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大突破!重度脊髓損傷患者首次恢復觸覺

2021-01-10 TechWeb

北京時間4月24日上午消息,據外媒報導,巴特爾研究中心和俄亥俄州立大學微克斯納醫學中心的一組研究人員近日在《細胞》雜誌上發表文章稱,他們可以使用腦機交互(BCI)系統,來恢復脊髓嚴重損傷的研究參與者的手部知覺。該技術利用幾乎無法察覺的微小神經信號,通過人工知覺反饋增強後,再傳遞迴參與者,從而極大地豐富運動功能。

「我們正在研究亞知覺接觸活動,然後將其提升為有意識的感知,」巴特爾研究中心的首席研究科學家兼論文一作派屈克·甘澤(Patrick Ganzer)說,「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看到了一些功能上的改善。當我們第一次恢復患者的觸覺時,真的非常不可思議。」

參與研究的患者是一名28歲的男性,叫伊恩·伯克哈特(Ian Burkhart)。2010年,他在一次潛水事故中脊髓神經受損。自2014年以來,伯克哈特一直在與研究人員合作,參與一項名為NeuroLife的項目。該項目旨在恢復他右手手臂的功能。他們開發的設備通過皮膚上的電極系統和植入他運動皮層的微型計算機晶片進行工作。該裝置可以通過有線方式,繞過受損的脊髓神經,將運動信號直接從大腦傳遞到肌肉,從而讓伯克哈特可以充分控制自己的手臂和手,比如拿起咖啡杯、刷信用卡和玩吉他遊戲。

「直到現在,由於缺乏知覺反饋,伊恩有時候還是會覺得自己的手不像自己的,」甘澤說,「除非密切關注自己的動作,不然他控制自己的手也有些困難,這非常需要集中注意力,因此也讓簡單的多任務幾乎無法完成,比如邊看電視邊喝蘇打水。」

研究人員同時發現,儘管伯克哈特的手上幾乎沒有知覺,但是當他們刺激他的皮膚時,仍有神經信號被傳送到他的大腦——只不過信號太微弱,大腦無法感知罷了。甘澤解釋說,即使像伯克哈特這樣被認為是「臨床上脊髓神經徹底損傷」的人,在他們體內,也幾乎總會有幾束神經纖維仍舊完好無損。發表與《細胞》上論文解釋了,他們如何把這些信號增強到大腦可以感知的水平。

亞觸摸信號通過觸覺反饋人工地送回伯克哈特大腦。觸覺反饋的常見例子是手機或遊戲手柄的震動,以讓用戶有所感覺。新的系統可以把來自伯克哈特皮膚的亞觸摸信號,通過他可以感知的人工觸覺反饋,傳導回他的大腦。

腦機交互系統的進步帶來了三大重要改進。首先,它們讓伯克哈特可以僅靠觸摸就準確地識別物體:未來,這可以被用來在無法看見的情況下,尋找和撿起物體。其次,該系統也是第一個能夠立即恢復運動和觸覺的腦機交互系統,這種在運動過程中可以感知觸覺的能力讓他擁有更好的控制感,從而可以更快地做事情。最後,這些改進可以讓腦機交互系統感應出,在處理一件物體或撿起一樣東西的時候,需要施加多少壓力——比如,輕輕地撿起容易壓壞的塑料杯子,但是在拿起重物的時候多用點力。

研究人員的長期目標是開發一種在家庭環境下,也能像在實驗室裡同樣有效的腦機交互系統。他們正在努力開發下一代方便穿脫的袖筒,其中包含所需的電極和傳感器。他們也在努力開發一個可以使用平板而非計算機控制的系統,好讓裝置更輕巧便攜。

