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小孩就能學大學課程《無機化學》——珍惜學習的動力:好玩!

昨天,一篇6歲萌娃自學《無機化學》的報導讓人眼前一亮。作為大學化學專業基礎學科的《無機化學》即使現在的大學生自學起來都覺得頭痛,一個幼兒園的孩子是怎麼做到的呢?
「好玩!」就是最好的答案。
當接受採訪的時候,孩子給文科出身記者姐姐上起了化學課,當問到為什麼學化學時,孩子簡單而有力的答道「好玩!」是的,在孩子幼兒時期的教育,最值得珍惜的就是「好玩!」這股學習的動力。
孔子說過,自知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在當下喧囂的功利教育模式下,「好玩!」的樂知精神尤為難得!
去年的一檔綜藝節目《少年說》裡,一個初中的孩子向媽媽提出繼續學習舞蹈的要求時,媽媽用堅定的語氣回應必須以成績為基礎,考上年級前100名才能繼續學習孩子熱愛的舞蹈。

是的,中國式父母「以為了你好」的態度規劃著孩子的人生,小升初特長有用,我們就學鋼琴舞蹈,奧數,英語必考,那就學奧數,英語……
一切都以「有用」和「無用」作為標準,學校需要的,考試需要的不管孩子喜不喜歡,有沒有天賦都是一股腦地趕鴨子上架,學校沒要求,對升學沒幫助的課外活動和愛好一律視為洪水猛獸,這是孩子的不幸也是家長的不幸。

而再看看前面的6歲萌娃,從一本兒童百科大全開始對化學產生興趣,並非理科出身的媽媽通過書籍網絡有問必答,還是自製元素周期表的卡位為孩子排憂解難。
為了保護孩子的興趣,當知識性的問題已超越自己的極限是,她不是用「長大了就知道了」來搪塞,而是帶著孩子前往浙江大學,拜訪實驗樓,才有幸結識了浙大教授為他們提供了進一步學習的渠道!

還是印證了那句話,一個牛娃的背後總是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媽媽!去年,考上北大的河北女生王心儀的一篇《感謝貧窮》感動無數家庭,最讓我垂淚的是那位在她背後默默付出的母親,一位20年時光依然穿著舊校服的母親。
天真無邪的孩子們都是保持初心的「樂知者」,作為家長的我們正是他們的守護者守護他們的好奇、天真,守護他們的初心!
好玩!是每一個孩子最珍貴的學習動力!讓我們發現它,呵護它,守護著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