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的那個太空站炸了之後,地球上的通信導航怎麼辦?

2020-12-06 歪歪科技匯聚

看過流浪地球的觀眾應該都對地球上的通訊系統有很深的印象,尤其是最後吳京協助救援隊執行最後救援計劃的時候,與救援隊通話的情節。但是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似乎所有的通訊都是由空間站控制的。莫斯要放棄地球,自行離開的時候,這一點表現得非常明顯。

因此大家不禁會有一個疑問:空間站被引爆後,地球的通訊怎麼辦?其實這個問題,電影的最後已經做出回答了。電影最後,劉啟和韓朵朵再一次外出,只不過已經是正式的工作人員,並且鏡頭顯示有大量的運輸車有條不紊的在執行任務,這證明是有人指揮的。而且也有通訊鏡頭。

所以地球的通訊系統並未癱瘓。我們仔細思考一下,當時的科技已經很發達了,雖然地球表面不適合人類生存,但是卻在地下建立了城市。為了保證能夠在隨時會發生地震的環境中保證通訊,整個通訊系統的傳輸設備不可能全部依靠空間站,地面或者地下肯定也會有。只不過通訊系統的控制權交給了空間站,並且空間站爆炸後,控制權應該會自動回到地球上的。

當時主要是情況緊急,拯救地球的優先級高於一切所以地球都要沒了那還會考慮那麼多。但是地球的導航通信應該不是靠領航員空間站,因為領航員空間站主要的作用是領航的應該在地球的前面,而人類都是居住在行星發動機的地下城中應該在地球的後面具體如下圖如果是這樣的話,空間站上,劉培強中校想要通過衛星通信的方式,和王磊上尉、劉啟這撥人通信,是存在問題的。

因為兩者之間,是被地球遮擋住的。空間站不在王磊他們的視線範圍內。如果一定要進行通信,最有可能的方式,就是空間站和地球正面的衛星地面站先建立聯繫,然後地球地表通信中繼節點,再進行逐一傳遞,將信息從地球正面傳遞到反面。