伯克哈特說:「看到一臺設備也可以發送讓我控制雙手的知覺信息,感覺非常奇妙。」

相關焦點

  • 從科幻到現實再到生活,腦機接口那些年
    Vidal)發表了有關「直接腦機交流」的開創性理論和技術建議,創造性給出了腦機接口沿用至今的標準定義,並將腦機接口研究與開發的重點放在輔助患者恢復受損視力、聽力及運動的神經修復之上。隨著技術的進展,第一批人類用神經修復設備在90年代中期出現。
  • 從醫學使命到現實真相,腦機接口道阻且長
    Vidal)發表了有關「直接腦機交流」的開創性理論和技術建議,創造性給出了腦機接口沿用至今的標準定義,並將腦機接口研究與開發的重點放在輔助患者恢復受損視力、聽力及運動的神經修復之上。隨著技術的進展,第一批人類用神經修復設備在90年代中期出現。
  • 陳根:從醫學使命到現實真相,腦機接口道阻且長
    1998年則是腦機接口研究的另一大裡程碑,研究人員菲利普·甘迺迪(Philip Kennedy)首次將腦機接口裝備植入人體內,使用無線雙電極獲得了高質量數據。腦機接口因此受到了更多的關注,而其不依賴外圍神經與肌肉的參與便能實現大腦與計算機之間的通訊,則凸顯出了該技術在輔助治療腦中風、癲癇等失能患者上的價值。
  • 脊髓損傷走路機器人_脊髓損傷 - CSDN
    於是我們意識到,是時候首次測試一下,通過腦機接口進行實時操作這個想法了。於是我們拿走了操縱杆,讓猴子自然地坐在椅子上。我們問自己:猴子能不能弄明白  它只需要動腦想像,就可以讓機械手臂控制光標,然後和之前一樣得到果汁呢?來看它的操作,它做到了。猴子的身體沒動,手臂也沒動,只是想像著把光標移到目標內。
  • ...控制腦機接口:開顱手術 10 小時植入 6 個電極,癱瘓人士用意念...
    Buz Chmielewski 藉助科技的力量,用意識同時控制了兩條機械臂,這在醫學上還是首次。首先,他控制左機械臂拿刀、右機械臂拿叉,切開盤子裡的蛋糕。接著,其中一條機械臂緩慢移動,將蛋糕送到嘴中。其實,研究團隊用在他身上的正是大眾既耳熟能詳又表示擔憂的一項技術——「侵入式腦機接口」。
  • 讓馬斯克瘋狂的腦機接口進展如何了?科學家稱5年內有重大進展
    11月7日,腦機接口權威專家Miguel Nicolelis接受經濟觀察網在內媒體採訪時,對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提出的腦機接口「心靈感應」、「數字永生」等觀點提出了反對意見。Miguel Nicolelis是杜克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教授,他和他的實驗室研究腦機接口技術有38年經驗。
  • 讓馬斯克瘋狂的腦機接口進展如何了?科學家稱5年內有重大進展
    腦機接口是當下熱門話題,也是大企業熱衷的領域。對於患者,可以將採集到的腦電信號傳輸給一個可穿戴式的全新機械身體中,患者就可以通過大腦控制這個機械身體,讓自己移動到某一位置。   腦機接口目前主要分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兩大類。
  • 陳根:腦機接口的微創神經介入,助力癱瘓患者操作計算機
    文/陳根隨著腦機接口技術的重大突破和出圈,不論是馬斯克的Neuralink還是其他全球範圍內的腦機接口公司,腦機接口的潛力和應用已越來越被人們知悉。比如其具有恢復自主運動衝動以控制數字設備的潛力,並改善因大腦、脊髓、周圍神經或肌肉功能障礙而嚴重癱瘓的患者的功能獨立性。當前,通過讀取大腦信號來操作外部設備已經不再是什麼新鮮事,此前已有帶有金屬傳感器的腦電圖(EEG)頭帽已經被用來檢測大腦活動。
  • 可幫助恢復視力、聽力!馬斯克:一年內進行人體腦機接口實驗
    據老闆聯播援引外媒報導,矽谷鋼鐵俠馬斯克日前表示,其成立的腦機接口研究公司Neuralink公司準備一年內進行人體腦機接口實驗。該公司曾發布"腦後插管"的新技術,通過一臺神經手術機器人像微創手術一樣安全無痛地穿孔向大腦內快速植入晶片。
  • 剛剛,馬斯克宣布在腦機接口重大突破!正為首次植入人腦做準備
    哈佛大學腦科學博士韓璧丞告訴 Deeptech,Neuralink 發布的易布置,擁有高通量電極的接口裝置是一個突破,實現了工程上的重大突破。其 LinkedIn 顯示,他本科四年在杜克大學的 Miguel Nicolelis 實驗室擔任助理研究員,參與的研究內容為恆河猴的腦機接口。Nicolelis 是腦機接口的著名科學家,他在2013年和巴西科學家首次實現了兩隻老鼠之間的腦機接口交流。
