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試錯中進步,人類宇宙觀發展

2020-12-08 騰訊網

當我們的祖先類人猿第一次抬頭仰望星空他會想些什麼呢?對於宇宙我們人類有過太多幻想。

我國古代對於宇宙就有蓋天說.渾天說.宣夜說。蓋天說指出:"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這就是典型的天圓地方說。還有渾天說,它指出:天是一個球體,地球在球中,如同蛋黃在蛋內一樣。這與古希臘米利都學派的地心說不謀而合。

地心說最初在古希臘米利都學派初步形成理念,後由古希臘學者歐多古斯正式提出,後又經古希臘著名哲學家,科學家亞里斯多德和託勒密進一步完善。託勒密認為宇宙的中心為地球向外依次是月球.水星.金星.太陽.火星.木星.和土星。地心說是世界上第一個行星體系模型。隨後地心說在歐洲開始其長達1500多年的統治。直到一個人的出現。

隨著時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發現了行星運動與託勒密的宇宙觀不符合,於是一些科學家開始添補修正託勒密的天體軌道,但還是以地球為中心。1499年哥白尼畢業於義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任天主教教士,畢業後回波蘭工作。當時哥白尼住在費琅堡的頂樓,因此可以長期進行天文觀測。由於託勒密的天體模型越來越不準確,於是哥白尼決定用當時先進的技術來改進託勒密的測量結果。它便開始了長達20年的測量工作,但測量結果並未與託勒密的天體運動模式有多大差別。但是他發現每個行星的運動情況都不相同,哥白尼意識到地球不可能是體系的中心,而且他發現只有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比較穩定,於是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發:假如地球在運動,太陽是中心,這些行星看起來是什麼情況?(科學的靈感說來就來啊)他的觀測數據和這一新的體系完全吻合!

1515年,哥白尼撰寫了一篇名為《淺說》的論文。正式提出日心說,並系統描述了太陽,月球,三顆外行星(土星.木星.火星)和兩顆內行星(金星.水星)的運動規律。從根本上否定了基督教關於上帝創造一切的謬論,從而實現了天文學的根本變革。並在60年後伽利略發明了人類第一臺望遠鏡從而證明了哥白尼的正確。

在這提下 喬爾丹諾,布魯諾,因為支持哥白尼日心說而被教會人士燒死,他用生命捍衛了日心說,並將日心說傳遍歐洲,是一位偉大的前人!

