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究團隊開發無需特製傳感器的觸覺反饋系統

2020-12-06 RFID世界網

據外媒報導,英國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的研究團隊開發了首個可產生能量的電子皮膚原型,無需使用專門的觸摸傳感器就能獲得觸覺反饋。

早前,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團隊在《IEEE機器人學彙刊》(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描述了在不使用專門設計的昂貴觸摸傳感器的條件下,一個覆蓋柔性太陽能皮膚的機械手如何與其他物體進行交互。

首先,將微縮化的太陽能電池陣列集成在柔性的聚合物表面上,實現雙用途。電池提供充足的能量來驅動控制機械手活動的微執行器;同時,通過測量太陽能電池輸出的變化,電池為機械手提供獨特的觸覺反饋。

當物體靠近電池表面時,到達其表面的光線就會減少,電池產生的能量隨著光線變暗而降低。最終,當物體觸摸並覆蓋機械手時,電池能量降為零。並且,通過對每個電池產生的能量水平進行智能說明,機械手皮膚能夠檢測出靠近物體的形狀。


圖片來源:格拉斯哥大學

除了太陽能電池以外,紅外LED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此方案將一組簡單的LED集成於太陽能電池之間,向物體發射紅外光。通過測量光從物體反射所需的時間,皮膚能夠感應出物體和機械手之間的距離。

結合太陽能電池和紅外LED收集到的信息,皮膚處理器可推斷出物體的距離,位置和邊緣,並複製許多相關參數。相比之下,使用傳統方法則需要更多的傳統觸摸傳感器才能測量這些參數。以上所有數據有助於機械手抓住物體,比如橡皮球。

研究團隊負責人表示,這是全球首個可以產生能量的電子皮膚,無需專門的觸摸傳感器就能提供觸覺反饋。皮膚本身就是能量來源,能夠驅動手臂及附著於其表面的裝置。而且,電池產生的能量可存儲在裝置裡面,例如研究團隊開發用來與皮膚搭配使用的柔性超級電容器,因此電池無需一直暴露在太陽光下才能工作。

這項研究意味著距離實現全自主驅動假體又近了一步,全自主驅動假體的柔性皮膚由相對更低成本的器件製成。有了皮膚內置的感應能力,皮膚甚至能在接觸物體之前就能辨別出來。

據介紹,研究團隊還嘗試把這個機械手應用到機器人手臂上,類似於汽車製造工廠裡的機器人。當感應到不想接觸的物體時,機械手皮膚的傳感器會停止手臂活動。基於此,研究團隊認為該技術未來有望防止工業事故。

