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萌娃愛看《無機化學》 浙大教授都被問得頭疼

2021-01-21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3月8日訊 「下次,下次再給你細講。」浙大化學系分析測試平臺主任何巧紅老師,輕吐一口氣,終於掛掉這通已經講了20多分鐘的電話。

  這是她去年下半年偶然結識的「學生」打來的。電話那頭,一個娃娃音,一直在拋問題:「硼酸為什麼寫成H3BO3?是不是存在超氯酸……」

  「去年10月,這個孩子來我們實驗平臺參觀,一個人在電鏡旁邊看了很長時間……」何老師口中的「小孩」,叫袁萊維,今年6歲半,在京杭幼兒園讀大班。

  何老師在大學教了30年,還是「頭一次碰到懂這麼多化學的小朋友」,就把這棵好苗子推薦給了學軍中學拔尖創新辦公室副主任、金牌教練姚琪老師。

  去年年底起,袁萊維啃起了《無機化學》,每半個月就去學軍找北大畢業、年輕的競賽教練黃老師,一邊討論一邊學習。

  而這個想當化學家的小朋友,家庭背景裡找不出一點跟化學的關係,父母大學畢業,但學的都是文科,如今媽媽是全職太太,父親做點紙張小生意,兩人讀書時的化學成績都不怎麼樣。

  那小維的化學基因哪裡來的?媽媽說「不知道」,他自己給了個答案:「我是基因突變了。」

  小小化學家

  吃飯要講碳水和脂肪

  走進浙江少兒圖書館二樓閱覽室,沒多久,我就感到頭暈了——

  這是採訪前我就猜想到的,他只會跟你聊感興趣的化學。

  一堂天馬行空的化學課開始了,講課的是袁萊維,他的教材是《基礎有機化學》,如今自己學到第十四章;聽課的是1985年出生的我,文科生一枚。

  「我們先從最簡單的甲酸開始講,甲乙丙酸為什麼能互溶?」

  我自然答不上來。

  小袁老師自問自答:「因為它們都有羧酸基。」

  「再來看看雜環吧。」

  我心裡叫苦不迭。袁萊維的媽媽毛偉佳給我解了圍:「袁萊維,你看書看了大半小時了,眼睛休息一會兒。」

  這中場休息也是必需。袁萊維看書多,年後已經戴上了眼鏡。一問,300度+散光。

  當袁萊維進入看書模式的時候,他在一個平行世界裡:他需要紙和筆,做的筆記對大部分人來講是密碼——不是化學分子式就是結構式。就算旁人在一邊聊天,都不會對他產生任何影響。

  袁萊維現在最喜歡的科學家是霍金。「霍金研究的太空宇宙是宏觀世界;他喜歡的化學更多的是微觀世界,但是兩者很多地方是相通的。」

  我問他:「為什麼喜歡化學?」

  「因為好玩。」

  「你覺得化學是什麼?」

  「化學是萬物的基礎。」

  袁萊維對化學的這種理解,貫穿在他的日常生活中。

  這個身高115cm,體重38斤的小小夥子,在同齡孩子中算瘦小。

  「吃飯的時候,你跟他說多吃點,聽不進去的。」跟袁萊維交流,你最好跟他講他喜歡的化學,「你今天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補充量夠不夠?」媽媽毛偉佳說。

  甜甜小暖男

  獨闖浙大實驗室

  袁萊維「突變」的苗頭,出現在2017年6月。

  那時候,毛偉佳給兒子買了一本《兒童科學大百科》,袁萊維很快就背出了最喜歡的一頁「元素周期表」。母子倆之後去了趟浙江圖書館,他自己選了兩本書——《化學元素綜論》《基礎有機化學》。

  書借來以後,袁萊維自己看,不懂就問媽媽,媽媽哪裡懂,只好硬著頭皮上網查。

  直到有一天招架不住,毛偉佳決定帶兒子去浙大化學系看看,「我也不知道該找什麼人,就想著帶他先來感受一下氣氛。」

  母子兩個一路找,先找到圖書館。眼尖的袁萊維一眼看到圖書館裡的兩個模型:一個DNA,一個C-60(碳60)。再依照地圖,他很快找到了化學樓的位置。

  安靜的實驗室裡,袁萊維自己走進去,有禮貌地跟實驗室的小姐姐作自我介紹,表達他對化學的興趣,以及自己最近學到的知識:比如,預測元素周期表中119號、120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雜化軌道……聊著聊著,剛好被路過的何巧紅看見,還瞥到了袁萊維帶來的看化學書時寫下的筆記。

