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主動管理型公募基金為何大幅跑贏指數?

2021-01-10 騰訊網

每逢年初,當市場開始回顧過去一年的基金表現的時候,總繞不過一個話題,就是主動管理型公募基金與被動型基金的對比,以及相對收費高的前者,是否給投資者提供了超過指數表現的超額回報。

文 | 諾亞控股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夏春、諾亞國際高級研究員鄭梅玫

在過去十多年,以ETF為主要形式的被動投資逐步佔領市場,成為重要且主流的投資工具之一。以ETF發展最為迅速的美國市場為例,被動管理型基金在整個股票基金市場的規模佔比,在2005年只有20%還不到,但隨後持續增長,到了2019年中,被動型基金規模佔比首次超越了主動型基金。

圖1:美國被動管理基金規模佔管理基金市場的比例

來源:美銀美林研究,EPFR Global,數據截至2020年11月30日

通常來說,在指數表現不太好的年份,投資者往往都會更加偏好主動投資,需要依靠專業基金管理人來儘量規避下行風險並挖掘上行機會。而在全年指數表現很好的年份,主動投資的優勢往往就不太明顯。

數據很清晰地顯示,在發達市場的牛市,大部分主動投資跑輸指數(這也是著名的「巴菲特賭局」的基礎,就連巴菲特本人過去十年也難以跑贏指數),但在熊市裡主動投資的表現相對佔優。

不過,在中國股票市場,主動管理型公募基金大部分時間跑贏指數,既有特殊的原因(例如指數編制的問題),也有市場發展階段,競爭強度的原因。在新興市場,超過半數的主動型基金跑贏指數是常態。

在發達市場,被動投資又以較低的成本優勢,吸納更多資金,而明顯擴大在整個基金市場的規模佔比,過去十年正是被動投資擴展最快的一段時間。

然而,這一持續了至少十年的趨勢,在2020年市場走勢極其特別的背景下首次逆轉。2020年海外市場上主動管理型的公募基金中多數股票基金跑贏了指數。除了基金表現,主動型基金還在規模增長上,勝過追蹤指數的被動型基金。這也是2007年以來,被動管理型基金首次沒有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比的一年。

我們的觀察目標為香港證監會認可的公募基金為對象。在研究範圍覆蓋的12個地區股票基金類別及6個主要行業股票基金類別中,2020年有17個類別的基金平均回報均超越所對標的主要股指表現,唯一跑輸的是印度的股票基金。

其中優勢最為顯著的集中在亞洲股票基金、大中華股票基金、香港股票基金等地區基金,以及科技、健康護理及金融行業基金。而2016至2019這四年間,平均回報好於對標指數的僅有5個、14個、6個及12個類別。

具體來看,投資於全球市場的股票基金在2020年取得平均15.8%的好成績,略高於同期MSCI全球指數的14.1%漲幅,跑贏該指數的基金比例為53%,在2016至2019這四年間,跑贏該指數的基金比例分別為30%、75%、41%及45%。同類別表現最好的基金與指數相比,分別高出了7%、18%、9%、9%,但2020年這一數據則是44%。

美國股票基金在2020年平均上漲了20.7%,同期標普500指數、羅素1000指數以及小盤股指數羅素2000分別漲16.3%、18.9%及18.4%,都跑輸了主動管理基金的平均回報。

2016年至2019年,跑贏標普500指數的基金比例分別為45%、59%、36%、44%,2020年這一比例是63%,但表現最好的基金與標普500指數相比,分別高出19%、15%、9%、12%,而2020年則高達59%。

在歐洲及亞洲等地區股票基金歷史表現同樣可以發現類似的規律,具體數據參見下圖。

圖2:過去五年跑贏指數的主動管理基金比例

來源:晨星,諾亞研究,回報以美元計,過去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

圖3:過去五年同類別表現最佳基金超過指數表現的回報

來源:晨星,諾亞研究,回報以美元計,過去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

綜合來看,我們總結出以下一些現象:

1. 2020年的公募基金表現,不管是在跑贏指數的比例還是在跑贏指數的幅度上,都是過去五年中最能體現出基金的主動管理能力的一年。

2. 基金主動管理提供的額外回報在亞洲及新興市場中更能體現優勢,中國市場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尤其是在過去三年裡,主動投資在中國股票市場挖掘的價值都要明顯優於歐美等成熟市場,例如2020年有79%的中國基金跑贏了MSCI中國指數,跑贏幅度最高接近85%的回報。

