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法爾斯通訊社在其報導中,披露伊朗核科學家法克裡扎德遭暗殺的細節內容。說法克裡扎德的座駕被一架自動遙控的機槍從一輛停在150米之外的尼桑汽車裡開始射擊,三發子彈當場擊中法克裡扎德。
其實這只是此事件的一個比較官方的版本,曾有其它報導描述了不同版本的刺殺過程。但結果都是一樣的,這位科學家死亡了。11月29日,穆赫辛·法赫裡扎德的遺體運送至馬什哈德伊瑪目禮薩聖陵,供民眾悼念。
伊朗的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也表示:將對殺害核科學家幕後黑手予以「明確的懲罰」。
現在的問題是,幕後黑手是誰?中間到底牽扯到什麼力量?美國扮演什麼角色?川普與拜登的分化有多大?
在伊朗,有多少科學家為政治買單,美國扮演什麼角色?
被推上風口浪尖的,一個是以色列,一個是美國。
伊朗與以色列有舊怨新恨,向來鬥爭不斷。美國為何被推出來?伊朗民眾甚至在當地時間 27 日晚舉行示威抗議,有強硬派抗議者呼籲與美國開戰。口號是——「不屈服,不向美國讓步,只與美國開戰!」原因很簡單,在伊朗核問題上,始作俑者也是美國。
但這位「伊核之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並非僅僅是一個科學家,他也是深入伊朗政治的一個重要人物。
法赫裡扎德有伊斯法罕大學核工程博士學位,在 1979 年霍梅尼推翻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後加入了革命衛隊,後獲準將軍銜。同時他也擔任伊朗國防部副部長及屬下防禦性創新研究組織負責人。
從 2006 年起,法克裡扎德受到聯合國安理會凍結資產和旅行通知的制裁,他也在 2007 年被聯合國在關於伊朗核計劃的報告中被確定為「關鍵人物」。
他所建立並領導的國防創新研究組織(SPND),是一個由政府資助的專門研究核武器的實體,隸屬於伊朗國防部和武裝部隊後勤部。
所以,他一直是西方鬧得沸沸揚揚的伊朗核問題的關鍵人物,西方各國,尤其美國,對於他身份的認知,並非簡單的「科學家」,而是一個極其關鍵的政治人物。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在2018年4月關於伊朗核計劃的演講中特別提到了法赫裡扎德的名字,並說道「記住他的名字」。
穆赫辛·法赫裡扎德
實際上,伊朗的科學家深入政治的,有很多都在為政治買單。
根據伊朗媒體的披露,2010—2012年的兩年間曾有4名伊朗科學家遭暗殺身亡,而這背後都有以色列和美國的影子。
而且他們都是有關核研究的人物。德黑蘭大學核物理學家馬蘇德·阿里·穆罕默迪,2010年1月12日,在一次摩託車炸彈爆炸中喪生。
後來,兇手被捕,供認是以色列特工資助的。
同年11月29日,伊朗原子能組織核物理學家馬吉德·沙裡亞裡死於汽車炸彈爆炸。
接下來的兩起伊朗科學家死亡,分別在 2011 年和 2012 年,一位是伊朗核物理學家達裡奧謝·雷扎伊·內賈德,槍擊。一位是伊朗化學專家穆斯塔法·艾哈邁迪·羅尚,汽車爆炸。
所有這一切事件發生後,伊朗統統把矛頭指向以色列和美國。
此前被暗殺的四位伊朗科學家
伊朗是緊盯美國的,因為僅僅2020 年,伊朗已經三次成為「破壞性攻擊的目標」。
眾所周知,美國總統正在權力過渡期,為何會如此在伊朗問題上如此大費周章?
大概是因為美國總統大選不順與外交政策的相左。
拜登和川普,對於伊朗外交的兩極分化
拜登一直是支持美國重返2015年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的。
這個伊朗核協,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與伊朗核問題六國(P5+1)(包括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5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與德國)以及歐盟,於2015年7月14日在維也納籤訂的國際協議,主旨為解決伊朗核危機。
協議中規定了一些伊朗使用核材料的用度的問題。
同時明確,若伊朗切實可信地遵守協議規定的各項義務,美國、歐盟和聯合國安理會將解除對伊朗的制裁。
也就是說,此前的政策都是美國、歐盟制裁伊朗。
這個制裁的基礎是,美國與歐盟是盟友關係。
而川普當選總統後,把歐盟、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墨西哥和韓國都排除在課徵鋼鋁關稅的對象之外。而後更大的範圍上打起了經濟戰,各國也紛紛通過對美產品加徵關稅展開報復。歐洲聯盟成員國於2018 年6月14日一致同意對總額28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
川普也退出了與歐盟有關的一些「群聊」。包括退出這個「伊核協議」。
川普認為那是浪費時間和精力的,沒有任何眼前的好處。
此外,川普是積極的猶太人支持者,他的猶太女婿對諸多政策有影響力,且在2017年12月6日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2017年5月出訪中東時川普政策變得明確,也就是優先消滅遜尼派伊斯蘭國這個對美國國內有威脅的組織,但同時積極拉攏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並仇視什葉派伊朗。
