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華簡到網際網路 清華大學教授談科技進步與人類發展

2020-11-29 浙江在線

2017-08-21 07:19 |浙江新聞客戶端 |首席記者 王湛 通訊員 吳荃雁

蘇竣在大講堂開講。尹炳炎 攝

本期人文大講堂,在浙江工業大學屏峰校區開講。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蘇竣,從古代科技活動講起,回顧了人類社會科技的發展歷程,展望了新興產業的未來前景。「人類的發展史也是人類不斷認識自然、改造自然,與自然融合發展、和諧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社會在不斷地進步,這種進步體現在諸多方面。」

關鍵詞:清華簡

人類前進的規律是波浪式

人類文明璀璨的科技創新改變了生活方式和歷史進程。例如印刷術的發明改變了人類信息傳遞的方式,混凝土技術的誕生掀起了建築領域的一場革新。

中華民族為人類科技的進步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清華大學於2008年入藏的一批戰國竹簡是迄今發現最重要的先秦竹書,其中包括珍貴的《尚書》及類似篇章,還有早期《易經》的文獻。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先生在提及這批竹簡的重要性時說,「它是司馬遷寫《史記》時都沒有看過的文獻」。

「清華簡」中的《算表》則被證明是迄今發現的世界最早的數學算具實物,可以實現三位數之間的乘法,是九九表的擴充,獲得了吉尼斯「人類最早十進位計算器」認證。其中還出現了「半」(0.5)、「金未」(四分之一)等概念,被世界數學史界讚譽為了不起的古代數學文明。(註:「金未」為金字旁一個未字,現代漢語中沒有這個字了)

人類歷史上共經歷了四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使機械動力應用於生產活動;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第三次工業革命後,電子計算機廣泛應用,人類進入了資訊時代。計算機的誕生最初是為了在二戰中破譯德軍的通訊密碼,網際網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美蘇冷戰的產物;而第四次工業革命則以物聯網、移動互聯、分布式能源、生命科技和人工智慧為代表,開啟了新時代的人類科技革命的偉大篇章。

分布式能源是一種建在用戶端的能源供應方式,可獨立運行,也可併網運行,是以資源、環境效益最大化確定方式和容量的系統,將用戶多種能源需求,以及資源配置狀況進行系統整合優化,採用需求應對式設計和模塊化配置的新型能源系統。當它發展成為一個「月光寶盒」時,每個人身上帶一個小小的能量球,就不再需要電力系統了,這可能會改變未來人類的發展進程。

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是一個直線式的,而是一個波浪式的,人類前進的規律是波浪式前進、迂迴曲折的,有高峰、有低谷,包括我們日常的生活也是如此。

關鍵詞:技術

人類可以「點石成金」

晶片的製作原材料是石英砂,經過人類的改造,普通的砂子被注入了知識、智慧和創造力,變成了今天的電子產品,其價值增加了成千上萬倍,無疑是實現了一個「點石成金」的過程,而這種改變與技術創新密不可分。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科技創新使技術產業化的時間大幅減少,學校、實驗室裡的知識短時間變成了市場上可以銷售的成果,使獲得經濟回報的時間間隔大大地縮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未來可能會有無數個馬雲這樣的企業家誕生。

同時,技術創新也推動著新興產業的發展。在新產品替代舊產品的過程中,膠片照相機被數碼機所取代,白熾燈被LED燈所替代,手機也處在不斷地更新換代之中。而太空技術的爭奪也成了大國之間競爭的常態。但當一種發展趨勢逐漸成型,技術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方向還是人類可控的嗎?或者說,還完全處在人類的掌控之中嗎?對此我們並不能肯定。

技術是沒有思維的,技術不知道要做什麼,人類有思維,人類既可以應用核科學技術建設核電站,發展清潔能源,也可以做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世界就是這麼的精彩,技術發展其實很多時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在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當代,人類的人文精神和倫理道德愈發重要。

關鍵詞:網際網路

數據權意識正在覺醒

梅特卡夫定律認為網絡的價值等於網絡節點數的平方,並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這就是贏者通吃的基本原理。信息資源的奇特性不僅在於它可以被無損耗地消費,如一部古書從古至今都在「被消費」,但不可能「被消費掉」。而且信息的消費過程很可能同時就是信息的生產過程,它所包含的知識或感受在消費者那裡催生出更多的知識或感受,消費它的人越多,它所包含的資源總量就越大。

在今天共享經濟的大趨勢下,交通工具、餐廳、住房,甚至時間都可以進行共享,從這些方面來說,資源的共享化實現了生活的便利化,但同時似乎也引發了一些問題。社會去中心化的趨勢愈發明顯,中心結構的特徵正在消散。人人都可以低成本地獲取大量的信息,但信息鴻溝沒有縮小,反而有擴大的趨勢。

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大背景下,新興產業帶來的挑戰也不容小覷。信息化時代裡個人隱私和智慧財產權容易受到威脅和侵害,人類的數據權意識正在覺醒。數據權有可能是人類處理賽博空間一切權益的法理基礎。除此之外,數字鴻溝問題也使得不同人之間獲取信息的能力差別越來越大,一些組織、國家的數字霸權也給社會治理帶來新的命題和挑戰。

