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感受不到,但其實動物進化自然選擇的速度可以非常快

2020-12-05 環球掃描

我們從小就學到這樣的知識:自然選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經過很多代才能形成穩定的性狀。不過科學家們最近發現,有些時候自然選擇的速度非常快,特別是發生重大自然災害的時候。颶風就是其中一例。由於全球氣候變化,颶風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了,它對登陸地區的生物所造成的影響非常顯著,比如蜥蜴就在狂風之中迅速進化著。

在狂暴的颶風中,前腿越長、腳趾越大的蜥蜴就能把樹幹抓得越緊,不會被吹走

2017年八九月間,颶風艾爾瑪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登陸。就在颶風登陸前四天,一位生物學家對附近兩個島上的蜥蜴進行了調研。當時島上正準備消滅一種入侵生物——黑老鼠。研究團隊打算幾年之後再回來,研究一下滅鼠行動會不會對蜥蜴的造成影響。但是僅僅幾周之後,又一場颶風瑪瑞亞襲擊了當地,研究者返回Pine Cay島和Water Cay島,準備考察一下,那些從颶風中生存下來的蜥蜴有什麼共同的性狀。

這次考察與上次的路線一模一樣。考察隊抓了大概100隻蜥蜴,發現它們的趾尖吸盤要比這個物種的平均尺寸大6%~9%,而且後腿短、前腿長。這樣的蜥蜴更容易抓住樹枝或者其他什麼物體,不會被狂風吹走。

在相信進化論的人們看來,這是再顯然不過的自然選擇、適者生存了。因為在兩個彼此隔離的島上都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不過在宗教盛行的美國,很多人對達爾文的進化論是持懷疑甚至否定態度的。所以,研究者們還要拿到更確鑿的證據來應對質疑,比如說,會不會是狂風把其他地方的大腳趾蜥蜴吹到這兩個島上了呢?

於是,這些倖存下來的可憐蜥蜴被帶進辦公室,面對人造颶風的考驗。人們發現,這些蜥蜴用前腿僅僅地抓住自己棲身的樹枝,有時候身體都被風吹起來了,前腿還沒有鬆開。

幾乎可以肯定,在這場風災過後,還有機會繁衍下去的蜥蜴都會具有同樣的特徵了,因為其他蜥蜴已經被吹進大海一命嗚呼。大自然以此向人們展示了,如何在一代生命之內就完成自然選擇。

其實這樣的選擇一直在不斷進行之中。在中美洲、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島嶼上,生存著400多種不同的蜥蜴。長期以來,生物學家們一直搞不明白它們分明是同一個亞種,區別卻如此之大。特別是島生蜥蜴的腳趾就是要比大陸變色龍大一圈。現在,他們有答案了:這是被颶風自然選擇出來的,與上帝無關。

按理說,事情到這裡就應該有結論了。但是在美國的輿論環境下,科學家們還要做進一步的試驗。他們決定,要找一批蜥蜴,挨個測定性狀之後再挨個掛上標籤,放歸野外。等到下一場颶風之後,再去設法找回這些蜥蜴,看看那些存活下來的是不是依然符合長前腿、大腳趾的特徵。