1

相關焦點

  • 紅外LED和太陽能電池助力,機器人無需傳感器即可獲得觸覺
    據外媒報導,英國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的研究團隊開發了首個可產生能量的電子皮膚原型,無需使用專門的觸摸傳感器就能獲得觸覺反饋。早前,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團隊在《IEEE機器人學彙刊》(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描述了在不使用專門設計的昂貴觸摸傳感器的條件下,一個覆蓋柔性太陽能皮膚的機械手如何與其他物體進行交互。首先,將微縮化的太陽能電池陣列集成在柔性的聚合物表面上,實現雙用途。
  • 索尼PSVR新專利曝光:頭顯帶有觸覺反饋及傳感器
    索尼PSVR新專利曝光:頭顯帶有觸覺反饋及傳感器;腦機接口公司OpenBCI針對VR/AR頭顯構建硬體與軟體平臺 看日報是個好習慣。
  • 能讓機器人能觸摸世界的觸覺傳感器,了解一下
    當今,隨著傳感器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新型傳感器被研製出來。前段時間,ETH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新穎而低成本的觸覺傳感器。該觸覺傳感器能夠幫助機械臂能抓住敏感和易碎的物體。
  • 基於凝膠的人造光子皮膚觸覺傳感器
    基於凝膠的人造光子皮膚觸覺傳感技術人造光子皮膚(p-skin)作為一種不尋常的觸覺傳感技術,受到應用光譜學快速發展的技術支持和先進光子通信需求的推動。這種柔性人造電子皮膚比電氣/磁性裝置更不易受環境影響的影響,具有很高的穩定性。
  • 最新的索尼VR頭顯專利擁有觸覺反饋和佩戴傳感器
    然而,即便像這樣的新專利出現時,展示了具有觸覺反饋和有助於舒適性的傳感器的設計,該公司將何去何從仍是一個謎, 描述中寫道:「傳感器會產生信號,表示電腦遊戲頭顯是否被正確佩戴,以便提醒佩戴者。傳感器可能是耳機上的壓力傳感器、運動傳感器或拉伸傳感器,也可能是一個攝像頭,給佩戴者拍照,並使用圖像識別來確定耳機是否正確打開。」這是一個獨特的功能,有利於新所有者或在公共活動中使用。
  • 這種新型觸覺反饋手套,可利用人工肌肉賦予更真實的觸感
    ,與在該領域研究過的其他設備類似,一個用戶感受到的觸覺會傳遞給另一個用戶,無論他們之間的距離有多遠。從一般意義上講,這些產品利用傳感器記錄人的手部感受到的力量,然後通過無線方式為遠程用戶重現。「人類的手部擁有高密度的觸覺感受器,是一個既有趣又具有挑戰性的區域,可以通過觸覺刺激來編碼信息,因為我們每天都會用手來感知大多數物體,」研究高級作者Thanh Nho Do博士說。
  • 機器擁抱「觸覺反饋」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 雷鋒網公開課
    iPhone 7 的主頁鍵就是這樣一個例子,壓力傳感器配合「觸覺反饋」取代了機械式的按鈕。但大部分從業者沒有意識到「觸覺反饋」的價值。本次公開課我們請到了 Immersion 公司中國區的負責人,這家公司從 1993 年開始就在研究觸覺反饋算法,20多年來已經有超過 30 億部各式各樣的設備採用了他們的觸覺反饋技術,包括 Xbox 和 PS 遊戲機的手柄,也包括許多常見的手機品牌。
  • 可以感知觸覺的假肢:複製神經反饋迴路,讓截肢者行走更容易
    可感知觸覺的假肢這個假肢試圖複製神經系統的反饋迴路問題:雙腿行走的正常人依靠神經和大腦之間不斷的反饋來走動。但使用假肢的人沒有這種腦-足循環反饋迴路,這會讓他們更難自信地走路。由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貝爾格勒大學和弗萊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新型仿生假肢,刊登在《今日自然醫學》上,它試圖通過讓截肢者重新「感覺」身體截止的表面,讓他們能更容易行走。該系統的工作原理:研究人員將四個微型電極植入截肢者大腿剩餘的神經。
  • 微軟演示觸覺反饋控制器PIVOT,VR中摘蘋果更逼真
    微軟研究院近年來在控制器方面取得了穩步的進展,而團隊一直致力於實現一種能夠匹配頭顯逼真視覺的觸覺反饋。對於NormalTouch等設備,團隊可以在指尖模擬虛擬對象的表面傾斜質感與紋理;CLAW能給你一種用手指抓握對象以探索其順應性和彈性的感覺;而TORC則帶來了接近於現實世界的靈活度水平。利用所述原型,你可以感知虛擬蘋果皮,擠壓虛擬水果,並且用手把玩移動。
  • 專訪|斯坦福鮑哲南團隊開發出無線皮膚傳感器
    以後可以遠離醫院那些龐大繁重的監測設備了,這款無線皮膚傳感器與特製衣服搭配即可實現心跳、呼吸和運動等諸多指標的監測。這其實是一套可貼在皮膚上監測健康狀況的傳感器系統,其中包括如創可貼一般的傳感器貼片,以及可縫製在衣服內的柔性閱讀器。
  • 史丹福大學研發觸覺手套:機械手臂也可模擬人手完成各項任務