  • 腦機實驗室系列 | 浙大求是高等研究院腦機接口研究所
    在去年1月16日,浙江大學對外宣布了"雙腦計劃"重要科研成果,求是高等研究院腦機接口團隊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外科合作完成國內第一例植入式腦機接口臨床研究,患者可以完全利用大腦運動皮層信號精準控制外部機械臂與機械手實現三維空間的運動,同時首次證明高齡患者利用植入式腦機接口進行複雜而有效的運動控制是可行的。
  • 馬斯克說的腦機接口怎麼回事?
    腦控機械臂「腦控」機器人的研究從2008年最先使用腦機接口讓猴子控制機械臂之後,在2015年進入一個高峰。 2008年5月29日,《參考消息》援引法新社巴黎5月28日電,發表在《自然》周刊上的一份研究報告稱,科學家們首次使用腦機接口,讓無法活動的猴子在大腦皮層嵌入電極絲後數天學會了控制機械臂,把食物送入口中。
  • 馬斯克宣布在腦機接口重大突破!稱正為首次植入人腦做準備
    其 LinkedIn 顯示,他本科四年在杜克大學的 Miguel Nicolelis 實驗室擔任助理研究員,參與的研究內容為恆河猴的腦機接口。Nicolelis 是腦機接口的著名科學家,他在2013年和巴西科學家首次實現了兩隻老鼠之間的腦機接口交流。
  • 馬斯克公布腦機接口系統:可iPhone控制,明年人體測試
    近日,馬斯克名下的腦機接口公司公布了最新的研究進展。美國當地時間7月16日,腦機接口創業公司Neuralink執行長,同時也是特斯拉、SpaceX公司掌門人的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召開發布會,Neuralink稱已經找到了高效實現腦機接口的方法。
  • 恢復視力、逆轉衰老!馬斯克口中的「腦機接口」真這麼神?
    我們來看一項2019年10月發表在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的腦機接口尖端研究成果:一位28歲的四肢麻痺患者,在經過了2年(嚴格且複雜的)訓練後,通過腦機接口和(笨重的)機械外骨骼,恢復了行走能力(一分鐘走不出3米遠,還全程吊著威亞保持平衡)[4]。高端臨床應用不行,那退一步,我現在離用腦電波打字還有多久?
  • 腦機接口神話當前,先要「去幻想」
    這當然是一個漫長的神話,但馬斯克以及更多腦機接口的突破技術卻似乎也呼應和強化這樣的想像,但在技術「無上限」的幻想前,我們先要回到最初的起點,去回答一個關乎技術需求的邊界和技術邏輯的極限的問題。腦機接口以何立之?
  • 陳根:腦機接口,一個關乎「人」的終極神話
    這當然是一個漫長的神話,但馬斯克以及更多腦機接口的突破技術卻似乎也呼應和強化這樣的想像,但在技術「無上限」的幻想前,我們先要回到最初的起點,去回答一個關乎技術需求的邊界和技術邏輯的極限的問題。
  • 馬斯克的腦機接口,會把人類帶往哪裡?
    如今頗具科幻意味的腦機接口亮相,就再次讓人類站在前行的十字路口上。按照馬斯克的說法,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有大腦的問題,將腦機接口植入腦子裡,會解決大腦或者脊髓的重要問題。從理論上來說,腦機接口可以被期待用來解決視障、聽障、帕金森等問題,腦部損傷患者有可能因此重新獲得對世界的某方面感知。甚至,通過腦機接口可能打造電影《黑客帝國》裡的場景,創造一個神經現實的世界。
  • 馬斯克腦機接口重大突破:豬實驗成功,FDA認證,人體實驗在即
    儘管患者不會清醒著目睹這臺機器的運轉,但這臺機器人的設計仍然遵循了馬斯克的產品普遍擁有的設計美感。在無菌性和維護方面,它也需要滿足醫療方面的要求,為手術操作者提供良好的使用體驗。目前腦機接口的連接還比較表面,馬斯克等人表示,未來的腦機接口會更深入大腦,如果更深的話,可以解決一些更加複雜的問題,甚至可以解決失明、失聰。
  • 馬斯克透露腦機接口進展
    當地時間7月20日,SpaceX和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在推特上透露,其領導的腦機接口初創公司Neuralink能夠實現「直接通過晶片聽音樂」的功能。這可能意味著無需耳機等設備,而能夠通過腦機接口將音樂直接傳遞進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