  今年春節前,為了感謝何老師,袁萊維又去了趟玉泉校區。當時何老師不在,袁萊維留下一張字條:何老師您好!我是您介紹到學軍中學姚老師那去學化學的那個小朋友。快放假和過年了,我來看看您,但是您不在,我想跟您說,我現在在跟學軍的黃山老師學化學,非常開心,也非常非常謝謝您給我這個機會。所以我要把我喜歡的棒棒糖分享給您。甜甜的讓您開心,謝謝!

  是不是被甜到?袁萊維的社交水平不止有暖男的一面。

  前幾天,知道自己要接受採訪,袁萊維決定理個髮。他之前在爸爸老家嘉興理過一次,13元,他記住了。

  「杭州家附近的理髮店,都要20塊錢剪個頭,他嫌貴。」毛偉佳說,小朋友連跑5家店後,就換了個策略——他走進最後一家,跟老闆娘說:「我在嘉興剪個頭只要13塊。」

  老闆娘堅持了一下,杭州剪頭沒有這個價格的。

  小袁先生不卑不亢:「杭州不是浙江嗎?不屬於中國嗎?全中國要團結起來的。」

  老闆娘吃不消了,「好好好,13塊給你剪。」

  離開化學,合上書本的時候,袁萊維就會回到一個6歲小男孩的狀態,滿世界瘋跑著玩。

  對於兒子超強的社交情商能力和化學天分,父母官方認證「誰也不像」,自己都沒兒子這麼高水平。

  而何老師覺得,小萊維接觸化學還不到兩年,但學習的興趣非常人所能比。老師們希望他能保持那份熱愛,不被拔苗助長。

  真心希望袁萊維身上的這兩大「突變」,能為他未來的人生地圖添上更多的驚喜。

相關焦點

  • 6歲娃娃自學《無機化學》還求教浙大教授
    這通叫何老師略頭疼的電話,那頭是她去年下半年偶然結識的「學生」。那上氣不接下氣的聲音,一直在問問題:「硼酸為什麼寫成H3BO3?是不是存在超氯酸?……」「去年十月份有一天,這個小孩來我們實驗平臺參觀,問了很多很多問題,一個人在實驗室的電鏡旁邊看了很長時間……」何老師在大學當了30年老師,嘴裡說的這個「小孩」,真的是一個小小孩——袁萊維今年6歲半,京杭幼兒園大班在讀。袁萊維。背後是他媽媽給他繪製的元素周期表「我一次碰到這麼小、懂這麼多化學的學生。」
  • 6歲萌娃已經自學完《無機化學》和《基礎有機化學》了!
    袁萊維。背後是他媽媽給他繪製的元素周期表「我一次碰到這麼小、懂這麼多化學的學生。」因為對化學有如此深厚的興趣,袁萊維引起了這位浙江大學化學系分析測試平臺主任、浙江省化學會競賽委員會主任何巧紅教授的重視。何教授馬上把小朋友推薦給了學軍中學拔尖創新辦公室副主任、金牌教練姚琪老師。姚老師給袁萊維找了一位學軍年輕的化學競賽教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的黃山老師。黃老師「扔」給袁萊維一本《無機化學》,讓他回去看書。
  • 6歲小孩就能學大學課程《無機化學》——珍惜學習的動力:好玩!
    6歲小孩就能學大學課程《無機化學》——珍惜學習的動力:好玩!來源於網絡昨天,一篇6歲萌娃自學《無機化學》的報導讓人眼前一亮。作為大學化學專業基礎學科的《無機化學》即使現在的大學生自學起來都覺得頭痛,一個幼兒園的孩子是怎麼做到的呢?「好玩!」就是最好的答案。當接受採訪的時候,孩子給文科出身記者姐姐上起了化學課,當問到為什麼學化學時,孩子簡單而有力的答道「好玩!」是的,在孩子幼兒時期的教育,最值得珍惜的就是「好玩!」
  • 杭州出現6歲化學小神童,浙大化學系教授:這是一根好苗子!
    杭州出現6歲化學小神童,浙大化學系教授:這是一根好苗子!對於絕大多數文科生來說,數理化的接觸在高中文理分科的那一瞬間就結束了,小編對於化學的印象最深的時候就是在高一那個時候,為了期末考試,硬是背了一個月的化學方程式和各種需要背誦的知識,從此化學就和我漸行漸遠,但是對於在杭州年僅六歲的袁萊維來說,化學就像是天生的能力,在2017年的時候就顯現出來超常的天賦袁萊維的父母都是典型的
  • 三問浙大:鄭強教授調走了,浙大精神崩潰了?
    按理說,每一個浙大人都應該深刻領會和親身踐行浙大的「求是」精神和「創新」精神。然而,浙江大學對於努某的處理決定,著實給了社會各界充分的理由懷疑——今時今日的浙江大學還有「求是」精神和「創新」精神嗎?浙大校訓一問浙大:是非不分怎麼能求是?去年,浙江大學對一個發表不當言論的學生做出這樣的處罰決定:開除學籍,嚴懲不貸。相比之下,努某卻被處以留校察看處分。難道努某所犯罪行比發表不當言論輕得多了?
  • 27歲美女成浙大特聘研究員 朋友圈已流出婚紗照