但是基站的維護又是一大難題,有行星發動機還是極晝的一面都零下八十多度更何況極夜的一面,所以地球應該還保留一些人造衛星為地球提供導航任務。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地球保存下來了,又有技術也有經驗,重造一個領航員空間站也好,恢復地球的通信導航也罷,應該問題不大。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時代和未來星際航行,我們靠什麼導航?
    【《流浪地球》中的「硬核」軍事科技】編者按:行星發動機、重元素核聚變、單兵機械骨骼、加特林機槍……近日,正在熱映中的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不僅讓科幻圈為之瘋狂,也在軍迷圈掀起波瀾。即日起,《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推出系列作品,解讀《流浪地球》中的「硬核」軍事科技,歡迎關注。中國首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還在持續創造神話。因為它的精美製作,遠遠超出了大家對於中國科幻電影的預期,而成為新年期間最受歡迎的一部電影。不同於通常的新年大片,這是一部包含著眾多燒腦名詞的科幻大片,所以引發了社會的眾多討論。
  • 炸了,「流浪地球2」定檔
    11月26日,也就是從昨天,電影《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全國公映。 電影《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是在電影《流浪地球》原版的基礎上加了很多新的內容以及重新製作過的新特效,所以你也可以理解為這是升級版電影《流浪地球》的重映,惠民票價不高於15元。
  • 「慧眼」探路,「流浪地球」有了可靠導航
    當我們離開地球進入宇宙空間,包括GPS、北鬥等衛星導航系統都無法再使用。為此,美國耗巨資建立了「深空探測網」,在地球上相隔等間距建立了3個龐大的天線陣,利用它們來接受遙遠的宇宙飛船發出的微弱信號實現通信及定位,為人類探索宇宙作出了重要貢獻。
  • 《流浪地球》觀感及與與原著對比
    一直以來,熱愛科幻片的人,看的都是西方的科幻電影,我們印象中的經典科幻片,可以說出來名字的,都是《星球大戰》、《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飢餓遊戲》、《頭號玩家》、《創戰記》.,沒有一部是中國製作。但今天,我們有了《流浪地球》,我們除了應該記住大劉,我們也同樣應該記住另一個名字——郭帆。
  • 《流浪地球2》定檔2023,吳京:「我不是被炸沒了嗎」?
    郭帆導演在《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展映之後宣布《流浪地球2》啟動拍攝並定檔2023年大年初一,他透露續集裡面「還會有全新的技術」。郭帆導演宣布檔期之後表示26個月倒計時,我們劇本基本構思完畢,我們會嘗試新的製作流程,不確定會成功,但這是一次新的嘗試。
  • 《流浪地球》——人人書推薦系列
    這個大年初一,除了越來越淡的年味,卻又多了《流浪地球》激起的漣漪。歐洲觀眾對《流浪地球》也大都持正面評價,至少在好萊塢的科幻電影裡,永遠是山姆家的這個俠那個俠拯救了全人類,而中國的科幻電影卻是號召全人類團結起來自救,格局更為開闊。
  • 帶地球去流浪!五千年過去了,中國人還是那個精氣神
    太陽也不例外,隨著太陽核聚變燃料的消耗殆盡,太陽會變成一顆紅巨星,最終吞噬地球。作者把這一情況加速提前,讓太陽系變得不適合居住。這種情況下怎麼辦?按照西方的思維,肯定是抓緊研發飛船,逃離地球,選擇更宜居的星球。
  • 帶著地球去流浪——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觀後感
    >之後,便會被發瘋的太陽吞噬殆盡,化為火焰地球村裡的生命都將隨風飄散點火之後,強大的發動機推動著地球家園,開始流浪>微弱的星光就是人類的希望流浪地球,總會找到另一顆太陽溫暖的陽光,將恢復地球家園是誰,因為絕望而發動了叛亂流浪地球聯合政府很快失去了權威和控制權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我們還有希望!
    當我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地球,失去了我們的家園,會是怎樣的感受?曾經繁華的城市現在變成了一座空城,地表溫度極低,已不適合人類居住,人們只能生活在陰暗的地下城。為了活下去,人類開始了漫長的計劃,帶著地球去流浪,史稱「流浪地球」計劃。
  • 歐智亞:外國人是怎麼看流浪地球的!
    流浪地球是第一部擁有全球視角的中國科幻片。《南華早報》稱該片是史詩級的電影,堪比《星際穿越》和《地心引力》,而且終於不是美國人再拯救地球了,該片在IMDB上也得到8分的好評,有人評論說這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中國電影。就連美國導演卡梅隆也送來了祝福,祝賀他的太空之旅順利,市面上影評關鍵字是「中國科幻元年」「龐大的世界觀」「建立在邏輯基礎上的想像力」顯然《流浪地球》的世界觀受到了大多數觀眾的認可。