第二年,川普就宣布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並且對伊朗實施嚴厲的經濟制裁引發了波斯灣危機,讓這些傳統盟友放心其核心政策還是站在遜尼派,並讓兩派在中東的角力耗費大量資源,以色列即能享有長期安全,可以說是回到了極度傳統的美國保守派戰略路線。
拜登卻不是這樣的,恢復與歐洲同盟關係。那麼,重返「伊朗核協」是一個必須的步驟。
這是完全的兩種操作方法。
所以,伊朗指責美國,不是毫無理由,美國如此激進,也不是毫無理由,《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就認為,以色列之所以採取此次暗殺活動,目的可能是——
「阻撓美國當選總統恢復與伊朗修復關係的外交努力。」
而「即使伊朗暫緩採取重大報復行動,以色列暗殺伊朗核項目負責人的大膽行動也會取得成效」。
《紐約時報》的報導
這個事件的最終結果一定是對「美伊關係」不利的。
目前看來,能受益的只能是川普政府。承弊的,是拜登政府。
現任伊朗最高領袖阿里·哈梅內伊
暗殺科學家,並非終極目的,西方的宗教和政治、黨派的糾纏和相互滲透
首先,涉及此次事件的各國都是宗教和政治糾纏的國家。
伊朗,也就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
其實中國人對伊朗並不陌生,因為伊朗古稱波斯。在公元前28世紀建立的古埃蘭王國和之後建立的米底王國是伊朗高原文明的發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魯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統的古代大帝國波斯帝國。
在伊朗,伊斯蘭教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中擔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領袖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和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由伊斯蘭教神職人員組成的專家會議選舉產生。
伊朗的總統是內閣制,而總統是第二號領導人,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但不是軍事統率。
伊朗地勢圖
中東戰爭之所以頻發,很多時候,跟宗教之間的不同見解有關。
以色列國也是如此,它是世界唯一的猶太人佔多數國家,900 萬人口,其中約75%為猶太裔。這個國家在歷史上曾被很多國家統治,包括古埃及、新亞述帝國、新巴比倫帝國、波斯帝國、希臘馬其頓帝國、哈斯蒙尼王朝、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十字軍、埃及馬穆魯克王朝、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以及大英帝國。
1918 年,奧斯曼帝國一戰戰敗,退出該地區,隨即阿拉伯部落紛爭。1922年,國際聯盟委託英國託管。受猶太復國主義興起和反猶主義影響,二戰後,大批猶太移民遷入。
此後經歷了四次中東戰爭。目前實際控制的國土面積約2.5萬平方公裡。
1948年5月14日,大衛·本-古理安在宣讀以色列獨立宣言
而美國現任總統川普的女婿庫什納和女兒伊萬卡都是現代正統猶太教。美國前國務卿與現實主義戰略家季辛吉曾在專訪中表示,川普主政以來的一些匪夷所思政策與白宮中一些事件,為什麼看不懂?
因為跟宗教滲透有關係。
他認為白宮內正發生一場「猶太人與非猶太人戰爭」,川普內心的策略是將庫什納打造成猶太救世主,讓他扮演「以色列最偉大保護者」的歷史性角色。
所以共和黨內其他意圖憑藉政治資歷與輩分佔據此一劇本中這主要角色者(例如史蒂芬·班農)當然會先與川普一家發生一場宮廷大戰,而最終當然由擁有總統地位的川普與庫什納護勝,之後這劇本就能繼續推進下去。
而如今,劇本推進到這個地步,川普基本上是演不下去了。只能孤注一擲了,與以色列的這次暗殺伊朗科學家的事件,可以稱為「賭博」。但贏家應該是他們。
其次,這是美國現任總統與當選總統之間的後期較量。
無論此次伊朗如何應對,是否能按捺住復仇的情緒。法克裡扎德之死都將會使美國當選總統拜登重新加入伊核協議的努力複雜化。
拜登有過自己的承諾,他承諾:如果伊朗同意恢復遵守協議中規定的限制,他就會重新加入該協議。
伊朗政治分析人士穆加達姆也認為,此次暗殺行動不但會使地區局勢陷入動蕩,對於未來的美伊關係更是不利,因為「暗殺的目的就是阻止下屆美國政府與伊朗改善關係」。
這樣一來,拜登的政治信譽,在上臺後將受到極大的考驗。
最後,這是留給拜登的外交困局,伊美之間重建互信更加困難。
川普是個堅持美國優先的現實主義者,他不在乎外部如何對待他的政府,他只按照他領導的政府的意願行事。拜登恰恰相反。
即便目標相同,但在美國的政治決鬥中,他們也會鬥得你死我活。川普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接受了「敗選」,但輕鬆退出並不甘心,那必須留一些困難給拜登。
以表明自己的態度。這次事件,也是他留給拜登的一個困局。從此之後,伊朗、美國、以色列之間的關係將會進入一個反彈期,尤其伊朗與美國之間,本來已經所剩無幾的信任,現在蕩然無存。
信任既然不在了,那麼未來,這些地區的局勢發展就很難說了。
拜登想要重建美伊信任,任重道遠。
總之,雖然此次身亡的是一位冠以「科學家」之名的人物,但是背後全是政治推動,摻雜著西方的宗教、黨派之爭。內外糾葛,到處都是看不見的「手」,且必將對某些地區——比如中東——產生很深遠的影響。
而買單的,是「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