我就知道你「在看」

相關焦點

  • 絕對光速宇宙觀的人文含義
    真是這樣的話,不免辜負了千百年來人類了解自然,理解宇宙的奮鬥。從霍金的疑問,從老子的思想不難看出,天地誕生的規律與人是密切相關的,正所謂:「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如果天地的誕生與發展遵循著某些規律,則意味著人的思想、意識、命運也遵循同樣的規律。為什麼呢?老子當年就是通過對人的觀察,進而得知天地的演化,而這種演化又被霍金所證實。
  • 從《道德經》中看老子的宇宙觀、本體論和辯證法
    他以精煉的語言體現了宇宙觀,本體論,辯證法等諸多哲學思想內容。宇宙觀方面,老子用「道」這個哲學主體看成是萬物本源,把「道」看成人和天共同的終極根據。在老子的哲學中,「道」既是宇宙論的範疇,又是一個本體論的範疇。 「道」既是世界萬物的邏輯起點,又是萬物的終極根據。從終極根據的意義上說,「道」便成為本體論範疇。
  • 科學理論來自研究者的試錯!
    科學理論來自研究人員的「試錯」,需要根據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完善!例如:隕落地質學認為小行星撞擊是地質變化的動力,熱核反應質量守恆,鸚鵡嘴恐龍是人類的祖先。這些都說明地質學、物理學、生物學存在瑕疵。
  • 從亞里斯多德到伽利略,我們的宇宙觀是如何發展的?
    事實上,這只是一種藉口,宇宙觀的改變所能帶來的影響,牽扯到的利益關係,以及其中的複雜程度可能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亞里斯多德-託勒密地心說體系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之前,統治著人類宇宙觀的學術體系是亞里斯多德-託勒密地心說體系。
  • 科學洞見刷新人類「宇宙觀」
    刷新「宇宙觀」,我們只是「多重宇宙」中的一個長期以來,「宇宙」這個詞意味著「存在的所有事物都在裡面」。然而,科技的進步刷新著人類對於「宇宙」的認知,科學家發現,我們曾以為的無所不有的「宇宙」,其實只是廣袤宇宙全景當中的一個,「多重宇宙」的概念由此而生。
  • 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中國人類發展水平取得巨大進步
    來源:人民日報聯合國2019年人類發展報告——中國的人類發展水平取得巨大進步本報北京12月9日電 (記者陳尚文、程是頡)聯合國開發計劃署9日發布的2019年人類發展報告指出,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數從1990年的0.501躍升至2018年的0.758,增長了近
  • 量子宇宙觀與現代生命科學
    作者:王香遠     關於量子宇宙觀的主要內容請參考我的系列文章中的「量子宇宙觀與中醫學」這篇文章任何物質都是有意識的,都有各自的量子拓撲空間、拓撲結構和量子場,量子場的能量是以波函數的方式存在。宇宙萬物的量子場可以在無限的時空中相互糾纏和疊加。
  • 以交流互鑑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自人類文明誕生以來,由於時間和地域分布的差異,產生了多種具有顯而易見區別的文明,包括璀璨的中華文明、希臘文明、羅馬文明、埃及文明、兩河文明、印度文明、瑪雅文明等。正如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所指出的,文明只有奼紫嫣紅之別,但絕無高低優劣之分。每一種文明都是歷史長河中人類勞動與智慧的積澱,都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都值得尊重。
  • 有哪些宇宙觀,更符合宇宙呢?
    到底哪種宇宙觀,更符合宇宙?今天來了解,兩種廣泛接受的宇宙觀。阿瑟.克拉克的宇宙觀阿瑟·克拉克,英國科幻小說家。在克拉克眾多的宇宙科幻小說中,他所表達的宇宙觀都是相通的。無論是《遙遠的地球》、《天堂的噴泉》、《2001太空漫遊》、《童年的終結》,都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和平的宇宙圖像。
  • 思想之光照亮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之路
    正是基於這樣寬廣的視野和理性的判斷,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我們應該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為人們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
  • 水土生態理論詮釋「道法自然」的宇宙觀
    水土生態理論詮釋"道法自然"的宇宙觀一一深圳水務學會水土生態專業委員會成功舉辦「水土生態專家論壇""華媒聯盟(訊)地球上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於是,實踐呼喚著新理論的產生,如同深圳從一個小漁村快速崛起成為國際大都市的奇蹟一般,水土生態理論應運而生了,並形成了基本理論體系,推動生態保護與建設事業的發展。
  • 報告稱中國是人類發展領域進步最快國家之一
    中國人類發展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指出,以「人類發展指數」為依據,中國已成為「高水平人類發展國家」,是30餘年來在人類發展領域中進步最快的國家之一。  「人類發展指數」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於1990年創立,該指數由經濟收入、健康狀況、受教育水平三方面內容組成,是衡量人類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1980年—2014年期間,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數從0.42增至0.727,成為高水平人類發展國家。
  • 聚焦共同命運 推進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聚焦共同命運 推進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今日在北京開幕   萬物並秀時節,交流互鑑盛會。  5月15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於北京隆重開幕。
  • 文明的試錯 - 經濟觀察網 - 專業財經新聞網站
    寒流入侵,終結了「文明的熱帶性」,文明轉向溫帶和亞熱帶發展,向著以農業為主導的新型產業文明轉型,終於撕裂了脆弱的熱帶性,就如同伊甸園,經不起蛇之誘惑,竟然因為一個小小的禁果而墮落。難道全能的上帝會不知道人類終將偷吃禁果?
  • 「宇宙觀」
    「宇宙觀」這兩天,我看完了一本講物質形態的書,本來是給孫闊買的,我跟著看了一下,這是一本編寫、編輯、印製得非常粗糙的書,可以說,也是我們文化落後的一個小小的樣本。有了信息之後才有宇宙觀,宇宙觀是一種信息。不能說沒有宇宙,或有了宇宙觀後才有了宇宙、或宇宙觀產生了宇宙。我們只能說,我們能感知的「擁有」的宇宙,必然只能是有宇宙觀的宇宙,或者說沒有宇宙觀的宇宙對我們來說就是不存在的、或沒有意義的。這就是我的粗陋的「宇宙觀」。
  • UN發布人類發展指數排行 中國進步速度全球第二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5日訊(王紅娟)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周四發表了《2010年人類發展報告》,對1970年至2010年間的人類發展趨勢進行了系統評價。
  • 從清華簡到網際網路 清華大學教授談科技進步與人類發展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蘇竣,從古代科技活動講起,回顧了人類社會科技的發展歷程,展望了新興產業的未來前景。「人類的發展史也是人類不斷認識自然、改造自然,與自然融合發展、和諧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社會在不斷地進步,這種進步體現在諸多方面。」
  • 太空時代基督徒的宇宙觀
    宇宙到底有多大,從希臘的哲學到中國易經都有深刻的研究,乃至一九五七年蘇聯發射了第一枚人造衛星進入太空後,人類邁進了所謂太空時代。我們活在這個時代比起古人更有福氣,不必再幻想著嫦娥奔月、孫悟空大鬧天宮等等,我們在生活中無處不受益於太空科技,舉凡越洋電話、氣象預報、環保、醫學、電子……等,太空科技與我們息息相關,間接或直接帶給我們許多的方便。
  • 梳理歷史,分析中國古代宇宙觀的起源
    梳理歷史,分析中國古代宇宙觀的起源中國古代的天文理論通常是一種樸素唯物主義哲學與道教等信仰混合的產物,有著較為樸素的唯物主義觀察理論,也有著諸如「星宿」「天象算命」等玄學觀念。而玄學與樸素唯物觀察彼此之間互相統一,構成了中國古代較為複雜的天體觀念,而在這些天體觀念當中,中國人的宇宙觀也在逐步發生著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