江安納 一封來自未來的信 黑芯是人類搬到火星之後出現的一個宇宙體,我很抱歉,但是得告訴你其實它來自你們曾經生活的地球,在我們將火星環境充分改造成宜居狀態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