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初七,俗稱「七夕節」,南京市委宣傳部、市文聯將在臨近前的雙休日——8月15、16日舉辦盛大的真愛七夕節民間民俗活動。南京市廣播電視集團、南京報業傳媒集團作為活動主辦方之一,將參與策劃組織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七夕活動。
「一起來傳承」——2015南京六大民俗節慶真愛七夕節的活動十分豐富,既有漢服婚禮真人秀表演,也有穿針乞巧、染指甲等七夕民俗和布貼畫、剪紙、手工編織、葫蘆畫等傳統民俗體驗活動;還有適合情侶互動的「情歌對唱」、「指壓板」、「親密無間」等遊戲;而壓軸大戲則是專為IT、教師等社會各界精英人士打造的相親專場會,屆時,南京電臺知名DJ大聰、秦嶺、宦文、王鵬、甜甜將輪番現場助陣,為青年男女牽線搭橋。
本次活動旨在通過各種民俗展示和體驗活動帶動「七夕」民俗的回歸,讓更多人了解、熱愛、復甦浪漫的「七夕」民俗;同時倡導文明簡約的生活方式,以淳樸、浪漫、溫馨歡樂的基調提升七夕文化內涵,以達到弘揚民族文化的目的。活動地點設在莫愁路329號的越界夢幻城·南京廣電汽車文化體驗園。
真愛七夕節活動五大看點:
一、漢服婚禮真人秀——讓你見識老祖宗的婚禮
漢式婚禮是以古典主義為主要特徵的當代新興、時尚的婚禮形態。漢式婚禮不同於西式婚禮,也不同於一般以清、民國風格為主的所謂中式婚禮。漢式婚禮以周禮為藍本,以典雅、尊貴、莊敬為氣韻,追本溯源,是真正體現華夏經典文化傳統的民族婚禮。在華夏民族的傳統中,漢式婚禮被視為禮樂文明的根本所在,被視為人倫關係和社會秩序的起點,被視為人與自然陰陽相和諧而化生萬物的本源。只有這樣的婚禮,才足以同新人之間堅貞、深沉的情感相般配,才能同我們自身的民族身份和文化傳統相般配。本次七夕婚禮展示,以《詩經》為主題,重的是夫婦之義與結髮之恩,表達了對新人的祝福之情, 更表現了禮、情、義的緊密融合,體現出傳統中國人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二、《真愛七夕》民俗演出 ——讓你驚嘆民間表演藝術之美
活動期間,每天都有一場《真愛七夕》民俗演出,其中包括黃梅戲《天仙配》選段、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徐春華表演的南京白局、情歌對唱以及少數民族歌舞表演,演出的最後,主持人將帶領大家圍成一圈共舞。
三、民俗手工《情侶齊動手》——讓你領略民間工藝之魅
1)布貼畫:玫瑰花(民間女藝術家祁竟現場教授)
2)剪紙:情侶剪紙(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陳耀現場教授)
3)手工編織:同心結(民間藝人高勇現場教授)
4)葫蘆彩繪(南京市非遺傳承人王高飛現場教授)
四、七夕民俗體驗——讓你體驗七夕民俗之奇
1)《穿針乞巧》
漢族歲時風俗。每年七月初七舉行。七夕之夜,女子手執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孔針(或五孔針、七孔針)趁月光對月連續穿針引線,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 展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生活嚮往。
2)《投針驗巧》
漢族歲時風俗,每年七月初七舉行。屬於七夕節期間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習俗,展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生活嚮往。先時,用茶杯盛井水與河水混合的「鴛鴦水」,置於庭院承接露水攪和,日照後水面生膜,姑娘們將小針投入,浮於水面,視水底針影。如針影呈雲龍花草狀即為「得巧」,而似椎杵狀者為「拙巧」。
3)《捏小泥偶》
舊時民間七夕節供奉牛郎、織女的一種土泥偶人叫做「磨喝樂」,也是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兩宋時期,每年的七夕節,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都用「磨喝樂」來供奉牛郎、織女,藉此來實現「乞巧」和多子多福的願望。
4)《染指甲》
婦女染指甲比賽是七夕習俗,婦女可以藉此展示自己的美貌,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儘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
五、《南京七夕鵲橋會》大型相親會——讓你遇見心目中理想的他(她)
活動承辦方攜手南京萬裡挑一高端婚介機構,為教師、律師、醫生、IT等社會各界精英人士特別策劃了相親專場,現場有資深紅娘團隊免費提供徵婚信息登記、婚戀情感諮詢等公益服務。相親會現場,南京廣電知名主持人大聰、秦嶺、宦文、王鵬、甜甜將現場助陣,為青年朋友牽線搭橋。
交通提示:
本次活動地點是莫愁路329號越界夢幻城·南京廣電汽車文化體驗園,為避免交通擁堵,請市民儘量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前往。
乘坐地鐵2號線在上海路站下車,從3號出口出來後沿莫愁路前行大約500米即到;
乘坐4路、83路、在莫愁路·朝天宮站下車,沿莫愁路往北走大約200米即到;
乘坐43路、312路公交車,在秣陵路站下車,轉到莫愁路再前行100米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