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織女「星」為媒 南京真愛七夕節呼喚民俗回歸

2021-01-13 騰訊網

農曆七月初七,俗稱「七夕節」,南京市委宣傳部、市文聯將在臨近前的雙休日——8月15、16日舉辦盛大的真愛七夕節民間民俗活動。南京市廣播電視集團、南京報業傳媒集團作為活動主辦方之一,將參與策劃組織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七夕活動。

「一起來傳承」——2015南京六大民俗節慶真愛七夕節的活動十分豐富,既有漢服婚禮真人秀表演,也有穿針乞巧、染指甲等七夕民俗和布貼畫、剪紙、手工編織、葫蘆畫等傳統民俗體驗活動;還有適合情侶互動的「情歌對唱」、「指壓板」、「親密無間」等遊戲;而壓軸大戲則是專為IT、教師等社會各界精英人士打造的相親專場會,屆時,南京電臺知名DJ大聰、秦嶺、宦文、王鵬、甜甜將輪番現場助陣,為青年男女牽線搭橋。

本次活動旨在通過各種民俗展示和體驗活動帶動「七夕」民俗的回歸,讓更多人了解、熱愛、復甦浪漫的「七夕」民俗;同時倡導文明簡約的生活方式,以淳樸、浪漫、溫馨歡樂的基調提升七夕文化內涵,以達到弘揚民族文化的目的。活動地點設在莫愁路329號的越界夢幻城·南京廣電汽車文化體驗園。

真愛七夕節活動五大看點:

一、漢服婚禮真人秀——讓你見識老祖宗的婚禮

漢式婚禮是以古典主義為主要特徵的當代新興、時尚的婚禮形態。漢式婚禮不同於西式婚禮,也不同於一般以清、民國風格為主的所謂中式婚禮。漢式婚禮以周禮為藍本,以典雅、尊貴、莊敬為氣韻,追本溯源,是真正體現華夏經典文化傳統的民族婚禮。在華夏民族的傳統中,漢式婚禮被視為禮樂文明的根本所在,被視為人倫關係和社會秩序的起點,被視為人與自然陰陽相和諧而化生萬物的本源。只有這樣的婚禮,才足以同新人之間堅貞、深沉的情感相般配,才能同我們自身的民族身份和文化傳統相般配。本次七夕婚禮展示,以《詩經》為主題,重的是夫婦之義與結髮之恩,表達了對新人的祝福之情, 更表現了禮、情、義的緊密融合,體現出傳統中國人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二、《真愛七夕》民俗演出 ——讓你驚嘆民間表演藝術之美

活動期間,每天都有一場《真愛七夕》民俗演出,其中包括黃梅戲《天仙配》選段、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徐春華表演的南京白局、情歌對唱以及少數民族歌舞表演,演出的最後,主持人將帶領大家圍成一圈共舞。

三、民俗手工《情侶齊動手》——讓你領略民間工藝之魅

1)布貼畫:玫瑰花(民間女藝術家祁竟現場教授)

2)剪紙:情侶剪紙(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陳耀現場教授)

3)手工編織:同心結(民間藝人高勇現場教授)

4)葫蘆彩繪(南京市非遺傳承人王高飛現場教授)

四、七夕民俗體驗——讓你體驗七夕民俗之奇

1)《穿針乞巧》

漢族歲時風俗。每年七月初七舉行。七夕之夜,女子手執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孔針(或五孔針、七孔針)趁月光對月連續穿針引線,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 展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生活嚮往。

2)《投針驗巧》

漢族歲時風俗,每年七月初七舉行。屬於七夕節期間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習俗,展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生活嚮往。先時,用茶杯盛井水與河水混合的「鴛鴦水」,置於庭院承接露水攪和,日照後水面生膜,姑娘們將小針投入,浮於水面,視水底針影。如針影呈雲龍花草狀即為「得巧」,而似椎杵狀者為「拙巧」。

3)《捏小泥偶》

舊時民間七夕節供奉牛郎、織女的一種土泥偶人叫做「磨喝樂」,也是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兩宋時期,每年的七夕節,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都用「磨喝樂」來供奉牛郎、織女,藉此來實現「乞巧」和多子多福的願望。

4)《染指甲》

婦女染指甲比賽是七夕習俗,婦女可以藉此展示自己的美貌,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儘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

五、《南京七夕鵲橋會》大型相親會——讓你遇見心目中理想的他(她)

