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電影《除暴》,一句話評價,中規中矩。
有網友吐槽說:罪犯的高智商,後面被抓住太不符合邏輯了,導演說的要抓住就必須得抓住。
但是,中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不會讓一個罪犯逍遙法外的。就是劇中那句話:咬死不放。
院線數據顯示,上周國內影市總票房達4.46億,警匪片《除暴》拿下其中近一半的票房,上映3天即斬獲2.01億,該片強勢登頂周票房冠軍。
目前累計票房達3億,觀影總人次突破810萬,已連續7天斬獲當日票房冠軍。英皇電影出品,王千源 、吳彥祖領銜主演,其他的演員也是演技在線,這陣容完全沒話說。
有人說,最好的警匪片本質上是致敬片,《除暴》真正做到了寫實,還原真實的事件,也致敬了為了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咬死不放"的精神。
一、劇情
該故事講述的是,上世紀90年代,刑警鐘誠(王千源飾)受命追捕悍匪集團"老鷹幫"。這群悍匪犯下驚天連環劫案,訓練有素且紀律嚴明,首領張隼(吳彥祖飾)更屢次惡意挑釁,矛頭直指鍾誠。
為將"老鷹幫"捉拿歸案,鍾誠(王千源飾)帶領刑警小隊咬死不放,誓與惡勢力鬥爭到底。數年間,警匪上演了一次次緊張刺激的較量,悍匪愈加猖獗,警方步步逼近,雙方展開殊死對決……
人物和故事來源於90年代曾轟動全國的張君系列搶劫殺人案,故事的主線和真實的歷史事件環環相扣。
但不相同的是,吳彥祖飾演的張隼,平均十分鐘就在搶劫,不是在搶劫,就是在搶劫的路上,節奏之快,讓人直呼爽翻。
張隼在影片的開始就抓了警察鍾誠,讓他給自己講一個笑話,否則就殺了他,但是由於警車追太緊,情急之下,不得不扔下鍾誠。
拉扯中,鍾誠咬掉了張隼的一半耳朵。
這也就扣住了主題:咬死不放!
但是,看得爽是爽,就是人物立不住。
不僅是其他的配角演員,甚至是張隼和鍾誠這兩個主要的角色,都是立不住的。
雖然90多分鐘的時長篇幅有限,但是還是要在劇情上面多多下手,前後不連貫,而且結局高智商的罪犯就這樣被抓住了,還是顯得很突兀的。
畢竟電影是在講故事,所以故事的本身還是應該高於其他的。
二、現實
對於電影的畫風和質感,在服化道方面,是無可挑剔的。
展現了那個技術欠發達,監控不完善的時代,槍枝對普通民眾生活的巨大威脅。甚至最好的交流工具也只是傳呼機。生活場景也是超級還原的。車、街道和服裝,甚至是群眾演員的反應和姿態都是很有講究了。
劇中的反派張隼是有原型的,名叫張君,製造了很多的大案,1995年重慶友誼商店黃金搶劫案,1997年湖南長沙友誼商場黃金搶劫案,1999年,武漢廣場黃金搶劫案,2000年,搶劫農業銀行運鈔車。
影片裡面的劇情也很大程度上貼合了史實,但是電影本就是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的,導演對角色和情節都進行了修改。
不同於張君的殘暴和無情無義,劇中的張隼有情有義,而且很看重自己的親人和愛人,也有自己所面對的取捨。
但是原型張君有五個情婦,而且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同伴只是因為自己不想被脫離,甚至是強姦不成直接殺人,被捕後還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
三、細節
這部電影本質上就是緬懷那些為祖國安全而犧牲的警察,也是希望人們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和平的時代。
在很多的細節方面處理得是很好的。不僅表現在服化道和布景上,而且很多的劇情也展現了導演的細緻。
有一個警察在中槍之後依然不忘自己"不讓匪徒帶走一分錢的誓言",用盡最後的力氣拉開匪徒汽車的後備箱,讓所有的裝錢的箱子都滑落,留在現場,這是借用了張君案裡經濟警察將鑰匙掰斷在鎖眼裡的現實事例。
"講個笑話"也是貫穿了全片。張隼讓鍾誠給他講笑話,搶劫時讓普通人給他講笑話,再遇到鍾誠時說還欠他一個笑話,最後在自己的母親面前講笑話。其實他也有柔軟的一面,也是一個會講笑話的人。
影片中張隼請警察吃麵,也是側面表現了匪徒的囂張氣焰,連海報的位置都是匪在上警在下,展現了那個時代匪徒的猖獗,警察對這種現象的無可奈何。
在蹲點的時候,張隼給一個在路邊玩耍的小男孩手榴彈,直到搶劫結束很久才被警察發現,側面展現這群人對人民的威脅。
有個印象很深的鏡頭,警察死了之後,周圍處理成黑白,只有警燈是彩色,很不錯。
張隼和鍾誠在浴室那一段,荷爾蒙爆破。據說他們倆為了人物視覺衝擊力更強,四個月天天雞胸肉,健身房。不過很多網友疑惑,為什麼打這麼慘浴巾還是沒有掉?這也算是片中的一個bug了。
總的來說,還是成功的,如果把故事的劇情延長,把人物立住會更好。
這是那個年代沿海城市野蠻生長的故事。大慶開張的金店、並沒有重械押送的運鈔車、只有窗口的銀行、集成一切生活必須的百貨商城。
那是個一去不復返的年代,那是一個可自由用槍的年代。影片雙關和而且意味深長,真正是做到了致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