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發展到今天,已經走過了仰視階段,到了可以平視的時候」

2020-12-24 科學網

作者丨陳歡歡

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指標2020》列出的數據,中國在2016-2018年的論文總數已經在全球排名第一,Top 10%論文數和Top 1%論文數僅次於美國名列全球第二。

「這說明,中國科學發展從總體上看已取得長足進步,無可質疑。」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袁江洋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下談弘揚科學家精神,有其特殊意義。

近日,在由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和中國科學報社共同主辦的科學家精神沙龍上,多位與會專家圍繞科學家精神進行了探討。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指出,中國科技發展到今天,已經走過了仰視階段,到了可以平視的時候,甚至在有些方面更為領先,要真正成為科技強國,弘揚科學家精神必不可少。

迫近「亞當斯時刻」

美國化學家亞當斯在袁江洋的研究中,具有特殊意義。

亞當斯在哈佛大學獲得化學博士後,赴德國留學,回國後在美國本土培養了超過200名化學博士,弟子中包括尼龍發明者卡羅瑟斯和194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斯坦利。而且,亞當斯化學譜系不但致力學術探索,還致力於化學-化工聯合研究,極大地促進了美國化學創新體系的形成與發展。後來,亞當斯的弟子及他們的弟子都不再需要去歐洲留學鍍金。

袁江洋提出「亞當斯時刻」這一概念。他說,雖然現代科學興起於歐洲,但美國卻後發先至,「亞當斯時刻」就是美國化學走向自主發展並日趨卓越的代表時刻。

那麼,同樣作為「科學後發國」的中國,距離「亞當斯時刻」還有多遠?

袁江洋分析認為,中國在兩彈一星、北鬥、高鐵、5G、網際網路等眾多技術領域取得自立、自主乃至世界領先的發展格局,技術追趕期已經結束。同時,國家創新體系步入良性發展,但「鍍金時代」尚未結束。最不足的是,錢學森之問尚沒有很好地解決,學術譜系沒有很好的成長和發育起來。

因此,袁江洋認為,我國科學發展已經迫近「亞當斯時刻」,但仍存在一流科學傳統建設亟待加強、學術自主性有待提高、科技政策尚需調整等問題。此時探討科學家精神,可以促進中國科學與社會在新時代更好地發展。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戰略創新研究院院長任福君指出,科學家精神是科學家形象塑造的核心元素,而科學家形象與科學家的社會責任緊密聯繫。

潘教峰亦指出,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科學家的社會責任越來越大,並且科學家精神對塑造全社會的創新氛圍有重要影響。「科學研究是創造性勞動,最根本的還是人才驅動。只有對科學家精神有更清晰的認識,中國科學繼續往前走的精神動力才能更足。」

12字精神內核

討論科學家精神,最應該講給誰聽?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曾毅認為,科學家精神和故事,首先應該講給現在和未來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家們聽。

2019年6月11日,兩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提出「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這12字科學家精神內核。

對此,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學技術史系主任王揚宗表示,近代科學輸入中國的19世紀後半和20世紀上半葉,正是中國的民族危機日益深重的年代。隨著科學知識的傳播,也孕育了中國科技工作者科學救國、科技強國的家國情懷,這是科學精神在中國本土化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特殊的中國科學家精神。

潘教峰亦認為,科技創新的最終目的是服務國家、造福人民,這也是科學界首先應該樹立和弘揚的價值觀。

其次,他指出,求真、求實、敢於質疑是科學自身發展的要求。因為人類對世界的認識還有局限,如果把既有理論當成聖經、教條的話就無法發展。

曾毅告訴《中國科學報》,在心理學與人工智慧領域,有一個著名的認知體系結構——理性思維的自適應控制系統(ACT-R),其作用是模擬人類認知過程,其創建者約翰·安德森教授堅持40餘年不遺餘力地推進和完善這一系統。

「我們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應該做好準備,為科學真理與科學夢想持之以恆、奮鬥終身。」曾毅說。

此外,潘教峰提出,好奇心是科學發展的動力之源,培養創新型的人才,要注意引導和保護青少年的好奇心,能否提供好奇心生根發芽的土壤是創新型教育的根本問題。

科學探索者的精神追求

在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退休研究員馮琦看來,科學探索者的獨到精神,應該是幾十年如一日、始終不渝地追求真相、真理、根本、卓越。

他總結出科學探索者具有一些共同的精神特質,如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兢兢業業、追求卓越;專注於客觀現實中尚未被發現和解決的現象或者問題;追求真相、真理、根本;以浪費時間為最大痛苦,以有所發現為最大樂趣。

因此,在馮琦看來,真正的科學探索者無須「耐得住寂寞」,因為他們在發現或思考的過程中已經得到了真正的樂趣。同樣,科學家的奉獻精神也應源於「自發」而非「要求」或「提醒」。

