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啟崩後,夏太康繼承天子位。由於太康在位荒廢國事、貪圖享樂,喪失了做國君的基本品德。有窮國君主羿就起兵造反,把太康轟下天子位。太康崩後,他的弟弟中康繼位,這就是夏帝中康。《史記·夏本紀》曰:「太康崩,弟中康立,是為帝中康。」中康在位的時候,掌管天地四時的大臣羲氏、和氏把每年的四季、日期都搞亂了,混淆了天時節令。
公元前2743年,夏帝中康開始治理四海,讓胤侯受命掌管六軍,並接受王命,派兵徵伐羲和。胤侯出徵前,宣告了羲和的罪行,由於史官記述了這件事,作《胤徵》。《尚書》曰:「羲和湎淫,廢時亂日,胤往徵之,作《胤徵》。」胤侯正告眾將士們,羲和身為掌管曆法的官,喪失了他們的品行。正日沉迷在酒中,違背職守,天時曆法開始淆亂,終致廢棄他們所掌握的事。
九月初一這天,太陽、月亮會合的地方不在房宿,發生了日食,樂官擊鼓,薔夫驅馳,眾人都在奔走為營救太陽出力。羲和身為主管官員卻不知道這件事,對天象昏迷無知,這就觸犯了先王的誅罰。政典曰:「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胤侯宣布了對敵政策,區別對待首惡與從犯。只需要消滅他們的首惡,對待脅從不要懲治;沾染汙穢習俗的人,都允許改過自新。同時勉勵眾將士同心盡力,奉行天子的命令。
胤徵羲和很可能是后羿射日神話的歷史版本。據《五子之歌》透露出的歷史信息,后羿在太康時奪權了夏的政權,而中康時帝位任然掌握在后羿手中。《尚書·胤徵》對於羲和是一篇冤案,羲和並非沉湎酒色之人,而是一位剛正不阿的忠臣。后羿謀權篡位,掌管日月之事的羲和便不為其頒歷。不料,日食出現,「君弱臣強」的流言紛起。后羿恐慌,便嫁禍於羲和,並派胤侯徵討他,以安定民心。射通斁(yi),日指代日食。射日神話的流言實際后羿厭惡日食得流言,後由胤侯射殺羲和演化為后羿射日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