同樣的,在A股市場的公募基金,2020年也是是基金界裡程碑式的一年,偏股基金(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的發行量超過了1.5萬億,超過了過去8年的總和。不僅發行規模創下了記錄,超額收益方面也是成績斐然,以Wind股票型公募基金指數與滬深300之間的超額收益為例,2020年達到了30.8%,為近5年以來的最高。

3. 在投資於更具體細化的個別國家或地區市場的基金中,主動管理更能發揮作用,例如拉丁美洲、東協國家等單一市場或單一國家,在過往歷史表現中,投資於這些地區的基金跑贏指數的比例基本每年都超過了一半。

4. 在以行業分類的基金中,雖然同類別基金表現差距會較地區基金明顯縮小,但基金經理的選股策略及交易時點等仍然貢獻出在板塊內部的阿爾法價值,在消費、健康護理及科技等行業基金中均有所體現。例如,去年科技和健康護理基金的平均表現比相對應的MSCI行業指數回報,分別高出了15%及11%。

當然,追蹤指數表現的ETF固然具有更低成本、更高流動性、更高透明度等優點,但在當前的特殊環境下,結構性的復甦,K型的反轉,周期的回歸,以及大類資產內部的分化,這樣的宏觀市場環境下,主動管理基金在表現上的優勢相信會繼續維持。

而投資者在做好資產配置的同時,在基金的選擇上也非常重要。當前股票基金表現的分化程度也比往年要高得多,將同一類基金別中表現最好的基金和表現最差的基金的回報之差作為判斷,在大多數股票基金類別中,2020年這一差值均超過了40%,取不同類別差值的平均值,2020年基金表現的分化平均高達46%,而2019年這一差值的平均值僅有24%。

實際上這一表現的分化現象是將常規的回報正態分布拉的更為扁平,在前端和尾部集中的比例都很高且差值很大,這與股票市場中頭部企業股價漲幅與整體指數脫節的表現不謀而合。其中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基金經理在疫情後的投資策略是否選擇順從市場且重倉頭部成長股以及「宅家經濟」等新興概念,而錯過趨勢的基金經理則大多是選擇了「堅持自我」或一直押注能源、銀行等落後板塊。

圖4:2020年及2019年基金回報分布對比

來源:晨星,諾亞研究,回報以美元計,數據更新至2020年12 月20日,過去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

正是因為如此,依靠專業的定性與定量結合的的篩選機制,充足考慮當前宏觀及市場環境,配合合理的資產配置方法,方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註:本文研究對象為香港證監會認可公募基金,數據來自晨星,採用Morningstar Oldest Share Class Methodology。

溫馨提醒:因為微信平臺推送不再按時間排序,大家如果想經常看到諾亞財富的文章,就趕緊星標我們吧,在每次閱讀之後點個『在看』,或者轉發、評論、多多互動,諾亞財富的更新文章就會在第一時間出現在您的訂閱列表內。

【免責聲明】

1、本文所有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您仍需根據您的獨立判斷做出您的投資決策,本公眾號不對投資後果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2、本公眾號的原創文章相關智慧財產權歸諾亞財富所有,未經允許,不能對原文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

3、本公眾號包含前瞻性陳述。前瞻性陳述的標誌性詞語包括"預期"、"應"、「估計」、"可能"、"會"、「將」、「相信」、「將來」、「計劃」以及類似表達。前瞻性陳述通常涉及不受本公司控制的風險及不確定性因素,可能導致實際結果與前瞻性陳述的預期結果完全不符。任何人需審慎考慮風險及不確定性因素,不可完全依賴本公司的「前瞻性陳述」。本公司聲明,無論是否出現最新信息、未來事件或其它情況,本公司均無義務對任何前瞻性陳述進行更新或修改。

