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LED和太陽能電池助力,機器人無需傳感器即可獲得觸覺

2020-12-03 LEDinside

據外媒報導,英國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的研究團隊開發了首個可產生能量的電子皮膚原型,無需使用專門的觸摸傳感器就能獲得觸覺反饋。

早前,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團隊在《IEEE機器人學彙刊》(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描述了在不使用專門設計的昂貴觸摸傳感器的條件下,一個覆蓋柔性太陽能皮膚的機械手如何與其他物體進行交互。

首先,將微縮化的太陽能電池陣列集成在柔性的聚合物表面上,實現雙用途。電池提供充足的能量來驅動控制機械手活動的微執行器;同時,通過測量太陽能電池輸出的變化,電池為機械手提供獨特的觸覺反饋。

當物體靠近電池表面時,到達其表面的光線就會減少,電池產生的能量隨著光線變暗而降低。最終,當物體觸摸並覆蓋機械手時,電池能量降為零。並且,通過對每個電池產生的能量水平進行智能說明,機械手皮膚能夠檢測出靠近物體的形狀。

圖片來源:格拉斯哥大學

除了太陽能電池以外,紅外LED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此方案將一組簡單的LED集成於太陽能電池之間,向物體發射紅外光。通過測量光從物體反射所需的時間,皮膚能夠感應出物體和機械手之間的距離。

結合太陽能電池和紅外LED收集到的信息,皮膚處理器可推斷出物體的距離,位置和邊緣,並複製許多相關參數。相比之下,使用傳統方法則需要更多的傳統觸摸傳感器才能測量這些參數。以上所有數據有助於機械手抓住物體,比如橡皮球。

研究團隊負責人表示,這是全球首個可以產生能量的電子皮膚,無需專門的觸摸傳感器就能提供觸覺反饋。皮膚本身就是能量來源,能夠驅動手臂及附著於其表面的裝置。而且,電池產生的能量可存儲在裝置裡面,例如研究團隊開發用來與皮膚搭配使用的柔性超級電容器,因此電池無需一直暴露在太陽光下才能工作。

這項研究意味著距離實現全自主驅動假體又近了一步,全自主驅動假體的柔性皮膚由相對更低成本的器件製成。有了皮膚內置的感應能力,皮膚甚至能在接觸物體之前就能辨別出來。

據介紹,研究團隊還嘗試把這個機械手應用到機器人手臂上,類似於汽車製造工廠裡的機器人。當感應到不想接觸的物體時,機械手皮膚的傳感器會停止手臂活動。基於此,研究團隊認為該技術未來有望防止工業事故。(LEDinside Janice編譯原創來源https://www.ledinside.cn/news/20201201-48573.html)