活動承辦方攜手南京萬裡挑一高端婚介機構,為教師、律師、醫生、IT等社會各界精英人士特別策劃了相親專場,現場有資深紅娘團隊免費提供徵婚信息登記、婚戀情感諮詢等公益服務。相親會現場,南京廣電知名主持人大聰、秦嶺、宦文、王鵬、甜甜將現場助陣,為青年朋友牽線搭橋。

交通提示:

本次活動地點是莫愁路329號越界夢幻城·南京廣電汽車文化體驗園,為避免交通擁堵,請市民儘量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前往。

乘坐地鐵2號線在上海路站下車,從3號出口出來後沿莫愁路前行大約500米即到;

乘坐4路、83路、在莫愁路·朝天宮站下車,沿莫愁路往北走大約200米即到;

乘坐43路、312路公交車,在秣陵路站下車,轉到莫愁路再前行100米即到。

相關焦點

  •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七夕坐看牛郎織女星
    今天是2020年8月25日,是我國的七夕情人節。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作者】秦觀【朝代】宋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 易經:七夕節看牛郎織女星,上古觀星術入門,體味傳統文化魅力
    易經:七夕節看牛郎織女星,上古觀星術入門,體味傳統文化魅力七夕節原本是我國民間源於上古時期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是眾多女性的節日,女生們會做比如乞巧、許願、祈福等極富浪漫色彩的活動。因為「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人們崇尚美好的愛情,同時也崇拜織女的高超技藝。
  • 七夕來了,你能指出牛郎織女星在哪裡嗎?
    七夕來了,你能指出牛郎織女星在哪裡嗎?今天是七夕節(七巧節),也是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節日。七夕晚上,仰望星空,可以觀看到牛郎織女星「鵲橋相會」。在大城市,也可用肉眼看到牛郎織女星。還不知道牛郎織女星在哪裡的趕緊學起來!
  • 獨屬於女生的七夕節,如今變成了情人節!牛郎織女原先只是星座!
    農曆七月七日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七夕,同時七夕又被稱為雙七或重七。在七夕這天,天上牛郎織女會來到鵲橋上相見,因而近代又將七夕作為中國版的情人節。實際上古代的七夕節和婦女節差不多,是女性專屬的節日。
  • 七夕節 | 牛郎織女星的美好傳說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古時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都用「磨喝樂」來供奉牛郎、織女,藉此來實現「乞巧」和多子多福的願望。
  • 七夕來了,你還不會指出牛郎織女星在哪裡嗎?
    明天( 8 月 25 日)是七夕節(七巧節),也是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節日。七夕晚上,仰望星空,可以觀看到牛郎織女星 " 鵲橋相會 "。在大城市,也可用肉眼看到牛郎織女星。還不知道牛郎織女星在哪裡的趕緊學起來!
  • 七夕女兒節,日為朝 月為暮 卿為朝朝暮暮
    農曆七月七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又稱雙七節,乞巧節,女節,少女節,香橋會和巧節會等,源於「牛郎織女鵲橋相會傳說玉帝的第七個女兒織女,心靈、手巧、善織,令人羨慕不已,因此,人間女子就拜祭她,祈求智慧、靈巧和幸福,於是,就有了每年七月初七的「乞巧」活動,由此形成了乞巧節。千百年來,生活在中國各地的普通民眾圍繞著這一節日都要舉辦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
  • 2020年七夕!可觀牛郎織女相會天象
    2020年七夕節就要到了,據了解「七夕節」當天日落後之後,可觀「牛郎織女相會」浪漫天象,快約上TA一起來觀賞「牛郎織女相會」天象吧!在中國除了傳統禮節,不少人把「七夕節」當成「情人節」過。與自己最愛的人夜觀星星,可以說是七夕節之夜戀人最浪漫的節目之一。
  • 七夕佳節,如何在天空中找到牛郎織女星?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宇宙萬物神秘莫測,牛郎織女星更是被賦予了美好的愛情意義。相傳,在每年七夕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 今天七夕 日落40分鐘後可觀賞到牛郎織女星
