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化學是化學領城中發展最早的一個分支。它是研究碳的化合物以外所有元素的單質和它的化合物的來源、存在製備、結構、性質、反應、應用的學科。但是少數簡單的含碳化合物如碳的氧化物、金屬碳化物等也在無機化學討論的範圍內。

在經濟建設中人們對無機物的需要與日俱增,所以無機化學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佔著重要的地位。
無機化學課由基礎化學理論和元素化學兩大部分組成。它在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質結構、化學熱力學、化學平衡、基礎電化學、化學反應速度等理論的基礎上討論元素、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和化學變化。基礎化學理論和元素化學這兩部分是互相聯繫、互相滲透的。掌握好基礎理論有利於用理論觀點去研究元素的性質,也有利於用理論作指導對化學反應條件進行研究。這就使我們能更深入地了解元素和元素化合物之間的內在聯繫以及它們的本質,而掌握好元素和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又有助於我們更進一步理解基礎理論。因因此,基礎化學理論和元素化學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機體,學習無機化學的時候,對這兩個組成部分必須同等重視,不能有所偏廢。這兩部分內容不同,採取的學習方法也不同。對理理論部分應該著重於理解基本概念,弄清每個概念的確切含義和來龍去脈;而對元素部分則要運用基本理論說明元素和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學習元素的基本性質應偏重於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
在現有的無機化學教科書中,還沒有一本是專為自學者而編的,我們介紹一些書目,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系統地閱讀其中某一種書,再適當選擇其他幾本書作參考資料。
目前化學專業常用的無機化學教科書有無機化學》,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無機教研室等編,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出版。這本書的特點是內容比較豐富、比較通俗、深入淺出,書中每章都有提要、習題和參考書目。我們的「自學指南」主要依這本書的編排內容和順序進行。
《無機化學》,無機化學編寫組編,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出版。這本書的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基本符合自學要求。有些章節寫得比較精練。元素部分結構解釋偏多,化學反應介紹比較少,有些部分內容跳躍比較大。
《化學原理》,華形文等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5月出版。這是一本翻譯書,內容的系統和國內不同。主要討論基礎理論,不介紹元素化學。書中對一些基礎理論問題闡述得比較清楚。
《大學普通化學》,傅編,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8月出版。這本書的內容比較豐富,尤其是下冊元素部分對實驗現象描述細緻,反應方程式比較多。
《無機化學》,大連工學院編,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8月出版。這本書是工科用書,理論部分許多章節如絡合物等部分闡述比較清楚,元素部分內容比理科教科書寫得少。
《無機化學實驗》,中山大學、遼寧大學等校編,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5月出版。這本書是理科實驗參考書,內容比較全面,可以作為實驗參考書。
自學完無機化學課程(包括做習題)大約需要620學時,另外配合理論和元素部分的學習還需要做一定數量的基本實驗,大約需要200學時。總學時數是820學時。現在把自學各部分內容的時間安排列表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