人工智慧是對人的意識、思維模式的信息過程的模擬,其巨大影響才剛剛開始。如今正飛速發展的人工智慧,在未來將會全方位地顛覆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徹底重塑人類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進化而成的社會組織方式,甚至有可能會顛覆我們存在的方式,從阿爾法狗完爆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一事中也許就能窺見一斑。

展望未來,碳基智慧體和矽基智慧體也許會融合發展。人工智慧不僅存在著巨大的技術不確定性,也會帶來不可估量的社會影響和變革,需要全社會高度關注和及早應對。

技術創新的偉大時代已經降臨。一切取決於人類理性的光輝。

1503271172000

相關焦點

  • 清華簡《算表》為最早十進位計算器
    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清華簡《算表》為最早十進位計算器  光明日報北京4月23日電(記者晉浩天)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官23日在清華大學宣布,經過獨立核實認證,清華簡《算表》是目前發現的人類最早的十進位計算器。
  • 從人類第一張黑洞照片到新建的天文學系,詮釋華中科大的進步原因
    隨著現代科技走進中國,中國也有幸參與到這一人類科研盛世的活動中,中科院、南京大學等機構直接參與了這項天文觀測中,其中華中科技大學藉助強大的理論物理學科,參與了數據整理計算工作,並且華中科大的科研團隊登陸了央視新聞頻道,華中科技大學作為傳統的工科強校,在遭遇理科不強工科無望的發展瓶頸時,學校開始對理科建設開始非常的重視,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科成為全國發展最快的高校,不僅創造世界強磁場記錄,而且全球最精確測量了地球重力
  • 科技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
    科技,推動人類發展的動力人類的科技發展史,經歷了三個時代:第一,原子時代。主要表現形式是以牛頓定理為 依據,以瓦特發明的蒸汽機為代表。這個時期,科技 的作用是通過動力能量轉換,讓人類自身體力獲得極 大延伸,如發動機啟動車。第二,比特時代。
  • 清華簡《算表》獲吉尼斯認證 為最早十進位計算器
    清華簡《算表》獲吉尼斯認證 為最早十進位計算器 原標題:   中新社北京4月23日電 (記者 馬海燕)清華簡《算表》23日在北京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算表》為中國留存最早的數學文獻實物,填補了先秦數學文獻實物的空白。
  • 清華大學電機系首席教授曾嶸:清華首設能源大類招生
    18日,清華大學招辦主任劉震、清華大學能源類首席教授曾嶸、清華大學化生類首席教授王宏偉做客新華網訪談間,為廣大網友解讀2017年清華大類招生相關政策。   曾嶸教授介紹,清華首設能源類有三方面的考量。   首先,能源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推動力、現代社會運行的血液,更是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
  • 清華大學教授談碳納米管的觸控螢幕應用
    清華大學範守善教授,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一直致力於碳納米材料的研究,並且在國際上處於領先的地位。近日,本報特採訪了清華大學納米中心主任範守善教授。本期將為您介紹碳納米管在觸控螢幕方面的一些應用。神奇的碳納米管材料    1991年,日本NEC公司的飯島澄男發現了碳納米管,其論文引發了人們對碳納米管極大的興趣。
  • 廖洪恩、何珂主講清華大學長聘教授講壇第二期-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大學長聘教授講壇第二期開講醫學院教授廖洪恩與物理系教授何珂作學術報告清華新聞網11月15日電(實習記者 吳 月) 11月11日下午,清華大學長聘教授講壇第二場報告在圖書館報告廳開講。醫學圖像技術的進步如微創手術中的醫學影像精確診斷、三維立體全像技術、立體空間透視導航為醫生提供了「第三隻眼」;高精度微創治療的尖端醫療器械、醫療機器人打破了人類雙手的界限,為醫生提供了「第三隻手」;而智能化醫療和高精度診治一體化為醫生提供了另一個「大腦」。 這些先進的技術最終形成智能型多功能檢測、診斷、治療一體化平臺。
  • 清華大學舉行長聘教授聘任儀式
    清華大學舉行長聘教授聘任儀式邱勇:一流大學要有一流的師資隊伍?清華新聞網4月26日電(記者 徐靜)4月25日晚,清華大學長聘教授聘任儀式在藝術博物館舉行。他說,長聘教授代表著大家的學術成就被同仁所認可,而清華大學長聘教授這個身份,不僅是對學術水平的認定,也是莫大的榮譽,希望大家更好地參與到學校的改革發展和一流大學建設事業中來。邱勇在講話中引用了王國維先生《人月圓 梅》中的詞句「一聲鶴唳,殷勤喚起,大地清華」。他表示,「大地清華」彰顯了清華人的抱負和境界。清華人追求的不僅是個人的成就,也不只是學校的發展,而是要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貢獻。
  •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李學勤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李學勤一生探源中華文明來源:《人民日報》2019-2-25 楊雪梅24日,清華大學發布官方消息,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李學勤先生因病於2019年2月24日零點11分去世,享年86歲。
  • 第三屆清華會講舉辦 海內外專家共論科技革命與社會進步
    來自海內外的數十位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大變局與新動能——科技革命與社會進步」的主題展開多領域交叉的高層次精彩發言和研討。  通過視頻致辭,清華大學校長邱勇院士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全球正在同時經歷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社會轉型。歷史經驗證明,每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都會重塑世界格局,都會對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全球治理體系、人類文明進程產生深遠的影響。