    而比她的外貌更亮眼的,是她那份堪稱完美的簡歷——2010年6月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獲得學士學位,2014年6月獲得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在康奈爾大學和史丹福大學從事能源材料領域博士後研究工作。2015年入選「青年千人計劃」;將於2015年8月全職回浙江大學工作。
  • 港媒:浙大最年輕教授「降職」 27歲博導曇花一現
    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網站上登出來的「致歉」參考消息網2月27日報導 港媒稱,第11批「千人計劃」青年人才名單近日公布,1988年出生的海歸學者陸盈盈成為今年最年輕的入選者浙大原先公布的簡歷,陸盈盈將以27歲之齡任該校教授、博士導師,引起網民廣泛關注。不過,浙大26日緊急澄清「網頁內容有誤」,並將陸盈盈職級修改為特聘研究員。據香港《成報》2月27日報導,一篇名為《浙江大學將現88年教授、博導》的文章近日在微信圈瘋傳,1988年、教授、博士班導師和浙大幾個關鍵字組合,引起內地網友廣泛關注。
  • 榮獲百萬青橙獎的90後浙大女博導,愛科研也愛生活
    這個90後姑娘,愛科研、愛生活,她的故事要從和鈣鈦礦結緣說起。「看上去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怎麼適應國外的學術生活?」師姐對她很是擔憂。因為實驗室組隊時,會有師兄師姐排斥像她這樣的「萌新」,這樣的生活學習氛圍,對趙保丹來說是一次不小的挑戰。出乎意料,趙保丹並沒有被現實困擾,無論學習還是生活,她都樂觀處之,不斷摸索科學研究的門路。靠著刻苦努力,入學半年後,她在科研上有了突飛猛進的成長。「找到你真正感興趣的事情。
  • 6歲萌娃划拳式寫作業走紅,筆插帽萌翻全場
    一說到孩子寫作業的話題,相信很多家長就開始頭疼了。為了讓孩子完成作業,家長想盡各種方法,但孩子卻絲毫不給面子。之前在網上看到各種關於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段子,還以為是他們表達方式太誇張太矯情了,自從兒子進入小學後,才知道網上說的已經算是手下留情了。
  • 6年20多篇重磅論文,27歲浙大女博導太颯了~
    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院長歐陽宏偉在朋友圈中說:「浙大不僅只是學生傳奇,教職裡面也有頗多傳奇。27歲的劉琬璐老師應該是目前浙大最年輕的PI獨立研究員,醫學出身的她這麼年輕就是博導,這在全國都非常稀少。
  • 「超分子化學」之父做客浙大 講述化學的無窮魅力
    浙江日報-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嚴粒粒 攝10月25日,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Jean-Marie Lehn(讓-馬利·萊恩)教授來到浙大,向浙大師生做了題為「從物質到生命:化學?化學!」的講座。這次報告會是浙江大學迎接120周年校慶重要活動「學術大師大講堂」系列講座之一。Lehn是最早從事超分子領域化學研究的化學家之一,第一個提出了「超分子化學」概念,被譽為「超分子化學」之父。1987年,在Lehn年僅48歲時,因在超分子領域化學研究的傑出貢獻獲得了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的三位得主都與他也頗有淵源。
  • 27歲美女學霸美國導師:陸盈盈將成為浙大財富
    世界上許多知名學者曾經試圖解決該難題,但都未成功。但事實表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她的博士論文非常精彩!她的論文在廣度與深度上都比一般的博士論文出眾。基於她在研究領域的貢獻,2014年12月,陸盈盈被授予WCHooey研究獎,這是康奈爾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系授予研究生的最高榮譽。」「陸盈盈在四年的康奈爾大學求學過程中,致力於幾個根本的解決方案。她聰明、和他人相處得很好。
  • 四歲萌娃給蝸牛撐傘:守護孩子的童心,是比學習更重要的事