他說:「若有傳世之作,何必全國知名;若有驚人發現,何必家喻戶曉;若有重大貢獻,何必令戴花翎;若能懂我思想,便是難得知音。」

對於科學家「清苦」或者「寂寞」的認知,馮琦認為既有自身因素,也有社會和文化的影響。例如在中國文化中有「學而優則仕」、「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光宗耀祖」、「衣錦還鄉」等說法,這使得一些人在價值選擇時受到影響,可能會在意官至幾品,不在意促進社會進步;在意喝彩和讚譽,不清楚真正的價值所在;喜好並滿足於「知其然」,不在意「所以然」等。

潘教峰也認為,在培養創新人才時,要避免過度採取物質主義的態度引導,如果把科研當作手段,就違背了科研的本質。而科技界的許多表象問題,如浮躁、學術不端、科技經濟兩張皮等問題,都與此有關。

「解答這些問題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希望管理部門集思廣益、持之以恆地解決科技體制中的根本性問題,探索科學探索隊伍的最佳管理方式,避免適得其反的短期激勵,探索對科研隊伍長期、穩定、持久的激勵。」馮琦說。

(原標題:從仰視到平視,科學家精神亦須抬頭)

相關焦點

  • 中國山水畫透視方法解析,移動視點、遠視距、俯視、平視、仰視
    把透視對畫面的局限縮小到最低限度,給畫家以更大的自由,而且這符合於我們民族傳統的欣賞習慣。俯視:山水畫中的視平線一般都比較高,視點大都高於所畫對象,在所畫景物的前上方。這是因為登高可以望遠,視野寬廣,所見者眾多。而站在平地,視線常受阻擋,視野狹隘。「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重山復水可以一目了然,山水畫家採取這樣的角度來描繪景物,完全符合人們的願望與習慣。
  • 平視、仰視、俯視這三種視角在實際中的應用(2)
    2020.10.21廣西北海仰視拍攝有利於表現處在較高位置的對象,表現高大垂直的景物全貌,特別是當拍攝空間有限的時候,使用仰視拍攝能充分利用畫面的深度來包容景物的體積。2020.10.24聖景龍灣而採用仰視角度拍攝,則能完整地展現景物的體積,而且透視感會很強。
  • 王石:我們對西方已經由仰視變成平視,希望能力再大變成俯視
    來源:新浪財經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二十屆年會於11月18-20日召開。萬科集團創始人兼董事會名譽主席、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石出席並演講。王石感慨改革開放為中國帶來的機遇。「由被動挨打,我們仰望著西方的文明、制度這樣一個物質社會,到現在我們真的可以平視,我們希望我們什麼時候能力再大就俯視(西方社會)。由仰視變平視,我們要珍惜」。王石強調,營商環境對於企業家來說非常重要。「如果讓企業家不安的心在這裡,這是非常不利於營造有信心的社會和未來的社會」。談及深圳,王石點讚了營商環境。
  • 從仰視別人到被仰視,只做這一件事
    flag,最後又任由它們一個又一個倒下:買的網絡課程學完前兩節便丟在了網盤裡;幾個月前買的書已經在牆角附上了一層灰;下了無數時間管理的APP,自己的時間卻依然都用在了拖延上……事實上,人天性都希望自己變得更好,所以會不自覺的仰視比我們更加優秀的人,然而如何去面對我們的仰視,決定了我們的生活。
  • 出版界人士稱傅高義寫中國是平視的:平視就是誠意
    「傅高義寫中國是平視的,平視就是誠意」  《鄧小平時代》的作者傅高義是哈佛大學亨利·福特二世社會學榮休教授,曾兩度擔任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他對中國問題的觀察和寫作持續了整整40年,在哈佛大學有「中國先生」之稱。
  • 韋森:是到揚棄史達林的人類社會發展階段五分法的時候了!
    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秦總的意思是,到目前為止,適合已經市場化的經濟體制運作的政制體制、法律制度和其他社會體制還未能與市場經濟體制的運行相匹配,還沒有從一個傳統社會完成向現代性社會的過渡。   然而,儘管當今中國社會的深層次問題就在這裡,大家都意識到了,但用一個什麼樣的理念和術語來概括目前中國所面臨的社會轉型,卻是可以討論的。
  • 高瓴張磊今天對話李小加:生命科學到了寒武紀大爆發階段
    來源:聰明投資者高瓴張磊今天對話李小加:生命科學到了寒武紀大爆發階段,應該重寫價值投資的概念「我們是堅定的重倉大健康大醫療行業,我們在這個行業已經投資了1200億人民幣。」「你問我現在什麼階段,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到了一個什麼階段呢?
  • 「TMT獵手」張帆:當前的新能源車、軍工已經走過拐點
    新能源車和軍工是兩個典型的已經走過拐點,步入成長期的行業。  10月21日,有「TMT獵手」之稱的華夏基金股票投資部總監張帆在作的主題為《深挖科技核心賽道解析科技子賽道》中表示,資本市場將迎來一個非常蓬勃發展的大周期,科技行業機遇巨大。  在他看來,科技股投資有三大策略,一是個股要集中;二是行業要分散,而且不相關;三是適度控制回撤。
  • 張柏春:近現代中國科技發展的階段特徵