  • 斬獲科技大獎 這位桂林籍清華大學教授了不起
    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建築學院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林波榮因在綠色建築環境營造與節能領域的成績獲此殊榮,並得到騰訊基金會的支持,通過醫工結合、在健康環境的科學營造、智能化設計和智能運維等領域進行研究和創新探索。11月18日,記者輾轉得到林教授的聯繫方式,對他進行了電話採訪。得知記者來自家鄉的媒體,在接受採訪中,林教授一直與記者用桂林話進行交流。
  • 清華大學-長水學習與人類發展研究院成立
    為滿足和促進人類多樣化的發展需求,重新審視教育的目的和學習的組織方式,清華大學-長水學習與人類發展研究院近日在京成立。據悉,該研究院以「服務人類發展需求、面向國家戰略,促進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的協同發展,搭建學習與人類發展領域的跨學科研究平臺」為目標,將積極開展跨學科的學習和人類發展研究。
  • 清華大學醫學院廖洪恩教授亮相中國醫療科技大會
    清華大學醫學院廖洪恩教授亮相中國醫療科技大會 定了!清華大學醫學院廖洪恩教授亮相中國醫療科技大會 2018-10-19 11:22:34  來源: OFweek醫療科技網隨著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精準醫療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伴隨著醫療大數據的不斷發展,計算機與分析技術的不斷革新,醫療領域正處於智能化與精準化變革的風口浪尖。
  • 清華大學特聘教授曲久輝當選外籍院士,網友:我怕他走
    近日,清華大學又傳來一個好消息,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曲久輝教授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在美國國家工程院本次公布的新晉院士名單中,當選者共包括86名院士以及18名外籍院士,其中曲久輝院士是新晉外籍院士中唯一的中國學者。
  • 人類科技5000年進步很緩慢,為何近100年卻如此迅速?
    人類從出現至今已經有已經有幾百萬年的歷史了,但有了文明和傳承的僅僅只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這五千年的時間裡又基本上都處於停滯的農耕時代,科技是近百年才開始發展的,從工業革命到如今,僅僅近百年的時間,人類的生活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自動化、數位化、機械化、智能化讓人們告別了古代落後的生活,人類趕路不用走路、可以在天上飛,這是在神話中只有神仙才能做到的事情,如今都一一實現。
  • 清華大學汪玉教授:願更多同學不懼挑戰,投身電子信息產業!
    清華電子系羅毅教授團隊在國內第一次自主實現半導體照明技術,克服藍光LED的重要科學問題,打破日歐的照明技術壟斷,應用在深圳公路,人民大會堂,獲得2011年科技進步二等獎,2014年技術發明二等獎,為中國的半導體照明技術貢獻力量。
  • 「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成果一覽
    2020》和《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發(圖片來源:人民網)  《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聚焦全球網際網路發展實踐新技術、新應用、新發展、新問題。報告從基礎設施、創新能力、產業發展等維度,選取全球48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評估排名,涵蓋五大洲的主要經濟體和網際網路發展具有代表性的國家。結果顯示,美國和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繼續領先,歐洲各國的網際網路實力強勁且較為均衡,拉丁美洲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網際網路發展進步顯著。其中,美國、中國、德國、英國、新加坡綜合排名前5位。
  • 「中國科技發展到今天,已經走過了仰視階段,到了可以平視的時候」
    「這說明,中國科學發展從總體上看已取得長足進步,無可質疑。」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袁江洋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下談弘揚科學家精神,有其特殊意義。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指出,中國科技發展到今天,已經走過了仰視階段,到了可以平視的時候,甚至在有些方面更為領先,要真正成為科技強國
  • 清華大學成立統計學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美國科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統計系教授王永雄,美國工程院院士、喬治亞理工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學院教授吳建福,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統計系教授特裡·斯皮德,臺灣「中研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運籌學與金融工程系教授範劍青,哈佛大學生物統計系教授劉小樂,清華大學統計學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學統計系教授劉軍,以及來自海內外的100餘位統計學家和各界嘉賓出席成立儀式
  • 張亞勤談數位化3.0:由物理與生物世界的數位化構成
    ·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如期召開。全球疫情衝擊下,科技創新成為了海內外共同關注的焦點。其中,人工智慧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同樣飽受關注。在24日上午的「人工智慧:育新機、開新局」人工智慧分論壇上,清華大學講席教授、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百度前總裁張亞勤發表了題為「智能技術趨勢」的演講,深度解析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