相關焦點

  • 自然選擇下的進化,究竟可以有多快?
    進化通常被認為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性狀的變化可能需要經歷成千上萬代才會出現。雖然近年有研究表明,一些特定的性狀對新環境的適應性似乎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出現。然而,很少有微生物之外的研究能明確證明,自然選擇是如何快速地塑造整個基因組的。在適應過程中,自然選擇對基因組的遺傳變異的調節速度究竟有多快?這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還沒有得到全面的實驗研究。
  • 是人類停止了進化,還是進化速度緩慢到我們感受不到?
    而這些能夠被保留下來的基因,就是「進化」,只不過進化速度非常緩慢,常常需要進化10萬年或者上百萬年才會演化出新的生物,而人類的文明歷史只有5、6000年,所以感受不到進化的發生。人類見證進化之所以自然界生物進化的速度非常慢,其實是因為自然界的環境變化較慢
  • 思維複製人的自然選擇進化
    實際上,網絡生命、數字生命、比人類進化的速度還要快。人類很難回絕那種強烈的欲望,即以自然生命的形象去創造非自然或非生物學意義的生命,並通過選擇讓它變得「更好」,從而進一步增強那些價值較高、更受關注的特性。這種努力看起來是「非自然選擇」,但事實並非如此;這其實與進化機制的關鍵「自然選擇」完全吻合。
  • Science:最快的自然選擇進化過程
    生物谷:一提到自然選擇,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漫漫歷史長河。但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最近發現,一種熱帶蝴蝶抵禦細菌的自然選擇過程可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完成。相關論文發表在7月13日的《科學》雜誌上。
  • 人類的自然選擇是怎樣的?
    人類的自然選擇我們知道,我們人類是地球上最高等的動物類群,作為地球的主宰者,具有極為高等的文明,極為先進的生產力,那我們人類是否也和其他一般的生物一樣也要不斷地經過自然選擇而上前進化呢?,沒有自然選擇,生物的生活環境那會是出奇地好,絕對地美,但這是理想化的境界,是不可能存在和實現的。
  • 動物的擬態是對進化論的打臉?不對,這反而是自然選擇的典型案例
    前段時間我寫了一篇關於動物擬態的文章,裡面介紹了幾種鱗翅目昆蟲的超強擬態能力,有些甚至達到了裸眼3D的視覺效果,非常強悍。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動物的擬態,再從擬態現象來談談什麼是進化論。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進化論中所謂的「進化」,其實指的是物種進化,確切地說是更廣泛的「演化」,而不是狹義上的局部器官進化,這一點很多人都搞不清楚。原因是還有一個詞叫「退化」,所以很多對此不甚了解的人就會認為進化和退化是硬相對的,如果有退化,那就不叫進化。若是狹義的「進化」,那這麼說沒什麼毛病,但從廣義的「進化」來說的話,這麼說就不準確了。
  • 科學家觀測到最快的自然選擇進化過程(圖)
    但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最近發現,一種熱帶蝴蝶抵禦細菌的自然選擇過程可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完成。相關論文發表在7月13日的《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在南太平洋薩瓦伊島發現,一種Wolbachia細菌會導致這種名為「藍月亮」的蝴蝶(Hypolimnasbolina)中的99%雄性死亡。
  • 偶然與必然:淺析自然選擇的進化
    ·達爾文我們現在知道,被賦予目的感的複雜生命形式可以在沒有任何設計者的情況下產生,這就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在生物學的所有偉大思想中,這可能是最著名的,即使不一定是最好的理解。達爾文並不是第一個提出生命隨時間進化的人。正如他在《物種起源》中指出的那樣,亞里斯多德曾認為,動物的身體部分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出現或消失。
  • 生物進化為什麼會出現自然選擇
    然而,生物演化明顯的呈現出有方向性的進化,例如:低等生物的循環系統逐漸擴大完善,並生長出低等的心臟。低等心臟進化為心室,再由一心室進化為一心室一心房,繼而演化成二心室一心房、二心室二心房。這是一例典型的、有方向性的、非隨機性的進化序列。這個序列說明:生物進化中的自然選擇是非常有目的性的選擇,由低級生物向高級生物演化的過程就是自然選擇中表現出來有方向性的選擇。
  • 生物進化為什麼會出現自然選擇?
    然而,生物演化明顯的呈現出有方向性的進化,例如:低等生物的循環系統逐漸擴大完善,並生長出低等的心臟。低等心臟進化為心室,再由一心室進化為一心室一心房,繼而演化成二心室一心房、二心室二心房。這是一例典型的、有方向性的、非隨機性的進化序列。這個序列說明:生物進化中的自然選擇是非常有目的性的選擇,由低級生物向高級生物演化的過程就是自然選擇中表現出來有方向性的選擇。
