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氣發布全國抗凍地圖 中部地區最抗凍

2021-01-11 遊民星空

今冬首場寒潮來襲,中東部大部經歷「斷崖式」降溫,中央氣象臺也連發四天寒潮預警。13日,北方大部經歷入冬來最冷一天。

14日至15日,一股強冷空氣將南下,帶來大風降溫及雨雪天氣降溫過後,最低氣溫0℃線將南壓至——貴州南部至浙江西北部一線!

你知道國內哪裡人最抗凍嗎?東北三省?NONONO,其實北方有暖氣這個外掛存在,冬天室內溫度反而很舒服。

中國天氣官方微博今天推出了「全國抗凍地圖」和省會級城市抗凍排行榜。

他們根據室內氣溫、溼度綜合分析發現:江蘇、浙江、上海、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川、重慶、貴州等「不南不北地區」冬季氣溫低、溼度大,需要頻繁抵抗「溼冷魔法攻擊」,屬於最抗凍區域;

而北方地區,雖然整體氣溫更低,但有暖氣加持,屬於「外掛抗凍區」;

北方人覺得冷都會說:回屋暖和一下!而南方人冷了說的卻是:出去暖和暖和!

而福建東部、廣東大部、廣西中南部、雲南中部、臺灣北部、海南北部的冬季氣溫也有低至個位數的時候,偶爾也會手抖腳抖,屬於一般抗凍區;