    近日,史丹福大學研發了一款觸覺反饋手套,能夠顯著提高機器人的靈活性,給機器人帶來和人類一樣的觸覺。如此一來,機器人能夠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鮑哲南及其團隊發表在《科學機器人(Science Robotics)》上的一篇論文中,他們證明了觸覺手套上搭載的傳感器能夠允許機器人手臂去觸碰易碎的樹莓,也可以拿起桌球,但機器人並不會將樹莓和桌球擠爆。
  • 機器人與觸覺傳感技術的碰撞,一文初探人類與機器人的觸覺傳感
    因此,魯棒、準確和快速地感知物體的姿態是任何複雜的抓取和操縱系統的關鍵部分。機器人學中最常用的估計物體姿態的方法是使用計算機視覺。然而,當機器人接近要操縱的物體時,會存在遮擋的現象,進而影響視覺估計的效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研究人員通過引入觸覺傳感系統來幫助機器人確定被觸摸物體的姿態。根據傳感層輸入的不同,姿態識別方法主要包括單點接觸式傳感器和觸覺傳感陣列。
  • 康奈爾大學用可伸縮分布式光纖傳感器研製低成本觸覺手套
    來源:映維網 作者 廣州客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發明了一種結合低成本發光二極體和染料的光纖傳感器,並帶來成一種可以檢測壓力、彎曲和應變等變形的可伸縮「皮膚」。這種傳感器可以用於機器人系統和XR等領域,並為其提供人類在自然界生存所依賴的豐富觸覺感受。
  • 研究團隊開發出無需加熱可直接列印在皮膚上的金屬可穿戴傳感器
    包括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師在內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工藝,可以直接在皮膚上列印金屬可穿戴傳感器,而過程中不需要加熱。新工藝幫助可穿戴傳感器從簡單的電極發展為能夠為用戶提供生物識別測量和提供足夠舒適度的可彎曲設備。
  • Facebook探索氣動型AR/VR觸覺反饋手套
    實際上,FRL Research正在與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一種搭載柔性氣動執行器、可以「測量局部力」、並為用戶提供「觸覺反饋」的3D列印型手套。相比之下,DN中的二次聚合物需要形成自己獨特的網絡,所以團隊因其固有的韌性和剛性使用了Mold Max Series樹脂。
  • 雷射誘導的MoS 2皺摺結構,可增強觸覺傳感器的摩擦起電效率
    雷射誘導的MoS 2皺摺結構,可增強觸覺傳感器的摩擦起電效率導讀:二維(2D)過渡金屬二硫化碳(TMDC)納米材料目前被視為下一代電子材料,用於未來的柔性,透明和可穿戴電子產品。問題是如何持續為連接到系統的無數電子設備供電。這是因為使用常規的充電和更換方法難以減小電池的尺寸和重量。而摩擦發電機是能為該問題提供基本解決方案的技術之一。它通過不同材料之間的接觸感應摩擦電,從而以半永久方式產生能量,就像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產生靜電一樣。
  • 新型電子皮膚:讓機器人與義肢擁有卓越的觸覺!
    導讀據新加坡國立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人工神經系統,也稱為「異步編碼電子皮膚(ACES)」。通過這個系統,機器人與義肢裝置也許很快將擁有與人類皮膚同等甚至更好的觸覺。為機器人與義肢帶來觸覺的電子皮膚(圖片來源:史丹福大學)電子皮膚使機器手臂能感知冷熱(圖片來源: 休斯頓大學)創新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人工神經系統,也稱為「異步編碼電子皮膚(ACES)」。
  • 新型傳感器系統無需紅外光譜儀便能識別分子
    打開APP 新型傳感器系統無需紅外光譜儀便能識別分子 胡薇 發表於 2018-06-14 14:17:10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研發的新型傳感器系統無需紅外光譜儀便能高精度地探測和分析分子,再藉助人工智慧(AI),
  • 重度脊髓損傷患者首次恢復觸覺
    北京時間4月24日上午消息,據外媒報導,巴特爾研究中心和俄亥俄州立大學微克斯納醫學中心的一組研究人員近日在《細胞》雜誌上發表文章稱,他們可以使用腦機交互(BCI)系統,來恢復脊髓嚴重損傷的研究參與者的手部知覺。
  • 數據手套通過真實的觸覺體驗帶你進入虛擬實境交互的世界
    這類數據手套通常不帶有力反饋裝置,而是配合動作捕捉設備進行使用。當動作捕捉演員同時佩戴數據手套且穿戴動作捕捉服時,配套的動作捕捉軟體將通過手套上的傳感器與動捕服上的感應裝置對演員的動作進行實時的動作捕捉。具有高精密度的彎曲傳感器可以向電腦反饋出十分豐富的手部運動數據,幫助動捕團隊獲得質量非常高數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