    今天是七夕節(七巧節)。晚上仰望星空,可以觀看到牛郎織女星「鵲橋相會」。在廣州日落後40分鐘即可用肉眼看到牛郎織女星。>  據廣州市五羊天象館介紹,8月25日,在廣州,18時51分日落,日落大約40分鐘後,就可目睹到牛郎織女星
  • 不必慶祝七夕,牛郎織女不會團聚的
    將幾個傳說綜合起來,便逐漸產生了〈牛郎織女〉的傳說。」 我們的老祖宗仰望夏天的星空,通過「腦補」為閃亮的星星寫下了充滿想像力的故事。 「 牛郎和織女實際上相隔多遠? 搭鵲橋需要多少只喜鵲?
  • 七夕科普 ︱ 真實的牛郎織女星
    註:摘引自華商網,著寫者不詳,似為搜狐平臺專欄作者(中國氣象局?)。真實的牛郎織女星美樹嘉文藝志西安市長安區鬥門的「石婆」(左)和「石爺」(右)每到七夕,可以列出一個「七夕十大俗套話題」——  1、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
  • 七夕節當晚肉眼可見牛郎星織女星相會
    原標題:七夕節當晚肉眼可見牛郎星織女星相會  本周六是我國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和七巧節。筆者昨日從廣東天文學會獲悉,當天晚上,市民可以不需天文望遠鏡,肉眼就能看到牛郎、織女星。   夜幕降臨後,頭頂東北方向有一顆銀白色的亮星就是織女星,她是天琴座最亮的恆星。
  • 「牛郎織女」在七夕是什麼位置關係?
    空少正解 上期我們講到「牛郎織女」的一些故事。上周度過了「七夕」節,這個節日以及其「中國情人節」的稱呼,源於它背後的神話故事——《古詩十九首 · 迢迢牽牛星》中寫道:「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這段裡已具有牛郎織女故事的基本輪廓。在故事當中,相愛的牛郎和織女受到天神的阻撓,用銀河將他們分開,只能在每年七夕之際相會。
  • 民間以牛郎織女為載體的傳說(七夕),原來是要表達這個意願
    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與老牛相依為伴。
  • 明晚七夕,請仰望星空看看「牛郎織女星」
    讀創/深圳商報駐穗記者 姚嘉莉 通訊員 李建基8月25日是七夕節(七巧節),也是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節日。七夕晚上,在大城市,可用肉眼看到牛郎織女星。記者從廣州市五羊天象館了解到,今年8月25日,在深圳,18時46分日落,日落大約40分鐘後,就可目睹到牛郎織女星。夜幕降臨觀賞牛郎織女星織女星是北半球夜空中第二亮的恆星,其亮度僅次於牧夫座的大角。織女星位於天琴座,是天琴座最明亮的恆星,近日在日落後的天頂稍偏北處就可看到。在織女星的東南方,可找到天鷹座的牛郎星。
  • 「牛郎織女」的傳說是怎麼來的?
    《焦林大鬥記》載:「天河之東,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謂之織女。」織女星是天琴星座裡最亮的恆星,故人們(觀星象者)對她的關注勝過牽牛。  在東漢時,牛郎織女星在人們的描述中變成了正式的夫妻(參見古詩十九首之一「迢迢牽牛星」),七夕和烏鵲搭橋的傳說也開始出現。應劭《風俗通》逸文稱:「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無故皆髡,因為梁以渡織女也。」
  • 七夕後的牛郎織女,又「異地」了?
    七夕結束,牛郎織女又要恢復「異地分居」了嗎?   還有網友戲稱,不知今年牛郎織女相見,有沒有測體溫、驗健康碼?   其實,牛郎和織女,人家今年嚴格地保持了「社交距離」——就跟千百年來一樣。而且,七夕過後的兩顆星星,壓根兒沒有漸行漸遠。不信?請您朝天上瞧。
  • 七夕之夜,牛郎織女星到底在哪兒?上哪兒能看銀河?
    今天是傳統的七夕佳節。巧的是,今年的七夕正趕上出伏頭一天。暑氣散去,涼風習習的夜裡,有情人們體會一下「天階月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也是一件浪漫又愜意的事。牛郎織女星到底在哪裡?哪兒能看銀河?仰望星空,尋找象徵著「忠貞不渝、情比金堅」的牛郎星和織女星,是七夕之夜的傳統。據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民間所說的織女、牛郎和喜鵲指的是天琴座的織女星、天鷹座的牛郎星和天鵝座的天津四,這三顆北半球夏季夜空最亮的恆星,組成了一個近似直角三角形,被稱為「夏季大三角」。
  • 暖暖環遊世界七夕活動介紹 時之屋星之閣重現牛郎織女(2)
    暖暖環遊世界七夕活動介紹 時之屋星之閣重現牛郎織女(2) 來源:www.18183.com作者:似水流年時間:2015-08-17 暖暖環遊世界七夕活動有什麼呢?本文小編為您帶來暖暖環遊世界七夕活動介紹 時之屋星之閣重現牛郎織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