4、本公眾號的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諾亞控股集團任何立場。

相關焦點

  • A股公募基金行為分析:公募基金的風格偏好可以持續嗎?
    消費科技作為經濟驅動的 核心方向,預計後續中長期仍將繼續保持基金超配的格局,但基金超配的方向或向 部分高景氣度的製造業龍頭擴散。1.2.2. 估值錨定創業板,換倉頻率偏穩定公募基金重倉股市盈率主要伴隨創業板波動。2011 年之前,公募重倉股的加權市盈 率主要跟隨上證指數,且略高於上證指數。
  • 最牛基金暴賺26倍:如何挑選「牛基」?基金經理這一特性很關鍵
    但與早期基金經理選擇空間狹窄不同的是,當下明星基金經理的任職連續穩定性相對較差,轉型私募現象較多,從而影響了基金的長期業績表現,同時因為A股市場有效性逐步增強,股市的超額收益的空間也在減少,聰明資金變多的背景下,主動管理型的基金經理跑贏市場的比例也在降低。
  • ...ETF等指數產品;② 疫情衝擊並未導致ETF資金大幅流出:2020年2...
    中金公司:全球ETF市場仍能實現穩定增長,國內ETF市場格局亦將發生變化;① 中金公司指出,展望2021年,我們認為全球ETF行業仍能實現穩定增長,國內ETF市場格局亦將發生變化,部分公司或將脫穎而出成為行業領頭羊,主要邏輯如下:全球主要指數ETF能夠跑贏多數個股:近幾年,全球主要市場指數ETF均能跑贏所在交易所超過50%的個股,扣費後主動基金收益長期亦難敵基準指數
  • 曹泉偉、陳卓:中國公募基金市場權威解讀 道口研究
    改革對資本市場而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市場的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有望大幅提升。同時,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證監會正式確定了取消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證券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的時間,A股納入富時羅素和標普道瓊指數體系,更多境外資金和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我國金融市場與全球金融市場進一步接軌。
  • 曹泉偉、陳卓:中國公募基金市場權威解讀|道口研究
    中國公募基金行業發展概況背景介紹2019年,我國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深化,監管機構在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推動金融市場創新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等重點工作上持續發力。這一年,新政頻出,包括科創板推出、創業板重組新規、再融資新規、新三板改革等,資本市場全面改革正式鋪開。改革對資本市場而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市場的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有望大幅提升。
  • 公募基金2020年一季度規模排行榜出爐!
    來源:東方財富網01、公募基金(非貨幣)規模大幅增長截止2020年4月22日發稿,公募基金2020年一季度規模數據出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全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達144家,管理基金總數6380隻,管理規模超16萬億。
  • 公募基金衝刺年度排名 已有4隻大賺100%
    10隻基金年內業績超90%  數據顯示,截至12月10日,共有10隻主動權益基金(含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年內回報在90%以上,其中4隻基金年內收益率已經超過100%,這些基金也成為2019主動權益基金業績冠軍最有力的競爭者。
  • 國泰君安證券:指數投資的下一個十年
    近期,國泰君安金工團隊發布報告《指數化投資的未來10年》,就以上關鍵問題進行了分析和解答。01一場金融危機如何改變了華爾街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一個頗為「反常」的現象出現了——90%的主動管理型股票基金經理,在2008年之後的表現都未能超越其追蹤的指數表現。
  • 2021年第一批爆款基金來襲:吸金逾500億 公募看好後市結構性行情