    我想分五個階段,試談近代以來中國科技發展道路的一些特徵。第一個階段,是從16世紀末到鴉片戰爭。這一時期,中國與西方交流甚少。來華傳教士傳入了歐洲的天文學、數學、地理學、力學以及火器與鐘錶等技術。然而,中國人幾乎不了解歐洲發生的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與社會變革。為了改革曆法,徐光啟主張:「取彼方之材質,入《大統》之型模。」
  • ...中國經濟洞察】新發展格局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
    從國家安全、經濟安全角度,新發展格局的提出意義重大,十分必要。第二,中國到了一定的發展階段。「國內大循環」的關鍵是釋放內需、挖掘內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但同時這種發展並不平衡,內部消費能力不足。出口產品要保證價格優勢,人力成本就不會太高,從而導致中國人的購買力不高。
  • 碳纖維行業報告,完成了「1到10」,走向「10到100」階段
    碳纖維行業報告,完成了「1到10」,走向「10到100」階段各個國家對於一些新型材料的使用都是非常廣泛的,他們對於製造各種各樣的大型設備都具有著非常好的優勢,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一種碳纖維,顧名思義當然我們今天提到的這一種碳纖維也不例外,它是由有機纖維裂解而來的一種無機纖維,它具備有耐高溫、耐腐蝕、比重低等各種各樣的優點,這一材料在國防大型設備的建設方面被廣泛應用,碳纖維行業深度報告,完成「1到10」,走向「10到100」階段。
  • ...中國經濟洞察」新發展格局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
    從國家安全、經濟安全角度,新發展格局的提出意義重大,十分必要。第二,中國到了一定的發展階段。「國內大循環」的關鍵是釋放內需、挖掘內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但同時這種發展並不平衡,內部消費能力不足。出口產品要保證價格優勢,人力成本就不會太高,從而導致中國人的購買力不高。
  • 被外國科學家們「覬覦」的量子通信,我們發展到了什麼階段?
    5G的硝煙還沒散去,甚至大部分人到現在還沒體驗過5G。量子通信又登上全球競技臺,在全球物理學家還沒搞清楚量子力學的時候,我們已經發射了全球第一個量子衛星 墨子號。在量子領域我們做到了獨步全球,讓很多西方物理學家求分享,感慨自己國家為什麼不發展量子通訊。
  • 強降雨今天就到!杭州明天正式入伏 出梅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
    浙江氣象臺昨天也發布消息,稱浙江的梅雨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因為近期副熱帶高壓不穩定,仍有一定的不確定性。目前來看,出梅的跡象有了,具體時間還是要等「官宣」。今明兩天有強降雨最近幾天,杭州在晴熱、悶熱、潮溼之間轉換。杭州氣象臺說,這是因為最近副熱帶高壓有些不穩定,看著要增強了,卻又有些虛弱,導致梅雨帶南北來回擺動,暖溼氣流的強弱也有了明顯的變化。
  • 民航業已經到了最最危險的時候
    可以說2010年之前的中國民航就是一隻驚弓之鳥。80年代的民航經常失事。不到10年的時間裡,發生了7起空難,1988年內就發生了三起,在今天是不可想像的一件事,由此可見,那時的安全狀況多麼的糟糕。中國民航今天所取得的成績絕不是敲鑼打鼓實現的。保證了近10年的安全飛行記錄也不是隨隨便便得來的。
  • 現代武器已經發展到了多麼恐怖的水平?已超出很多人對科技的認知
    現代武器已經發展到了多麼恐怖的水平?如果是說在冷兵器時代,是靠人數來取勝,人數越多越厲害,確實惹不起!不過在現代武器裝備面前,不管人數再多,都能給你滅殺,人真的就是數字而已。現代武器的發展,已超出很多人對科技的認知。
  • 王貽芳:中國已經到了投資百億科學裝置的時候 不建就會落後
    對此,2016年基礎物理科學突破獎得主、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所所長王貽芳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對第一財經等媒體表示:「對於超級對撞機的項目當然有一些不同意見,大家認為百億量級的造價高,但是現在上海正在建設的自由電子雷射項目,花費也達到了百億級,我們中國其實已經到了應該投資百億科學裝置的時候了。」
  • 王貽芳:中國已經到了投資百億科學裝置的時候 不建就會落後
    中科院高能所所長王貽芳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對第一財經等媒體表示:「對於超級對撞機的項目當然有一些不同意見,大家認為百億量級的造價高,但是現在上海正在建設的自由電子雷射項目,花費也達到了百億級,我們中國其實已經到了應該投資百億科學裝置的時候了
  • 艾國|中國山水畫空間視角流變
    溪山行旅圖》中這種仰視的視角和主體物象的再擴大,產生了不同以往的藝術感染力。, 空間由五代全景式的中景至北宋全景式的遠景,再至南宋的近景和局部特寫,角度由五代的平視到宋代的仰視,空間角度的演變已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