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在半年前的3月6日,翼哥寫了這篇文章,當時就有一種強烈的感覺,民航業不但是黃金十年一去不復返,而且將陷入持續的困境當中。
事實證明,翼哥當初的判斷絕不是危言聳聽。
今日看來,民航業的難度越來越大。
這段時間講雙循環,民航業的雙循環怎麼樣呢?
在國內大循環中面對高鐵的強力衝擊,民航業的國內空間其實並不大。
個人經常坐高鐵,發現高鐵的客源恢復速度要遠快於民航,高鐵票價穩定性也遠好於民航。
同時,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受不確定性影響,民航業的國際空間很難說。
此外,國際航線即使恢復,盈利狀況很難說。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編制之年,但翼哥發現許多人、許多單位仍持有非常樂觀的情緒,仍以過去的數據預測未來的發展,仍以龐大的人口基數判斷未來,仍對困難性估計不足。
疫情對民航的影響越來越大,實際上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我就從民航發展歷史的角度談談此次疫情對民航的影響。
1
以前的民航業是驚弓之鳥
看上圖的增長率,2010年之前就像心電圖,忽上忽下。
可以說2010年之前的中國民航就是一隻驚弓之鳥。
80年代的民航經常失事。
1982年中國民航三叉戟陽朔撞山空難
1982年中國民航IL18廣州事故
1983年中國民航三叉戟桂林地面撞機事故
1985年中國民航AN24濟南復飛墜地空難
1988年中國西南航空IL18重慶空難
1988年中國民航三叉戟香港著陸衝入海中意外
1988年山西航空IL14墜機意外
1989年東方航空AN24起飛意外
不到10年的時間裡,發生了7起空難,1988年內就發生了三起,在今天是不可想像的一件事,由此可見,那時的安全狀況多麼的糟糕。
90年代的民航經常遭遇劫機。
1990年廈門航空劫機空難
1993年,我國的劫機曾達到高峰,這一年中國民航共發生劫機事件21起,劫機成功的10起,劫機目的地均為臺灣。
1994年68南航劫機事件
1998年10.28國航劫機事件
10年代的民航經常面對危機。
2001年「911」危機。
2003年非典危機。
2003年伊拉克戰爭。
2004年印尼大海嘯。
2005年豬流感。
2008年次貸危機。
2009年甲流H1N1危機。
實際上這30年裡,許多事件還交叉摻雜在一起,感覺到過幾天就會發生事情。
所以,以前的民航人一直戰戰兢兢,總有一種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感覺。
為什麼我們要回顧歷史,就是要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中國民航今天所取得的成績絕不是敲鑼打鼓實現的。
保證了近10年的安全飛行記錄也不是隨隨便便得來的。
同樣連續10年的高速發展,黃金十年也並非輕輕鬆鬆得來的。
這是經過幾代民航人艱苦奮鬥得來的。
2
過去十年的民航業是太平盛世
在這十年裡,可謂是民航業的太平盛世。
沒有失事。
沒有劫機。
沒有危機。
只有高增長。
好日子久了,就容易自滿自大自傲。
不僅是剛進民航業年輕人,就是老民航人也容易形成一種錯覺。
認為民航盈利是理所當年的一件事。
保證民航安全也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民航保持高速發展更是家常便飯而已。
也許民航企業、民航人快速安全發展的日子太久啦!
3
民航業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今年由於遭遇疫情衝擊,民航業至今已經是傷痕累累,預計全年,整個行業虧損將超過1000億元。
但是很多人並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並沒有意識到當前民航業已極度艱難。
由於民航平穩的日子太久了。
很多人想當然的這樣認為:
一、這只是暫時性的困難,而非長期性的問題。
因為冬天終將過去,春天必將到。
難道春天到了,你的日子就會必然美好嗎,行業就必然會復甦嗎?
事實上,現在已經是春天了。
二、這只是行業共性問題,而非公司個性問題。
大家都有阿Q精神,我不行,別人還不如我呢!
小公司:大公司更難,比我們虧得多多了。
大公司:小公司更難,都快活不下去了。
事實上,危機下每個公司的個性問題都容易被無限放大。
三、這只是公司問題,而非個人問題。
這是公司的問題,與我個人有什麼關係?
再說我工作已經很努力了。
殊不知,很多情況下,暫時性問題隨時都會演化為長期性問題。
如果不及時對症下藥,急性病就有可能拖成慢性病,甚至還會變成重症。
同樣,在危機衝擊下,個性問題突出的公司就很容易爆發出來,甚至擊垮整個公司。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行業不行了,公司倒閉了,我們又將何處安身立命。
你看:
大航司一天失去一個小目標。
小航司苦苦期盼天使的降臨。
航空公司中還有誰不極度困難?
但可怕的不是一天失去一個小目標,而是因為我們現在已經沒有目標了。
可怕的不是處於極度困難之中,而是並沒有認識到當前已經極度危險。
可怕的不是困難有多嚴重,而是我們已經習慣了過去的生活了。
可怕的不是灰犀牛變成了黑天鵝,而是黑天鵝重新變成了灰犀牛。
對於黑天鵝大家容易警覺會去拼命想辦法應對,但對於灰犀牛大家容易熟視無睹,灰犀牛來了,造成的衝擊遠比黑天鵝大得多。
當發生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個人認為對未來的發展估計得更穩妥一些。
對困難估計更充分一些。
民航業各單位應該抱團取暖,而不是各自為戰。
同樣各單位應該相互支持,而不是落井下石。
民航業應加快整合,而不是繼續擴編。
今天不迅速做出反應,明天也許將會出局!
最可怕的不是一家公司的出局,一個員工的出局,而是民航業的徹底出局,徹底被邊緣化!