相關焦點

  • 英國研究團隊開發無需特製傳感器的觸覺反饋系統
    據外媒報導,英國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的研究團隊開發了首個可產生能量的電子皮膚原型,無需使用專門的觸摸傳感器就能獲得觸覺反饋。早前,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團隊在《IEEE機器人學彙刊》(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描述了在不使用專門設計的昂貴觸摸傳感器的條件下,一個覆蓋柔性太陽能皮膚的機械手如何與其他物體進行交互。首先,將微縮化的太陽能電池陣列集成在柔性的聚合物表面上,實現雙用途。
  • 藉助太陽能電池,這款電子皮膚可用於腦機接口、電動汽車
    時隔三年,電子皮膚再獲突破前不久,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研究團隊題為 Energy Generating Electronic Skin With Intrinsic Tactile Sensing Without Touch Sensors(無需觸摸傳感器、具有內在觸覺傳感的自供能電子皮膚)的論文發表於《IEEE 機器人學彙刊》。
  • 家庭服務機器人紅外避障傳感器安裝位置分析
    這一安裝高度的設定並沒有充分的標準和依據,在實際應用中出現了許多情況紅外避障傳感器因為安裝太高、太低或密度不夠導致無法探知到附近障礙物,從而影響服務機器人的行動並對可能會環境和人造成破壞,這都是紅外避障傳感器安裝方法不恰當造成的,急需根據環境特色尤其障礙物特點研究更合適的紅外避障傳感器的部署方案。
  • 太陽能電子皮膚,用光來模仿人類的觸摸
    此外,太陽能電池之間的簡單LED會從接近的物體反射紅外線,以評估距離。兩種形式的光測量結合使用,可以為皮膚提供觸摸感,從而可以增強假肢和機器人技術,而無需嵌入式觸摸傳感器。在實驗室測試期間,它使團隊的機械手能夠抓住放在其前面的物體,例如橡皮球。
  • 機器人與觸覺傳感技術的碰撞,一文初探人類與機器人的觸覺傳感
    形狀感知能力對於機器人執行任務(如抓取和手部操作)的完成效果至關重要。獲得的物體形狀信息越完整,機器人就越有能力規劃和執行抓取軌跡和操縱策略。經典的形狀識別研究主要是基於視覺的方法。然而,當存在遮擋或光照條件較差時,機器人是無法觀察到視覺形狀特徵的。相比之下,觸覺物體的形狀感知並不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可以通過傳感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來判斷物體的細節形狀。
  • 提高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智慧機器人助力光伏穩定創收
    打開APP 提高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智慧機器人助力光伏穩定創收 OFweek太陽能光伏網 發表於 2020-12-30 11:49:59
  • 能讓機器人能觸摸世界的觸覺傳感器,了解一下
    當今,隨著傳感器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新型傳感器被研製出來。前段時間,ETH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新穎而低成本的觸覺傳感器。該觸覺傳感器能夠幫助機械臂能抓住敏感和易碎的物體。
  • 將鑽石轉化為金屬——用於改進太陽能電池、led燈和電力電子設備
    研究人員說,儘管這項研究仍處於概念驗證的早期階段,但它可能會開啟一系列廣泛的潛在應用,包括新型寬帶太陽能電池、高效led和電力電子設備,以及新的光學設備或量子傳感器。 他們的發現是基於模擬、計算和先前的實驗結果,並於2020年10月5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這種帶有傳感器的皮膚,可以讓機器人擁有像人類一樣靈敏的觸覺
    現在,來自華盛頓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工程師們,發明了一種帶有傳感器的「皮膚」,可以覆蓋機器人的身體或假肢的任何部位,具備可延展可拉伸的性能,可以準確地感知關於剪切力和振動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對於成功地抓住和操縱物體至關重要。論文中描述的這種皮膚,模擬了人的手指在滑過表面或在區分不同的紋理時產生的拉伸和壓縮。
  • 人體紅外感應傳感器
    ==菲涅耳透鏡==根據菲涅耳原理製成,菲涅耳透鏡分為折射式和反射式兩種形式,其作用一是聚焦作用,將熱釋的紅外信號折射(反射)在PIR上;二是將檢測區內分為若干個明區和暗區,使進入檢測區的移動物體能以溫度變化的形式在PIR上產生變化熱釋紅外信號,這樣PIR就能產生變化電信號。使熱釋電人體紅外傳感器(PIR)靈敏度大大增加。
  • 新型電子皮膚:讓機器人與義肢擁有卓越的觸覺!
    通過這個系統,機器人與義肢裝置也許很快將擁有與人類皮膚同等甚至更好的觸覺。背景皮膚,是人體中最大的器官,可直接與體外環境進行接觸與交互。柔軟的皮膚組織下面分布著龐大的傳感器網絡,可實時獲得溫度、壓力、氣流等外界信息的變化。
  • 新型傳感器系統無需紅外光譜儀便能識別分子
    打開APP 新型傳感器系統無需紅外光譜儀便能識別分子 胡薇 發表於 2018-06-14 14:17:10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研發的新型傳感器系統無需紅外光譜儀便能高精度地探測和分析分子,再藉助人工智慧(AI),
  • 機器人有「觸覺」了!上交&MIT發明一款機器人,拿起筆就能甩
    今年,王少雄和另外一位一作王辰的一篇有關機器人可以自我採集觸覺數據並自我分析,最終能夠完成特定動作的論文獲得了機器人領域國際頂會 IROS 2020 的最佳論文獎。下圖的機器人就是他們研究的成果,它叫 SwingBot,可以把它理解為是一個 「甩筆」 機器人。
  • 太陽能電站成清潔機器人首個商用級目標市場
    科沃斯擁有18年家用清潔機器人產品的領先技術與研發經驗,科沃斯銳寶致力於將在家用領域積累的高標準清潔技術延伸至商用級市場,實際應用數據統計顯示:太陽能電池板被機器人清潔後可恢復至原始發電功率的99%以上。
  • 機器人有 「觸覺」 了!上交&MIT發明一款機器人,自己拿起筆就能甩|...
    今年,王少雄和另外一位一作王辰的一篇有關機器人可以自我採集觸覺數據並自我分析,最終能夠完成特定動作的論文獲得了機器人領域國際頂會 IROS 2020 的最佳論文獎。  下圖的機器人就是他們研究的成果,它叫 SwingBot,可以把它理解為是一個 「甩筆」 機器人。
  • 基於霍爾電流傳感器的太陽能電池的輸出電流測量
    可再生能源太陽能發電可分為太陽能光發電(又稱光伏)和太陽能熱發電兩大類,後者由於技術比較複雜,只能用於比較大的容量,應用受到一定限制,所以目前實際應用較少。
  • 新的電子皮膚創新賦予機器人和假肢一種特殊的觸覺
    由於異步編碼電子皮膚(ACES)是一種人工神經系統,機器人和假肢裝置可能很快就會擁有相當於或優於人類皮膚的觸覺。由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的電子皮膚系統已經實現了超高的響應性和對損傷的穩健性,並可以與任何類型的傳感器皮膚層配對,以作為電子皮膚的有效功能。
  • 分層太陽能電池技術可提高效率和價格承受能力
    太陽能的未來越來越光明。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CU Boulder)的研究人員通過層疊電池並使用獨特的元素組合方式,創建了一種低成本太陽能電池,該太陽能電池具有迄今為止最高的功率轉換效率。研究人員採用了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一種旨在收集更高能量的光子的晶體結構),並將其分層放置在矽太陽能電池的頂部,該矽太陽能電池可在光譜的紅外部分捕獲更多的光子,該部分由輻射能組成。我們看不到,但我們可以感覺到像熱一樣。結合鈣鈦礦,矽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提高了21%,效率提高到27%,提高了三分之一。
  • 蛛絲細太陽能電池驅動物聯網
    來源:東京大學 考慮一下,如何驅動分布式網絡中的環境傳感器呢?我們想要這種網絡,為的是把我們的整個物理世界都連接到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太陽能發電。這些傳感器大部分實際上都太微小,難以進入很多溫度梯度,而且並不總是可以獲得穩定的振動。電池壽命有限,而且增加體積,費用高。
  • 機器人技術之傳感器篇
    機器人是在傳感器、執行器和信息處理的基礎上實現與物理世界交互的裝置。機器人的傳感系統包括視覺系統、聽覺系統、觸覺系統、嗅覺系統以及味覺系統等。這些傳感系統由一些對圖像、光線、聲音、壓力、氣味、味道敏感的交換器即傳感器組成。   藉助集成的傳感器,機器人可以感知物理或化學影響並將其轉化為脈衝。譬如,這使其可以識別物體並確定其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