  • 熱力學如何解釋進化論:最大化熵產生原理驅動下的自然選擇
    他們認為,我們對進化和生命本身的看法同樣應該基於熱力學以及這些物理定律對能量和物質流動的描述。他們指出,達爾文進化論並不是唯一可以創造秩序的東西。在整個宇宙中,能量和物質的相互作用帶來了規則的結構,無論是恆星,晶體,流體中的漩渦,還是天氣 系統都是如此。而生物是迄今所了解的最複雜,最有序的系統,那麼它們可能是同一現象的一部分嗎?並且最終能通過熱力學語言解釋生物之間相互競爭帶來自然選擇過程嗎?
  • 人類馴養動物幹擾自然選擇?科學發現你的寵物是在自己馴化自己
    眾所周知,無論是動物也好、植物也罷,都遵循著基本的自然規律而運行,就像達爾文的《進化論》中所說的那樣,物種依循自然選擇的基本規律,適者生存,不斷進化。換個說法就是物種的進化是由自然所決定的。但是人類不同,也許在遠古時期,人類的確是遵循著自然規律進化而來的,可是隨著人類智慧的不斷發展,科學誕生了,科學讓人類一步一步遠離了自然規律的束縛,現在我們已經完全可以藉助科學的手段來擺脫環境的束縛,從而跳出自然選擇的禁錮了。也就是說現今的人類已經不再遵循自然選擇的基本規律而進化,而是可以自主決定自己未來的進化方向。
  • 自然選擇僅僅是生物進化的一種因素,並非唯一因素
    文章說,科學家們公認自然選擇是推動各種生物體發展以及推動它們出現複雜特性的主要動力,但是藉助自然選擇而進行的進化是不是出現複雜生物體的惟一解釋呢?文章摘要如下。     進化出新的特徵           從怪異的蝴蝶斑點到五彩的蜥蜴到讓松鼠甚至是蛇「飛翔」的適應性變化,自然界的變化讓人難以置信。
  • 自然選擇進化論的發展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小林看天下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自然選擇進化論的發展。自然選擇學說查爾斯·達爾文的自然選現存物種為了適應生存環境而變化擇學說揭示了自然界的物種來自何方。很快,他就明白,每種喙的形狀都和雀的食物源有關,可以讓它們最方便地取食。這裡的雀類都吃仙人掌。不過,長著尖長喙的雀用喙啄穿仙人掌,吃中間的厚肉;而喙寬大的鳥雀則喜歡吃仙人掌較為堅硬的底部,那裡還有大量的昆蟲。1837年,英格蘭鳥類學家約翰·古爾德( John gould)仔細研究了達爾文收集的雀類標本,確認每種雀的確都是不同的物種,而非同一物種的不同品種。
  • 從用進廢退到自然選擇,談進化論
    拉馬克的用進廢退19世紀初,拉馬克發表了《動物哲學》一書,這本書主要表達了兩個法則:1、用進廢退:經常使用就會導致進化,不使用就會退化2、獲得性遺傳:生物後天獲得的性狀也是可以遺傳給後代的它的理論非常容易理解
  • 相對論其實沒那麼難,速度越快,時間越慢理論很簡單!
    這種顛覆性的學術也有許多個,比如《進化論》其實也是顛覆性的,一開始人們都認為神造了人,後來達爾文說我們是動物。再比如 「地球是圓的」是顛覆性的,還有西琴的《外星生物創造論》也是顛覆性的。《相對論》其實是由兩大部分組成的,一部分叫《狹義相對論》,一部分叫《廣義相對論》,從名字上大家也能夠聽得出來,《狹義相對論》研究的東西範圍比較小,而《廣義相對論》是研究整個物理學界的東西。那麼大家也知道,《相對論》是一套非常非常厲害的理論,這麼厲害的一套理論,居然是愛因斯坦在26歲的時候提出來的。
  • 相對論其實沒那麼難,"速度越快,時間越慢"理論很簡單
    這種顛覆性的學術也有許多個,比如《進化論》其實也是顛覆性的,一開始人們都認為神造了人,後來達爾文說我們是動物所以大家可以想像當時物理學界受到了怎樣的衝擊!一個26歲的年輕人提出了一套理論,顛覆了整個物理學界!其實《相對論》不僅僅是顛覆了物理學的問題,它是顛覆了人類的世界觀,我們怎麼看待這個世界的看法都變了。
  • 進化論的認識誤區
    他們的理由千篇一律,想表達的意思大概是:「一些弱小的食草動物在強大的肉食者長期的捕食下依然沒有滅絕」,於是便認為進化論是錯誤的。這完全歪曲了其中的原意,那應該怎樣理解才算是正確的呢?其實,「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一般適用於種內關係,當然,也可以用於種間關係。我們都知道,生物生存所需的空間、食物、配偶等資源總是有限的,因此,一個種群的數量不可能無限增長。
  •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到底對不對?
    你在路上撿到一塊手錶,你可能會想,這是誰的?你會覺得它應該有一個歸屬。你也會理所當然地覺得:肯定存在某個鐘錶匠設計製造了它。如果手錶意味著工匠的存在,那麼生命就意味著造物主的存在。有設計的地方就一定有設計師,要不然這些設計是哪裡來的?
  • 沒有自然選擇,人類的生物學進化是不是就停止了
    學過進化論的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沒有了自然選擇,人類還會進化嗎?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自然選擇是這個理論的核心,沒有自然選擇,生物進化就無從說起。然而,現在的人類社會已經沒有了自然選擇,孩子生下來不論好壞,只要沒有致命的缺陷,絕大多數都能活下來。現代人講人道,維護每個生命活下來的權力,即使一些不太健全的個體也會受到關懷和保護。沒有了物競天擇,優勝劣汰,人類的進化是不是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