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宣言背後的故事中說:想要在新經濟環境下成功,並引領電子商務和網絡時代,那麼公司一定要去除「呆伯特」式的行為表現,不要沒事找事做,不要搞出那些沒人能搞懂的規章制度。敏捷是一種解放,讓人不再虛度時光。
敏捷的要領之一是:找回你的模式識別能力。
什麼是模式識別能力呢?
我們思想中有一種根深蒂固的、用來辨認模式的願望。這種模式識別能力是經過幾千年進化而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非常有用。例如,當你聽到後面傳來一陣破裂聲時,那一定不是無中生有,它意味著一根樹枝正在往下掉,你需要閃開。所以說,我們進化的過程就是尋找這些模式的過程。
簡言之,模式就是:這樣做是好的。
模式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是指對表徵事物或現象的各種形式的(數值的、文字的和邏輯關係的)信息進行處理和分析,以對事物或現象進行描述、辨認、分類和解釋的過程。
模式還可分成抽象的和具體的兩種形式。前者如意識、思想、議論等,屬於概念識別研究的範疇。後者是對語音波形、地震波、心電圖、腦電圖、圖片、照片、文字、符號、生物的傳感器等對象進行測量的具體模式進行分類和辨識。
為什麼模式識別能力如此重要?
僅有一種認知能力能夠區分出類拔萃的人與普通人:模式識別能力。模式識別能夠讓領導者從周圍混雜的信息中挑出有意義的趨勢,並戰略性地眺望未來。
如何訓練模式識別能力?
比方說,我們交往一個女孩子,怎麼知道她是真心喜歡你,還是在釣魚?請看下圖。
相信各位都會意識到,左邊的女生有點不對勁,右邊的女生可能是陷入愛情的傻白甜。如果我們建立以上兩類關鍵監控指標,一旦發現某位和你交往的女生符合左邊的關鍵特徵中好幾項,你的大腦就應該拉響警報,不管妹子長得有多好,她對你可能未必是真的好。這就是「模式識別」能力,針對對不同領域的問題建立方便處理的模型,然後跟蹤關鍵特徵量,一到觸發點馬上識別出問題的本質特徵。
人與人建立交往的過程也是一個模式識別過程。
訓練模式識別能力的反模式是,模型和素材太少或太簡單,或者總是被原始衝動左右,在閱讀別人的話語時,總是把別人的語境按自己內心期待去理解。
只要留意觀察,處處都是模式。比如:
一次只做一件事定律:一次只做一件事效率是最高的。
凡事有三定律:凡事至少有三個解決方案。
七次溝通定律:一個事需要溝通七次才能溝通清楚。
溫伯格書中的各種定律,也是這麼來的。
人天然具有模式識別能力,只需要找回來。
(部分內容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