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視、仰視、俯視這三種視角在實際中的應用(2)

2021-01-08 遛相機

仰視

仰視拍攝即相機鏡頭處於視平線以下,由下向上拍攝被攝體。

2020.10.21廣西北海

仰視拍攝有利於表現處在較高位置的對象,表現高大垂直的景物全貌,特別是當拍攝空間有限的時候,使用仰視拍攝能充分利用畫面的深度來包容景物的體積。如下圖,如果近距離採用平視角度拍攝,只能拍到局部的體積。

2020.10.24聖景龍灣

而採用仰視角度拍攝,則能完整地展現景物的體積,而且透視感會很強。

2020.10.24聖景龍灣

當利用廣角鏡頭近距離拍攝被攝對象時,由於廣角鏡頭的誇張透視作用,可以誇張被攝對象的高大程度,使原本矮小的的景物顯得高大。見下圖中的菊芋(鬼子姜),使用廣角鏡頭近距離仰視。

2015.09.19菊芋

在人像攝影中,如果被攝對象個矮,也可以使用廣角鏡頭近距離仰視拍攝,大長腿效果立馬出來。廣角鏡頭仰視拍攝改變了人們通常觀察事物的視覺透視效果,所以能給人帶來一種強烈的透視感。

2019.06.07瑜伽,劉弦

在旅遊人像紀念照中,如果採用平視拍攝,主體與背景中的遊人重疊在一塊,主體無法突出,所以考慮以仰視角度拍攝,以天空、地標建築物、山體、綠樹叢為背景。

相關焦點

  • 中國山水畫透視方法解析,移動視點、遠視距、俯視、平視、仰視
    這是講觀察景物的三種角度,即仰視、俯視與平視,所得到的三種畫面效果,即高遠、深遠與平遠。但這也不夠全面,如上面提到的《長江萬裡圖》、《清明上河圖》等等,單以「三遠」或「以大觀小」是不能完全解釋其透視方法的。還必須加上很重要的一條,也就是中國山水畫透視的核心—移動視點。這在歷代畫論中還沒有明確談到。
  • 不同視角「自由切換」!你想怎麼看?由我做主!
    因為,大家在開始下筆之前,腦海中一定要有一個印象:你要選擇一個什麼樣的視角?比如說,你看到一張大神的俯視視角的場景作品——那麼你除了會覺得「哇,好屌啊」之外,就要額外多「槓」一下:為什麼大神要選擇俯視,而偏偏不是仰視,或者是平視?這也是我們大家在開始下筆的時候需要想清楚的——你是純粹只是一時的喜好?
  • 王石:我們對西方已經由仰視變成平視,希望能力再大變成俯視
    「由被動挨打,我們仰望著西方的文明、制度這樣一個物質社會,到現在我們真的可以平視,我們希望我們什麼時候能力再大就俯視(西方社會)。由仰視變平視,我們要珍惜」。王石強調,營商環境對於企業家來說非常重要。「如果讓企業家不安的心在這裡,這是非常不利於營造有信心的社會和未來的社會」。談及深圳,王石點讚了營商環境。
  • 學完透視不會用,那是因為你沒有看到這篇文章!
    透視在繪畫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別是對於插畫與動漫上而言更為重要。在小編以往的文章中,已經大致闡述了透視的基本原理,當然在那篇文章中介紹的只是平視視角下的透視,在這裡將進一步介紹俯視與仰視以及俯視仰視與成角透視之間的關係,如何利用透視創造世界。
  • 素描中人物頭部比例怎麼畫?畫五官應該注意什麼?快來學習
    仰視視角的人物頭像會形成成角透視,繪畫時要抓住頭部的動勢,把握透視的結構關係。俯視角度俯視視角的人物頭像在繪畫時要仔細觀察頭像的透視結構,根據頭部的朝向來分析人物的透視視角,正面的俯視頭像為平行透視,有角度的俯視頭像為成角透視。
  • 艾國|中國山水畫空間視角流變
    提煉並發展了更加具體的空間視角,這包括董源描繪南方靈秀山水的平遠視角,李成、範寬描繪北方險峻山水的高遠視角。溪山行旅圖》中這種仰視的視角和主體物象的再擴大,產生了不同以往的藝術感染力。,再至南宋的近景和局部特寫,角度由五代的平視到宋代的仰視,空間角度的演變已經完成。
  • 如何在攝影中利用拍攝角度拍出大片視感
    例如,在同一距離、同一角度、用相同焦距的鏡頭,採用仰視、平視、俯視拍出三張照片,雖然前後景物沒有變化,但畫面內包括的內容就不同了。如果採用不同的高度,在同一距離,以仰視,平視,俯視在拍三張照片,就會發現前景和後景的變化很大。這就說明相機與被物體的角度不同,產生的效果也不盡相同。鏡頭角度的高低,直接影響畫面中水平線和空間深度的改變。
  • 如何確定安全教育展廳設計中的尺度標準
    那麼,如何確定安全教育展廳設計中的尺度標準,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加深參觀者的深刻印象,引起參觀者的情感共鳴。這些在安全教育展廳規劃設計前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在安全教育展廳設計中,展示尺度是否標準關乎整個安全教育展廳空間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安全教育展廳設計中的尺度標準主要包括空間尺度(展示密度、展示高度、通道寬度)、展品尺度,而都是以人體尺度為依據。
  • 「中國科技發展到今天,已經走過了仰視階段,到了可以平視的時候」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指出,中國科技發展到今天,已經走過了仰視階段,到了可以平視的時候,甚至在有些方面更為領先,要真正成為科技強國袁江洋提出「亞當斯時刻」這一概念。隨著科學知識的傳播,也孕育了中國科技工作者科學救國、科技強國的家國情懷,這是科學精神在中國本土化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特殊的中國科學家精神。
  • 學霸幫你整理最強知識點: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
    考點一:物質的量、阿伏伽德羅常數1、 重要概念(1)物質的量及其單位:物質的量是國際單位制中的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符號為「n」,單位是「mol」(2)阿伏加德羅常數與6.02×1023 阿伏加德羅常數:符號為NA。
  • 藝考優選美術藝考生零基礎學習素描幾何體第三課:三種透視詳解
    根據近大遠小、近寬遠窄、近實遠虛這三個概念,區分形體在空間中的變化規律。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三種基本透視。這是因為「近大遠小」的原理造成了視覺上的誤差,讓我們覺得路燈變得越來越矮。、俯視、仰視,兩點透視下物體的角度變化再多,它仍然遵循著視平線上兩個消失點這一規律。
  • 了解4種畫幅及俯視、平視及仰視的的特點
    4 種不同畫幅關鍵字寬畫幅[ 關鍵詞 ]:寬畫幅 指畫面的寬度與高度比例大於 2 ∶ 1 的一種畫面幅度。寬畫幅具有更大的寬高度,有時可以達到5 ∶ 1 甚至更高,「清明上河圖」就是這樣一幅典型的超寬畫幅畫作,這樣的照片使觀賞者的視野更加開闊。
  • 出版界人士稱傅高義寫中國是平視的:平視就是誠意
    「傅高義寫中國是平視的,平視就是誠意」  《鄧小平時代》的作者傅高義是哈佛大學亨利·福特二世社會學榮休教授,曾兩度擔任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他對中國問題的觀察和寫作持續了整整40年,在哈佛大學有「中國先生」之稱。
  • 明白這幾點讓你擁有透視眼,讓畫面更有空間感
    在仰視視角下,長方體越靠上的部分離觀測點越遠,看起來越小,在無限高處,長方體豎直方向各面、各條稜交於一個滅點。俯視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