    近日,「四歲萌娃為蝸牛撐傘,30分鐘送其回家」的視頻火了,她不僅萌化了我,同時也更多的觸動了我。「小蝸牛,我給你打傘。」雨中,小女孩撐著小傘,為蝸牛遮擋著串串的雨滴,認真的盯著地上低速行駛的小蝸牛,稚嫩的聲音裡滿是關心。隨即又抬頭問自己的媽媽,「它聽見了嗎?」是不是很天真?
  • 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無機化學家、南京大學教授遊效曾...
    遊效曾  閻居梅攝  如今,南京大學燈火通明的化學實驗室裡,再也見不到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2016年11月19日,帶著對化學事業的依依不捨,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無機化學家、南京大學教授遊效曾逝世,享年83歲。
  • 27歲女博導陸盈盈突變特聘研究員 浙大為內容有誤致歉
    澎湃新聞致電浙大化學工程聯合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浙大人事處均未接電話,浙大人才工作辦公室則稱不便表態,建議澎湃新聞聯繫該校宣傳部,但該校宣傳部辦公電話也是無人接聽。  2月11日,千人計劃網公示了第十一批「千人計劃」青年人才名單,從去年8月申報工作開始至今,經過三層篩選,最終這份名單中的667人通過了評審。
  • 「都來讀書」走進貴州湄潭,浙大教授與小學生共讀詩詞哲學
    12月19日,「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攜手浙江大學,走進貴州湄潭浙大小學。5位來自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的教授,與當地25名小學生同堂共讀人文經典,抖音號@浙江大學 全程直播記錄。據介紹,這場「都來讀書」舉辦的線下讀書會,旨在通過大學教授與小學生的交流互動,讓孩子們在閱讀中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本次讀書會,也是一場「前緣再續」。80年前,為了盡力保存戰時學術力量,「浙大西遷」到貴州遵義、湄潭。
  • 來大學做什麼、畢業後做怎樣的人:看浙大人答「竺可楨之問」
    19日,《中國教育報》在頭版頭條刊發題為「大學的『哲學』——記120歲的浙江大學」的報導。報導說,在1937年的開學儀式上,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問了新生兩個問題:到浙大來做什麼?將來畢業後要做什麼樣的人?今天,這著名的「兩問」出現在浙大新生錄取通知書、校門口「兩問石」,以及師生的各類演講中,浙大人以銳意改革的勇氣,在拔尖人才培養上砥礪前行,成為一面引領我國高教改革的旗幟,回答著竺可楨的哲學之問。
  • 浙大90歲老教授獲我國地理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
    每日商報訊 昨天,是浙江大學地球科學系終身教授陳橋驛老先生「雙喜臨門」的日子:第一喜是他獲得了代表我國地理科學領域的最高獎—「中國地理科學成就獎」;第二喜是浙大地球科學系的大學生們為他慶祝了90歲的壽辰。
  • 微積分成搶手課:浙大教授「礦爺」開直播
    視覺中國 圖  今年59歲的蘇德礦是浙大偶像級的老師。被學生稱為「礦爺」。曾榮獲2015年「最美教師」、全國「最受歡迎百家教授」、「學生最喜歡的浙大老師」等稱號。  在浙江大學數學系從教三十年來,以層出不窮的數學段子樹立了獨特的課堂風格,深受學生喜愛。  3月23日,蘇德礦在「微積分」課上。
  • 著名無機化學家遊效曾院士:演繹最美化學人生—新聞—科學網
    如今,南京大學燈火通明的化學實驗室裡,再也見不到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2016年11月19日,帶著對化學事業的依依不捨,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無機化學家、南京大學教授遊效曾逝世,享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