  • 《流浪地球》中的氣候與地球的最終伊甸園
    在過去300-500萬年裡,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從未超過300ppm,而從工業革命開始之後短短的150年,全球二氧化碳從工業革命前的280ppm飆升到2018年中的410ppm,含量增加了45%。到2030年這一數值達到440ppm,比工業革命前高57%。
  • 細思極恐的《流浪地球》
    昨天,終於去看了好評如潮的《流浪地球》。看完,非常震撼和感動,宏大的敘事格局,炫目的特效製作,還有觸動內心的情感大戲……但是,當我找到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原著,讀過之後,卻發現,電影和原著實在是差異太大。相比電影的煽情,原著實在是太冷靜和理性了。讀著讀著,竟然讓我細思極恐。
  • 《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因此,在面對災難時中國人選擇跟地球一起逃離,正是我們文化特色的體現。而在這部影片中,並沒有刻意塑造超級英雄,在關鍵時刻每一個普通人所做出的正確選擇,都會讓他成為英雄。正是基於對土地的情感和由普通人凝聚而成的力量,讓我們找到了這部電影的文化內核。如果把影片形容為一個人,這就是找到了人的靈魂。」流浪地球的計劃是什麼?
  • 《流浪地球》到底能不能實現,讓地球母親還是不要流浪吧,觀影感
    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刷爆了銀屏,作為一個中年偽大劉迷,筆者趕緊進了影院,回來又找出《流浪地球》小說補了點課,觀後對於內容本身有幾點小小地感慨:一、讓地球流浪是愚公移山的科幻加強版大劉是純男性頭腦,他的作品似乎只是以客觀態度告訴人們未來有可能是什麼樣子
  • 《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小說不再流浪?
    《流浪地球》劇照。圖/《流浪地球電影製作手記》《流浪地球》之後科幻不再「流浪」本刊記者/毛翊君本文首發於總第891期《中國新聞周刊》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裡,親戚朋友忽然意識到飛氘似乎從事了一個能發財的行業。
  • 停上自轉的地球真的能夠去流浪嗎?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這個時候,太陽大氣會向外擴張,吞沒水星,金星軌道,而地球最終也難逃被膨脹的太陽大氣淹沒的命運,那麼地球怎麼辦?人類怎麼辦?可能很多人會想到移民外星球,而大年初一上映的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卻給未來人類提供了一個新的出路,那就是將地球當作一個龐大的飛船駛離現有軌道,駛向距離我們最近、4.2光年的比鄰星。
  • 《流浪地球》導演親自手繪哪吒,預祝《哪吒》超越《流浪地球》
    截止目前,國產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以突破46.16億,距離中國影史票房第二的《流浪地球》僅差3900萬!確實是這樣,早在十幾天前,《流浪地球》製片人龔格爾就在微博中暗示,祝賀《哪吒》的海報早就做好了,可見這一整個劇組都對《哪吒》抱著強烈的喜愛啊。與《流浪地球》相似,能在國產電影不擅長的領域中做出一部十分優質的作品,不管是觀眾還是電影從業者都會發自內心的激動的。
  • 看完《流浪地球》我不淡定了,有優點有缺點《流浪地球》深度解析
    《流浪地球》劇照褒之:微觀細節+ 宏大特效和故事相輔相成《流浪地球》講的是人類在星際中孤注一擲、向未知航行的經歷,格局宏大而情調悲壯;電影的大手筆特效和細節安排跟故事設定吻合。《流浪地球》劇照喜歡科幻電影的朋友們也許記得2009 年《星際迷航》的一個鏡頭:企業號太空船從下而上穿越土衛六(泰坦)濃厚的大氣層,近距離仰望土星星環。
  • 流浪地球中的叛軍
    如果你看過這部影片的話,在《流浪地球》的結尾有一群人喊還我陽光,很多人覺得莫名其妙不明所以。其實,只要讀過《流浪地球》原著的人,立刻就知道是其中一條重要的情節線,被刪得面目全非之後的一點遺存。就在叛亂成功,最後守護理智和信念的五千人被殘酷處死時(他們被丟在大海的冰面上,在零下百度的嚴寒中成為僵硬的冰雕),太陽也死了,這是何其的諷刺。總有疑惑和猜忌在人類當中引發叛亂之火,直到太陽最後的滅亡瞬間平息了一切,人類終於懷揣希望踏上漫長的星際流浪之旅。
  • 《流浪地球2》海報曝光,吳京隔空吐槽郭帆:我不是被炸沒了嗎?
    導讀:《流浪地球2》海報曝光,吳京隔空吐槽郭帆:我不是被炸沒了嗎?人是一個時間上的物種,記憶是一個共同體,空間使所有人類連接在一起。我不是科幻迷,但是在電影院看到大劉那天馬行空的龐大科幻世界被搬到大熒幕上,情緒立刻便能沉浸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