    Wind資訊數據顯示,由趙詣掌舵的農銀匯理工業4.0以166.56%收益率奪得2020年權益類基金業績冠軍,同時也是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冠軍,體現了公募基金較好的主動管理能力。 指數基金前50強,白酒、新能源車指數型基金業績領先 2020年市場呈現結構性行情,跟蹤部分板塊相關指數的指數型基金同樣取得不錯的年內回報,助推指數型基金整體錄得32.41 %的年內回報率。
  • 2020基金又炸了!最牛暴賺127%,冠軍又是這家的?更有17隻基金兩年狂...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和2020年出現明顯的結構性牛市,公募主動權益基金持續上演「炒股不如買基金」的實力,整體表現大幅超越指數,更有一批基金近兩年業績實現200%,令市場驚嘆。年內最牛基金收益超127%2020年因新冠疫情出現不少「活久見」事件,但又受益於為應對疫情而採取的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讓整體A股市場仍呈現較好的結構性行情。在這一過程中,公募基金展示出專業研究的實力,表現出「炒股不如買基金」的實力。
  • 中國公募基金行業新機遇及發展戰略深度解析(上篇)
    分別來看,股票型指數基金率先發展,早期佔指數基金總規模較大,2012 年至 2019 年的 CAGR 為 11.84%,佔比始終超過 50%;債券型指數基金早期佔比較小,但近幾年發 展迅猛,佔比從 2012 年的 2.03%發展至 2020H1 的 31.39%,2012 年至 2019 年規模的 CAGR 為 61.57%。
  • 人工智慧再勝圍棋高手 基金版阿爾法狗卻被傳統選股打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公募基金,智能程序、量化模型早就進入了基金管理團隊,近年來各種量化基金更是井噴式發展。但與其帶給我們「高大上」的印象不同,在投資上,量化基金似乎並沒有領先傳統的主動管理型基金很多,大多業績平平,甚至出現較大虧損。
  • 2021年主流賽道或格外擁擠,基民宜關注布局周期賽道的主動基金
    2021年集中賽道的被動基金將面臨較大壓力主題型基金2020年以來經歷了明顯的輪動:科技股整體進入到攻堅重點難點的階段,中短期來看,人工智慧、半導體等極窄細分賽道的主題基金,再次出現集體上揚的可能性不大。
  • 什麼樣的指數增強基金更可信?——指數基金研究報告!
    由於滬深300是市場交易最活躍的指數之一,指數本身的流動性和其對標的可做空的衍生品(場外期權,股指期貨)的流動性均好於中證500,因此其超額收益的獲取難度更高也在情理之中。 2.滬深300指增的基金產品更多且歷史業績更久遠,比如滬深300指增可追溯業績超過6年的就有10隻基金,超過5年的有14隻基金,而中證500可溯業績超過5年的僅2隻。
  • 6124點買的基金,如今79隻翻倍,最高大賺360%!牛基榜單來了
    據統計,大多數主動偏股基金已經超越了2007年的高點,其中備受矚目的是79隻主動權益基金實現了100%以上的收益,最高達到359.51%。業內人士表示,主動權益基金逆市創造了很高的長期絕對回報,印證了深度研究創造投資價值的理念,正體現了公募基金的價值。
  • 一年89名總經理變更,「公奔私」頻現,公募基金如何才能留住人?
    89位總經理變更「公奔私」再現Wind數據顯示,2020年公募基金行業共有343位高管發生變更,其中包括89位總經理和63位督察長,這三項指標均為1998年公募基金行業設立以來的最高值。不僅如此,2020年發生變更的還有136位副總經理(僅次於2015年的146位)、45位首席信息官(僅次於2019年的50位),而發生董事長職位變更的數量(62位),也進入到了歷史排名前五。具體看,上述343位高管變更分布在108家公募基金公司當中。僅就總經理變更而言,既有東海基金、匯安基金、弘毅遠方基金等中小公募,也不乏博時基金、廣發基金、招商基金等頭部公募。
  • 被公募基金低配的銀行股 未來還有多大的吸引力?
    被公募基金低配的銀行股,未來還有多大的吸引力?  銀行股大漲成為近期市場最大的熱點。而且,部分銀行股股價也創下歷史新高,銀行在第二季度期間備受基金嫌棄,數據顯示,全部公募基金和主動型基金重倉持股中,銀行股佔比分別為4.1%、2.3%,較2020年一季度繼續下降。
  • 購買自家基金,竟暴賺1.3億,運氣還是實力?公募自購基金41億
    在基金公司自購風起雲湧的2020年,有基金公司靠買自家基金,不到一年賺了一個多億。Wind數據統計顯示,在過去的一年間,總計有超過100家公募基金公司購買自家基金產品,自購基金的資金規模高達41億,創下公募基金歷史上自購基金的新紀錄。
  • 軍工指數創新高!相關主題基金去年業績翻番,未來投資機會如何
    (摘要)近一年來,主動管理的軍工主題基金表現比較亮眼。公募機構對於軍工板塊主動配置的比例也逐漸加大。在政策面利好刺激下,分析人士認為,中長期軍工主題投資機會或一直存在。2021年1月的前四個交易日,軍工龍頭指數強拉四根陽線,量能明顯放大,漲幅達到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