臺灣南部、海南南部、雲南南部的部分地區始終溫暖,環境優良無需抗凍。

具體省會城市來看,TOP10中,南京、合肥的抗凍指數最高,達到了5顆星,獲得四顆星的有武漢、貴陽、杭州、上海、長沙、成都、南昌。重慶的抗凍指數也在三顆星。

相關焦點

  • 全國抗凍排名
    全國抗凍地圖出爐 「不南不北地區」最抗凍中國天氣網根據室內氣溫、溼度綜合分析發現,江蘇、浙江、上海、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川、重慶、貴州等「不南不北地區」冬季氣溫低、溼度大,需要頻繁抵抗「溼冷魔法攻擊」,屬於最抗凍區域;而福建東部
  • 最「抗凍」的復興號跑起來
    本報1月7日訊 寒潮再兇猛,也難擋「最抗凍」動車組的橫空出世,-40℃也能狂奔! 1月6日,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研製的我國新型時速350公裡CR400AF-G復興號高寒動車組首次在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動車段朝陽動車所亮相。
  • 青島造「最抗凍」動車組亮相
    寒潮來襲,「最抗凍」動車組橫空出世!1月6日,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研製的我國新型時速350公裡CR400AF-G復興號高寒動車組首次在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動車段朝陽動車所亮相。據了解,該動車組是高鐵家族中的「戰寒神器」,擁有耐低溫、冰雪的「獨門絕技",在-40℃極寒環境下也能奔跑如常,堪稱「最抗凍」的動車組。
  • 「最抗凍」復興號試跑!京哈高鐵全線開通倒計時……
    「最抗凍」復興號試跑!京哈高鐵北京至承德段開通運營後京哈高鐵將實現全線貫通北京至瀋陽運行時間將縮短至2.5小時成為東北地區又一進出關高鐵通道對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
  • 早生活|北方人比南方人更抗凍?真相是……
    ☞ 北方人比南方人更抗凍?真相來了南方冷還是北方冷?對於室外溫度來說,北方肯定會更低一點。對於室內溫度來說,南方肯定會更低一點。因為北方普遍有暖氣,《室內空氣品質標準》規定,冬季採暖標準為16℃~24℃。
  • 最抗凍的生物,室外零下30度不冬眠,多次「凍死」也能復活
    而最北部的漠河一帶,最低氣溫可以達到零下四五十度,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溫度,可以說是滴水成冰。若室外溫度一旦超過零下40攝氏度,人們即使穿上再厚的衣服也是於事無補的,一樣會被凍傷。那麼對於沒有外衣護體的小動物,就更難了,甚至可以說是致命的。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動物界裡誰是最不怕冷,最抗凍的。說起最抗凍,你可能會想到那些毛多皮厚的動物,覺得皮毛越厚越抗凍。
  • 身體最不抗凍部位:耳朵高票當選
    據氣象預報,6-8日江蘇全省氣溫明顯下降,大部分地區降溫幅度達到了10~13℃,而最低氣溫正出現在7日早晨。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冰凍天在南京街頭採訪,你身體的哪個部位最不抗凍? 見習記者 呂彥霖街頭小調查耳朵、腿、腳是最感到冷的部位如此「凍人」的天氣突襲南方,令許多人倍感不適。一方面是對於溫度驟降的不適應,另一方面則是對低溫感到不舒適。
  • 中國科學家揭示抗凍蛋白對冰晶成核的分子機制
    中科院化學所綠色印刷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健君與中科院上海應物所副研究員王春雷、研究員方海平和新疆大學教授馬紀合作,揭示了抗凍蛋白的不同面對冰核形成分子層面的機制。這一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
  • 抗凍蛋白在配子和胚胎冷凍保存中的應用
    抗凍蛋白在配子和胚胎冷凍保存中的應用The Use of Antifreeze Proteins in the Cryopreservation of Gametes and EmbryosRobles V, Valcarce DG, Riesco MF.
  • 科學網—科學家揭示抗凍蛋白對冰晶成核的分子機制
    抗凍蛋白是生活在寒冷區域的生物經過長期自然選擇進化產生的一類用於防止生物體內結冰而導致生物體死亡的功能性蛋白質,具有「冰結合面」和「非冰結合面」兩種不同面。自上世紀60年代發現抗凍蛋白以來,科學家對其調控冰晶成核的確切作用和機制一直存在爭議,「抗凍蛋白能促進冰核形成」及「可以抑制冰核生成」兩種相反的觀點同時存在。
  • 中國科學家揭示抗凍蛋白對冰晶成核的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12月28日,記者從中科院化學所獲悉,該所綠色印刷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健君與中科院上海應物所副研究員王春雷、研究員方海平和新疆大學教授馬紀合作,揭示了抗凍蛋白的不同面對冰核形成分子層面的機制
  • 人體8大器官最不抗凍 這份「保暖法則」請收好
    確實,今冬的幾輪寒潮來勢洶洶,全國凍哭。這還沒完,接下來冷空氣還會繼續。為了對抗寒潮,羽絨服、圍巾、帽子等禦寒神器幾乎人手必備。但是,除了鼻子、耳朵、雙手這些露在外面的部位,人體8大器官最不抗凍,這些看不見的器官同樣需要保暖。No.1血管:遇冷收縮易變脆,寒冷刺激造成心臟收縮力增強,周圍血管收縮,導致收縮壓及舒張壓上升,易導致腦出血、腦梗塞等。
  • 這3種開花植物是「抗凍王」,能耐-10℃的低溫,養在戶外不怕凍
    那麼,今天阿平就給大家分享3種木本開花植物,它們都是「抗凍王」,可以耐零下10℃甚至更低的低溫,這些在長江以南地區根本不怕凍。紅梅,能耐-10℃的低溫在嚴寒的冬天,如果你擔心戶外的花草經不起嚴冬的考驗,不妨養一盆紅梅。即使現在戶外的最低溫度降至零下7℃你也不用擔心它會被凍傷。因為,紅梅非常抗凍,它能耐-10℃左右的低溫,有些品種甚至可抗-15℃的低溫。
  • 杭州水務集團的抗凍...
    首先,市水務集團針對本輪天氣降溫影響較大的灰口鑄鐵管和鋼管等進行了全面排查,通過加強巡檢工作,加密巡檢頻次,優化人員力量調配等多項舉措,共計組織人工巡檢645人次,巡檢供水管網長度達1802公裡。其次結合日常維修、維護及定期排查整改,截至目前已對800餘個小區開展供水設施防凍保暖工作,累計發現各類問題8000餘件。
  • 新型高寒動車組的抗凍秘訣
    新型高寒動車組的抗凍秘訣   隨著京哈高鐵即將全線通車,CR400AF-G型復興號高寒動車組列車也全新亮相,這款在-40低溫下還能正常飛馳的動車組有什麼抗凍秘訣呢?
  • ...學生極地科考找到不少問題的答案 從北極海水中分離出抗凍微生物
    六年級3班的禚思雄從北極海水中,分離出了5種抗凍微生物。去年7月至8月,該校六年級1班的梁智毅同學隨「中國少年極先鋒」科考團來到北極,讓他最感興趣的是沃斯利角苔原紅土。「7月27日下午,我們登陸斯瓦爾巴德群島沃斯利角苔原,發現整個苔原地區分布的都是紫紅或褐紅色的土壤,而在這次行程的其它地方從來沒有見過,也沒有分布,那麼這裡的紅土是從哪裡來的,在北極這麼寒冷的情況下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 全世界最抗凍的生物,零下200度也能存活,堪稱地球超級物種
    相信大家都知道,許多動植物都是需要冬眠的,也就是說當天氣變冷後,這些動植物會減少新陳代謝進入休眠狀態,等到來年春暖花開,它們又從冬眠中甦醒過來。那麼,你知道嗎,其實地球上還有一些生物是可以生存在極度的嚴寒之下,它們並沒有什麼禦寒措施,本身就是非常抗凍。要說生態圈中特別抗凍的動物,就要數處於南北極的企鵝、北極熊、海豹等等。
  • 輕度或中度過冷對一些植物抗凍也有實際意義
    下面簡單介紹植物的抗凍形式:1.結構上的隔離樹幹的形成層細胞或其他活細胞有時可受到樹皮的隔離保護,休眠芽的內部組織可受到外部鱗片的隔離保護,這樣可以迴避短暫的低溫危害。2.缺少可凍水這種抗凍方式只有哪些能忍受極度脫水脅迫的器官才具有。如種子、花粉(風乾態)和經過秋季抗寒鍛鍊後的某些幹芽,它們不含可凍水,既使在絕對零度下也不會結冰。
  • 中國最「抗凍」寶寶誕生 胚胎在「冰庫」中冬眠了18年
    這名女嬰也因此成為我國最「抗凍」寶寶。  1998年,黃瓊夫婦曾因輸卵管堵塞,於集愛中心接受輔助生殖治療。1次新鮮胚胎移植、2次冷凍胚胎移植失敗後,黃瓊沒了信心,「當時工作繁忙,我們想等等再說吧。」這一等就是18年。去年,由婦產科醫院陳曉軍主任醫師主刀,在腹腔鏡下為黃瓊切除大量積水的輸卵管,剔除子宮肌瘤,同時用宮腔鏡排除了宮腔問題。手術成功後,黃瓊開始了近一年的冷凍胚胎復甦移植周期。
  • 【科技前沿】中國科學家在仿生抗凍蛋白領域取得新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王健君研究員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的方海平研究員課題組合作,基於抗凍蛋白能使生活於寒冷地區的生物體避免冰凍造成危害的特性;深入研究了抗凍蛋白能夠有效地降低結冰溫度、抑制冰晶生長和重結晶的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